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為「和食」
這本書的名字叫《和食》。
和食一般指日本料理。
簡單理解日本人自己發明的食物就是『和食』。
還有一個副標題:日本文化的另一種形態。
這本書的主要是從日本的飲食文化來一點一點的講解日本文化。
民以食為天,從食物的變遷以及發展能看出這個民族的。
歷史長河中的變化過程,它的形成與變化過程。
其實日本文化,比我們所知曉的還要有趣並且生動。
這這本書,從從諸多的角度,來講解日本文化的形成以及各類食物。
剖析文章中涉及了方方面面文化對飲食的影響,器械對飲食的影響,以及時代時代在飲食上的烙印。
還有外來文化的入侵,以及洗禮對他們他們的影響。
同時不同時期日本飲食,是如何如何展展現的。
日本料理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日本料理的形成一步步的發展以及最終完成。
還有就是邁入了近現代日本的參與,經濟文化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甚至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的變革,那麼這個時候日本的餐飲文化那又有什麼不一樣呢?
或者說的話受到了什麼樣的?受到什麼樣的影響,受到什麼超乎大家認知。
如何理解同時不同階級的餐飲文化,它們是否是相似不同?
人們對參與文化的理解或者認知是否一樣?
然後到了現代日本人又是如何?
這裡還涉及到了二戰時期日本人飲食以及現在不斷海外宣揚日本料理。
這本書還單獨的列出了兩個專門的餐飲,一個是日本的酒文化,還有一個就是日本的茶文化。
2,和食的上古時期
上古時期日本人的飲食生活。
農耕社會以前日本人的飲食生活是什麼情況的?
農耕文明的傳開與民生文化的展開。
在日本歷史分析中,人們一般將倫敦文明以前的時代稱為繩文時代。
這個時代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是胎動期,大概約在1.2萬年前至1萬年前。
第2個時期是形成時期,年代在1萬年前至5500年前。
第3個時期就是成熟期,約在公元前 5500年至公元前300年。
這時候人們的獲取食物方法主要有三種及採集狩獵以及魚撈。
那時候他們主要食用的肉食動物以野豬和鹿為主。
這一時期的日本文明影視文明落後於其他世界,主要是受地域文化的影響。
這個時候日本還沒有出現農耕文明。
有一節講農耕文明的傳開以及彌生文化的展開。
這一段主要是考古論證,日本的稻米文化到底是起源於何方,經過多方考證,嗯,基本確定了日本的稻米耕作是運至於浙江東部,尤其是舟山群島的可能性為最大。
到了後期及彌生時期,這一時間段農耕逐漸發展 。
所以現在世界普遍認為的是,日本是日本的稻米是從朝鮮半島的南部和中國的東部沿海流入。
但是這個時候的動力產量並不高,所以這一時間段不是以稻米為主。
3,「和食」是如何發展的
日本飲食文化的源流與特點,先介紹了這本書的研究對象與重點,然後日本的自然風土與食物,再介紹日本飲食文化與東亞區域的關聯,日本飲食視文化的特徵。
上古時期日本人的食生活。農耕社會以前日本人的飲食生活,農耕文明的傳來與民生文化的展開。
大陸色彩濃鬱的飲食樣態奈良和平安時期。
現代日本人飲食生活,面面觀戰後,極度缺乏糧食走向飽食的時代,外來飲食的影響形形色色的心裡日本料理在海外。
日本的茶文化世中國是日本茶與中國的淵源,以及茶文化傳入的第一個階段,茶文化傳來的第二階段以及茶道成立以前的飲茶習慣,茶道的形成立與演變,當今日本的飲食生活。
4,關於和食的一點新認知
這本書從宏觀的角度解答了,日本飲食文化的特點特徵。
主要是從人文歷史以及周邊國家對日本的影響以及日本在符合自己的風土人情以及地域不斷地傳承下來。
主要是三個角度,一個是接受外來的影響,一個是自己在歷史長河中不斷精進的推進。
然後逐步形成現有的飲食文化。
當然他的飲食文化是符合於當地的風土人情,即所謂的本土化。
然後近些年,再一次受到外來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衝擊。
現如今日本的影視文化呈現,日本主要是和食(日本本土飲食)西方飲食,然後中國飲食三方的鼎足局面。
在此之前都沒有想過日本的餐飲文化會有這麼多分類。
只是大概知道他們的酒文化以及茶文化會比較出名,再者就是他們的料理很講究。
但是作為一個內陸的居民很難喜歡上味道甚至寡淡的和食。
料理沒有多少味道,你有多少味道覺得不好吃,而且還有生食,中國人對生食有著天然的牴觸心理。
總覺得燒熟了燉爛了味道,各種融合在一起的美食才是美味,通過這本書我認為不一樣。
認識到了不一樣的日本文化,大多數大和民族都是一個淳樸的,民風甚是和諧,但是也不乏一些激進的武士派人士,總是想要掠奪其他人的成果,總是想著不勞而獲。
因為種種原因,我選擇讀這本書。起初沒有想那麼多。而且這本書真的有點厚。又厚又重。而且價格還不菲。現在可以把它當做戰略的科普來看。
為對一門知識的深入了解,一定要讀專業的科普教材,但是科普教材過於晦澀,短時間內難以吸收。這一點在這本書上只能驗證一半,這本書的確很厚,而且很厚重,但是講的道理都是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唯一的問題就是它太厚了。
但是厚得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