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有消息透露稱,已經消失四十多年的月牙熊活體出現在了貴州的雷公山自然保護區。通過紅外相機拍攝到了月牙熊的活動,而且還在附近發現了它的糞便以及腳印和熊爪留下的抓痕。這也是最近四十年來第一次在雷公山發現並且拍攝到野生的月牙熊。其實在去年的時候,雷公山有兩個村名就發現了月牙熊,當時他們聽到了類似野豬的叫聲,上前檢查後發現有兩個黑色的小動物,頭圓如狗,手掌像貓,毛髮濃密呦嘿,與野豬截然不同。而且這種動物的手掌鋒利,當即判斷這兩個不可能是野豬,而是月牙熊幼崽。
月牙熊的中文名字叫做亞洲黑熊,也被叫做月熊和狗熊,是食肉的哺乳類動物。粗短的身體配合上圓潤的腦袋,加上那較小的眼睛,以及呆頭呆腦的笨樣,很多人都被此模樣迷惑。它的頭部長相寬又圓,總給人一種呆呆笨笨的感覺,頭頂有兩個圓潤的大耳朵,長度大約在10-12釐米左右,形狀很像米老鼠。它的身體粗壯略有些肥胖,整個體型比棕熊略小一些,通常體長在140-200釐米之間,肩部比較平緩,臀部略微比肩部大一些,肩高70-100釐米左右,尾巴短小,長度在6-8釐米。這種熊的體重很高,雌雄體重40-140千克,雄熊體重在60-180千克左右,個別一些體重還可高達兩千千克。
月牙熊的全身上下毛髮漆黑,還有略微的光澤感,除了鼻子以及吻部是黃色外,其餘部分都是黑色。它的臉頰以及頸部兩邊長有修長的鬃毛,仿佛是保護自己的鎧甲。它胸部之間的毛髮比較短,長度4釐米左右,由白色以及淡黃色和赭色短毛組成,如一輪彎彎的月亮掛在夜空,這種新月形成的斑點也是月牙熊的一大特點,非洲黑熊並沒有。
月牙熊分布廣泛,它的分布地區基本和闊葉林相互重合,從伊朗的東部開始,一直沿著喜馬拉雅山脈的森林開始朝東分布,佔據著中南半島以及我國的西南山地區,而且從中南華南以及華東一帶,一直分布到了中國的東北以及俄羅斯邊境,在日本和朝鮮地區也鮮有分布。只不過,不同地區之間的月牙熊樣貌也有不同,比如體型方面、毛色以及胸前斑狀都有差異。月牙熊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跑林,從熱帶雨林可以一直跑到亞熱帶的常綠闊葉林,從溫帶落葉闊葉林跑到針闊葉混交林等等,許許多多的山林地帶都有月牙熊生存的蹤跡,不過最適合的還是南方的常綠闊葉林和季雨林。
現在很多地方的月牙熊還養成了一個垂直遷徙的本領,每年夏季一到,它們就生活在高山上,這種環境天氣涼快。即將入冬的時候,它們又會從高低逐漸轉移到海拔比較低的地方,甚至一直延續到乾旱的河谷以及灌木叢中,以此來準備度過冬季。比如喜馬拉雅地區生活的月牙熊,夏季就會遷徙到海拔在三十千米的高處,冬季時在遷徙到一千米往下的山谷。月牙熊定居很輕鬆,有時候會將巢穴定在樹林的樹洞下,有時候會將其建造在圓木以及石頭底下,甚至是河提邊也能生存定居。
月牙熊本身是一種品性孤僻的動物,很不合群。除非遇到繁殖期,不然這種動物更喜歡自己獨來獨往,還能如人一樣直立行走,有些時候還會如人一樣坐在石頭上。每天夜間將是月牙熊活動的最好時間,夜間一到就會出來覓食,等到白天則回到樹洞或者是山洞中補覺。特別是夏季,它們經常會棲息在巖石陰涼處以及密林大樹上。
別看月牙熊的視力不怎麼樣,行動緩慢謹慎。但事實上,月牙熊的身手還很靈活,它的嗅覺以及聽覺都很敏銳,順著風能嗅到五百米以外的氣味,可以聽到三百米左右的腳步聲,一但有可疑的聲音,立馬站起來左顧右盼,若感覺有危險,將立刻逃離到密林深處。月牙熊天性兇猛,機敏可愛,但看起來卻又憨呆不已。根據統計,全球有七千多隻月牙熊生活在熊場上,每天面臨著被取熊膽的折磨。希望大家能不把人類的幸福建立在它們的痛苦上,畢竟地球是屬於所有動物,不僅僅屬於人類,我們不能對它們為所欲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