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馬普神經科學家放棄靈長類研究

2021-01-08 人民網

原標題:德國馬普神經科學家放棄靈長類研究

  Nikos Logothetis 圖片來源:Anne Faden

  一位一直是動物權益保護者攻擊目標的德國神經科學家表示,他正放棄靈長類動物研究。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學控制研究所所長Nikos Logothetis說,他將「儘快」結束現有的獼猴試驗,然後將研究轉向齧齒動物的神經網絡。近日,在一封發送給同行的信中,Logothetis將缺少同事和更廣泛科學界的支持作為其作出上述決定的關鍵因素。他尤其強調,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和其他組織應當就針對研究人員的激進主義分子提起刑事起訴。

  Logothetis關於感覺和物體識別神經機制的研究,需要將電極探針植入恆河猴的大腦。此項工作在去年9月成為德國國家電視臺一檔節目的主題,其展示了一位在研究所工作的臥底動物權益保護者拍攝的連續鏡頭。這段視頻旨在展示動物受到虐待。

  節目播出後隨即引發抗議,並且推動了一些針對該研究所動物保護實踐的調查。由馬普學會和巴登—符騰堡州動物保護部門開展的調查,並未發現有嚴重違反動物保護規定的行為存在。由蒂賓根當地部門進行的第三方調查仍在進行中。

  Logothetis的信是發給約20位美國國家科學院正式會員的,而他們曾向馬普學會發送過支持Logothetis的書面聲明。他在信中表示,自己在4月22日聯繫了當地動物保護部門,討論一項結束其獼猴研究工作但仍照顧與研究有關動物的計劃,包括那些已經接受神經植入的動物。

  Logothetis的信還指責蒂賓根的科學同仁為求自保紛紛遠離這場爭議。他說,鄰近的馬普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曾在其網站上貼出一份免責聲明,強調研究所沒有使用猴子。同時,附近赫爾特臨床腦研究所的同事拒絕發表支持他的聲明。

  5月1日,馬普學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對Logothetis的決定感到非常遺憾。「馬普學會及其主席一直全力支持位於蒂賓根的馬普生物學控制研究所。」發言人稱,這包括僱傭「一名非常有經驗的衝突管理專家在過去幾個月為Nikos Logothetis提供指導和支持」。(宗華)

