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那些清軍殘部去了哪裡?有一支藏到1987年才被發現

2021-01-13 大國將令視頻

二戰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誕生了不少新式武器裝備。後來二戰宣告落幕,然而各國對於武器裝備的研究卻並沒有鬆懈下來。對於世界各國來說武器裝備研發無疑是軍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誠然武器裝備確實在極大程度上促進了各國的軍事發展,但是除了武器裝備以外,軍隊的建設以及士兵的培養同樣相當重要。這主要是因為以目前的科技水平來說,人們暫時沒有辦法實現無人作戰。

不同於現代,在古代作戰的時候兵力才是決勝的關鍵要素。我們都知道清朝是我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晚清時期清軍的軍事實力雖然不強但是士兵規模卻非常龐大,那麼你知道清朝滅亡後,那些清軍殘部去哪了嗎?有一支竟藏到1987年才被人們發現。

據相關資料顯示,晚清時期的清政府昏庸不堪,雖說兵力規模達到了上百萬,但是整體的作戰水平並不高。其中作為主力軍的八旗兵以及綠營兵在對外作戰開始後沒多久便被盡數擊潰,倖存下來的士兵或選擇了回家或選擇了加入地方軍。

另外還有一部分清軍則組成了湘軍。這支部隊可以說是當時清軍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不過後來這支部隊在種種因素的共同影響下被分裂開來。後來清朝滅亡,倖存的湘軍便都加入了國軍部隊。

除此以外清朝還組建過一支北洋水師,這支海軍部隊算得上是中國近代首支海軍部隊。當時清政府為了建設北洋水師確實耗費了不少功夫,但比較可惜的是這支海軍部隊最後在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

最後再來說一說北洋新軍,北洋新軍當時也是比較出名的一支部隊,清政府剛開始時對這支部隊的建設非常上心,不光制定了非常嚴格的選拔標準,同時還給他們配備了一系列西洋先進武器。清朝滅亡後他們也加入了國軍部隊。

不過很多人應該不知道,當時還有一支清軍部隊既沒有解散也沒有被編入國軍部隊。他們最開始的任務是駐守香港九龍城寨,但是隨著時局的改變這支部隊成了當地的「土皇帝 」,一直到1987年才被人發現,正式宣告解散。

事實上不管在什麼時代,軍隊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都非常顯著。可以說如果沒有一支足夠強悍的軍隊,那麼國家的未來發展也會變得非常困難。中國如今能夠蔚然屹立於世界強國之列,何嘗不是因為中國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

中國近代史其實也可以說是一部屈辱史。所謂「讀史可以知興替」,我們在享受現在這樣幸福美好的日子的同時也不能忘記曾經經歷過什麼。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夠時刻謹慎行事,不再重蹈覆轍。

