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能力是天生的嗎?被愛是一種日常的幸運,還是一份奢侈的幸福?這些讓成年人也困惑的問題,或許我們可以在這本寫給孩子的書裡找到些許答案。
《愛德華的奇妙之旅》,【美】凱特·迪米卡洛 著
愛德華是一隻用瓷料做的小兔子。他是阿比林的祖母佩勒格裡娜請人定做,在阿比林七歲時送給她的生日禮物。
阿比林非常喜歡愛德華,每天都會給他的金懷表上弦,離開家之前都會吻一吻他的耳朵尖。
但是愛德華對這一切並不買帳。準確說,他這個時間尚未知曉「愛」為何物。因為它是佩勒格裡娜請人定做的,就像是突然來到人世間一樣,他沒有經歷過人間的種種,別人愛他、對他好,他都覺得是理所當然。就像,當我們被愛著時總是有著那麼一些不可一世,因為被偏愛的確實是會有恃無恐。不過,他倒是與生俱來一樣特質:自戀。
到最後,愛德華經歷了所有,再次遇到阿比林,那時是阿比林的女兒一眼看中了她。接著愛德華和阿比林也相認了,尤為感動的是,「她把她的手放在掛在她的脖子上的金質小匣子上。這時愛德華看到那根本就不是小匣子。那是一塊表,一塊懷表。那是他的表。」
阿比林愛過愛德華,現在依然深深愛著。一個始終有愛的女孩,一個曾經不會愛現在學會愛的小兔子,又因為愛的傳承,他們團聚了。
好,我們現在回過頭來再看愛德華的旅行,有哪些奇妙的地方。
阿比林十一歲了。父母決定去倫敦。阿比林把愛德華放在膝蓋上,宣布要帶他走。愛德華本來對這一切都不太在意,直到他和目光和佩勒格裡娜的相遇了。
佩勒格裡娜是誰?她差不多就是愛德華的創造者呀。「愛德華耳朵和尾巴上的兔毛、他的鼻子部位的鬍鬚有某種被獵取的模糊的記憶,他渾身一陣戰慄。」這種記憶可能就是佩勒格裡娜和他有某種相通的地方,二者互相感知。
那天晚上,佩勒格裡娜第一次給阿比林,或者更準確地說,是給愛德華講了一個故事。一位美麗的公主,卻什麼用也沒有。
「為什麼沒有用呢?」阿比林問道。因為,佩勒格裡娜說,她是個誰也不愛並對愛毫不關心的公主,雖然有許多人愛著她。
講到這裡,佩勒格裡娜停了下來並目不轉睛地望著愛德華。她緊盯著他的畫上去的眼睛,說:「你使我感到很失望。」愛德華再次感到渾身一陣戰慄。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故事正是為愛德華所講。
故事講完了,可是,阿比林憤憤不平地說,「不能完,因為完得太快了。因為從那以後誰也沒有過上幸福的生活,這就是原因。」佩勒格裡娜沉默片刻,說,」可是你回答我這個問題:如果沒有愛,一個故事怎麼會有幸福的結局?」接著她靠近愛德華,說:「你使我感到很失望。」
每次故事講到這裡的時候,小朋友們都會安靜下來,想一想。他們會問,為什麼愛德華感受不到愛呢?他們也會自問自答,因為他太幸福了,阿比林那麼愛他。他需要有後面的經歷才會明白。孩子的理解能力常常令人大感意外。
在去倫敦的船上,有兄弟倆對愛德華特別感興趣。他們剝掉了愛德華身上的衣服,這時他的懷表掉到輪船的甲板上,滾到阿比林的腳下,成了日後阿比林最重要的懷念愛德華的紀念品。
兄弟倆開始拋愛德華玩。阿比林猛地一頭撞到阿莫斯的肚子上。愛德華沒有落到甲板上,沒有落到任何人手中,他落到了船外,沉入了海裡。在海底,他的頭埋在泥淖裡,他第一次感到了恐懼。
