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告訴孩子「愛是什麼」,這本書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2021-01-16 凌涵工作室



愛的能力是天生的嗎?被愛是一種日常的幸運,還是一份奢侈的幸福?這些讓成年人也困惑的問題,或許我們可以在這本寫給孩子的書裡找到些許答案。


《愛德華的奇妙之旅》,【美】凱特·迪米卡洛 著

 

愛德華是一隻用瓷料做的小兔子。他是阿比林的祖母佩勒格裡娜請人定做,在阿比林七歲時送給她的生日禮物。

 

阿比林非常喜歡愛德華,每天都會給他的金懷表上弦,離開家之前都會吻一吻他的耳朵尖。

 

但是愛德華對這一切並不買帳。準確說,他這個時間尚未知曉「愛」為何物。因為它是佩勒格裡娜請人定做的,就像是突然來到人世間一樣,他沒有經歷過人間的種種,別人愛他、對他好,他都覺得是理所當然。就像,當我們被愛著時總是有著那麼一些不可一世,因為被偏愛的確實是會有恃無恐。不過,他倒是與生俱來一樣特質:自戀。

 

到最後,愛德華經歷了所有,再次遇到阿比林,那時是阿比林的女兒一眼看中了她。接著愛德華和阿比林也相認了,尤為感動的是,「她把她的手放在掛在她的脖子上的金質小匣子上。這時愛德華看到那根本就不是小匣子。那是一塊表,一塊懷表。那是他的表。」

 

阿比林愛過愛德華,現在依然深深愛著。一個始終有愛的女孩,一個曾經不會愛現在學會愛的小兔子,又因為愛的傳承,他們團聚了。


好,我們現在回過頭來再看愛德華的旅行,有哪些奇妙的地方。

 

阿比林十一歲了。父母決定去倫敦。阿比林把愛德華放在膝蓋上,宣布要帶他走。愛德華本來對這一切都不太在意,直到他和目光和佩勒格裡娜的相遇了。

 

佩勒格裡娜是誰?她差不多就是愛德華的創造者呀。「愛德華耳朵和尾巴上的兔毛、他的鼻子部位的鬍鬚有某種被獵取的模糊的記憶,他渾身一陣戰慄。」這種記憶可能就是佩勒格裡娜和他有某種相通的地方,二者互相感知。


那天晚上,佩勒格裡娜第一次給阿比林,或者更準確地說,是給愛德華講了一個故事。一位美麗的公主,卻什麼用也沒有。

 

「為什麼沒有用呢?」阿比林問道。因為,佩勒格裡娜說,她是個誰也不愛並對愛毫不關心的公主,雖然有許多人愛著她。

 

講到這裡,佩勒格裡娜停了下來並目不轉睛地望著愛德華。她緊盯著他的畫上去的眼睛,說:「你使我感到很失望。」愛德華再次感到渾身一陣戰慄。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故事正是為愛德華所講。


故事講完了,可是,阿比林憤憤不平地說,「不能完,因為完得太快了。因為從那以後誰也沒有過上幸福的生活,這就是原因。」佩勒格裡娜沉默片刻,說,」可是你回答我這個問題:如果沒有愛,一個故事怎麼會有幸福的結局?」接著她靠近愛德華,說:「你使我感到很失望。」


每次故事講到這裡的時候,小朋友們都會安靜下來,想一想。他們會問,為什麼愛德華感受不到愛呢?他們也會自問自答,因為他太幸福了,阿比林那麼愛他。他需要有後面的經歷才會明白。孩子的理解能力常常令人大感意外。

 

在去倫敦的船上,有兄弟倆對愛德華特別感興趣。他們剝掉了愛德華身上的衣服,這時他的懷表掉到輪船的甲板上,滾到阿比林的腳下,成了日後阿比林最重要的懷念愛德華的紀念品。

 

兄弟倆開始拋愛德華玩。阿比林猛地一頭撞到阿莫斯的肚子上。愛德華沒有落到甲板上,沒有落到任何人手中,他落到了船外,沉入了海裡。在海底,他的頭埋在泥淖裡,他第一次感到了恐懼。


 

幾個月過去了,阿比林沒有來,誰也沒有來,這給了愛德華思考的時間。他想到了那個公主變成疣豬的故事,又想到了佩勒格裡娜。他覺得佩勒格裡娜就像那個巫婆,「的確,她沒有把他變成一頭疣豬,不過她還是同樣懲罰了他,雖然他說不清為了什麼原因。」

