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央視新聞節目《朝聞天下》首次公開了中國陸軍西藏軍區某輕型高機動旅列裝的數位化單兵作戰裝備及配套的旅、合成營一級指揮控制系統。從報導中公開的畫面來看,這套數位化單兵作戰與指揮裝備起碼包括了配備給單兵的信息採集與接收終端、上級首長指揮機關的任務籌劃與信息發布終端等,指揮機關甚至能夠像「使用微信」一樣,向一線戰鬥單位乃至單兵發布指令。根據該高機旅的說法,這一嶄新的指揮方式從根本上變革了傳統的指揮體制與戰術戰法,有效增強了部隊的態勢感知能力,已成為發揮輕型高機動旅戰鬥力的「倍增器」。
當然了,這套堪稱「黑科技」的數位化單兵作戰與指揮系統被軍事媒體大大方方地公開後,在網上再次引發了轟動效應,幾乎所有軍迷都對這套能夠將全旅的作戰單元有機結合在一起、上級指揮機關能夠使用「微信」向下級作戰單位直接發令的指揮系統印象深刻。不過,大伊萬覺得,從中國陸軍公開的該型數位化單兵作戰與指揮系統的系統構成與作戰性能來看,應該比較類似於美國陸軍在本世紀初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已經裝備的旅以下戰鬥指揮系統(FBCB2),估計在系統架構、具體性能、給部隊和分隊一級戰鬥單位達成的戰術優勢等方面,二者性能相當、咱們略有優勢。
咱們就以美國陸軍已經普遍裝備的旅及旅旅以下戰鬥指揮系統(FBCB2)為例,來大致猜測一下中國陸軍的數位化單兵作戰與指揮系統的原理、架構、性能以及優勢好了。
系統的原理
先說整套系統的原理,美軍的旅及旅以下戰鬥指揮系統(FBCB2)是一種基於通用的數位化通訊協議、通用的地理信息資料庫、內嵌式的全球定位系統模塊而研發的「戰略、戰役、戰術」級戰區區域網路系統。系統內部按照不同的用戶層級分配不同的網絡權限,也按照不同的用戶層級開放不同的網絡功能,同時每個用戶都將實時分配一個網絡地址,並通過部隊乃至更高層次的網管埠實時監控、重新分配網絡的使用狀況。
說白了,不管是美軍的旅及旅以下戰鬥指揮系統(FBCB2),還是我軍已經試用的數位化單兵作戰與指揮系統,都是一種通用化、模塊化、智能化程度極高的戰術網絡,它的原理和你我平時使用的民用通訊網是差不多的。
系統的架構
再說說系統的架構,以美軍的旅及旅以下戰鬥指揮系統為例,大概可以分為四個層次:最上層是BDE/TOC(旅部及旅戰術指揮所),這一層次主要負責統籌部隊一級的戰術行動,承擔戰場控制、網絡監控與行動統籌職責,可以被稱作是發令層;中間層是BN(營),這一層次主要負責統籌分隊一級的戰術行動,承擔營一級的戰場控制職責,可被稱為受令層級;再往下一層則是CO(連),這一層主要受領營一級的戰術命令。
最後一個層次則是PLT(排)及以下,也就是接近於單兵的層級。這一層級既是具體的戰術執行單位,也是前沿的態勢感知單元,承擔著最關鍵的「上傳下達」使命。當然了,按照美軍的規劃,旅與旅之間同樣有戰役一級的協同系統,甚至旅以上還有更高層次的、能夠與戰場控制飛機乃至通訊衛星交聯的埠,同時,由於美軍的信息化程度極高,通訊通用化程度極好,戰鬥指揮系統理論上還可以與諸如空軍戰術航空兵、海軍航空兵甚至全球打擊司令部的戰略轟炸機進行聯繫(最典型的戰例如森蚺行動)。
軍事模擬遊戲Arma3截圖
總之,全旅就依託整個戰鬥指揮系統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每個層級在網絡中均承擔不同的任務,具有不同的權限,估計中國陸軍的數位化單兵作戰與指揮系統的整體系統架構與美軍的旅及旅以下戰鬥指揮系統旗鼓相當,但是否已經具備了高級戰術兵團以上層級、甚至與空軍航空兵通訊的功能則不得而知。
系統的性能
從系統性能上來說,美軍的旅及旅以下戰鬥指揮系統、中國陸軍的單兵數位化作戰與指揮控制系統的性能與功能是差不多的,大概都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一是諸用戶終端的系統定位功能,主要依託每個終端內嵌的全球定位系統模塊來完成,這也是一切戰鬥與指揮系統功能的基礎之一;
二是諸用戶端之間的網絡通訊功能,主要依託系統之間的通用通訊協議、高帶寬數據鏈網絡等完成,這是咱們能看到的「用微信指揮戰鬥」功能的基礎;
三是網絡安全與保密功能,包括在通訊中使用所謂的可變報文格式、設置網絡安全防火牆、對系統進行物理隔離與上載殺毒軟體等,當然也尤其包括單兵手持終端的安全保密功能,可能包括生物檢測與手動銷密功能,這是整套系統平穩運行的基礎;
