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的小站新軍如果能夠出來抵抗八國聯軍,會是什麼結果

2020-12-22 不沉的經遠

甲午戰爭以後,清政府意識到原有的清軍戰鬥力低下,已經根本無法和近代軍隊對抗,因此決定按照西法練軍,建立一支新式軍隊。而袁世凱的小站新軍,就是當時清政府編練的新軍之一。

小站新軍以廣西按察使胡燏棻在小站編練的定武軍為基礎進行擴編,並聘用德國顧問幫忙進行訓練而成。小站新軍成軍的時候,共有步隊5營,炮隊1營,馬隊1營,工程兵1營,總計11301人。

小站新軍的步兵裝備奧地利的曼利夏步槍,騎兵使用曼利夏馬槍,炮兵則裝備有克虜伯75毫米山炮18門,格魯森57毫米山炮24門,格魯森57毫米野炮18門。就其裝備來說,雖然曼利夏馬步槍的可靠新堪憂,但是總體來說在當時也算比較先進的武器。

1899年,榮祿受命組建武衛軍,將聶士成的武毅軍編為武衛前軍,董福祥的甘軍編為武衛後軍,宋慶的毅軍編為武衛左軍,袁世凱的新建陸軍編為武衛右軍,榮祿另外招募士兵組成武衛中軍。武衛軍各部總計大約有6萬多人,其中又以武衛前軍和武衛右軍戰鬥力最強。

義和團運動興起以後,袁世凱出任山東巡撫,帶著武衛右軍在山東鎮壓義和團。在此期間,袁世凱又組建了武衛右軍先鋒隊,手下兵力擴充到了大約2萬人。

八國聯軍侵華時,袁世凱參加了東南互保,拒絕出兵和聯軍作戰,從而保存了實力。而武衛軍其他各軍都在抵禦八國聯軍的時候損失慘重。因此庚子事變後,武衛右軍成為清政府所倚重的主要武裝力量,袁世凱在朝中權力大增。

後來袁世凱編練北洋常備軍時也是在武衛右軍基礎上進行,武衛右軍最終發展為後來有名的北洋集團,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但是在庚子事變時,武衛右軍還只是剛剛起步,即使算上新組建的武衛右軍先鋒隊也不過2萬多人,其兵力也不過比聶士成的武衛前軍略多而已。而且和武衛右軍相比,武衛前軍中不少部隊參加過甲午戰爭,有一定的實戰經驗,其炮兵也更為強大。加上聶士成本身是清軍中少數在甲午戰爭中打過勝仗的將領,總體來說武衛前軍的戰鬥力要優於武衛右軍。

但是武衛前軍在天津和聯軍交戰時,也只是在前期聯軍主力沒有抵達時打個平手。等聯軍主力抵達以後,武衛前軍就無力支撐,戰敗退走。而天津之戰以後,聯軍的兵力進一步增加。袁世凱即使帶兵從山東北上,顯然也不可能和聯軍對抗。

所以在八國聯軍侵華時袁世凱的武衛右軍即使參戰,對戰爭的結果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當然,對於袁世凱本人來說影響會很大。

