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印象:老酒,阿Q,茴香豆

2020-12-14 信馬遊天涯2020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提起紹興,我就想起魯迅先生的這首《自嘲》。

其中其中「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掩過鬧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幾句詩詞,印象最為深刻。當時我們的語文老師給我們講這首詩的時候,說由於特務跟蹤抓捕魯迅先生,魯迅先生就到處躲,有次躲在了一條船上,呆了好幾天,這個船就是烏蓬船,因為空間狹小,睡裡面翻身都困難,所以才有了這個「未敢翻身已碰頭」的詩句,當時我一頭霧水,不知道這個烏蓬船是個什麼鬼東西?這次在魯迅先生的老家紹興終於看到了,呵呵,原來就是裝了個小蓬子的搖櫓船,呵呵。

這些都是上中學的時候學的,居然現在還記得,我服了我自己了,還好像融入到血液裡了,變成自己的了,到現在還沒還給老師,謝謝哦,我的老師,呵呵。

紹興名人偉人很多,除了魯迅先生,還有敬愛的周總理,還有文學家矛盾等。

不過對於我來說,紹興就是烏篷船,紹興就是花雕老酒,紹興就是幾顆茴香豆。

第一次接觸黃酒還我很小的時候,當時在姥姥家,一到了冬天,大人們吃飯的時候總要張羅著拿出一個銅製的酒壺,往裡面倒入黃色的有點黏糊糊的東西,然後又取出一個大海碗,碗裡盛了滾燙的開水,冒著白色的熱氣,盛滿酒的酒壺放在那個海碗裡,一刻鐘後,把熱熱的黃色液體小心翼翼地倒入小酒杯,端起來,小口抿著,慢慢品味,一副怡然自得,好滿足的模樣。時不時還拿筷子尖沾酒餵我。

時光美好,令人回味……。

帶著這樣的期盼,我們來到了紹興,來到了魯迅故裡,開啟了「走走看看,逛逛吃吃」的模式。

眼前的一切美景讓以前只是在腦海中的東西變成了真實存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繪的景象歷歷在目,從鹹亨酒店到阿Q的老酒茴香豆,栩栩如生,置身於鹹亨酒店的店堂中,仿佛自己就是那個糊糊塗塗的阿貴,品嘗味道純正的紹興老酒,捻幾顆豆,回味無窮啊。

難得糊塗與阿Q精神不謀而合,道出了人生的哲理、智慧。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計較不如放下,聰明不如糊塗,阿Q就阿Q吧,罵一句「兒子打老子」,挺好的。

