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唯一不準修關帝廟的地方,也不能祭拜,這是為何?

2020-12-19 楊哥說歷史

三國時期的名將如雲,然而其中名頭最響的人就當數關羽關雲長了。客觀來說,據《三國志》的描寫,能與關二爺相匹敵的武將也有一些,他頂多算名將一枚。然而在《三國演義》的描寫裡,關雲長似乎成了「武聖」級別的猛將。可是在民間傳說裡,關羽一下子成了「帝王級別」的聖人。忠義無雙,武藝超群,才華過人,這些都是關羽的標籤。

歷史上,關羽在年輕時秒殺了顏良,並且在老年時通過水淹七軍活捉了于禁,甚至達到了威震華夏的地步。在演義裡,羅貫中老師十分厚愛二爺,還給他強加了「溫酒秒華雄」、「誅殺文丑」、「過五關殺六將」的戲碼。後來關雲長還逐漸地成為了各地的保護神。

尤其到了清代,那時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江山,還到處誇大地宣傳了關羽的英雄事跡,於是全國興起了「修關帝廟」的狂潮。中國古代的百姓比較信奉神靈,因此各地一般都修有土地廟來供百姓祭拜求願。可是到了清朝時期,全國的關帝廟總數幾乎能夠比美土地廟了。

這就是清皇帝為了自己統治需要而故意宣揚二爺的結果。誇張地說,那個時代的人們對於關羽的敬佩之情幾乎到了「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的程度。但是當時中國有個地方除外,那裡就是不準人修建關帝廟,更不讓別人祭拜關二爺。

我國古城徐州之東50裡遠有座叫做呂城的地方。這個小城的方圓15裡內就嚴禁人們修建關帝廟,更不讓人唱關羽的戲,也不準人裝成關二爺的樣子。清名著《子不語》曾記載過呂城修建關帝廟惹出的一段「官司」:那時有人違反了呂城當地的規定,準備修座關帝廟,可剛動工不久,每次天一黑就有士兵廝殺的金屬武器互相打擊的動靜。

為何呂城的百姓就是看關羽不順眼呢,難道他們與二爺有殺父之仇嗎?其實仔細扒一扒那段歷史,呂城的人還真就與關羽有仇。原來這個地方的百姓絕大多數是顏良的後人,而當年顏大將軍就死在了二爺的手中。所以這些顏姓後代不可能把仇人當神明來供奉,他們更會把自己的祖先顏良來供奉。

雖然《三國演義》裡,羅老給關羽加了不少的戲碼,但歷史上真正秒殺顏良的人還就是二爺。按《三國志》所記,曹操袁紹兩位老闆為了爭霸而在官渡展開大戰,關羽關雲長輕鬆秒掉了顏良。那時候,袁強曹弱,但曹家眾將卻齊心協力,因此曹操笑到了最後。

白馬戰,袁紹使出了「王炸」:派出了王牌顏良。顏老闆一出馬就揍得曹家大將潰不成軍,但劉備的二弟關羽也恰好在曹家效力,於是他於萬馬軍中輕鬆秒了顏老闆。所以呂城百姓那麼不待見關二爺也就說得通了。《子不語》是清作家袁枚所寫,其中大多數所載的為志怪故事。

大聖人孔子最不喜「怪力亂神」這些話題的事情,這個「子不語」說的就是「怪力亂神」事件。《子不語》並不是史料,因此這樣來看,呂城修廟遇到了晚上兵器碰撞聲音的事件可能不是真實的史實。但當地人不讓修建關帝廟卻是事實。

三國時期,天下大亂,各路英雄互相討伐,因此將軍難免陣前亡。白馬之戰,關二爺刀斬顏良屬於戰爭的必然結果,這些不是個人私怨。但顏良後人不準人們祭拜關羽屬於情理之中的事情,因為他們的祖先也確實死在關羽手中。同時這些也並不影響關二爺享受後人尊敬。

公元219年,關羽吹響了攻打曹家的號角,並打得曹操、曹仁都瑟瑟發抖,直到後來孫權抄了他的後路才兵敗被殺,最終灑下了英雄血。

(參考資料《三國志》與《三國演義》)

