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出示下您的隨申碼」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
這是大家經常要聽到的一句話
有人調侃
「有碼暢通無阻,
無碼寸步難行」
但對於部分老人來說
無法熟練使用智慧型手機
甚至沒有智慧型手機
讓出示「隨申碼」成為難題
記者走訪了
滬上各大醫院、銀行、文化場館和公園
這些都是老年人頻繁出入場所
發現這裡除了「隨申碼」的核驗
還設置「其他選項」兼顧老年群體的需求
●醫院:人工流調之餘也有「神器」●
目前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測體溫、出示「隨申碼」成為患者上醫院就診的常規動作,但對部分老年患者來說,由於掏手機時間較長、不太會使用甚至不使用智慧型手機,往往造成「通關」速度減慢。無法提供「隨申碼」的患者,醫院只能採用人工流調的方式進行信息採集和健康狀況排摸。
今天上午,東方網記者在松江區中心醫院門診入口處看到,安保人員正在核驗每個人的隨申碼並測量體溫。一些老年患者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或沒有「隨申碼」,則分流至入口邊人工流調處,提供紙質版流行病學調查問卷,工作人員上前詢問並指導填寫。如在入口處發現體溫異常或來自於重點地區人員,則將安排其走指定路線,由專人護送至發熱門診。
不過,東方網記者在採訪中也了解到,上海部分醫院已經開始運用智能科技手段深入疫情防控工作。比如在浦東新區人民醫院,患者只要出示醫保卡或者身份證,簡單一刷就知道健康狀況。現場工作人員對綠碼患者進行放行,而黃、紅碼患者則攔截進行人工核驗。
80多歲的患者汪奶奶說,自己沒有智慧型手機,之前來開高血壓藥都是工作人員為她做人工流調表。「在門診填寫,人多時還要排隊」,汪奶奶說,「現在拿醫保卡他們就知道了,不需要幫我寫了。」
醫院工作人員告訴東方網記者,這是醫院最近啟用的「隨申碼·健康」智能核驗系統,此系統實現了「卡碼合一」:患者只需出示身份證或本市社保卡刷卡就可以秒速核驗健康狀況。系統的啟用一方面大大提高核驗速度,減少排隊,在大熱天極大地改善就醫體驗;另一方面還能自助統計各類「隨申碼·健康」核驗人數,便於上報管理,助力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
●銀行:「測溫+口罩」是硬指標
部分還需登記信息●
今天上午,東方網另一組記者來到中國銀行江橋支行。在網點入口處,安保人員示意記者佩戴口罩、出示「隨申碼」。隨後記者又完成了測量體溫、使用櫃檯提供的免洗手液洗手消毒後,方能進入銀行大廳。
東方網記者看到,當天辦理業務的客戶中有不少「白髮族」。對於這一類特殊人員,如果老年人群無法提供「隨申碼」,防疫措施如何落實到位?
銀行工作人員表示,針對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群,我們會統一協助該類人群手工登記個人健康信息,該表格上需要填寫入行客戶的姓名、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入行測溫時的人體溫度等基本信息,「這樣的方式既能滿足防疫需求,又能保障老年群體入行辦理業務的權利」。
東方網記者留意到,上午10點,也就是網點營業一個小時後,表格上已登記了約6、7位老年顧客的個人信息。在完成個人信息登記、測溫、佩戴口罩、洗手消毒等措施後,無法提供「隨申碼」的老年客戶也可以入行辦理業務。
記者還在採訪中了解到,滬上部分銀行並未要求進行出示「隨申碼」,而是嚴格要求「測溫+佩戴口罩」。
在上海銀行天鑰橋路支行,記者在入口處看到醒目的「測溫點」,保安手持測溫設備,對入行市民依序進行測溫,「口罩一定要戴好,沒有口罩進不了銀行」。建設銀行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目前對於到店客戶,建行上海分行各網點不再要求其出示「隨申碼」,但仍需配合測溫及信息登記。
●圖書館:三種遞進辦法
解決「千奇百怪」的問題●
上海圖書館一直是不少老年人每周都要去上一趟的地方,讀讀報看看書,是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上圖工作人員告訴東方網記者,上海的文化場館現在實行「全預約制」,入館可通過微信公眾號或電話提前預約。「剛恢復開放時,確實有遇到老人不知道預約,急匆匆過來還書。我們會耐心引導,如果當天預約名額沒滿,工作人員會幫老人做好登記後,核驗「隨申碼」綠碼,讓老人入館。當然,預約制實行這麼久,現在老人們已經習慣了,來之前都會提前預約。」
△讀者正在填寫信息登記表(上圖供圖)
李爺叔今天一大早就來上圖看報紙,他已經提前一天打電話預約好了。李爺叔用的是「老人機」掃不出「隨申碼」。只見他熟練地給手機運營商發送了一條行程查詢簡訊,很快,反饋回來30天內的到訪地「上海」。
上圖工作人員表示,老年讀者遇到的問題千奇百怪,因此已經做好萬全的方案,有「隨申碼」的需出示綠碼,不是智慧型手機那就發行程查詢簡訊,如果連手機也忘記帶,上圖準備了一份「入館讀者信息登記表」,上面有流行病學調查承諾書,以及個人的姓名、讀者證號、身份證號、聯繫電話、居住地等信息登記。
張阿姨聽說上海博物館新開了一個展覽,今天興衝衝約上小姐妹一起去看。入館時張阿姨把手機中的預約碼、「隨申碼」給工作人員,但她的小姐妹沒有「隨申碼」,上博工作人員馬上拿出ipad,問小姐妹要了身份證號,臨時幫忙申請「隨申碼」。
「現在大部分來上博的觀眾都會備好預約碼、『隨申碼』,少數無法出示的,我們會臨時幫忙申請,身份證號加上人臉識別,其實很快就能申請好的。」上博開放部的工作人員透露。
●公園:出入口的志願者主動服務老年人●
盛夏的上海,共青森林公園玉簪花迎來花期,純白如雪的花朵在嫋嫋綠雲般葉叢的映襯下顯得雅致動人,吸引了不少攝影愛好者前來採風。背著「長槍短炮」的遊客中,又以老年群體居多。
「您好,請出示預約憑證和「隨申碼」,測一下體溫。」在公園門口,一位穿著背心的志願者對一位背著相機的張叔叔說。老叔叔掏出手機,卻忘了「隨申碼」該怎麼顯示。「介意我來幫你弄嗎?」志願者問。「謝謝儂。」張叔叔把手機給志願者,沒幾秒鐘屏幕上就出現了綠色的「隨申碼」,張叔叔得以順利入園。
最近天氣熱,不少老年人選擇在上午稍涼快時入園遊玩。園方也貼心地提醒大家,疫情期間入園要先在微信公眾號預約,在線登記選擇遊園日期和購票數量。遊客憑預約憑證和「隨申碼」購票,需佩戴口罩,自覺接受體溫測量,兩次測溫均高於37.3℃的遊客不得入園。同時為更好地服務遊客,公園會在出入口安排志願者和工作人員,如有老年遊客使用手機有困難,則會幫助遊客使用手機按照正常程序入園。
「隨申碼」是智能的、便捷的,那些搞不定「隨申碼」的老年人,社會也留足了適應、緩衝的空間。
正如記者採訪中遇到的李爺叔所說:「我覺得發行程簡訊的方式就比較適合我,百姓的生活方式,不是只有唯一選項。」李爺叔的一句話,也道出城市管理中的「溫度」。
文字:熊芳雨 劉軼琳 王佳妮 劉理 柏可林
編輯:朱少昱
資料: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