 

第二百九十七天,一場風景把愛德華從海底拋了起來,一個漁夫用網抓住了它。漁夫決定帶回家給他的妻子內莉。內莉很喜歡他,但她把愛德華變成了一個女孩。經歷過大海生死的愛德華起初大吃一驚,但他對自己說,「實際上這有什麼關係呢?穿什麼衣服是不會傷害我的。」他開始有了一點點轉變。

 

內莉向愛德華談起了她的孩子。小兒子在五歲時因得肺炎死了。「眼睜睜地看著你所愛的人在你面前死去卻毫無辦法是件可怕的事——最壞不過的事。」愛德華驚訝地發現自己正在傾聽。好像他的生命和她所講的事情是息息相關的。

 

愛德華開始與人有了情感的羈絆。

 

悲劇的是,內莉的女兒洛莉不喜歡他,從書上看,有可能是因為洛莉霸道,父母都有點畏懼她。她也許是嫉妒愛德華。總之,是她把愛德華扔進了垃圾桶。

 

「愛德華的心第一次對他大聲喊叫了起來。它只說了兩個詞:內莉。勞倫斯。」

 

他開始有了牽掛的人。

 

在愛德華待在垃圾場的日子裡,他覺得自己已經是另外一隻小兔子了。他也說不出是哪裡不一樣,他只是知道自己變了。他又回憶起了佩勒格裡娜講的關於那什麼人也不愛的公主的故事。那巫婆把她變成一頭疣豬是因為她什麼人也不愛。他現在明白其中的原因了。他知道為什麼他會讓佩勒格裡娜很失望。「那是因為他不夠愛阿比林。他想挽回,卻沒有機會了。而且內莉和勞倫斯也走了。他十分思念他們,他要和他們在一起。那小兔子想知道那是否就是愛。」


接著,一隻狗狗刨開了垃圾堆,把愛德華帶到了他的主人那裡。於是,愛德華就和流浪漢布爾,及他的狗露西一起展開了一段漫長的流浪之旅。在路上,不斷有流浪漢把愛德華抱到一邊並在他的耳邊小聲念叨著他的孩子們的名字。「愛德華知道一遍又一遍地說那些你曾丟下的人的名字會是什麼滋味。他知道想念某個人是什麼滋味。於是他傾聽著。而且在他傾聽時,他的心扉敞開了,而且越敞越寬廣。」他不再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小世界裡,越來越懂得去關心、體察、愛護其他人。

 


不知不覺七年過去了。有一天,在貨車上,一個男人,大概是值班管理員,一腳把愛德華踢出了車外。「他身體的深處什麼東西疼了起來。他真想大哭一場。」

 

一位老太太撿到了他,把他吊在菜園子裡的一根杆子上,讓他做稻草人嚇跑烏鴉。這時有一個小男孩布賴斯,偷偷帶走了愛德華。他把愛德華帶去給妹妹薩拉,她生了很重的病。


 

愛德華在這裡平生第一次感受到被像嬰兒一樣的看護。為什麼呢?因為在薩拉為日不多的生命裡,愛德華像是最後的禮物一樣,陪伴著她。她對愛德華的情感濃度肯定是勝過以往任何一個人。愛德華對她的感情也與其他人都不一樣。他對她應該是有一種同情在裡面的。以前如果說它對人們是錦上添花的話,現在它對薩拉來說就是唯一。他願意照顧她,願意保護她,願意為她做得更多。可是三個月後,薩拉還是走了。愛德華似乎是第一次對愛感到迷惑:「我愛過她,可現在她死了,怎麼會這樣?」

 

我們好不容易遇到愛,然後分別不期而來。這不也正是我們在人生之路上會遇到的困境嗎?

 

薩拉走後,愛德華的旅程還在繼續。布賴斯帶著他去行藝。他讓愛德華表演跳舞。一位老太太拄著拐杖走近他們。佩勒格裡娜?愛德華想。「你的願望實現了,我學著如何去愛。那是次可怕的旅程。我被打碎了。我的心被打碎了。」

 

在愛的旅途中千瘡百孔,可這也是學習去愛的真實的模樣吧。付出過,信任過,被辜負,被傷心。

 

布賴斯帶愛德華去吃飯,可是沒錢付帳單。他想用賣藝來付吃飯的錢。可餐車主人抓起愛德華,把他的頭重重地撞到櫃檯邊上。

 