相關焦點

  • 我國唯一不能修關帝廟的地方,方圓15裡不準祭拜關羽,原因詭異
    在我國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縣縣有文廟,村村有武廟。」其中關帝廟(關廟、武廟)比文廟還要多出許多,除了中國,當今世界上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也建有關帝廟30000餘座,其中日本和馬來西亞就有1000多座關帝廟,由此可見,世人對關羽的尊崇之情。
  • 歷史上唯一不準修關帝廟的地方:更是不能祭拜關羽,只因關羽殺了...
    因此,民間一直都有修關帝廟、祭拜關大爺的習俗。 但在我國有一個地方卻是唯一不能修關帝廟的,更是方圓15裡不許祭拜關羽,它就是徐州呂城。
  • 蔣介石與禹州「倒座關帝廟」
    他說:「(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後,(馮軍)整編為以蔣為統一的中央軍,蔣在初次與家父王伯驤見面吃飯時」,蔣與家父說:禹縣有「全國唯一的倒座關帝廟,我很喜歡,我巡視過那,還特地在那住了三晚上。」(此詳情後文有敘)
  • 亞洲唯一禁止離婚的國家,女性不準避孕,如今人口增速已超過我國
    當愛情或者生活已經不能再維持的生活,離婚就成為了許多人的一項合法選擇,而非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可在如今世界上,卻有著一個全亞洲唯一禁止離婚的國家,他們不僅離婚會犯法,還不準女性進行避孕,如今人口增速已經超越了我國。
  • 關帝廟匾額經典賞析
    遍布神州各處的關帝廟,既懸掛有歷代帝王封賜的匾額,也有歷任官員、士農工商、各個階層信眾敬贈、祈福或還願的匾額,這些匾額跨越時空,被很好地傳承和保留下來,成為關帝廟的重要組成部分。關帝廟匾額歷史悠久,寓意深遠,雖歷盡歲月滄桑,至今仍從題匾中感受到關帝正氣浩然、威靈顯赫的英武神韻,充分體現了關帝信仰習俗影響的深遠。
  • 為何司馬懿留下遺詔,不準子孫上墳祭拜?其實這也是一計
    他囑託:「司馬家子孫不準上墳!」《晉書》記載他「於首陽山為土藏,不墳不樹」,就是不在葬身處種樹,也不立墓碑,也不讓妻子啊後人啊與自己合葬,連掃墓都不準,後來司馬家統一天下,司馬炎跑到洛陽去給他爹司馬昭和他大伯司馬師上墳,愣是沒敢給他爺爺司馬懿上墳,這祖訓不敢不聽啊。
  • 越南祭祖為何是三月初十?他們祭拜誰?
    越南祭祖為何是三月初十?他們祭拜誰?中國人端午節吃粽子,越南為何三月初十吃粽子?是個啥講究?中國有句古諺:「三月三,拜軒轅。」軒轅即黃帝,因其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黃帝是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為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三月三,拜軒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肇始春秋,綿延至今。
  • 懸空寺關帝殿裡,關公塑像為何是金臉而不是紅臉
    他是我國唯一被三教供奉的人物,儒教稱他為武聖人,佛教稱他為伽藍菩薩,道教稱他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就是民間也沒有閒著,稱他為「武財神」,足見關羽受世人欽仰之博大深厚。歷代帝王對關羽更是青睞有加,從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褒封不盡,廟祀無垠,成為歷史上獨一無二的「英雄有幾稱夫子,忠義唯公號帝君」的公眾人物。
  • 大年初一的高雄,高雄最有名的關帝廟裡,熱鬧非凡
    我在高雄過大年,接上文,闊別一年後,再訪高雄關帝廟,關帝廟就在高雄地標85大廈的對面,很好找。一年過去了,可憐的我,依然對宗教懵懵懂懂的,慚愧。上文說了,大年初一的上午,大街上空蕩蕩的,到底人都去哪了?其實,大年初一,在高雄,大家都回去寺廟。
  • 【遊山西·讀歷史】解州關帝廟 一部忠義文化的歷史教科書
