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歲還是四歲上幼兒園有區別嗎?李玫瑾:這4點區別很重要

2020-12-22 小風兒童心理學

孩子們的學前教育越來越重要了,在上個世紀和本世紀初的時候,有相當多的孩子只上過一個幼小銜接班甚至就直接沒上過幼兒園,時間也不過是上學前的一年多的時間;但隨著教育思想的不斷更新,家長們也逐漸意識到了孩子在小學之前接受的教育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因此對於幼兒園也自然會投入更多的精力。

而在上幼兒園這件事上,關於孩子究竟應該幾歲上幼兒園是一個爭論了許久的話題,主要矛盾基本集中在到底是3歲還是4歲上?認為孩子應該3歲上幼兒園的家長覺得孩子越早去幼兒園學習,就可以學習更多的時間,打下更良好的教育基礎;而支持孩子4歲上幼兒園的家長只覺得3歲有些過早了,孩子那個時候進入幼兒園反而是拔苗助長.

而我國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給出的建議是:孩子最好在4歲的時候上幼兒園,3歲和4歲看似差了一年,但卻有著4點重要的區別

一、身體成長

孩子上幼兒園為什麼是4歲而不是更早,相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孩子的身體發育有沒有達標,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每過一年甚至是每過一個月都會在體能上有著較大的差距.

孩子在進入幼兒園之後會接觸許多跑跳和玩耍的活動,如果身體發育的不足,就很難適應幼兒園的相關課程活動,同時也會不可避免的發生許多磕磕絆絆,雖然結果並不嚴重,但是對孩子來說依然是一種不可忽視的隱患。

二、能否做好基本的自理

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後要面臨和家中完全不一樣的生活環境,很多在家中被家長代勞了的工作,在上幼兒園之後都要自己完成。因此如果孩子沒有做過自理能力的學習,在上幼兒園之後往往會表現出自理能力上的不適應,晚一年讓孩子上幼兒園,就可以讓孩子多一年的時間來學習這些基礎的自理能力

三、是否擁有人際處理能力

同時3歲到4歲也是孩子能否處理好人際關係的一個分水嶺。對於3歲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大腦尚未發育完成,因此在面對外人時往往是通過本能來進行接觸的,而想要孩子擁有不錯的人際關係,那著實有些天方夜譚了.

但等到孩子4歲的時候,就已經可以逐步的學習如何面對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交流技巧。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被家長慣著長起來的,在這種幾乎溺愛的成長條件之下,多半都有些無法無天,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習慣,如果沒有得到家長良好的教育,在上幼兒園之後就非常容易與其他的小朋友乃至是老師發生矛盾,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

而為了孩子著想,家長們一定要在孩子入園之前對孩子進行社會能力的基礎教育,告訴孩子在什麼情況下應該怎麼做,面對不同的人應該保持怎樣的姿態,而關於這方面的學習,我在這裡向各位家長推薦這套,《怎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

這套書全套共計6冊,以一個問題對應一個處理方法的方式向孩子展示了6種類型的社會交往能力。

書中以圖文相合的方式,家長既可以當育兒經看,知道教育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需要培養什麼;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看,讓孩子在家長的幫助下學習人際交往的技巧和注意事項。

四、性格品質是否受影響

作為家長,我們是無法保證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同一幼兒園的所有小朋友都有著良好的家教和優秀的品行的,因此為了保障萬無一失,在孩子4歲的時候把孩子送往幼兒園,那個時候孩子的性格品質已經得到家長的好好教育,在品質品德方面也基本定型,不會輕易地受到其他孩子的影響。

