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微信打仗?中國數位化單兵作戰系統曝光,指揮戰鬥就像玩遊戲

2021-01-09 軍武次位面

年前,央視新聞節目《朝聞天下》首次公開了中國陸軍西藏軍區某輕型高機動旅列裝的數位化單兵作戰裝備及配套的旅、合成營一級指揮控制系統。從報導中公開的畫面來看,這套數位化單兵作戰與指揮裝備起碼包括了配備給單兵的信息採集與接收終端、上級首長指揮機關的任務籌劃與信息發布終端等,指揮機關甚至能夠像「使用微信」一樣,向一線戰鬥單位乃至單兵發布指令。根據該高機旅的說法,這一嶄新的指揮方式從根本上變革了傳統的指揮體制與戰術戰法,有效增強了部隊的態勢感知能力,已成為發揮輕型高機動旅戰鬥力的「倍增器」。

當然了,這套堪稱「黑科技」的數位化單兵作戰與指揮系統被軍事媒體大大方方地公開後,在網上再次引發了轟動效應,幾乎所有軍迷都對這套能夠將全旅的作戰單元有機結合在一起、上級指揮機關能夠使用「微信」向下級作戰單位直接發令的指揮系統印象深刻。不過,大伊萬覺得,從中國陸軍公開的該型數位化單兵作戰與指揮系統的系統構成與作戰性能來看,應該比較類似於美國陸軍在本世紀初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已經裝備的旅以下戰鬥指揮系統(FBCB2),估計在系統架構、具體性能、給部隊和分隊一級戰鬥單位達成的戰術優勢等方面,二者性能相當、咱們略有優勢。

咱們就以美國陸軍已經普遍裝備的旅及旅旅以下戰鬥指揮系統(FBCB2)為例,來大致猜測一下中國陸軍的數位化單兵作戰與指揮系統的原理、架構、性能以及優勢好了。

系統的原理

先說整套系統的原理,美軍的旅及旅以下戰鬥指揮系統(FBCB2)是一種基於通用的數位化通訊協議、通用的地理信息資料庫、內嵌式的全球定位系統模塊而研發的「戰略、戰役、戰術」級戰區區域網路系統。系統內部按照不同的用戶層級分配不同的網絡權限,也按照不同的用戶層級開放不同的網絡功能,同時每個用戶都將實時分配一個網絡地址,並通過部隊乃至更高層次的網管埠實時監控、重新分配網絡的使用狀況。

說白了,不管是美軍的旅及旅以下戰鬥指揮系統(FBCB2),還是我軍已經試用的數位化單兵作戰與指揮系統,都是一種通用化、模塊化、智能化程度極高的戰術網絡,它的原理和你我平時使用的民用通訊網是差不多的。

系統的架構

再說說系統的架構,以美軍的旅及旅以下戰鬥指揮系統為例,大概可以分為四個層次:最上層是BDE/TOC(旅部及旅戰術指揮所),這一層次主要負責統籌部隊一級的戰術行動,承擔戰場控制、網絡監控與行動統籌職責,可以被稱作是發令層;中間層是BN(營),這一層次主要負責統籌分隊一級的戰術行動,承擔營一級的戰場控制職責,可被稱為受令層級;再往下一層則是CO(連),這一層主要受領營一級的戰術命令。

最後一個層次則是PLT(排)及以下,也就是接近於單兵的層級。這一層級既是具體的戰術執行單位,也是前沿的態勢感知單元,承擔著最關鍵的「上傳下達」使命。當然了,按照美軍的規劃,旅與旅之間同樣有戰役一級的協同系統,甚至旅以上還有更高層次的、能夠與戰場控制飛機乃至通訊衛星交聯的埠,同時,由於美軍的信息化程度極高,通訊通用化程度極好,戰鬥指揮系統理論上還可以與諸如空軍戰術航空兵、海軍航空兵甚至全球打擊司令部的戰略轟炸機進行聯繫(最典型的戰例如森蚺行動)。