幾個月過去了,阿比林沒有來,誰也沒有來,這給了愛德華思考的時間。他想到了那個公主變成疣豬的故事,又想到了佩勒格裡娜。他覺得佩勒格裡娜就像那個巫婆,「的確,她沒有把他變成一頭疣豬,不過她還是同樣懲罰了他,雖然他說不清為了什麼原因。」
第二百九十七天,一場風景把愛德華從海底拋了起來,一個漁夫用網抓住了它。漁夫決定帶回家給他的妻子內莉。內莉很喜歡他,但她把愛德華變成了一個女孩。經歷過大海生死的愛德華起初大吃一驚,但他對自己說,「實際上這有什麼關係呢?穿什麼衣服是不會傷害我的。」他開始有了一點點轉變。
內莉向愛德華談起了她的孩子。小兒子在五歲時因得肺炎死了。「眼睜睜地看著你所愛的人在你面前死去卻毫無辦法是件可怕的事——最壞不過的事。」愛德華驚訝地發現自己正在傾聽。好像他的生命和她所講的事情是息息相關的。
愛德華開始與人有了情感的羈絆。
悲劇的是,內莉的女兒洛莉不喜歡他,從書上看,有可能是因為洛莉霸道,父母都有點畏懼她。她也許是嫉妒愛德華。總之,是她把愛德華扔進了垃圾桶。
「愛德華的心第一次對他大聲喊叫了起來。它只說了兩個詞:內莉。勞倫斯。」
他開始有了牽掛的人。
在愛德華待在垃圾場的日子裡,他覺得自己已經是另外一隻小兔子了。他也說不出是哪裡不一樣,他只是知道自己變了。他又回憶起了佩勒格裡娜講的關於那什麼人也不愛的公主的故事。那巫婆把她變成一頭疣豬是因為她什麼人也不愛。他現在明白其中的原因了。他知道為什麼他會讓佩勒格裡娜很失望。「那是因為他不夠愛阿比林。他想挽回,卻沒有機會了。而且內莉和勞倫斯也走了。他十分思念他們,他要和他們在一起。那小兔子想知道那是否就是愛。」
接著,一隻狗狗刨開了垃圾堆,把愛德華帶到了他的主人那裡。於是,愛德華就和流浪漢布爾,及他的狗露西一起展開了一段漫長的流浪之旅。在路上,不斷有流浪漢把愛德華抱到一邊並在他的耳邊小聲念叨著他的孩子們的名字。「愛德華知道一遍又一遍地說那些你曾丟下的人的名字會是什麼滋味。他知道想念某個人是什麼滋味。於是他傾聽著。而且在他傾聽時,他的心扉敞開了,而且越敞越寬廣。」他不再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小世界裡,越來越懂得去關心、體察、愛護其他人。
不知不覺七年過去了。有一天,在貨車上,一個男人,大概是值班管理員,一腳把愛德華踢出了車外。「他身體的深處什麼東西疼了起來。他真想大哭一場。」
一位老太太撿到了他,把他吊在菜園子裡的一根杆子上,讓他做稻草人嚇跑烏鴉。這時有一個小男孩布賴斯,偷偷帶走了愛德華。他把愛德華帶去給妹妹薩拉,她生了很重的病。
愛德華在這裡平生第一次感受到被像嬰兒一樣的看護。為什麼呢?因為在薩拉為日不多的生命裡,愛德華像是最後的禮物一樣,陪伴著她。她對愛德華的情感濃度肯定是勝過以往任何一個人。愛德華對她的感情也與其他人都不一樣。他對她應該是有一種同情在裡面的。以前如果說它對人們是錦上添花的話,現在它對薩拉來說就是唯一。他願意照顧她,願意保護她,願意為她做得更多。可是三個月後,薩拉還是走了。愛德華似乎是第一次對愛感到迷惑:「我愛過她,可現在她死了,怎麼會這樣?」
我們好不容易遇到愛,然後分別不期而來。這不也正是我們在人生之路上會遇到的困境嗎?