讓孩子晚一年上幼兒園,對孩子進行一年的素質教育,則能有效地幫助孩子建立最基礎的對錯觀念,在這裡我向各位家長推薦這套《好孩子好品質》系列叢書。

這套書全套共計12冊,每一冊分別講述了一個孩子應當具有的良好品質,故事用生活中的實例,教會孩子擁有良好品質的人應該在生活中如何做,可以有效地培養孩子的優秀品格。

而為了吸引孩子閱讀,書中也使用了很多優秀的兒童插畫,畫風溫馨溫暖,非常符合兒童的審美習慣。

而這本優秀的也得到了相當多專業人士的讚賞,北京師範大學的教授祝士媛教授就對這本書進行了推薦,是得到專業認可的優秀兒童教育書籍。

相關焦點

  • 孩子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區別有多大?你可能想像不到
    在國內,大多數孩子三歲的時候就會被送往幼兒園中,讓他們接受人生裡的第1次集體教育。然而,也有一些父母在自己能夠照顧孩子的前提下,在孩子四歲時將其送到幼兒園裡。他們認為,孩子3歲或4歲送到幼兒園裡的效果是一樣的。
  • 孩子3歲不送幼兒園就晚了?寶媽回懟:4歲再念幼兒園有影響嗎
    最近再天涯的論壇裡,有這麼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就是關於孩子應該幾歲去上幼兒園。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人數非常多,但是其中有一條評論的點讚數量很高,是一個寶媽嘲諷這個問題。這位寶媽表示,自己曾經也想過這個問題,當時還找了在做幼師的朋友詢問,這朋友表示,不要相信幼兒園的招生說的,孩子三歲就要上幼兒園。孩子能夠四歲再上幼兒園,是最好不過的,不要相信孩子三歲不送幼兒園就晚了這觀點。其實很多幼兒園,一直在傳輸一個觀念,就是孩子最佳的入園時間是三歲,其實這都是幼兒園的私心,是有目的的。
  • 李玫瑾:這4個能力孩子受益一生,12歲前必須學會!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說:「十二歲之前,是孩子培養性格、品行的重要時期。此後的結果,都是早期教育埋下的種子。」在孩子十二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四種能力,受益一生。
  • 哈佛研究: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人生軌跡大不同
    這裡面其實涉及到一個問題,每家都會遇到,就是讓孩子幾歲去上幼兒園。很多家庭在3歲和4歲之間爭論不休,關於這個問題,我也諮詢了我在做幼教的朋友。 她同我說:他還是建議4歲的時候上幼兒園
  • 8歲男孩智商高達146,「天才」與普通孩子的區別,在於這5點
    來自西安一個8歲的男孩高雍涵,智商竟然146,被人們成為「小天才」。在我國,他被評為智商最高的兒童,對應智商等級,他就是非常優秀的了。要知道在全世界,智商高於140的神童是少之又少,不到總人口的2%。那麼天才與普通的孩子到底有什麼區別呢,聽完他的事跡,讓所有人都服氣了。
  • 李玫瑾:孩子6歲之前,父母最該管什麼?父母要做好這5點
    在李玫瑾教授看來孩子身上的惡習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關係,父母在育兒的過程中,不應該過分注重孩子的智力發育,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的性格培養對於父母來說也是重要的責任之一。未成年的孩子會犯錯和迷失方向,都和孩子的家庭教育有關,父母對孩子家庭教育的黃金時期是在12歲以前,這一時期孩子對父母還處於依戀的階段,在這過程中,6歲前是孩子更關鍵的階段。也就是說6歲之前,是父母對孩子性格培養的黃金階段,父母要把握住孩子這一成長發育規律,對孩子有針對的開發和教育,以免孩子的性格存在缺陷。
  • 孩子幾歲上幼兒園最適合,三歲還是四歲,其實不少人都不清楚
    孩子幾歲才適合上幼兒園,很多家長並不以為然,但是其中卻蘊含著育兒誤區還有相關的知識點,今天,筆者希望通過這篇文章來帶大家了解一下。楊先生的兒子小微已經上幼兒園兩年了,但是楊先生卻發現,自己的孩子經歷了那麼長的一段集體生活,孩子儼然還是一副"水土不服"的模樣,每天接送孩子上學的時候,小微總是表現出一副極度抗拒的表情,去到學校門口更是習慣性地上演一出鬧劇才肯進班上學,這讓楊先生很是頭疼。
  • 美國研究發現: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寶寶,差得不止半年
    我國有一項關於幼兒園的規定:幼兒園屬於三歲以上的教育機構。所以在規定中只有三歲以上的孩子才能上幼兒園,但現實情況則有更多孩子被提前送入幼兒園,早早在「小小班」體驗集體學習和生活。到底孩子幾歲該送去幼兒園,家長們一直爭論不休。
  • 李玫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三個特徵,建議家長好好培養
    將來會有所作為的孩子一般從小表現就很明顯,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就曾坦言:有這三個特徵的孩子,將來多半都有出息,建議家長好好培養。特徵三:有著良好的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相信大家都聽過,不管是在日常生活還是社會上,大家都喜歡樂觀開朗的人,一個擁有良好的性格的人不僅受歡迎,也更容易在事業上取得成功。
  • 孩子應該3歲還是4歲上幼兒園?不滿足這3個要求,幾歲也不行