這時作者插進了一段愛德華的夢。應該是他在碎裂中、在黑暗中做的夢。也是我們書的封面上畫的圖。他在夢裡見到了所有他愛的人。阿比林、內莉、勞化斯、流浪漢布爾和他的狗,唯獨沒有薩拉。因為她已經化成了天上的星星。愛德華感到一陣悲痛,深深的、親切的而又熟悉的悲痛。他身上長出了翅膀,他想飛上天去找薩拉,可地上的人們拉住了他。這可能也是愛德華在最絕望時想追隨薩拉而去。但他在人間的旅行並沒有完結。

 

現實情況是,布賴斯找到了一位手藝高超的玩具修理師,但他付不起錢,所以他就把愛德華抵給那個修理師了,為了救愛德華的命。愛德華被復原了,穿上一身優雅的衣服,在架子上展出。有一天,布賴斯來看他,卻被玩具修理師給毫不客氣地趕出去了。本來他是愛德華最後的希望,他一走,愛德華又變成了孤零零的一個。


 

架子上其他娃娃想要被人買走,可愛德華仿佛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趣。他已經絕望了。後來,有一個活了一百歲的老娃娃,她告訴愛德華:「你必須滿懷希望,你必須充滿希望。你必須知道誰會愛你,你下一個會愛誰。」愛德華對她說,「我已經不會被愛了,我也不會再愛了,那太痛苦了。」老娃娃很生氣,她說:「如果你不打算愛或被愛,那麼整個生命之旅都是毫無意義的。」她的話使愛德華想起了佩勒格裡娜,想起了疣豬和公主。「如果有人在等待著愛他會怎麼樣呢?如果有個人他會再愛會怎麼樣呢?這是可能的嗎?」

 

第二天,老娃娃被一個小姑娘買走了。愛德華十分清楚地聽到了老娃娃輕柔的聲音。她說:「有人會來的。有人會來接你的。不過首先你必須打開你的心扉。」

 

他又一次燃起了希望。儘管有矛盾,有不相信,但渴望愛與被愛的願望依然戰勝了一切。

 

很多年以後,那個人真的來了——愛德華被一個小女孩輕輕地從架子上取了下來,而這個小女孩就是阿比林的女兒。愛德華和阿比林重逢了。

 

愛德華的奇妙之旅,事實上就是他在學習愛與被愛,也是尋找自我的一個過程。他經歷了好的壞的,溫暖的、痛苦的、無奈的、悲傷的,我們也是跟著他,經歷了這一切。

 

而佩勒格裡娜講的那個疣豬和公主的故事就像是一把鑰匙——它打開了愛德華的心門;也像是一顆亮閃閃的珠子,串起了整個故事。


愛,並不是天生就會,我們事實上也都在不斷學習,學習如何去愛,如果如何被愛,學習如何相處,也學習如何離別。


看到最後愛德華和阿比林久別重逢,就像是一個環,斷裂的那一端又連上了。我們的心,曾經空缺的那一塊,也被深深的愛給填滿了。


我們能為孩子創造一個更加安全、有愛的生態環境嗎?

這幾個高考作文題,凌涵工作室寫作課上居然都寫過


親愛的孩子,比高考這根尺更重要的衡量標準,在你心裡呀


邊凌涵,作家,兒童心理和教育研究者。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本科,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管理學碩士,中國人民大學創造性寫作碩士研究生。著有長篇小說《彼岸·倫敦結》,短篇小說集《美麗的小騙局》,散文集《日記本》《一橫一豎, 一晃十年》。微信號:xiaoshui0603


