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一步保護僑批文化?江門這場會議給出「方案」

2020-12-16 中國僑網

如何進一步保護僑批文化?江門這場會議給出「方案」

2020年12月14日 09:42   來源:南方網   

參與互動

  如何進一步保護僑批文化?江門這場會議給出「方案」

  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僑批學」,建立僑批檔案資料庫,加大對僑批文化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在12月10日舉行的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各地近60名華僑華人研究專家學者齊聚江門五邑大學,通過研討交流碰撞思想、啟迪智慧、凝聚共識,共同做好新時代僑批保護、研究與價值推廣工作。

  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僑批學」

  世界華人研究學會主席、廈門大學教授李明歡認為,僑批研究具有劃時代意義,僑批究怎麼自下而上地書寫歷史,見微知著探討華僑的精神?關鍵要住抓三個關鍵字:「業」「銀」與「信」。

  「業」即僑批業,折射的精神是誠。僑批這一民間金融網絡對於當今的國際金融體系有什麼時代意義,有哪些值得借鑑的地方,值得深入探討。「銀」即銀信,折射的精神是惠。僑批在歷史不同階段都體現出互惠互利的精神,僑批匯款的數量、用途、來源等,都是僑批文化中應當深入研究的內容。「信」是書信,折射的精神是情。它是華僑華人家庭跨國聯繫的重要渠道,包含了非常深刻的情感和內涵。

  李明歡建議,今後中國的僑批研究工作應更有規劃、有目標,努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僑批學,在學術舞臺上發出更好更強的中國聲音。

  梅州僑批博物館館長魏金華也建議,推動僑批文化上升為「僑批學」。

  魏金華表示,江門市委市政府對於華僑歷史文化、僑批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發揚非常重視,為開展相關學術研究凝聚了力量。江門從事華僑文化研究的工作者用心、努力,事情做得很細緻,挖掘出許多有價值華僑故事。

  「希望各地繼續努力,推動僑批文化發展,推動僑批文化上升為「僑批學」。」魏金華建議,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加大華僑華人文化研究力度,活化利用。同時,希望各地政府重視民間收藏,爭取把民間收藏家手中的僑批錄入,供專家學者研究使用。

  合力做好僑批文化保護研究工作

  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所長、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常務副會長、張春旺指出,通過總結華僑華人的奮鬥史,可以激勵一代代華僑華人,在海外傳承好中華民族精神。江門作為中國第一僑鄉,僑資源文化十分豐富。目前,江門正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的建設,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開展了一些重要的學術活動。

  張春旺建議江門依託碉樓文化作為重要基礎,在挖掘僑批文化中形成整體合力,使江門的華僑精神、廣東的華僑精神,甚至整個國家的華僑精神,得到很好的弘揚。

  福建省社科院華僑所副所長、研究員鄧達宏認為,踐行「大僑務」觀念,以「三支筆」運作,能更好地弘揚僑批文化、華僑精神。「第一支筆」是僑批檔案的學術研究,我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在僑批檔案的研究方面,五邑大學佔領了一塊高地,獲得了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和廣東省社科基金支持,希望今後有更多的高校研究項目能夠登頂。「第二支筆」是僑批的對策研究,政府部門和專家學者是重要推手,要積極發揮作用。「第三支筆」是做好宣傳,同時加大對僑批文化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在高校設立僑批文化選修課。

  「四步走」建立僑批檔案資料庫

  出版界代表嘉賓戰歌指出,有效促進僑批檔案的利用,一是公開出版,尤其是傳統的彙編出版,頗受專家學者歡迎。另一個是建設基於全文檢索、全文識別、帶有智能知識存儲的一個高人工智慧資料庫。

  戰歌建議分「四步走」推進建設:首先建立一個基於圖片格式的僑批檔案資料庫,對僑批檔案進行基礎輸入之後,以注入信息作為檢索的主要方式;第二步是難點——實現全文檢索,要將僑批檔案進行全文化,要解決其中方言、錯別字的問題;第三步,實現僑批檔案的智能收儲,比如對僑批檔案中的關鍵信息如人名、地名、事件進行處理,實現電腦的自動收儲;第四步加入區塊鏈技術,有效保護僑批數據的版權。