相關焦點

  • 八國聯軍侵華,如果讓袁世凱的小站新軍出戰,能有多大勝算?
    袁世凱小站練兵,由於培養出了段祺瑞、馮國璋等眾多民國風雲人物,使得小站新軍名聲大振。但事實上,小站新軍的真實實力,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樣強,如果八國聯軍侵華,讓小站新軍出戰,依然改變不了恥辱的結局。袁世凱的小站新軍又稱武衛右軍,它是晚清政府新編的五支新軍之一,另外四支分別是武衛前軍、武衛後軍、武衛左軍和武衛中軍。在這五支軍隊中,聶士成的武衛前軍武器裝備最優。武衛前軍由舊淮軍而來,保存淮軍步炮混合的傳統。
  • 從朝鮮狼狽回逃的袁世凱,為何還能在晚清政壇迅速崛起?
    而袁世凱也因有訓練朝鮮新軍的經驗等優勢再次復出。就這樣,在天津小站這樣一個方圓區區數百裡的地方,袁肩負起了對7000人左右的新軍的訓練任務,而這次新軍的訓練,也為袁之後逐鹿晚清政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段祺瑞、馮國璋等近代叱吒風雲的軍政人物都從這支軍隊中走出)。
  • 袁世凱:學會這3點,成為亂世重臣
    他們希望借用袁世凱的新軍發動一次政變,囚禁慈禧太后,可是袁世凱沒有答應,而是原則揭發二人。至此,她也開始被慈禧當作自己人。1889年義和團運動轟轟烈烈,慈禧想借用這支力量對抗洋人,直接導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爆發。八國聯軍從大沽口向北京進攻,清軍一路潰敗,皇室全部離京逃往西安。
  • 袁世凱逼迫溥儀退位時,7萬多的皇家衛隊,為何不出來護駕?
    清政府的倒臺,其主要原因並不是來自於外敵,而是政權內部太過腐朽,加之皇帝的年幼,又沒有能主事的能臣,以至於最終將江山拱手讓給了袁世凱。那麼,作為一個諾大的清朝,為什麼袁世凱逼宮的時候,就沒有軍隊出來阻止呢?這就要說說清廷的那些部隊了。別看晚清時期的腐朽,其實它也曾經輝煌過。
  • 閒談袁世凱(上)
    今天跟大家聊聊近代史最最具有爭議的大人物——袁世凱。說他最具有爭議大概沒反對的吧?關於他,有人說壞,也有人說他好,那他到底好在哪,壞在什麼地方?今天我們就把他的所做所為寫出來,看看到底是好是壞。袁在朝鮮共呆了12年,在這12年裡就算是面對列強他也能夠如魚得水的處理任何事務,沒有讓清朝的利益受損,直到遇到一輩子的對手:日本人,才敗下陣來,直到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中國出發援助,直到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前夕7月19日,袁世凱才離開朝鮮,在國內他見識到了甲午戰爭中清軍兵敗如山倒的慘狀,袁世凱明白清朝的舊式軍隊已不行了,萌生了用西法練兵的設想。由此開始了小站練後的輝煌。
  • 袁世凱是如何從小站練兵走到逼宮讓清帝退位這一步的?
    袁世凱在覺知日本要出兵朝鮮後,潛逃回了北京,後又趕赴前線,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後來甲午戰爭是輸得一敗塗地,這也讓袁世凱有了一點認識,軍隊的素質水平會決定國運,而後來被委以重任的袁世凱一直是在為清朝編練新軍,.也就是從1895年開始的天津小站練兵,當時正直甲午戰敗,維新運動正在醞釀之時,袁世凱的編練新軍的主張本身也是維新的一步,只不過三年後的1898年維新到達高潮需要袁世凱站隊時,袁世凱選擇了以出賣維新派為代價換取慈禧等人的信任
  • 魏說北洋②:小站練兵初展抱負,袁世凱短時間練的新軍實力幾何?
    光緒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慶親王奕劻、恭親王奕訢、李鴻藻、翁同龢、榮祿、長麟等人聯名奏請光緒帝改變兵制,並保舉袁世凱編練新兵。袁世凱接到編練新兵的任務,欣喜異常,他覺得自己終於有用武之地了。光緒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一,正式在小站開始編練新軍,這為以後袁世凱的北洋軍事體系奠定了基礎。
  • 清軍是因為武器裝備敗給八國聯軍的嗎
    這意味著本土作戰的清軍完全可以集中優勢兵力先消滅聯軍的先頭部隊,然後再以逸待勞等著伏擊聯軍的後續部隊。然而這裡存在一個問題:清軍的8萬兵力也是分散在北京、天津等地的,至於義和團所謂的刀槍不入大法其實根本子虛烏有。在京城保衛戰從一開始清軍就是抵抗八國聯軍的主力軍,而義和團幾乎發揮了多大作用。當然即使如此清軍方面依然佔有兵力人數上的優勢,只是這種優勢可能沒有些人印象中那麼大。
  • 八國聯軍入侵時,我們如果跟他們打遊擊戰,持久戰會是什麼結果?
