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鵬元史曉姍:疫情衝擊下的債券違約與處置新特徵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由中證鵬元資信評估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2021年信用風險年會「新格局、新階段下的中國信用觀察」於2020年12月9日在北京舉行,中證鵬元研究發展部資深研究員史曉姍出席,在回顧我國債券市場歷年違約的基礎上,分析了2020年的違約和處置新特徵。

中證鵬元研究發展部資深研究員史曉姍

她指出,2014年以來的違約主要分為三個階段,2014年前後的周期性行業下行,2016年開始的供給側改革,以及2020年來的疫情。不同外部事件,對企業的收入和融資情況造成不同的影響。與此同時,隨著風險的暴露,投資者的策略也在轉變,從產能過剩行業轉到非產能過剩行業,從民營企業轉到國有企業,從低級別企業到高級別企業。而投資者的策略,又會影響債券發行人的融資,導致債券市場的「馬太效應」。隨著行業、區域黑名單的出現,投資者的風險無形中被聚集在小範圍的投資品種,最後導致違約時的負面影響較大,進而影響融資環境,形成負向閉環。

對於2020年的違約,史曉姍認為主要呈現四個特徵:

第一,高級別違約主體明顯增加,並且呈現集團化違約趨勢。子強母弱、財務獨立性不高,在今年違約中較為突出。例如,華晨集團、北大方正,業務集中在子公司,母公司主要承擔融資功能。盲目業務多元化,而忽略主營業務,也可能降低償債能力,比如三盛宏業。

第二,從地域看,今年違約主體擴大到天津、吉林、遼寧等地方債務壓力較高的地區,且以地方國有企業為主,例如,天房集團、盛京能源。這些弱資國企有兩個特徵,一是,盈利能力較弱,比如,盛京能源,2018年以來一直虧損。二是,資產負債規模大,現金流緊張,比如,華晨集團、永煤控股。

第三,從行業看,今年周期性行業違約主體減少,而交通運輸、房地產、公用事業、汽車等受疫情影響較大,違約數量佔比較高。其中,房地產行業,風險由小房企擴大到大型房企,例如,泰禾集團、福晟集團。此外,富力等雖未發生債券違約,但也在本年出現了流動性危機,在三道紅線政策下,須關注這些具有「高槓桿、慢周轉」特徵的企業。

第四,境內外債券市場違約聯動效應明顯加強。受疫情全球化發展影響,美元債市場產生波動,而美元債多含有交叉保護條款,進而導致境內外風險出現高度重合。例如,泰禾、天房、宜華等均出現了美元債違約。

今年高級別國企華晨集團、永煤控股的違約,顛覆了投資者對信用風險的評估邏輯。對此,史曉姍認為,是時候調整風險評估方法,降低對政府的期望值,回歸企業基本面的分析。她指出,中證鵬元通過對歷史違約主體的分析發現,違約風險首先反映在企業的財務表現中,相比業務風險,財務風險與違約的相關性更大。具體來說,大部分違約企業業務狀況表現都較好,部分還是行業內頭部企業,而大部分違約企業在違約前1年財務風險較高。在上述分析基礎上結合對國內外經驗的學習,中證鵬元已構建了一套以財務風險為核心的新的信用風險評估體系,在企業自身財務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的分析基礎上,考慮外部特殊支持的影響。該評估體系已經過驗證,具有較強的風險識別能力,未來將運用到實際評級中。

根據上述風險評估方法,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主要是在企業原有的財務狀況基礎上,通過收入和融資環境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和融資能力,進而改變短期流動性壓力。對此,在後疫情時代,在政府債務壓力持續加大的現狀下,投資者應降低對政府支持的預期,加強對企業基本面的分析,尤其是對財務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的分析。需要特別關注財務風險和流動性風險高且受疫情影響大的企業融資能力的變化。

在違約債券處置方面,史曉姍指出,2020年以來,延期兌付和破產重整情況有所增加。截至11月末,2020年已有32隻債券公告延期兌付,新增12家公司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目前,全市場的累計違約回收率不足10%,從已有開始償付的企業看,自主協商多採用「展期+現金兌付/部分債轉股」的形式,回收差異度高。其中,國有企業回收時間相對較短,主要是政府支持和輿論壓力。但從今年違約的國有企業看,兌付能力和積極性有所弱化。相對於自主協商,破產重整的企業數量較少,但呈現快速增長。從公開數據看,普通債權的現金清償率差異度也很大,小額債權人100%清償,而大額債權人的兌付比例在4%-60%之間,同時結合債轉股和留債方式。