  中山大學亞太研究院東南亞研究所所長、教授袁丁也表示,建立標準化電子數據資料庫對僑批文化保護傳承至關重要。

  袁丁指出,成立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對於研究、保護華僑文化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建議研究院做好相關資料的規劃和管理,建立標準化的電子數據資料庫,這樣不僅能夠更好地保存資料,也能滿足學術界的研究需求。「這是一個工程量比較浩大的任務,但我們衷心期待研究院能夠為學術界的研究做好這一基礎性工作,讓國內外的學術界都能夠使用,發揮出研究院的作用和價值。」

  南方日報記者 任龍 戴惠甜

相關焦點

  • 保護僑鄉文化 僑鄉江門結合華僑資源留住華人鄉愁
    自2002年開始,江門市建造了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目前,江門五邑各地也紛紛建立了一批批華僑華人博物館。遍布臺山鄉鎮的僑墟目前,江門已經獲得省授牌「僑鄉文化(江門)生態保護實驗區」,爭取實現2020年底建成中國的僑鄉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目標,加強對僑鄉文化的整體保護,增加與海外華人的溝通,增強華人「根、魂、夢」的認同感。
  • 一紙僑批 滿腔家國(人民眼·文化遺產)
    2020年10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汕頭考察調研時參觀了僑批文物館,聽取僑批歷史和潮汕華僑文化介紹。總書記強調,「僑批」記載了老一輩海外僑胞艱難的創業史和濃厚的家國情懷,也是中華民族講信譽、守承諾的重要體現。要保護好這些「僑批」文物,加強研究,教育引導人們不忘近代我國經歷的屈辱史和老一輩僑胞艱難的創業史,並推動全社會加強誠信建設。
  • 一紙僑批 滿腔家國
    2020年10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汕頭考察調研時參觀了僑批文物館,聽取僑批歷史和潮汕華僑文化介紹。總書記強調,「僑批」記載了老一輩海外僑胞艱難的創業史和濃厚的家國情懷,也是中華民族講信譽、守承諾的重要體現。要保護好這些「僑批」文物,加強研究,教育引導人們不忘近代我國經歷的屈辱史和老一輩僑胞艱難的創業史,並推動全社會加強誠信建設。
  • 廣東江門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江門簡介】江門,別稱「五邑」,廣東省轄地級市,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 ;位於珠江三角洲西部,瀕臨南海;全市總面積9505平方千米,下轄蓬江區、江海區、新會區、臺山區、開平市、鶴山市和恩平市;2018年常住人口
  • 新版歌仔戲劇目《僑批》在廈門市完成首演
    廈門市委宣傳部文藝處供圖 人民網廈門8月10日電(陳博)8月8日晚,新版歌仔戲劇目《僑批》在廈門市小白鷺藝術中心完成首演,中國戲劇家協會原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季國平等專家前來觀看了本次演出。 據悉,「信」字在閩南話中讀作「批」,「僑批」指的是海外華僑華人寄回家鄉的信,是一種「銀信合一」的特殊寄匯方式,亦是海外華僑的群體記憶和文化符號。
  • 寧波要出硬招!保護利用河姆渡文化
    寧波要出硬招!會議現場。會議強調,文化遺產不僅是寧波歷史脈絡的實物例證,也是城市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切實扛起保護利用好歷史文化遺產的歷史責任。要加快成立歷史文化名城暨文化遺產保護委員會,統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全市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工作,建立健全大文物保護格局。要儘快印發《寧波市文化保護利用改革實施方案》,圍繞構建文化標識體系、闡釋傳播資源價值、健全保護管理機制、推進合理利用、強化科技保護和人才支撐等推出具體舉措。
  • 童克忠同志主持召開洋碼頭歷史文化街區大慈街口歷史建築保護方案...
    12月30日上午,荊州市住建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童克忠同志在局多功能會議室主持召開了《洋碼頭歷史文化街區大慈街口歷史建築保護方案》專家論證會。來自湖北省城市規劃協會、荊州市文化和旅遊局、荊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長江大學等單位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文物、規劃、建築方面的專家組成專家組對方案進行了論證。會議先由童克忠同志帶領大家學習了荊州市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的相關政策規定,隨後由深圳建昌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對編制的保護方案進行了匯報,並由建設單位補充介紹了保護修復的開展情況。
  • 抗戰時期潮汕僑批:「特殊紐帶」聯結僑情赤子心
    「信」在潮汕話裡稱為「批」,僑批是海外僑胞通過民間渠道寄給家鄉眷屬的連帶家書或簡單附言的匯款憑證,具有「銀信合一」的特徵,因此僑批又稱銀信,蘊含著忠義孝悌的中華傳統文化價值,是「信而有徵」「無徵不信」的生動體現。  在汕頭僑批文物館二樓,一幅《潮汕地區僑批局分布圖》亦引來不少人駐足拍照。
  • 歌仔戲《僑批》新版首演 精彩展現廈門戲曲創作實力 情感共鳴更強烈
    修改後的歌仔戲《僑批》豐富了人物的情感。 昨晚,歌仔戲《僑批》經修改提升後在小白鷺藝術中心金榮劇場首演。新修改的《僑批》以打造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藝術精品為出發點,它將人物命運的轉折與「批」(信)更緊密相連,以更鮮活的人物形象,更感人的情感力度,更強烈的舞臺衝擊力,博得了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中國戲劇家協會原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季國平等嘉賓現場觀演。