相關焦點

  • 清朝滅亡後,那些清軍殘部去了何處?其中一支藏到1987年才被發現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朝代,等到清朝走向滅亡以後,中國也結束了上千年的封建時代。我們都知道,清朝之所以會走向滅亡,其實和當時的統治者也有很大的關係。在清朝初期,我國的綜合國力並不差,就算是和同時期的其他強國相比,也絲毫不落於下方。
  • 清朝滅亡後,那一百多萬的清軍到底去了哪裡?
    1912年,溥儀正式宣布了自己退位,這也就意味著清朝就此覆滅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結束。這個在中華大地上持續存在了上千年的制度就這麼消逝了。那麼在清朝滅亡後,那一百多萬的清軍到底去哪兒了?提到清朝就不提到八旗,清朝是由滿族建立起來的政權,而八旗就是努爾哈赤所建立的制度,清朝入關初期,戰無不勝的20萬八旗軍,皆是出自這八旗。
  • 清朝滅亡後,百萬大軍去了哪裡?一支在香港,藏到1993年
    ——歌德(德)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692,閱讀約2分鐘清朝的百萬大軍不是別人隨便說的,而是清朝統治者自己說的。也的確,在清軍入關之前乃至清初,八旗軍一直是清朝的王牌。這支軍隊訓練有素,紀律嚴明。即使八旗軍倒下了,北洋海軍站起來了,不應該淪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但貪汙腐化卻把清王朝圍困得死去活來。北洋海軍雖然擁有強大的武器,但由於經費不足,束手無策。這也導致中國在甲午戰爭中被日本打得暈頭轉向,一支精心打造的新型海軍幾乎全軍覆滅。清政府除了建立北洋海軍外,實際上還建立了北洋新軍。
  • 從滿清入關一統天下,直到清朝滅亡,有一城市清軍沒有靠近一步!
    從滿清入關一統天下,直到清朝滅亡,有一城市清軍沒有靠近一步!崇禎皇帝17年應該是漢人刻骨銘心的一天,農民起義軍在李自成的指揮下,衝進了300多年未攻破的京城,崇禎皇帝從此成為名副其實的孤家寡人。一個人爬上煤山,終其一生。
  • 一支傳承七百年「鬼軍」,殺十萬大軍祭旗,清朝滅亡還有百萬信徒!
    自清軍入關以後,特別是在頒布剃髮令後,所到之處無不激起了當地民眾的激烈反抗,畢竟那個「金錢鼠尾」的滿清髮型也真是太難看了,難看得足以讓人選擇留髮不留頭!雖然最終大多數人在屠刀面前暫時選擇了屈從,可民眾對於清朝統治者的反抗卻從未停歇過。
  • 明朝滅亡後,錦衣衛都去哪裡了?
    但是,明朝滅亡之後,錦衣衛的結局令人唏噓。當李自成的大軍猛攻北京城時,已經年屆七旬的錦衣衛南堂指揮同知李若璉,死守崇文門。他率領忠於崇禎皇帝的錦衣衛,與大順軍的精銳們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一時間,崇文門口屍枕狼藉,血流成河。
  • 清朝在明朝的滅亡中發揮了什麼作用,明朝是不是真的打不過清朝?
    明朝上下的不團結襯託了後金的到皇太極改革後都是以軍事為第一要任的清朝制度優越性,這樣的對比下明朝的劣勢太大。明朝關鍵位置上的大臣似乎沒有一個是真正為明朝考慮,即使高高在上,動不動發一個罪己詔感動一下自己的崇禎帝在面對危局時首先考慮的也是自身利益,倘若崇禎能以江山社稷為重,完全可以派遣太子先行南下發展勢力,倘若如此明朝滅亡後,南方有主,也不會爆發清軍壓境之際三王為爭奪正統同室操戈的千古奇聞。
  • 清朝滅亡後,漂亮的格格都嫁給了誰?當紅明星有不少人是她們後代
    「我是秦始皇,打錢」「我是乾隆,打錢」,雖說這是個玩笑,但依舊有人當真,有人相信那些已經不在的人還存在著,尤其是清朝的。提起清朝,人們總會想到慈禧太后,總會想到那段飽受欺辱的歲月,但是清朝的統治者有功也有過,有八國聯軍侵華,也有康乾盛世。雖然清政府已經不在了,但滿族人依舊存在著。在清朝滅亡之後那些漂亮的格格都嫁給了誰?
  • 清朝入關後,祭祀用了太廟,太廟裡原來明朝的帝王牌位去了哪裡?
    太廟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稱呼,夏朝的時候被稱為"世室";商朝時稱"重屋";到了周朝則被稱之為"明堂",自秦漢起,在被稱為"太廟",以後歷朝都沿用了這個名字。
  • 清朝滅亡時,它的百萬大軍哪裡去了?
    1911年10月,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席捲大江南北,數月後的1912年2月,隆裕太后揮淚籤下清帝退位詔書。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被歷史埋葬。宣統皇帝拱手讓出江山之際,名義上仍有百萬大軍。那麼,清朝滅亡前後,大清軍隊情況究竟是怎樣的呢?
  • 噶爾丹死後,準噶爾並未陷入衰落:準噶爾曾研發火炮,大破清軍
    準噶爾汗國的祖先是乃蠻部,被成吉思汗徵服後,成為蒙古的一個部族。  明朝末年,女真族崛起,建立後金汗國。漠北蒙古起初也不認可皇太極及其後繼者的自吹自擂,但是,之後的形勢,迫使漠北蒙古改變了態度:準噶爾人想吞併漠北蒙古,俄羅斯人也對漠北蒙古磨刀霍霍。漠北蒙古思來想去,也就中原的皇帝——大清皇帝、全蒙古的大汗,相對比較靠譜。