關於踩雷後如何做,史曉姍指出,當企業有一定可變資產、競爭性業務時,適合自主協商。尤其是,周期性行業裡有一定競爭力的企業,隨著行業復甦,將恢復盈利能力。除此之外,部分大型集團型企業、弱資國企或因為債務負擔過重、國企改革而進入重整,近期也是這個趨勢。隨著制度完善,未來,破產會是一種常態化的退出方式。而對於2020年推出的債券置換和現金收購,她認為,有待制度完善去推進。

隨著新《證券法》的實施,債券市場的違約成本將提高,同時風險債券交易平臺的建立為風險再次分配提供了場所。隨著信息披露要求的提升、中介機構職責不斷強化,投資者權利的保障將有所提升。只有留住投資者,債券市場才有向前發展的動力。

相關焦點

  • 債券違約呈現新特徵 風險評估需關注三點
    2014年以來,債市違約主要分為三個階段:2014年前後的周期性行業下行、2016年開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2020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同的外部事件,對企業的收入和融資情況造成不同影響。與此同時,隨著風險的暴露,投資者的策略也在轉變,從產能過剩行業轉至非產能過剩行業,從民營企業轉至國有企業,從低級別企業轉至高級別企業。
  • 高評級3A債券緣何頻現違約?債市亟待擠信用評級的「水分」
    儘管延續了去年的高違約態勢,但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和以往相比,今年債券違約出現明顯不同,其中之一就在於高評級主體佔比提升,如國企違約佔比達到了40%,呈現出集團化違約的特徵。而隨著違約增多,延期兌付與破產重整的企業數量也在增加,債券違約處置相關制度建設正不斷推進。
  • 2020債券違約啟示錄:關注焦點從民企轉國企 「信仰」碎了一地
    21世紀資管研究院研究員 盧先兵 崔海花在中國債券發展違約史上,或許沒有什麼年份比2020年更值得銘記的了。2020年11月,AAA級的國企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永煤集團」)突發債券違約,震驚市場,衝擊了業界對高信用等級國企債券的「剛兌」信仰。
  • 國家發改委:今年以來企業債券未發生違約情況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總體看,企業債券的風險防範情況較好,今年未發生違約情況,累計違約率處於公司信用類債券的最低水平,違約處置率處於公司信用類債券的最高水平。」   實物量指標持續回升  「10月份,電力運行等實物量指標呈現持續上升態勢。」孟瑋說,從發電量看,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同比增長4.6%。
  • 央行紀敏:健全金融市場違約處置 建立市場化、法治化的退出機制
    這被市場人士解讀為央行官員對於債券市場未來風險處置的重點方向與途徑的表態。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切實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央行隨後在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時,也提出了明年要著重抓好深化債券市場改革,完善債券市場法制,夯實信用基礎,嚴肅市場紀律,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
  • 山西:確保省屬企業到期債券不會出現一筆違約
    (原標題:山西:確保省屬企業到期債券不會出現一筆違約)
  • 巨量違約催生高收益債券市場 洛肯國際:正是建倉好時機
    雖然民企違約、國企打破剛兌、城投結構化爆倉等事件不斷衝擊著債券市場,但也在客觀上為高收益債券投資人提供了較多的投資機會,巨量違約債券持續催生高收益債券市場。而私募基金作為其中主要投資者之一也深度參與其中。當前私募機構普遍在原來傳統的「固收+」業務線上建立了新的業務線,而利率債和高收益債產品則是布局重點。
  • 「馬後炮」遭嚴查 債券違約戳破評級泡沫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原標題:「馬後炮」遭嚴查債券違約戳破評級泡沫近期接連發生的高評級國企債券違約事件,在引發對企業信用風險再評估的同時,也再一次牽出信用評級泡沫化、「馬後炮」等問題。監管部門近日紛紛表態、屢屢出手,對部分評級機構進行調查、約談,有評級機構已遭到懲處。
  • 中證協會議:建議嚴厲處罰「逃廢債」 減少債券市場間的套利空間
    來源:中證協發布2020年12月21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召開2020年第四季度證券基金行業首席經濟學家例會,會議圍繞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資本市場三十年成就與展望、債券市場風險與挑戰進行了深入討論。
  • 債券違約規模已超1200億!這一輪違約潮何時結束?專家解讀
    2020年的年底最為突出的,是信用債違約潮風險。而這一輪債券違約潮中,1200多億規模的違約債券中,有超過40%的發生在評級是3A的企業。「讓地方國企的產業債打破剛兌違約對於促進中國債權市場的健康發展,促進風險能更好的定價是非常有意義的。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避免各地的國企債競相違約,形成一個相互疊加的雪崩的效應。