凌涵工作室

教育|成長|閱讀 

等你來 


相關焦點

  • 讀書有什麼意義?這10本書給出最好的答案
    《皇帝公關學》,雖然說的是千百年前君臣相處之道,卻將職場關係學剖析得淋漓盡致:如何與上司打交道,怎樣趨利避害;如何因勢利導,什麼時候該主動,什麼時候該被動,什麼時候該聰明,什麼時候該愚笨;哪些要競爭,哪些要放手……「以史為鑑,可以知更替」,從古人與更難相處、危險係數更高的帝王周旋的「實戰經驗」中汲取經驗,對於我們現代人而言
  • 這7本書告訴你如何和原生家庭和解,好好愛自己
    劇中周迅扮演的林緒之一直在探尋自己是誰,她把生母當初拋棄的責任怪罪在自己身上,所以,她才會讓人親近不得,連最好的閨蜜一個擁抱她都要拒絕。孩子通過內化與父母的情感關係來學習成長,童年的關係模式與長大後的事業、婚戀、養育等,有著絲絲入扣的對應。自己童年灰暗的父母,會把心理創傷傳遞給孩子,無論意識上多希望孩子不再受苦,但潛意識總在製造相同的陷阱。這本書講述如何為孩子的一生奠定溫暖紮實的人格基礎。
  • 李玫瑾:好孩子是管出來的!6歲前管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現在的家庭大多都一兩個孩子,家長對孩子可以說是百般依賴,吃的穿的都會儘自己最大能力給孩子最好的。 有的家長會說以前總說要給孩子自由,讓孩子在愛的環境下長大難道錯了嗎?其實愛孩子、給孩子自由本沒有錯,不過這不代表「溺愛孩子、放縱孩子」。很多家長錯把愛和自由,才把孩子培養成為了人見人煩的熊孩子。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培養出一個品質好的孩子應當作教育的頭等大事。
  • 這五本書是給送給孩子最好、最特殊的禮物
    今天給大家推一套書,當我認真看完這五本書之後,我真的覺得這五本書對孩子和父母的教育都很大,我本人看了也覺得將來要這樣教育我的孩子。這是一套適合孩子和父母共同學習書籍,希望各位家長也要認真閱讀喲。這本書收錄了1897年至1936年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每一封信都在教會兒子如何去培養自己的優秀品質,例如謙虛、要有進取心、尊重別人等等。洛克菲勒在書中舉了自己人生中的很多經歷作為例子,包括他自己人生中悟出的道理和與他相處的人身上的優秀品質等。
  • 什麼是愛?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東湖夜讀·為你講書
    本書的主人公是來自外星球的小王子。書中以一位飛行員作為故事敘述者,講述了小王子從自己星球出發前往地球的過程中,所經歷的各種歷險。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視出成人的空虛、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條,用淺顯天真的語言寫出了人類的孤獨寂寞、沒有根基隨風流浪的命運。同時,也表達出作者對金錢關係的批判,對真善美的謳歌。我經常在想,愛到底是什麼呢?
  • 東湖夜讀·為你講書|什麼是愛?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本書的主人公是來自外星球的小王子。書中以一位飛行員作為故事敘述者,講述了小王子從自己星球出發前往地球的過程中,所經歷的各種歷險。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視出成人的空虛、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條,用淺顯天真的語言寫出了人類的孤獨寂寞、沒有根基隨風流浪的命運。同時,也表達出作者對金錢關係的批判,對真善美的謳歌。我經常在想,愛到底是什麼呢?
  • 東湖夜讀·為你講書⑱ | 什麼是愛?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本書的主人公是來自外星球的小王子。書中以一位飛行員作為故事敘述者,講述了小王子從自己星球出發前往地球的過程中,所經歷的各種歷險。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視出成人的空虛、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條,用淺顯天真的語言寫出了人類的孤獨寂寞、沒有根基隨風流浪的命運。同時,也表達出作者對金錢關係的批判,對真善美的謳歌。我經常在想,愛到底是什麼呢?
  • 這本書告訴你如何應對2歲的「小惡魔」寶寶
    下半年讀完的第1本書|《可怕的兩歲》相信世界上每個父母都想成為世界上最完美的父母,但是,世界上所有的父母也都曾是新手父母,需要學會如何做個好媽媽、如何和自己的孩子更好地成長。而《可怕的兩歲》提供給我們在孩子從嬰兒到幼兒過度階段嬰兒易出現的心理狀態及應對策略,簡單總結幾點:1、2歲後家長要給孩子樹立權威。0-2歲,服務期,給予孩子無條件的呵護和關愛;2——13歲,權威期,讓孩子知道這個家裡你說了算;14——以後,指導期,指導孩子更好地成長。
  • 做到這幾點,孩子不愛看書都難!
    2、不要太有功利性的去讀很多父母在讀書的過程中,總喜歡停下來問這個字讀什麼呀,或者這本書講了什麼內容呢?等等。孩子還沉寂在故事中,根本沒有反應過來,答不上來,家長就生氣了,這個時候,孩子內心是很恐懼的。
  • 這本書告訴你答案