  • 激活中醫藥發展「一池春水」 江門中醫藥文化守正創新,煥發新光彩
    展望未來,我市把弘揚中醫藥文化納入文化強市建設重要內容,激活中醫藥文化資源,把中醫藥文化保護好、傳承好。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 李銀換 通訊員 寧麟A源遠流長 中醫藥文化深入人心「熱氣?喝點涼茶降降火吧!」喝涼茶、煲老火湯、做藥膳、看老中醫……中醫藥文化已經滲進江門人的骨髓裡,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 江門新地標?體育中心火炬景觀塔三個方案公示
    方案一 騰飛五邑 方案構思取江門五邑的寓意,由五條飄帶從底部盤旋而上,在頂部共同託起橙紅色的焰火盆,端部鏤空如飛翔的羽翼。寓意江門五邑地區,團結一致,通力合作,共創佳績,有騰飛五邑的寓意。方案二 五邑之舞 方案構思同方案一,使用五彩飄帶象徵五邑,以盤旋向上的形式上升至頂部。
  •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深刻認識新矛盾新挑戰,推動...
    」改革全覆蓋試點實施方案》《江門市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等改革文件。會議指出要堅定不移深化「數字政府」改革,推進公共數據資源匯聚、共享和應用,加快實現「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打造全省全國「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示範標杆,努力向國際化標準推進。要找準「數字政府」與新基建、數字經濟的結合點,加快建設江門「智慧大腦」,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 穿越時空 透過僑批感受泉州良好家風
    由(泉州)市檔案館與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共同舉辦的「倡導厲行節約 弘揚優秀家風」——泉州僑批「家風」文化展日前落下帷幕。這種情感也在許多僑批的戳印中得到了表現,如把抗日愛國將領蔡廷鍇的頭像印在信箋上,把「還我河山」四個大字也印在信箋上等。  1989年印尼華僑許自具寄給晉江永和許自清轉交英墩村公建會的僑批,主要討論家鄉建設電力設施籌集資金問題,信中說知道該事情後「當即進行募集,但因此地咱鄉親只三數人,只募集到1250元,其餘3250元由我補足」,並表示「此地(印尼)5000元是不成問題的」。
  • 市委召開全市公安工作會議強調 奮力開創新時代江門公安工作新局面!
    市委召開全市公安工作會議強調忠誠履職盡責 勇於擔當作為 奮力開創新時代江門公安工作新局面林應武出席並講話 劉毅主持昨日,市委召開全市公安工作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新時代公安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全省公安工作會議精神,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公安工作取得的成績和積累的經驗
  • 濟寧市文化和旅遊局召開文物安全百日攻堅集中行動專題會議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18日訊 為積極推進落實關於強化文物安全的任務部署,全面整治文物安全隱患和存在問題,12月15日下午,濟寧市文化和旅遊局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全市文物安全百日攻堅集中行動工作。
  • 江門人才島最新建設進展來了...看完超期待!
    我省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加快江門人才島建設。江門人才島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成效初顯。下一步,期盼江門市繼續搶抓「雙區驅動」機遇,進一步集聚培育數字經濟產業,進一步完善更加包容的人才發展環境,吸引更多高層次、國際化的人才和企業到江門發展,推動人才島建設駛上快車道,更好助力打造大灣區人才高地、全球創新高地,為大灣區發展作出江門更多的貢獻。
  • 山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會議下周舉行《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8日訊 今天上午,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根據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第53次會議決定,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將於9月22日至25日在濟南召開。發布會介紹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建議初次審議的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山東省突發事件應急保障條例、山東省中醫藥條例等法規。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姚潛迅介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紅色文化的保護傳承,但由於種種原因,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迫切需要從法治層面對全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予以規範,實現良法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