軍事模擬遊戲Arma3截圖

總之,全旅就依託整個戰鬥指揮系統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每個層級在網絡中均承擔不同的任務,具有不同的權限,估計中國陸軍的數位化單兵作戰與指揮系統的整體系統架構與美軍的旅及旅以下戰鬥指揮系統旗鼓相當,但是否已經具備了高級戰術兵團以上層級、甚至與空軍航空兵通訊的功能則不得而知。

系統的性能

從系統性能上來說,美軍的旅及旅以下戰鬥指揮系統、中國陸軍的單兵數位化作戰與指揮控制系統的性能與功能是差不多的,大概都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一是諸用戶終端的系統定位功能,主要依託每個終端內嵌的全球定位系統模塊來完成,這也是一切戰鬥與指揮系統功能的基礎之一;

二是諸用戶端之間的網絡通訊功能,主要依託系統之間的通用通訊協議、高帶寬數據鏈網絡等完成,這是咱們能看到的「用微信指揮戰鬥」功能的基礎;

三是網絡安全與保密功能,包括在通訊中使用所謂的可變報文格式、設置網絡安全防火牆、對系統進行物理隔離與上載殺毒軟體等,當然也尤其包括單兵手持終端的安全保密功能,可能包括生物檢測與手動銷密功能,這是整套系統平穩運行的基礎;

四是系統本身的維護功能,這一功能估計要放在旅一級的某個單位,包括網址分配、網絡監控等後臺網管性質的功能,同樣是整套系統平穩運行的基礎。

看起來,整套系統的不少功能與性能與平時的通訊網絡區別不大,而作為單兵乃至基層戰鬥單位的小型手持式或者車載式終端,可能就跟一個可以全球定位、可以下載軟體、還可以在線暢聊的智慧型手機差不多。

系統的戰術優勢

最後,根據美軍試用旅及旅以下戰鬥指揮系統(FBCB2)的結果,美軍認為整套系統可以具備如下的戰術優勢:

一是極強的態勢感知能力,一方面是極強的己方態勢感知能力,畢竟咱們前面說了,整套戰鬥指揮系統的每一個用戶端都有內嵌的全球定位系統單元,它們可以將己方所有戰鬥單位的實時位置顯示在數據終端的戰術顯示屏上、讓周邊乃至全旅的戰鬥單位即時掌握。另一方面則是極強的對方態勢感知能力,只要有一個戰鬥單位接敵,則同樣可以使用己方的數據終端將戰場情報、甚至實時交火畫面通過戰術網絡上傳,從而使得上級指揮機關以視頻的形式「看到」交火場景。整套系統完全不需要使用傳統的無線電、信號彈、通訊員通訊的方式傳遞信息,從而使得全旅整體的態勢感知能力提升了好幾倍,堪稱跨越式的進步。

二是極強的指揮控制能力,這個完全不難理解,畢竟按照傳統的部隊指揮鏈條,指揮是一個「上傳-研判-決策-下達」的過程,而上傳過程的延誤與錯誤、原本就存在的戰爭迷霧將極大地降低研判的效率,進一步影響到決策的準確性,而決策下達的過程又等於要把上傳過程中的延誤和錯誤反演一遍。總之部隊指揮控制工作之複雜,連克聖都認為「戰爭中充滿了虛假的情報和命令」,無數的命令沒有及時下達,而無數的前沿報告也沒有及時送到,使得整個作戰的指揮更像是一場充滿了偶然性的賭博。在有了旅一級的戰鬥指揮系統後,毫不誇張地說,各級部隊的指揮第一次消除了地理和時間的界限,在很大程度上削減了戰爭迷霧與信息延遲給指揮作戰造成的負面影響,對部隊的實時控制幾乎決定了一場戰鬥可能以即時戰略遊戲的形式進行,發現目標之後點點滑鼠、自動形成作戰指令、直接動用部隊A過去就行了。

三是極強的狀態掌握與後勤補給能力,這也不難理解,畢竟每個用戶終端內嵌的全球定位系統與網絡通訊功能,不止可以傳遞用戶位置與作戰畫面這樣的信息,還可以大量傳遞用戶當前狀態等精確信息。比如對一個單兵來說,只要身上帶著的傳感器足夠多、網絡帶寬足夠大,理論上可以實時監測這名單兵的血壓心率、戰傷後的受傷情況;對於一臺坦克來說,理論上可以實時監測這臺坦克還有多少油、還有多少APFSDS/HEAT等彈藥、哪些備件出了問題需要更換等。這意味著旅級部隊在指揮作戰時將更加精確、在實施補給與作戰保障時將可能依託大數據平臺實施「精準後勤」,從而極大地提高部隊組織保障的效率,本質上同樣是一種戰鬥力「倍增器」。