薩拉走後,愛德華的旅程還在繼續。布賴斯帶著他去行藝。他讓愛德華表演跳舞。一位老太太拄著拐杖走近他們。佩勒格裡娜?愛德華想。「你的願望實現了,我學著如何去愛。那是次可怕的旅程。我被打碎了。我的心被打碎了。」
在愛的旅途中千瘡百孔,可這也是學習去愛的真實的模樣吧。付出過,信任過,被辜負,被傷心。
布賴斯帶愛德華去吃飯,可是沒錢付帳單。他想用賣藝來付吃飯的錢。可餐車主人抓起愛德華,把他的頭重重地撞到櫃檯邊上。
這時作者插進了一段愛德華的夢。應該是他在碎裂中、在黑暗中做的夢。也是我們書的封面上畫的圖。他在夢裡見到了所有他愛的人。阿比林、內莉、勞化斯、流浪漢布爾和他的狗,唯獨沒有薩拉。因為她已經化成了天上的星星。愛德華感到一陣悲痛,深深的、親切的而又熟悉的悲痛。他身上長出了翅膀,他想飛上天去找薩拉,可地上的人們拉住了他。這可能也是愛德華在最絕望時想追隨薩拉而去。但他在人間的旅行並沒有完結。
現實情況是,布賴斯找到了一位手藝高超的玩具修理師,但他付不起錢,所以他就把愛德華抵給那個修理師了,為了救愛德華的命。愛德華被復原了,穿上一身優雅的衣服,在架子上展出。有一天,布賴斯來看他,卻被玩具修理師給毫不客氣地趕出去了。本來他是愛德華最後的希望,他一走,愛德華又變成了孤零零的一個。
架子上其他娃娃想要被人買走,可愛德華仿佛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趣。他已經絕望了。後來,有一個活了一百歲的老娃娃,她告訴愛德華:「你必須滿懷希望,你必須充滿希望。你必須知道誰會愛你,你下一個會愛誰。」愛德華對她說,「我已經不會被愛了,我也不會再愛了,那太痛苦了。」老娃娃很生氣,她說:「如果你不打算愛或被愛,那麼整個生命之旅都是毫無意義的。」她的話使愛德華想起了佩勒格裡娜,想起了疣豬和公主。「如果有人在等待著愛他會怎麼樣呢?如果有個人他會再愛會怎麼樣呢?這是可能的嗎?」
第二天,老娃娃被一個小姑娘買走了。愛德華十分清楚地聽到了老娃娃輕柔的聲音。她說:「有人會來的。有人會來接你的。不過首先你必須打開你的心扉。」
他又一次燃起了希望。儘管有矛盾,有不相信,但渴望愛與被愛的願望依然戰勝了一切。
很多年以後,那個人真的來了——愛德華被一個小女孩輕輕地從架子上取了下來,而這個小女孩就是阿比林的女兒。愛德華和阿比林重逢了。
愛德華的奇妙之旅,事實上就是他在學習愛與被愛,也是尋找自我的一個過程。他經歷了好的壞的,溫暖的、痛苦的、無奈的、悲傷的,我們也是跟著他,經歷了這一切。
而佩勒格裡娜講的那個疣豬和公主的故事就像是一把鑰匙——它打開了愛德華的心門;也像是一顆亮閃閃的珠子,串起了整個故事。
愛,並不是天生就會,我們事實上也都在不斷學習,學習如何去愛,如果如何被愛,學習如何相處,也學習如何離別。
看到最後愛德華和阿比林久別重逢,就像是一個環,斷裂的那一端又連上了。我們的心,曾經空缺的那一塊,也被深深的愛給填滿了。
我們能為孩子創造一個更加安全、有愛的生態環境嗎?
這幾個高考作文題,凌涵工作室寫作課上居然都寫過
邊凌涵,作家,兒童心理和教育研究者。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本科,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管理學碩士,中國人民大學創造性寫作碩士研究生。著有長篇小說《彼岸·倫敦結》,短篇小說集《美麗的小騙局》,散文集《日記本》《一橫一豎, 一晃十年》。微信號:xiaoshui0603
凌涵工作室
教育|成長|閱讀
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