對於我這個酒鬼來說,紹興就是花雕酒,時值初冬時節,來紹興燙一壺熱熱的老酒,來幾隻醉蟹,再捻幾顆豆,呵呵,人生得意莫過如此。

相關焦點

  • 86版西遊記多個取景地,孔乙己的茴香豆:紹興文化在這裡
    下面,就帶大家走進小桔子的家鄉,一起來看看美麗的紹興吧!紹興真的是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那就先從旅遊景點說起吧。文化聖地一覽魯迅故裡紹興的魯迅,就是紹興最大的文化招牌。黃酒棒冰、黃酒奶茶紹興黃酒,琥珀色,透明澄澈,隨著時間的久遠氣味會越來越濃烈,所以紹興酒又稱老酒。會稽山、古越龍山、花雕,都是比較有名的。而紹興老酒的歷史,也是非常悠久的。
  • 紹興美食——孔乙己茴香豆,鹹而透鮮,回味微甘
    紹興不僅有臭味奇絕的臭豆腐,還有讓人唇齒流香的茴香豆。說到茴香豆, 我就想到了魯迅筆下的窮秀才孔乙己. 他經常到鎮口的鹹亨酒店花九文錢買一碗酒和一盤茴香豆作下酒物。有幾個小孩圍上來問他要茴香豆,他一個給一顆後就用手罩住碟子,就說:「我不多了,我已不多了。」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解古城紹興
    了解魯迅的人都會知道,魯迅的家鄉是紹興。一篇文章裡講到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便是指的這裡。紹興,簡稱「越」,古稱越州,是浙江省地級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文化和生態旅遊城市。紹興是個古城,新石器時代中期這裡就有人類活動。
  • 紹興遊記之「鹹亨酒店」
    說到紹興,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魯迅,魯迅的名字就是紹興的一張名片,在紹興最繁華的商業中心,聳立著魯迅的塑像。離魯迅塑像不遠的地方就是「鹹亨酒店」,位於紹興城內東昌坊口的東頭。這位就是孔乙己老先生,和魯迅寫的一樣是一位穿長衫站著喝酒的人,看來又在喝著酒吃茴香豆呢。店內很寬敞,開著冷氣雖然人很多一點也不覺得熱,鹹亨酒店的門面和內部陳設還停留在一百多年前,在周圍高樓大廈的環繞中顯得與眾不同。
  • 八十年代初紹興老照片:穿梭水鄉的烏篷船 鹹亨酒店裡品黃酒
    位於長江三角洲南端浙江省中北部的紹興是一座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儘管紹興歷史悠久>名人輩出有著「東方威尼斯之稱」但讓現在人對他留下最初印象還是來源於魯迅筆下的市井風情在魯迅的筆下這裡的蔬果想到了在水鄉劃著烏篷船吃著羅漢豆去聽讓人痴迷不已的社戲或與三五好友坐在鹹亨酒店裡吃著茴香豆喝著黃酒
  • 15張攝影圖片,帶你走進秋雨中的紹興倉橋直街,此地無需門票
    9月初秋,紹興前段日子一直是陽光明媚,氣溫不減。今天一場大雨,果然應了那句話「一場秋雨一場涼」。早上秋風襲來,竟然有些涼意,需要添衣了。石榴已經長大了,漸漸變紅,馬上到了成熟的日子。雨中的藍雪花在老街的襯託下更加富有詩意。
  • 孔乙己的茴香豆中的茴香是什麼?大多數人猜錯了,你知道嗎
    提起茴香豆,大多數人自然而然地想起孔乙己,因為絕大多數人認識茴香豆,是從魯迅先生的一篇小說《孔乙己》中了解到的。還有那句名言:「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茴香豆這一原本只屬於紹興地區的傳統小吃,卻借《孔乙己》選入中學課文,最終被全國人們所熟知了。
  • 悅讀|探尋魯迅筆下的故鄉——紹興
    孔乙己正倚著當街的曲尺形大櫃檯,一碗老酒,一碟茴香豆,便能喝出愜意。阿Q也愉快地跑來喝幾碗酒,又和別人調笑一通,與孔乙己口角一通,得了勝,愉快地回到土谷祠,放倒頭睡著了,夢裡是美滋滋的。晚上了,迅哥兒跟母親撐著船去看水鄉社戲,在河灣裡的水上戲臺正在演社戲。
  • 從孔乙己的「茴香豆」到蘇東坡的「紅燒肉」,淺談人性之豁達
