近日,「四歲萌娃為蝸牛撐傘,30分鐘送其回家」的視頻火了,她不僅萌化了我,同時也更多的觸動了我。
「小蝸牛,我給你打傘。」雨中,小女孩撐著小傘,為蝸牛遮擋著串串的雨滴,認真的盯著地上低速行駛的小蝸牛,稚嫩的聲音裡滿是關心。
隨即又抬頭問自己的媽媽,「它聽見了嗎?」是不是很天真?也許在孩子眼裡,小蝸牛真的能聽懂自己的話呢!
當媽媽問她為什麼要給小蝸牛打傘送它回家時,小萌娃一臉可愛的表情,「下雨了,它爸爸媽媽沒接它,它好可憐,我就過來陪它吧!」甜甜的聲音裡透露著暖暖的愛和善良。
小小的行為,大大的溫暖!真正感動我們的是什麼呢?
01、稚嫩的童心,大大的力量
童心,字典裡的解釋是「小孩子天真純樸的心」,天真充滿童心的孩子會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和興趣,他們可以為一隻小蟲而興奮不已,他們渴望這個世界的花花草草和小動物能聽懂他們的話語,就像這名四歲萌娃,她可以為一隻小小的蝸牛而撐傘30分鐘,一直護送它回家,試想,我們大人會這樣做嗎?恐怕到時是我護送蝸牛,眾人圍觀我了吧!
孩子的那份童心很重要,那麼我們又應該怎樣守護孩子們的那份童心呢?
首先,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感受孩子的內心世界,不要用成人的思維去看待孩子的言行,那樣便無法走進孩子的內心,到時又如何溝通呢?
同時,我們還要保持一份平心靜氣的尊重,不要讓孩子的童心在粗暴的呵斥中溜走,要知道,給予了孩子尊重,孩子們必然回饋給我們的也是尊重。
再有,保護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索的欲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們探究的時候萬萬讓他們專注下去,在孩子們有疑問而發出詢問的信號時,家長們要適當的引導,而不要不耐煩的拋開話題。
02、守護的責任心,溫暖的愛
你守護過一朵花、一顆草、一個人嗎?那是什麼樣的感覺?那是責任與愛的力量。四歲小萌娃一句「它聽見了嗎?」觸動了我,也許當時她真的沒有考慮任何理由,只為撐傘送蝸牛回家。而這,像極了我們保護自己的孩子,沒有理由,只為給孩子溫暖的愛和守護,這也是我們的責任心蠢蠢欲動的表現。
其實,在每個年幼的孩子身上,我們也會感受到孩子強大的責任心,而我們又怎樣保持和更好地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呢?
李玫瑾老師說:「在孩子從小的時候就要讓他學會分享,在家庭中不僅要有實物的分享,還要有家務的分享。」
在家庭中,我們往往都更注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而怕孩子累到或做得不好不讓孩子去分擔家務,而這恰恰浪費了鍛鍊孩子家庭責任感的機會。
李玫瑾老師說的「家人有責」也讓我很是贊同,孩子作為家庭中的一員,也是有責任為家庭分擔事務的。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同時,在某些事情上也可以詢問孩子的意見,讓孩子也感受到自己是這個家庭的「小主人」,也可以決策家庭事務。當孩子自己的意見被採納時,伴隨著自豪感,家庭責任感也潛移默化中形成了。
在社會中,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家長們也要以身作則。孩子真的會效仿家長的一舉一動,你說話的語氣,做事的動作,他們都會是一個縮小版。
記得我們家小朋友有次去超市,他看到超市貨架上的東西掉在了地上,前面有很多人路過了,而他彎腰隨手就撿了起來,看到他的做法,我很開心,他也很高興且自豪的看著我笑。也許這是因為有一次我們去超市,我隨手撿起了掉在地上的東西被他看到了,他學著做了而已。是啊,舉手之勞而已,他自豪的很,我卻為他高興的很,因為他長大了,是個可以為社會做點事兒的人兒了。
03、媽媽給予的耐心,是孩子守護的後盾
下雨天,30分鐘的陪伴,我想小女孩的媽媽也是一個有耐心的人,這裡應該給媽媽一個大大的贊呢!又有幾個媽媽能陪伴孩子在下雨天打著傘30分鐘送小蝸牛「回家」呢?在我看來,媽媽也是一個很有愛的人呢,從而教育出了這樣一位有愛心的小萌娃。
從小小的一件「送蝸牛回家」的事情上,給了我太多人性的啟迪,讓我感悟頗多。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蝸牛」這個小傢伙本身,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蝸牛的基本習性吧!
「蝸牛是軟體動物,身體裡的水分很多,如果在天氣乾燥的時候出來,他們體內的水分會迅速減少,進而導致死亡。而陰暗潮溼的環境正是蝸牛所喜愛的,下雨天時地面潮溼,蝸牛可以出來呼吸新鮮空氣,尋找食物,也不用害怕身體水分會流失,」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最後蝸牛會爬向草叢的原因吧!
我覺得,在保護孩子童心和愛心的同時,這位媽媽也可以給孩子講一講小蝸牛的習性,讓孩子更多的了解蝸牛,用更正確的方法保護小蝸牛。當然,小女孩的行為也在保護蝸牛,也許如果不是她為蝸牛打傘,說不定小蝸牛會被路人一腳踩到呢,到時又如何回家呢?
我朋友看了這個視頻又提供了另一個思想,「你說這個小女孩為什麼不直接把這個蝸牛放到草叢裡,這樣不是更快嗎?為什麼要等30分鐘讓它自己爬過去呢?」我一想,也是啊,為什麼不直接幫它「過馬路」呢?這大概就是我前面所說的「童心」吧!
不過,最後還是要提醒一下,蝸牛雖然大多數是無毒的,但蝸牛有很多的細菌和寄生蟲,孩子和家長們一定要多多注意呢!
童心,讓孩子繼續珍存,因為童心可以讓孩子更加開心和幸福。
愛心,讓孩子繼續給予,因為愛心可以讓人感受溫暖。
責任心,讓孩子繼續鍛鍊,因為責任心可以讓孩子撐起一片天。
耐心,我們繼續付出,因為給孩子的陪伴是給他們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