  • 1911年武昌起義中的清軍老照片,清軍佔領漢口火車站與清軍軍營
    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以文學社和共進會為主的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準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終於在1911年(清宣統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圖為清軍佔領的漢口火車站。
  • 得九邊者得天下:「九邊」易主與明朝的滅亡
    關於明朝滅亡的原因,學界乃至民間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源於萬曆、天啟皇帝惰政、不視朝;有人認為源於明末時的氣候小冰期及農民起義;還有人認為明朝亡於東林黨的空談誤國,種種看法十分多元。清朝統治者也多次強調,明朝不是清朝滅亡的,而是李自成滅亡的。
  • 洪秀全沒能滅清朝,卻讓一支消沉200年勢力復活,大清欲哭無淚
    可以說,從1644年清軍入關定鼎天下到1851年金田起義,中間200多年,漢族勢力一直受到壓制,一點脾氣都沒有。不過,清朝的這一政治格局被老童生洪秀全徹底打破,此後再也無法恢復,直到清朝滅亡。當洪秀全發動起義時,曾經號稱「滿萬不可戰」八旗勁旅如同一支弱雞,只要想打隨時可以將其暴揍。1856年4月,太平軍連續摧毀「江北大營」、「江南大營」,八旗軍落荒而逃,只有張國梁3000捷勇可堪一戰。
  • 為了不給子孫留後患,乾隆徵服準噶爾部後,將其滅族
    大漠梟雄噶爾丹明末清初之際,大清的注意力始終是在嘉峪關以東的中原漢地,後來三藩之亂爆發,大清又花了8年時間才將叛亂平定,而在西北地區,一個強大的蒙古部落悄然崛起。那就是準噶爾可汗噶爾丹。噶爾丹是準噶爾首領巴圖爾琿臺吉第六子,早年他在西藏跟隨達賴喇嘛學習佛法和其間與桑結嘉措結為好友。當時準噶爾部名義上臣服於清朝,1671年,噶爾丹被推為準噶爾部的首領。
  • 為什麼說清朝奠定中國的版圖?看清朝如何打下1316萬平方公裡江山
    在1639年時,清軍一度攻陷了濟南府。但是皇太極總體戰略依然是穩紮穩打,拒絕軍事冒險。皇太極一世,清朝軍隊都沒有通過山海關,但是已經為長驅直入做好了準備。在這時期,清朝的領土面積已經有了270萬平方公裡。二,徵服漢地十八省1644年,李自成攻陷了北京,崇禎皇帝在景山自殺殉國,宣告了明朝的滅亡。
  • 清軍入關後,為何常以營為作戰單位,一營大概有多少人?
    八旗兵後來到1615年(明萬曆四十三年)改為八旗軍陣,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至此滿清八旗軍製成型,這一軍制一直沿用到滿清滅亡。這時候每旗擁有的牛錄數就比較混亂了,導致有些旗有2、3萬人,而牛錄少的旗才一萬多一點。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薩爾滸之戰後,滿清佔領遼東地區,迅速崛起。八旗軍制進一步得到完善,增設蒙古旗、漢軍旗。蒙古旗、漢軍旗的人數界定,就更混亂了,具體數據都不太詳細。
  • 這是清軍?太現代化,裝備煥然一新,仔細看那軍裝,中西結合典範
    雖然清軍給人的印象大多不好,但在清朝即將滅亡的前幾年也幻想過重新振作,統治者不惜花重金聘請德國教官,引進德國練兵方式訓練新軍,還在制度上進行改革,就連裝備、軍裝也向西方看齊,現代化程度讓人意想不到。,如果說到精美絕倫宋朝鎧甲無出其右,但是說到「醜」,清朝的八旗鎧甲絕對是不登大雅之堂(八旗鎧甲是綿甲的一種:裡有鐵片護身,外有棉花防寒,非常適合北方的寒冷氣候,元、明、清三朝皆有裝備),頭上頂了一個「避雷針」不說,上身和下身的樣式也非常單調。
  • 明朝的宦官,清朝的八旗子弟。清朝前期經濟佔世界30%卻滅亡的原因
    乾隆時期、工業革命前,清朝的經濟佔世界經濟30%,但是到了清朝後期衰弱被滅亡有著以下的原因:1.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社會的落後,《中國近代史綱要》中明確指出,甲午中日戰爭及清王朝在近代一切對外戰爭的失敗,其根本原因都是因為清王朝的腐敗和社會的落後
  • 鴉片戰爭後的清朝歷史,可以說是一部奮鬥史,一直奮鬥到滅亡
    不過清朝不僅僅是屈辱這麼簡單,裡面還有很多奮鬥。可以說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到清朝滅亡,清朝一直在奮鬥。很多人覺得清朝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就一直是任人宰割,其實事情並不是這樣。任何一個政權在面對外來侵略的時候,都不可能不作任何抵抗。在面對先進的東西,也不可能都不無動於衷。所以當時的清朝,也做了很多抵抗,也進行了很多新的嘗試。我們看一下清朝是怎樣奮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