而考慮到中國陸軍的單兵數位化戰鬥與指揮系統的設計、架構、功能與美軍的旅及旅以下戰鬥指揮系統差不多,估計二者能給部隊達成的戰術優勢也是基本相同的。如果考慮到我國近年來在網絡通訊與大數據技術方面的技術積澱,考慮到美軍的這套戰鬥指揮系統已經是十多年前的產品,估計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單兵作戰與旅一級指揮系統在部分功能、模塊化程度、網絡帶寬等方面相比美軍的這套戰鬥指揮系統還有點優勢。當然了,美軍在三軍聯合作戰領域的積澱比咱們深得多,尤其是在空地火力引導方面,咱們與美軍的差距還很大,雖然我軍的這套單兵作戰與指揮系統應該能完成全旅乃至陸軍的網絡通訊,但想要聯繫諸如空軍航空兵密接空中支援單位這種跨軍種聯繫,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這當然也是我軍未來要努力的方向。

最後,雖然這套「黑科技」裝備使得中國陸軍西藏軍區的高機動部隊在裝備上直接比對面的印度陸軍領先了兩代以上,但各路軍迷們居然也沒忘記玩梗,諸如「微操大師常凱申狂喜」、「駐守陳官莊的杜聿明部第9527號士兵,把你的槍口抬高13.5度」之類的段子層出不窮。其實,要大伊萬說,你說這套作戰系統就是專門為了「微操大師」準備的系統也沒錯,畢竟在未來作戰可以像即時戰略遊戲般進行、每一個戰鬥單元承擔的任務量可能是傳統部隊好幾倍的情況下,部隊一級的「微操」是完全有必要的,這也難怪「微操大師狂喜」了。(笑)