  • 上市公司年後債券違約誰之過? 「買買買」惹的禍
    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部分發債企業的現金流難免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面臨經營困難和壓力。目前已有不少A股上市公司發布「安撫」公告稱正在積極籌措資金,但也有上市公司因債券違約而收到監管下發的關注函。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債券違約不能都「甩鍋」給疫情。
  • 疫情衝擊下的行業圖譜及看債攻略解析
    作者:袁荃荃 中證鵬元資信評估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內容 (1)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疫情發展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其很可能對消費和生產形成比預期要更深遠的負面衝擊,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面臨破產,部分中大型企業或將出現資金鍊危機
  • 違約衝擊波
    10月24日,上交所發布了一則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華晨集團」)的債券停牌公告,稱華晨集團2017年非公開發行的公司債券「17華汽05」發生債務違約。公開資料顯示,該債券發行於2017年10月,規模為10億元,票息5.3%,期限為3年。
  • 永煤債券違約事件發酵,海通證券出手了!
    永煤多隻債券違約衝擊信用債市場海通證券就銀行間協會自律調查開展自查自糾和內部問責,實際上受到永煤違約事件衝擊影響。而受到影響的事實上遠不止永煤控股,永煤母公司河南能源化工集團乃至整個信用債市場都受到強烈衝擊。據不完全統計,永煤違約之後,全市場信用債取消發行規模已達上千億。永煤事件影響深遠。
  • 中證協首席經濟學家例會:中國股票、債券市場規模均位列世界第二
    與會專家認為,與2008年的次貸危機影響不同,今年全球經濟波動不是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導致的,是在疫情衝擊下經濟出現的停擺現象。為應對疫情衝擊,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採取了大規模量化寬鬆和財政刺激政策。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總需求復甦趨勢明顯。
  • 繼山西國資委後 陝西省國資委表態「堅決防止發生債券到期兌付違約...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蔡越坤 永煤控股債券的突然違約,令河南省煤企債券遭遇拋售,進而信用債市場巨震。繼山西國資委後,陝西省國資委對企業債務風險加強防控力度,並表態稱「堅決防止發生債券到期兌付違約事件」。根據中省關於規範債券市場發展、維護債券市場穩定工作的要求,現就加強企業債券融資事項的監督和管理,規範監管企業債券發行行為,有效防控企業債務風險相關工作通知如下:第一,提高政治站位,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 2000億債務壓頂,豫能化或觸發交叉違約!下一步:破產重整?
    市場高度關注豫能化的債務處置。  「豫能化10月流動性就非常緊張了,我們行當時到期的本息都無法還上,後來我們做了一筆包含利息的借新還舊貸款。比如本金10億,利息0.5億,這筆借新還舊的貸款規模是10.5億。」某全國性銀行總行信貸部人士稱。
  • 湖北消金ABS違約率升至3.22% 發力線上遭遇假冒APP
    11月23日,中國債券信息網披露了湖北消費金融2020年第一期個人消費貸款資產證券化信託受託機構季度報告(第2期)。報告顯示,湖北消費金融入池資產累計違約率升至3.22%。與此同時,北青金融注意到,湖北消費金融正發力線上,推廣新產品「小魚福卡」。ABS累計違約率升至3.22%據了解,湖北消費金融於2019年2月獲得開辦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ABS)資格,並於今年5月7日發行首期ABS產品。
  • 近期信用債違約事件頻發,百億私募也踩雷...
    據私募排排網統計,截至11月25日,在存續的2790隻債券策略私募產品中,有850隻收益為負,佔比超過30%。此外,記者從第三方數據得知,近一年有31隻債券策略私募虧損超10%,最多虧損達61.85%,這對於一向淨值波動較小債券產品來說實屬罕見。踩雷債券後該如何處置?
  • 魔幻2020 債券市場那些事:「一秒天地板」 發債發到「手抽筋」
    今天,中證君跟你一起聊聊2020年債券市場那些事。據Wind數據,截至12月9日,2020年新增債券違約發行人26家,其中含8家國企,創歷年之最。2014年以來,債券違約漸呈常態化,但2020年國企尤其是大型國企頻頻爆雷,註定要在債市發展歷程中留下深刻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