四是系統本身的維護功能,這一功能估計要放在旅一級的某個單位,包括網址分配、網絡監控等後臺網管性質的功能,同樣是整套系統平穩運行的基礎。
看起來,整套系統的不少功能與性能與平時的通訊網絡區別不大,而作為單兵乃至基層戰鬥單位的小型手持式或者車載式終端,可能就跟一個可以全球定位、可以下載軟體、還可以在線暢聊的智慧型手機差不多。
系統的戰術優勢
最後,根據美軍試用旅及旅以下戰鬥指揮系統(FBCB2)的結果,美軍認為整套系統可以具備如下的戰術優勢:
一是極強的態勢感知能力,一方面是極強的己方態勢感知能力,畢竟咱們前面說了,整套戰鬥指揮系統的每一個用戶端都有內嵌的全球定位系統單元,它們可以將己方所有戰鬥單位的實時位置顯示在數據終端的戰術顯示屏上、讓周邊乃至全旅的戰鬥單位即時掌握。另一方面則是極強的對方態勢感知能力,只要有一個戰鬥單位接敵,則同樣可以使用己方的數據終端將戰場情報、甚至實時交火畫面通過戰術網絡上傳,從而使得上級指揮機關以視頻的形式「看到」交火場景。整套系統完全不需要使用傳統的無線電、信號彈、通訊員通訊的方式傳遞信息,從而使得全旅整體的態勢感知能力提升了好幾倍,堪稱跨越式的進步。
二是極強的指揮控制能力,這個完全不難理解,畢竟按照傳統的部隊指揮鏈條,指揮是一個「上傳-研判-決策-下達」的過程,而上傳過程的延誤與錯誤、原本就存在的戰爭迷霧將極大地降低研判的效率,進一步影響到決策的準確性,而決策下達的過程又等於要把上傳過程中的延誤和錯誤反演一遍。總之部隊指揮控制工作之複雜,連克聖都認為「戰爭中充滿了虛假的情報和命令」,無數的命令沒有及時下達,而無數的前沿報告也沒有及時送到,使得整個作戰的指揮更像是一場充滿了偶然性的賭博。在有了旅一級的戰鬥指揮系統後,毫不誇張地說,各級部隊的指揮第一次消除了地理和時間的界限,在很大程度上削減了戰爭迷霧與信息延遲給指揮作戰造成的負面影響,對部隊的實時控制幾乎決定了一場戰鬥可能以即時戰略遊戲的形式進行,發現目標之後點點滑鼠、自動形成作戰指令、直接動用部隊A過去就行了。
三是極強的狀態掌握與後勤補給能力,這也不難理解,畢竟每個用戶終端內嵌的全球定位系統與網絡通訊功能,不止可以傳遞用戶位置與作戰畫面這樣的信息,還可以大量傳遞用戶當前狀態等精確信息。比如對一個單兵來說,只要身上帶著的傳感器足夠多、網絡帶寬足夠大,理論上可以實時監測這名單兵的血壓心率、戰傷後的受傷情況;對於一臺坦克來說,理論上可以實時監測這臺坦克還有多少油、還有多少APFSDS/HEAT等彈藥、哪些備件出了問題需要更換等。這意味著旅級部隊在指揮作戰時將更加精確、在實施補給與作戰保障時將可能依託大數據平臺實施「精準後勤」,從而極大地提高部隊組織保障的效率,本質上同樣是一種戰鬥力「倍增器」。
而考慮到中國陸軍的單兵數位化戰鬥與指揮系統的設計、架構、功能與美軍的旅及旅以下戰鬥指揮系統差不多,估計二者能給部隊達成的戰術優勢也是基本相同的。如果考慮到我國近年來在網絡通訊與大數據技術方面的技術積澱,考慮到美軍的這套戰鬥指揮系統已經是十多年前的產品,估計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單兵作戰與旅一級指揮系統在部分功能、模塊化程度、網絡帶寬等方面相比美軍的這套戰鬥指揮系統還有點優勢。當然了,美軍在三軍聯合作戰領域的積澱比咱們深得多,尤其是在空地火力引導方面,咱們與美軍的差距還很大,雖然我軍的這套單兵作戰與指揮系統應該能完成全旅乃至陸軍的網絡通訊,但想要聯繫諸如空軍航空兵密接空中支援單位這種跨軍種聯繫,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這當然也是我軍未來要努力的方向。
最後,雖然這套「黑科技」裝備使得中國陸軍西藏軍區的高機動部隊在裝備上直接比對面的印度陸軍領先了兩代以上,但各路軍迷們居然也沒忘記玩梗,諸如「微操大師常凱申狂喜」、「駐守陳官莊的杜聿明部第9527號士兵,把你的槍口抬高13.5度」之類的段子層出不窮。其實,要大伊萬說,你說這套作戰系統就是專門為了「微操大師」準備的系統也沒錯,畢竟在未來作戰可以像即時戰略遊戲般進行、每一個戰鬥單元承擔的任務量可能是傳統部隊好幾倍的情況下,部隊一級的「微操」是完全有必要的,這也難怪「微操大師狂喜」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