相關焦點

  • 士兵步槍用上坦克級火控,打仗像玩遊戲
    看看美國士兵的單兵裝備就知道了,現在的美軍士兵步槍已經用上了坦克級的火控系統,在裝備動態萬能反射鏡後,讓士兵們打仗就像玩遊戲一樣,有了這些現代光學瞄準輔助設備,用後人人都是神槍手,看來科幻電影中的一幕已經變成真的了,然而這套瞄準設備的成本並不便宜,所以光單兵裝備這一項,美軍每年就要花不少的錢,難怪美軍實力如此強悍,完全是靠軍費堆出來的。
  • 中國特種兵形象變遷:單兵裝備越來越好,數位化成重點
    從影視回到現實,中國特種兵的真實形象也在這麼多年時間中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從一些公開影像中也簡單回顧下。解放軍現代意義上的特種兵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誕生,最初稱為是特種大隊。在單兵裝具上,各支特種部隊在競賽比武中,逐漸有新式裝具出現。雖然這些新式裝具並不一定立即追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但很明顯地能感受到在不斷進步。同時在特種兵所使用的頭盔中,越來越多的FAST盔開始出現,而這種盔本身就是為了加裝各種作戰附件更加便利而存在的。
  • 西藏軍區新作戰系統 科幻!
    原標題:西藏軍區新作戰系統 科幻!近年來,我軍的一系列科研成果已經普及到一線部隊。隨著「軍改」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單位配發了新一代國產單兵數位化作戰系統。身著下一代單兵作戰系統的西藏軍區某合成旅戰士,頭盔上加掛夜視多功能目鏡。
  • 中國現役單兵裝備突飛猛進,令人眼前一亮
    今天咱們談一下中國現役單兵裝備,沒有看過前期精彩文章的朋友,希望點讚+關注,精彩節目不迷路!望軍迷朋友們及時關注,精彩內容不容錯過!好了,進入正題:我上一篇關於我國現役單兵裝備的話題,軍迷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大部分說解放軍一身作戰裝備只有3部iPhone6的價格,而說到和美軍的單兵裝備相比,那美軍一身行頭估計得買20部蘋果6了。所以軍迷們表示解放軍這樣的裝備太過「簡陋」。單兵裝備涵蓋範圍太廣泛。
  • 俄羅斯未來戰士:第二代單兵作戰系統已完成測試,第三代即將上馬
    6月18日,俄羅斯中央精密工程研究所總設計師阿爾伯特·巴科夫表示,在完成俄羅斯第二代個人單兵作戰系統「勇士」的一系列測試後,已經開始著手進行第三代單兵作戰系統「百夫長」的研發工作,俄羅斯聯邦國防部將在12月之前制定戰術指標和技術要求並向設計單位下達研製任務。
  • 我軍裝備單兵信息化系統或超美國,普京:中國正崛起為超級大國
    中國在5G網絡與無人機領域都保持著領先世界的優勢,最近又爆出,中國在這一領域遠超美國。據環球時報報導,我國官方微博帳號在前幾日公布了一組照片,照片描述的是我陸軍訓練圖,其中有一張照片格外亮眼,我軍士兵的左手腕裝備有一塊類似手機的東西,這個東西應該是單兵信息化終端設備,其作用非常強大,能夠大幅提高士兵戰場生存能力和情報收集能力。
  • 新單兵裝備配發,穿上帥氣又實用!|單兵外骨骼|單兵外骨骼系統|央視...
    作者|軍路君 資料|央視軍事 國防和軍事 中國軍視網等12月9日,央視軍事發布了一條消息披露,我軍駐海拔5000米以上的西藏阿里邊境新疆軍區某師一線官兵開始在日常生活訓練使用一種「科幻裝備」——單兵外骨骼。
  • 世界最強單兵火力:中國陸軍天狼突擊隊已裝備11式戰略步槍
    世界最強單兵火力:中國陸軍天狼突擊隊已裝備11式戰略步槍 「威虎堂」微信公眾號 2018-02-22 09:25
  • 單兵機甲不是夢!中國邊防部隊配備黑科技,對面的印軍卻還在挨凍
    在很多科幻動畫和遊戲作品中,各種高大威猛的機甲類武器都頗為搶眼。不過真要到三次元裡打造這種人形武器,人類現有的材料、動力、武器等方面,都還遠未達到那種程度。不過,換一種思路,把起點降低一些,現有的機械化輔助裝備已經發展到相當成熟的地步,並開始投入應用,即單兵外骨骼。最近,解放軍西藏邊防部隊公開了外骨骼設備,令人眼前一亮。
  • 中國人打仗前,先敲鑼打鼓、吹喇叭?看看韓國人、美國人怎麼說!
    比如在朝鮮,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士兵們每每聽到衝鋒號的聲音都會不寒而慄,但是,好像沒聽過志願軍在打仗之前先敲鑼打鼓,吹喇叭的,那這是怎麼回事呢?韓國人和美國人又是如何記載的呢?於是在他們的戰史中這樣寫道:「一到子夜,中國部隊就開始敲鑼打鼓吹喇叭,緊接著就集中大批兵力進行進攻……」在這段話中我們看到了韓國人的描述,雖說敲鑼打鼓有些誇張,但在當時也不失為是一種心理戰,而且在史實中吹號、喇叭、哨子的確是事實。因為這些簡易的工具,方便攜帶,還能起到指揮戰鬥的作用,這會讓士兵們在戰場上得到更好的配合。