    山西解州作為關羽的故鄉,解州關帝廟就是關羽,民間尊為關公的魂歸之處。解州關帝廟,一部寫滿關公忠義仁勇的教科書,展示出彪炳日月的浩然之氣。初秋時節,記者來到解州關帝廟參觀遊覽,深切感受了關公忠義文化的博大精深。這個始創於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的關帝廟,距今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
  • 又過年了,老人說,過年祭拜祖先的食物小孩不能吃!
    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就是,過年的那一天,家家都要慶祝,家家都要吃年夜飯。過年,除了慶祝家人團聚和慶祝舊的一年圓滿結束以及新一年的開始以外,還要祭拜祖先。祭拜祖先,其實是在表達心懷故人,心存感恩等的一系列情感。過年的時候,人們在做好飯菜之後,準備吃年夜飯時,總要先祭拜祖先。
  • 1936年老照片,吉林松原關帝廟與無錫城外運河景色
    扶餘縣三母廟,位於原扶餘老城南門(今吉林省松原市江北寧江區文化路與建設街處附近)外約四裡的地方,據說此廟建於民國五年(1916年),有大殿三層雙楹。主祀傳說中良母多人,配享儒、道諸神及神話傳說中人物如老子、文昌帝君、元始天尊、壽星和孔子等。圖為扶餘(松原)三母廟。扶餘市,吉林省松原市代管縣級市,地處松嫩平原東北部邊緣。
  • 《大秦賦》:秦始皇活著給自己建的祠堂,後被修毀,折騰啥?
    秦代,除極廟、寢廟外,會稽人還有祭拜秦始皇的風俗。他們用木頭刻成人形,謂之秦始皇像,置於大禹廟中。直到東漢末,這一風俗仍盛行不衰。王朗任會稽太守後,「以為無德之君,不應見祀,於是除之」。不過,據《會稽記》記載,王朗命人將木刻的始皇像投於江中後,結果木像沒有順水下流,反而逆流上遊。萬分驚異的鄉民不顧王朗的禁令,重建秦始皇祠廟。
  • 世人為何崇拜一介武將的關羽
    關羽一介武將,為何成了人人都拜的關公?關羽:我也覺得莫名其妙!泉州惠安石雕關公像其實真要講起來,還要算是個烏龍了,據說關羽死在荊州以後,他的鬼魂帶兵在此搗亂,當地老百姓很害怕,便連年祭拜他,就算是一種安撫,但當時,有佛教高僧來此傳教,看到當地人對關羽如此推崇十分吃驚
  • 中國臺灣的春節,街頭鮮見行人,關帝廟裡熱鬧非凡
    2015年正式改名為「高雄意誠堂關帝廟」。與街道上行人稀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裡人潮洶湧,看起來都是附近的街坊,是一個盛大的聚會吧?快去看看,大家在做什麼?令我稍感意外的是,來關帝廟的還有很多的年輕人,大家開心地交談著,像是一次愜意的郊遊遠足。
  • 解州關帝廟和常平關帝廟景區年內向全國醫務工作者免門票!
    從山西解州關帝廟文物保管所了解到,為了表達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醫務工作者的敬意,解州關帝廟和常平關帝廟景區今年將向全國醫務工作者施行免門票政策。
  • 潮汕民俗:土地神在多神明文化的潮汕是何等地位,為何要祭拜?
    潮汕是一個多神明的地區,從古至今上千年的文化,演變到今日成為了一種地方特色,人人都對神明懷著一顆敬畏之心,人們希望用這種方式,祈禱生活能夠順風順水,土地神是眾多神明中的其中一位,潮人每月初二、十六都會將其祭拜一番,土地神承載著多少潮人對生活美好期盼和祈禱,在當地人的眼中,土地神更像是一種精神寄託
  • 俗話說「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這明堂是啥?為何子孫會窮?
    父母之恩永世不能忘記,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至今都流傳著一些關於家族的俗語,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說這麼一句——「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如果從字面上解讀,你根本不知道啥意思,要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和深意,必須深度剖析。據了解,這句話出自一個算命老先生的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