    少時喜慕,孔乙己的「茴香豆」少年之時,初讀魯迅先生的《孔乙己》,可惜當時年少不知愁滋味,對於人生、對於苦難,還未嘗有個深刻的認識,卻只記得孔乙己桌前的那碟」茴香豆「了,想像著它們多半是金黃而又焦脆的模樣,那時家貧無美味可以時常入口,而我又不在南方,不識南方小吃之特色,總覺得那些金黃焦脆的豆類,有著異乎尋常的美味,似乎還看見那些酥黃的
  • 語文課本裡的美食,于勒的牡蠣,傻二哥的藥糖,孔乙己的茴香豆
    筆者就從當年學過的課文裡找出十個印象深刻的段落分享給大家,大多數課文可能只有七零後八零後這批人才能懂。二、《大森林的主人》,獵人的烤松雞這也是一篇前蘇聯的文章,其中讓筆者印象最深的是兩個地方,一個是獵人用乾苔蘚塞到空包彈裡點火的方法,另一個當然是讓人垂涎欲滴的烤松雞。
  • 新孔乙己:江南老城裡,食茴香豆的讀書人
    文 | 七風去年夏天,我繼續著自己的江南行走計劃,有一站是紹興。一提到紹興,先會想到魯迅,繼而想到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想到鹹亨酒店和月下的猹,想到阿Q、閏土,孔乙己。世上阿Q、閏土和孔乙己常有,而魯迅不常有。
  • 尋味中國:從紹興到房縣,一壇黃酒,千年風韻
    這樣的安逸小城,飲一杯黃酒,吃幾粒茴香豆,走一走周少爺的三味書屋,瞥一眼孔乙己的鹹亨酒店,偶遇狂人徐渭的故居,也是有意思的事情。當然,還有那座園子,沈園,多情自古傷離別。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 《阿Q正傳》:背後映射的中國精神
    不單單以刻畫鄉下無賴漢為能事,阿q是中國人各種劣根性的結晶體,是每個中國人,卻不是任何的個人。魯迅是有意識地要指出中國民族性的弱點。影射中國民族普遍的劣根性。《阿q正傳》不單單讓人笑,其中包蘊著一種嚴肅的意義。阿q是已經蛻化了的社會敗類,他身上體現的各種毛病都是集中了我們全民的劣根性。
  • 紹興酒聯,對聯中的對聯。
    在紹興酒文化中,詩意盎然,情趣濃鬱的酒聯,堪稱為一朵奇葩。好的酒聯比廣告,介紹書更具吸引力。它是一種詩化的廣告,引發酒興,招來酒客。它又是一種雅致的陳設,古樸純厚,與店號匾額,門面修嵌,室內擺設相配合,能收到珠聯璧合,相映生輝之效。它能給人們豐富的知識,美的愉悅和享受。因此,千百年來,紹興酒家店堂十分講究酒聯的撰擬和裝潢,許多文人學士也喜歡為酒家書撰酒聯。
  • 魯迅為何點名胡適及其門人,考證阿Q姓啥叫啥?
    所以魯迅先生如此極端的重視阿Q的姓,真有必要好好看看,魯迅先生為什麼不能簡單地給筆下的主人公阿Q,蓋了一個姓書中語言,未莊趙太漂亮秀才爺的兒子,阿q是明確傳達,其實我是姓趙,且比另外那秀才三代啊結果很快就被趙太爺罵了,阿Q來了「三句話,一耳光」阿Q,你這個混蛋!
  • 書法聖地魯迅故裡,來一碟茴香豆燙一壺老黃酒,古城紹興旅遊攻略
    古城的紹興有著無窮的韻味,早就聽說紹興的茶都韻著故事,於是年初借著辭職的空閒時光,便也就去了趟紹興。臨水飲茶七八盞,講的就是紹興水多,大大小小的茶館遍及水巷兩旁。據統計,抗戰前夕,紹興城有大小茶館206家,因為半數設在街河岸邊,設於橋頭,遠遠望去像是一座座涼亭,於是又有茶亭之城。在紹興,總會看到一些老茶客們,老茶客入館,必須喝上七八盞茶才離館,他們喝茶可不急躁,先聞一聞茶的清香,然後茶湯入口,緩緩瞎眼,這才稱得上細細品味。
  • 遊紹興「三味書屋」,尋找刻在書桌上的那個字,了卻兒時心願
    交通方便了,去紹興自然也方便,高鐵直達,景區免票,位置還在市區中心地帶,尋找童趣之旅,很容易就開始了。三味書屋紹興的景點多與名人有關,峰巒疊翠的蘭亭國家森林公園與書法家王羲之有關,秀麗的浣江與西施有關,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的沈園和陸遊有關,「英臺故裡」祝家莊更是經典愛情故事「梁祝」傳說中祝英臺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