  • 解放軍個個身穿單兵外骨骼,瞬間化身「超人」
    文/山峰解放軍戰士身上出現了新型單兵裝備,造型十分科幻,其功能更是強大,可以讓解放軍戰士瞬間化身「超人」,這是一款最新的國產單兵機械外骨骼系統。看過電影的人都知道鋼鐵俠有多厲害,單兵外骨骼系統其實就是簡化版的「鋼鐵俠盔甲」,他可以讓普通戰士抬起幾十甚至上百公斤的物體,變身未來機甲戰士。據美軍統計,從二戰後期到現在,單兵每天需要背負的物資重量直線上升,已經達到了90KG,這使得單兵的負荷變得越來越重,更別說用來打仗了,連行軍都困難異常。
  • 解放軍裝備單兵信息化系統,美軍產品還沒完成出廠呢
    文/木才 近些年,中國的軍事力量發展迅速,一直被外界所關注。前不久中國官方媒體的微博發了一張中國第78集團軍訓練的照片,照片中的士兵手腕上固定的手機狀終端,被認為是單兵信息化系統。美國也有類似的技術,但是一直處於試驗階段產品還沒完成出廠呢,並沒有見過有士兵裝備或者使用。
  • 解放軍新型單兵火箭筒曝光:口徑更大威力驚人,還能二次燃爆攻擊
    圖片說明:新型單兵火箭筒 東方網·演兵場12月18日報導:據中國軍視網報導,陸軍第73集團軍某合成旅所屬工化分隊近日在閩南某地組織一場協同破障演練
  • 好萊塢大片才有的道具,中國企業成功實現:單兵外骨骼列裝解放軍!
    央視軍事12月9日報導,近日西藏軍區邊防戰士身著單兵外骨骼向高原運輸物資的新聞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轟動。這種過去只存在於好萊塢大片才有的道具,中國企業現如今已經成功實現,時間節點早於美國和其它國家,遠遠領先全球。而伴隨著單兵外骨骼的列裝,解放軍西藏軍區的邊防戰士們在作戰中,也就實現了更為便利,更為快速的戰鬥服務。
  • 單兵外骨骼讓解放軍戰力倍增,印軍卻連防寒服都湊不齊
    在很多科幻動畫和遊戲作品中,各種高大威猛的機甲類武器都頗為搶眼,不過正要到三次元裡打造這種人形武器,人類現有的材料,動力武器等方面,都還遠未達到這種程度,不過換一種思維,把起點降低一些,現有的機械化輔助裝備,已經發展到相當成熟的地步,並開始投入應用,現在已經有很多機械化輔助作戰的裝備已經列裝,許多相關技術以發展相當成熟,並陸續投入應用,即單兵外骨骼。
  • 中國制式新精準步槍現身,叫做QBU-191!
    日前,根據中國《全軍武器裝備採購信息網》的一則關於採購「數位化槍用瞄鏡」的公開採購信息顯示,一款名為「QBU191型5.8毫米精準步槍」的新型單兵槍械似乎已經走進了人民解放軍的單兵槍械裝備序列中。
  • 我軍新型單兵外骨骼曝光,不依靠能源動力,士兵如何輕鬆扛重物?
    近日,央視在一檔軍事節目中曝光了我軍一款新型單兵外骨骼裝置的裝列,據獲悉這種名叫衛生員外骨骼的單兵外骨骼裝置主要用於我軍的醫療兵,在其演示中我們可以看到,醫療兵通過這種裝置,可以快速地在戰場上對傷員進行轉移。
  • 大八輪+荒漠版星空迷彩,數位化部隊這搭配,很有那味兒
    實際上在核心武器實現數位化的同時,此類部隊的單兵也要求具備很強的數位化能力。 而這樣的數位化能力不僅僅對單兵文化與訓練水平的要求,同時在單兵裝備的硬體上,也要跟得上去。
  • 從「五花大綁」到軍用級「微信群」,解放軍單兵裝備都經歷了什麼
    那麼,這個黃色臉盆有什麼作用呢,他們的背囊裡到底裝了什麼物資,從「五花大綁」到軍用級「微信群」,解放軍的單兵裝備到底經歷了什麼?我們先來看「打背包」,這是解放軍的老傳統,行軍拉練時,為了能在露宿時不被低溫困擾,就需要帶上大衣和被子。物資匱乏的年代,解放軍不可能裝備戶外背包,也不可能裝備輕便、體積小的羽絨睡袋,怎麼把這些物資都帶上,就成了一門學問。
  • 二戰中,哪個國家的單兵作戰能力最強?德國,日本,還是美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對自己士兵的作戰能力有了深刻的反省,並做出了相應的改變。戰爭中最重要的就是團隊作戰能力,因為有一個人暴露了,可能導致整支部隊全軍覆沒。不過打探敵情和狙殺敵人都是單兵作戰。可以說誰的兵力是最強的,誰就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那麼二戰期間,到底哪個國家的單兵作戰能力是最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