    滿清分裂,分崩離析八國聯軍入侵的時候,如果和他們打遊擊戰,打持久戰,那麼會是什麼結果呢?如果真這麼打,會造成的結果就是滿清分裂,整個國家分崩離析。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們先來看看八國聯軍入侵的歷史吧。整個八國聯軍之戰,清朝依靠的不是自己的軍隊,而是民間的義和團,從民間的遊擊打擊其實從一開始就已經展開了,只是效果並不好,沒有能夠阻擋住八國聯軍的步伐。然而有人會說,遊擊戰在初期沒有太大效果,無法阻擋敵人鋒芒是常有的事情,但如果進入持久戰會如何呢?
  • 袁世凱在新軍中結團體並提高福利待遇使新軍成為自己的私軍
    由於各級軍官的官祿升降都由袁世凱的喜怒而定,他們對朝廷的忠心很自然地轉移到袁的身上,形成了對袁世凱個人的效忠和依附。 育將校 培養新軍將領,是清末編練新軍的一大特徵。新軍編練前,李鴻章曾於光緒十一年(1885年),在天津創辦北洋武備學堂,這是清末第一個新式陸軍學堂。
  • 手握先進武器,卻只去送人頭,八國聯軍評價:清軍不會打近代戰爭
    文/商學野1900年農曆庚子年,德、日、英、俄為首的八國聯軍以"剿滅拳匪"為理由侵略中國,史稱"庚子之變"。晚清時期中國的外患起於鴉片戰爭,終於"庚子之變"。此戰中首都北京一天便被攻破,八國聯軍入駐紫禁城,慈禧和光緒兩宮「西狩」逃亡。
  • 清朝統治岌岌可危,袁世凱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
    尤其是維新派中的楊深秀等人還策劃了一起「圍園殺後」事件,妄圖通過刺殺太后來解決一切矛盾,並且譚嗣同將這件事請提前告知了袁世凱,還威脅袁世凱必須出動小站新兵來協助維新派的行動,此時的袁世凱已經是騎虎難下了,帝派和後派他必須選擇一邊,否則不管誰得勢之後都饒不了他。
  • 北洋新軍:亂世梟雄的淵藪
    1899年義和團運動爆發,袁世凱奉命率領「武衛右軍」移防山東,這支部隊後來因袁世凱被任命為山東巡撫就留在了那裡。這不僅使得袁世凱掌握了山東的民政權,軍權也沒丟下。更幸運的是,由於參與並支持「東南互保」,這支袁世凱藉以起家的軍事力量躲過了與八國聯軍的戰爭,毫髮無損,全身而退。而所謂的武衛前後中左四軍,均大幅折損。聶世成本人還在天津之役中陣歿。
  • 袁世凱是如何從小站練兵到北洋軍閥首領,當時擁有多少兵力
    在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政府為了鞏固和加強封建統治,決定「參酌中外兵制」,改練新軍,命令淮系官僚胡燏棻在天津具體負責編練新軍。1895年底,胡燏棻調任蘆津鐵路督辦,小站練兵則由袁世凱接替。袁世凱其人,可說盡人皆知,是北洋軍閥的首領。但是,他的出身經歷如何?
  • 魏說北洋③:北洋三軍除了袁世凱的新軍,還有兩軍是誰?漲知識了
    歡迎各位朋友繼續閱讀本號的北洋系列文章,袁世凱接手編練新軍,這正是其快速發跡的重要砝碼,新軍的規模不斷擴大、戰鬥力不斷增長,袁世凱的地位也隨之得到火箭般的提升。從編練新軍開始短短幾年時間,袁世凱從從一個普通的中層小吏,迅速變成了一個在清政府朝廷中舉足輕重的大員。
  • 2萬人的八國聯軍,大敗11萬裝備精良的清軍,克虜伯炮也不頂用
    由此可見,當時中國的兵力是遠超八國聯軍的,但是為什麼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會輸掉這場戰爭呢? 裝備遠超八國聯軍 不少人會覺得可能是因為當時清朝裝備不行,人家都是洋槍洋炮戰鬥力爆表,而清軍使用的是戰馬和長矛自然會輸人家一大截,實際情況則是當時清朝的裝備已經非常的先進。
  • 庚子國難時,如果各省紛紛進京勤王,那麼清政府能否守住北京呢?
    慈禧在守舊派的忽悠下,竟然相信義和團能夠刀槍不入。而在慈禧的默許下義和團開始湧向北京,走上了扶清滅洋的道路。結果西方列強以此為藉口,發動了侵華戰爭,也就是八國聯軍侵華。 有人說,如果這些新軍北上參戰,結果不會這麼慘。
  • 八國聯軍入侵時,如果把清軍換成秦軍,結果會是怎麼樣?
    那麼如果八國聯軍入侵時,把清軍換成秦軍的話,結果會是怎麼樣呢?1900年以美國和英國為首的8個國家對我國發動了侵略戰爭,由於清朝的軟弱無能,並且加上多年的閉關鎖國政策,使得面對八國聯軍時,清軍幾乎毫無抵抗之力。雖然在晚清時期,清政府也曾向西方國家學習了先進技術,但是和裝備精良並且訓練有素的八國聯軍相比,差距還是非常大的,最終只能任由八國聯軍燒殺搶掠胡作非為。
  • 晚清平息了太平天國的百萬大軍,為什麼打不過八國聯軍2000多人?
    清廷能夠平定太平天國,主要在於太平天國內部發生了嚴重的內亂,其次在於清廷在當時沒有部隊能夠對抗太平天國的情況下,允許地方組建武裝部隊對抗太平軍,由此出現了以曾國藩為首的一大批名臣,由他們組建的軍隊最終剿滅了太平天國運動。
  • 如果袁世凱不做皇帝,繼續民主化管理,歷史的走向將會怎樣?
    清朝末年,大清朝和其他國家的差距是越來越大了,中國國內矛盾也是越來越突出了,著名的甲午戰爭戰敗後,驚醒了中國人,這個時候,一個大人物走了出來,他就是袁世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