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豬肉吃起來好有味道,現在的豬肉為什麼吃起來不香了。
以前農村裡養豬,一般都是農戶兼職養。一般就養一頭或者幾頭豬就可以,年初開始養,養足10多個月,養到年底,要麼賣掉補貼家用。要不,殺了做年豬。
這時候,要請專門會殺豬的師傅來家裡。殺豬是一門技術活,首先要把活豬綁在梯子上,然後用尖刀割豬脖子放血。然後再去毛,要用一根管子接入豬體內,不停地鼓起進豬體內。然後還要不停地往豬身上澆開水,讓豬毛露出來,然後再刮去豬毛。
農村殺豬
每天往往只能殺一頭豬,殺完後,分成五花肉、裡脊肉、腿肉、還有排骨、骨頭等。然後豬心和豬肝滷了當天吃掉。排骨可以臘成臘排骨,五花肉和腿肉可以做臘肉,或者做豬香腸。但是豬肉味道非常好,油而不膩,沒有腥味,有豬肉的特有的香味。
而現在吃的豬肉,完全沒有種味道了。有腥味,要是敏感一點人,可能覺得腥味比魚的還重,簡直無法下咽。我們也能分辨豬肉與其他雞肉、鴨肉甚至牛肉的差別,因為有時候都沒有什麼味道,反而是調料的味道。
味道之所以這麼差,是因為,現在的豬通過大規模的快速養殖。原本,豬要經過6個月養殖,才會開始積累豬肉味的芳香味道的。現在最快可能3個多月就達到200斤就出欄了。而且,豬肉一味地追求產量,忽略的味道的選擇。選擇的豬種也都是,經濟價值高的豬,未必是味道好的豬肉品種。
不止是現在的豬肉,現在的大部分蔬菜,乃至大部分事物都沒有以前的味道了。現在的物質的確是豐富了不少,但是為了追求經濟價值,但是,忽略了味道和質量的提升。
希望在,接下來,我們都不缺吃喝的情況下,農業能夠生產出味道更好的食物。農民朋友們也能有更多的收入,以便過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