    這個感情是指對顏色來源和不同的好奇心,對不同色彩帶給自己的感受是什麼……太枯燥的知識,給孩子帶不來深刻的印象和感受,學得快但忘得也快。這本書不是單向輸出的,孩子在閱讀翻看時,有超多互動:可以翻翻、抽拉、轉盤,還能實驗。在學習知識的時候,也不忘激發孩子的興趣。《跟著Wolly去探索:色彩書》這本書的作者是Wolledge(Wolly+knowledge=Wolledge)工作室。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如何幫助孩子提高閱讀能力?讀完有答案了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在序言裡說:「如果一個語文老師以為一本教材就是語文教學的全部的話,那麼他不可能把這門課教好,學生也不可能把語文學好。老師、家長要做孩子閱讀上的引路人,不僅要告訴孩子讀什麼書好,還要指導孩子讀出好書好在什麼地方,培養起孩子自己的眼光和閱讀鑑賞能力。」這套書是一次帶孩子讀好書、讀出好處、讀出鑑賞力、讀出人生大書的有益嘗試。
  • HiPP喜寶×愛奇藝 孩子成長的秘密,自然會告訴你答案
    如何與孩子相處、溝通?如何明白孩子心中所想?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家長總有很多育兒的小煩惱,每天上演著與寶貝「鬥智鬥勇」的精彩片段,殊不知,一切問題的答案,都藏在了自然裡。HiPP喜寶攜手愛奇藝,聯合打造了《自然有答案》,邀請眾多明星一起,解密孩子們的故事,在自然中找尋帶娃的奧秘。
  • 孩子最好的玩具是什麼?就是你
    你家孩子最喜歡的玩具是什麼?你可能會說是前幾天剛買的樂高或者是價格不菲的芭比娃娃。但其實孩子最喜歡的玩具是父母。沒錯,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父母比任何玩具都更能讓孩子著迷和喜歡。情感引導式教育《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這本書就提出了一個有效的方法:情感引導式教育。與傳統教育方法相比,情感引導的教育方法更加充滿關愛,也更符合邏輯和人性。
  • 《長日將盡》:如何面對蹉跎與遺憾,這本書告訴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石黑一雄的小說《長日將盡》就探討了如何面對人生的蹉跎與遺憾這個問題。小說以英國管家史蒂文斯的視角,講述了時代大背景下個人生活的浪費,平靜克制的敘述中,隱含了巨大的悲劇意味,但史蒂文斯積極的人生態度,又使得小說有了一種樂觀主義情懷,為無可慰藉之人提供了慰藉。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最好的關係從溝通開始
    就單純的溝通來說,很多家長奉行「我說你聽」的模式,導致無論父母怎樣說,孩子就是不願意聽,父母與孩子之間很難順暢的交流溝通,已經成為很多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最大障礙。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本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好的親子關係都是從溝通開始的。
  • 這本書告訴你,怎樣讓讀過的書不白讀
    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裡有你想要的答案。《如何閱讀一本書》是由美國教育家、學者、《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莫提默.J.艾德勒和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的查爾斯.範多倫合著。這本書曾高踞全美暢銷書排行榜榜首,自問世以來,讓無數讀書人找到了有效讀書的途徑。作者將讀書分為四個層次,通過讀書層次的不斷深入,我們就能讓一本書的知識內化於心。
  • 兒童節買什麼禮物?這本書能讓你的孩子玩得開心,又學得有益有趣
    但這本3D鏡面繪本就與眾不同,它用鏡子貫穿全書,用鏡面產生的3D效果,帶領孩子們進入故事中,讓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翻看書的第一頁,就有個小丑說:「嘿,快到鏡子裡來吧,歡迎來到鏡子裡的馬戲團,今天,特別邀請你來玩。」這讓去過馬戲團的孩子馬上代入其中,讓沒有去過的孩子,瞬間好奇起來,馬戲團裡面都有什麼表演呢?我好想要看看。
  •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無條件接受孩子,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深厚的親子關係是人性化教育的基石",這句話是美國兒童教育專家金伯莉·布雷恩在她的書《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裡寫道的。金伯莉·布雷恩是最早在世界上提出"情感引導式教育"的兒童教育專家、註冊家庭與兒童心理治療師,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 為啥要讓孩子做家務?或許這是最好的答案!
    1938年,哈佛大學學者對456位少年進行長達75年的追蹤調查,最後得出:做家務的孩子,將來更有出息。愛做家務的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15:1,犯罪率為1:10。愛做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 任天堂如何徵服世界?答案都在這本書裡!
    《遊戲結束:任天堂全球徵服史》是一本有關任天堂及遊戲行業的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