相關焦點

  • 首屆馬普智慧財產權青年學人論壇暨歐美同學會馬普智慧財產權聯誼會...
    論壇由上海市歐美同學會留德語國家分會、同濟大學上海國際智慧財產權學院主辦,同濟大學智慧財產權大數據實驗室、同濟大學中歐創新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承辦,同濟大學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協辦。德國馬普創新與競爭研究所(以下簡稱「馬普所」)所長Reto M. Hilty教授向論壇發來賀信。來自全國具有馬普所留學訪學經歷的專家學者,以及部分高校師生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加了論壇。
  • 德國馬普學會2019年重大科學發現亮點匯總
    編者按 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學會(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MPIAS,簡稱馬普學會)是德國政府資助的全國性學術機構,主要從事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基礎研究。
  • 二戰德國最強黑科技,為它放棄研究原子彈,可造成生物毀滅
    導語:二戰德國最強武器,為它放棄研究原子彈,比毒氣彈還恐怖二戰時期的德國,工業先進程度超乎想像,再加上有一眾優秀的科學家,研製新式武器如同喝水般簡單,幾年時間就推出了各種跨時代的武器,即便是後來美國接手了這些科學家,
  • 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古DNA科研團隊研究成果為探索中國文明源流...
    migration》的研究成果(Nat Commun,11, 2700 ,2020),該研究是首次對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西遼河流域及黑龍江流域的近6000年時間跨度下連續的古代人群進行全基因組高精度測定和分析,並從遺傳學、考古學、歷史比較語言學等多學科視角,探討了新石器時代農業革命以來中國北方地區的人群互動,為探討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展提供重要證據,引發國內外同行的熱切關注。
  • 中國研究團隊創靈長類體外胚胎培養新紀錄
    中國的兩個研究團隊成功在培養皿中讓猴子胚胎發育至20天,創下了迄今體外存活最久的靈長類胚胎紀錄。這項研究揭示了人類胚胎早期發育過程中一個關鍵但缺乏了解的階段,實驗結果或讓延長人胚胎體外培養時限的討論再次提上檯面。
  • 中國學者首次繪製靈長類動脈血管衰老的單細胞圖譜
    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5月5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曲靜研究組、劉光慧研究組與北京大學湯富酬研究組合作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在線發表題為「靈長類動脈老化的單細胞轉錄圖譜(A
  • 關注丨還在說「馬普」嗎?一起來學普通話吧~
    關注丨還在說「馬普」嗎?還在說「馬普」嗎?1認識一下昆明話喃——什麼板扎——棒,厲害太雀啦——滑稽,有趣大譜氣——大概鬼火綠——生氣孔雀——自作多情……當昆明話遇到普通話,便誕生「馬普
  • 國際團隊建立新型自閉症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新聞—科學網
    6月13日,依託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建設的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深港腦院」)和深圳市籌劃中的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設施(簡稱「腦設施」)研究平臺發布最新動態:腦科學國際團隊聯合攻關,成功製備出新型模擬人類自閉症SHANK3基因突變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
  • 這位神經科學家獲得2019年《自然》傑出導師獎
    其中,印度塔塔基礎研究院(Tata Institute of Fundamental Research)的神經科學家Vidita Vaidya獲得了事業中期獎。Vidita Vaidya Vaidya博士畢業於耶魯大學,她至今仍然難忘神經科學家Amy Arnsten曾送她一張卡片,祝賀她成功通過資格考試。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發育、代謝複雜疾病靈長類動物模型的創製...
    6月16日上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發育、代謝複雜疾病靈長類動物模型的創製與臨床前研究」啟動會在昆明理工大學召開。該項目由昆明理工大學主持,上海科技大學、雲南中科靈長類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華南農業大學和北京大學共同承擔。昆明理工大學副校長夏雪山出席啟動會。
  • 新研究顯示:大頭鳥能更好緩解壓力
    一項對近200種鳥類研究進行的分析稱,腦容量高於鳥類平均水平的鳥會在壓力下釋放更少的激素。研究人員表示,這些鳥類會通過更有效地學習避免問題,從而使其面臨的壓力保持在較低水平。   野生鳥類生活在壓力之中。它們會不斷發現捕食者潛伏在樹木中,或感覺到溫度的巨大變化,這些都使其精神緊繃,觸發體內代謝的變化,特別是會增加應激激素——腎上腺酮的分泌。
  • 「收藏」自閉症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總結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齧齒動物已被廣泛用於研究ASD的發病機理。然而,齧齒動物和人類之間在社交行為和大腦解剖學方面存在較大的進化差異。為此,除了自閉症嚙齒類模型,研究者們嘗試建立了一些非人類的靈長類動物模型來促進ASD的研究。圖源:Bauman MD, Schumann CM.
  • 28年前北大畢業,中科院讀博,德國做博士後的河南女孩,現狀如何
    28年前,馬旭村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在中科院博士畢業後,她也和許多畢業生一樣,選擇了出國留學,赴德國馬普研究學會微結構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但是她並沒有留戀他國的優厚待遇,而是在2003年,毅然選擇回國,加入中科院物理所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
  • Nature:發現一種新類型的中間神經元僅存在於靈長類動物大腦中
    2020年10月9日訊/生物谷BIOON/---精神分裂症和自閉症等神經精神疾病是大腦化學物、環境和遺傳學之間的複雜相互作用的結果,需要仔細研究才能了解它們的根源。科學家們傳統上依靠從小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身上提取的樣本來研究這些疾病是如何產生的。但是,一個問題一直揮之不去:這些受試對象的大腦是否與人類足夠相似,從而產生有用的新見解?
  • 從靈長類動物到直立人種,人類緣何得以進化?
    2017-03-16 11:40:56 來源: 羅洋科技宇宙 舉報   從靈長類動物到直立人種
  • 省部共建非人靈長類生物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順利通過專題協商
    黃衛指出,省部共建非人靈長類生物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董華表示,雲南省在非人靈長類動物研究方面具有較好的基礎和明顯優勢,前期從研發經費、平臺建設及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了重點保障。
  • 像老鼠一樣大的靈長類動物,體型最小的人類近親
    復更的第一篇就給靈長類動物吧。這不止是因為人類是靈長類動物,同樣也是因為靈長類動物身上有著太多的特別之處。一般來說同目的動物體型差距不會太大,但是靈長目中體型最大的和體型最小的,差距卻可以達到100倍到150倍。像最大的靈長類動物——大猩猩,其成年以後的體重可以輕鬆達到兩百千克,最大的可以達到三百千克。
  • 地球環境所等在北天山山麓黃土來源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中亞黃土研究組聯合福建師範大學、伊朗荷姆茲甘大學、德國馬普化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定量恢復中亞北天山黃土的物質來源,明確山麓衝洪積物、沙漠與黃土三者之間的成因聯繫,剖析黃土物源研究在中亞地區古氣候演化指標解譯方面的科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