    兒童教育行業由於出現時間較晚,因此有相當多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普遍的科普,哪怕在業界已經得到了解決,但家長們卻也有可能不知道,比如,孩子最早幾歲上幼兒園這個問題。關於這一問題的主要答案,一般分為3歲和4歲兩種,有的家長認為3歲的時候孩子的大腦基本發育完成,也有的家長就覺得三歲早了一些,多讓孩子玩一年,4歲的孩子發育更成熟一些再上幼兒園更好。但其實從專業的兒童教育的角度來看,孩子能不能上幼兒園主要取決於能力而並不只是看年齡,不滿足這3個要求幾歲上幼兒園也不行。
  • 李玫瑾:孩子7歲前擁有4項能力,家長基本不用愁了,你家孩子有嗎
    李玫瑾:孩子7歲前擁有4項能力,家長基本不用愁了,你家孩子有嗎 我相信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希望孩子能夠通過自己的培養,將來有一天出人頭地,生活幸福美滿。
  • 李玫瑾:9歲前孩子有這些「臭毛病」,多半情商高,快看看自家娃
    而且在李玫瑾教授的觀點中,這些表現往往是情商高的特徵。9歲前孩子有』「臭毛病」,多半情商高一、愛送東西喜歡見面就送東西,這種行為很讓家長不解,而且送出東西後孩子還挺高興。跟同齡人玩耍時也很大方,仿佛什麼都可以分享。
  • 0~6歲是寶寶養成上幼兒園的好習慣,掌握這三點,從此愛上幼兒園
    但是大一點的孩子上幼兒園還好,要是小一點的孩子被送入幼兒園孩子真的能適應嗎?如果孩子不適應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我小的時候就是被我自己強行送入幼兒園的,當時我有個玩伴也在幼兒園,我小的時候就特別淘氣,像男孩子的性格似的,然後經常去爬幼兒園外面的帳子去找他玩,我就特別好奇他在裡面幹嘛呢?好玩嗎?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就能看出來了,體現在這3個方面
    到了一定年齡,父母就要考慮把孩子送到學校上學了,孩子上學後,學習成績自然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因為它反映了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當然,學習成績有時只是對孩子學習成績的一種測試,父母也不必過分關注,父母不能以成績來衡量孩子的成敗。李玫瑾教授說,孩子是閱讀材料,其實3歲就可以看出來了,主要體現在這三個方面。
  • 孩子幾歲上幼兒園合適?不管3歲還是4歲,這幾個方面要考慮
    鄰居家的小孩今年3歲,正準備上幼兒園,本來考慮到讓孩子再大一點再放到幼兒園裡,可一看身邊大部分的家長在孩子3歲的時候都放到幼兒園了,就覺著沒必要再等了。但是這孩子生性內向,不愛在外面玩,在家很喜歡粘著父母,家長的想法是進入幼兒園能夠鍛鍊下孩子。於是在和幼兒園溝通好之後,還是決定將孩子送入園內。
  • 李玫瑾:6歲前「嚴抓」這4方面,孩子長大情商高,做事也更省心
    李玫瑾教授在一個節目中提到過關於孩子教養的問題,明確地提出了"3歲之前有恩與他,6歲之前立規矩"的教育理念。 因為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分水嶺,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孩子在這個階段會逐漸產生自我意識,並且隨著時間的發展,他們很快就能形成穩固的自我意識,有了自己對事物的認知和看法。 因此,在6歲之前如果家長不能及時管教孩子,等孩子形成了自己的性格和想法後,再想管教就難了。
  • 李玫瑾:孩子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暗示情商高,是你家娃嗎?
    尤其是和兒時玩伴的相聚,總是讓人驚喜滿滿,曾經被家長說一身「臭毛病」的孩子,往往長大後更有出息!我研究了心理學多年,才明白很多看似是「臭毛病」的行為,其實是情商高的表現。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也曾表示,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的孩子,暗示情商高!看看是你家娃嗎!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三歲時,家長要學會對孩子說「不」; 四歲時,家長要教會孩子等待和自律; 待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家長再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講道理: 「如果媽媽想看手機,爸爸不給媽媽,媽媽就像你剛剛那樣哭鬧,好嗎?你已經長大了,有什麼需求可以說出來,哭鬧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 孩子幾歲適合上幼兒園?最佳年齡不是3歲,過早入學不利於成長
    但曉曉媽媽的想法卻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家裡人認為曉曉年紀太小,不能上幼兒園,自理能力差。如果老師不好好照顧她,就會受到那些大孩子的欺負,會受委屈。他們認為在曉曉四歲的時候去幼兒園才正合適。曉曉媽媽很鬱悶,如果她想讓孩子早點上學,學點東西,為什麼家人就不能理解她的想法呢?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李玫瑾:擁有這幾項能力,成功機率更大
    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12歲定終生。」「三歲看八十」表面看意思是說:「一個人三歲時候的樣子就是他長大之後的樣子,等到七歲時候的樣子就是老了之後的樣子.」實際意思是:看到一個人小時候的智力,行為,性格,人格都可以基本預測這個人的未來。是不是聽起來覺得很玄乎,真有這麼神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