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麼能硬得過一塊俄羅斯大列巴

2020-12-18 Vista看天下

一個需要用上鍘刀的麵包是什麼樣的?

習慣了麵包店那些軟軟蓬蓬、帶著甜香的小東西,我很難把它們與如此粗暴的工具聯繫在一起。

直到我遇到了全麥麵包。

注意,這裡所說的全麥麵包,不是超市裡那種灰褐色,除了裡面帶有一點顆粒之外與牛奶吐司毫無區別的那種。

而是能磨刀、能釘釘子、能碎石頭的那種真·全麥麵包。

如果你分不清這兩者之間到底有何區別,倒也不用費力研究配料表。

只需要記住一點——只要你覺得好吃的,就一定不是真的。

我第一次吃到這玩意,是在某個挺老貴的西餐廳。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小時候的童話書影響,我一直都對公主們吃的那種「散發著麥香味」的歐式麵包有著難以言說的憧憬。

在上菜之前,穿著西裝馬甲的服務生小哥優雅地捧上了一份精緻小巧、表面撒著糖霜和堅果的餐前麵包。

看那金黃的色澤,那芬芳的氣息,讓人仿佛置身於浪漫的法國鄉村。

直到充滿期待地咬下第一口,才發現那無與倫比的硬度和粗糙的顆粒感,讓人感覺仿佛生吞了一塊磚。

硬,是這類麵包給人的第一印象。

如果說普通的麵包像羽絨枕頭一樣柔軟,那麼全麥麵包大概是個大號鵝卵石。

有人說,當把一塊全麥麵包握在手裡的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了家裡熱衷於做饅頭但水平一直不怎麼樣的姨爹。

當年姨爹每次出爐的饅頭都收穫「扔出去能把狗砸死」的評價,換成自己手裡的那塊麵包,能砸死的估計是頭狼。

然而年輕人總是沉迷於食物表面的浪漫氣質,卻對殘酷的真相視而不見。

德國麵包切片視頻像粉碎機、液壓機一樣被列入解壓神器,很多人光顧著享受屬於強迫症的快樂。

卻根本沒有意識到,一個機械大國專門為切麵包發明了一種機器,究竟意味著什麼。

切麵包如同切磚。

直到崩掉了自己吃麵包生涯中的第一顆牙,才會發現——

大多數歐式麵包表面的精細雕花,早已向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們暗示了它那金剛石一般的無敵硬度。

畢竟,只有最強韌的表皮,才能夠接受如此刀鑿斧削的洗禮。

堅硬的表皮並不是全麥麵包最致命的槽點。

因為正常人發現麵包的外殼硬到能砸釘子的時候,大多都選擇模仿烤紅薯的吃法——掰開吃瓤。

然而這種食物最弔詭的地方是,即使是經過精細的切片,它的口感依然無比粗糙,甚至讓人開始懷疑它的真實用途。

雖然最後大概率會發現,它的唯一用處就是讓你意識到,半夜想吃東西的你到底是饞,還是真的餓到不行。

吃不下全麥麵包,就不算真的餓了。

之前「法棍砸傷人」的故事風行時,曾經有人出來辯解,說新鮮出爐的法棍是外酥裡嫩,根本沒有傳聞中那麼可怕。

那麼我想他一定沒有試過全麥法棍,那才叫從裡到外都像一塊砂紙。

悲慘世界裡說到,那個年代法國某個貧窮地區會把一年的麵包做好,冬天時用斧頭劈開泡在水裡,這樣才能吃。

我當時還對這段描述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直到親口咽下一塊全麥麵包,才真正明白了當年那些勞動人民的苦難。

用個生動的比喻就是,「咽下去的那一刻,你的嗓子眼裡好像有兩顆鋼絲球在來回摩擦。那一瞬間,仿佛被命運扼住了咽喉。」

不過話說回來,人們對於全麥麵包的失望,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對它的過度想像。

作為一個精緻的都市青年,你大概已經被科普過無數遍,在歐洲國家麵包是主食而非甜點。

製作中基本上只用到麵粉、酵母和鹽,複雜程度甚至不及奶奶烙的蔥油餅。

仔細說來,其實相當於我們的饅頭,而全麥麵包既然是粗糧製品,大概可以和窩窩頭畫個約等號。

用冰淇淋的標準去說窩窩頭不好吃,顯然是不太公平。

但當人們以為全麥麵包這種要啥沒啥的食物,註定只能在中國人的飲食結構裡曇花一現的時候,事情卻發生了變化。

隨著年輕人對於健身以及低脂飲食的熱衷,全麥麵包作為「頂飽又不胖」梯隊的代表,浩浩蕩蕩地衝進了無數年輕人的減脂食譜。

無論是渴望練出腹肌的精神小夥,還是想要一個月瘦十斤的妹子,都多少經歷過「把白米飯換成全麥麵包」的艱難抉擇。

即便有人抱怨打半折的全麥方包,價格還是比普通麵包貴一倍

然而它從裡到外散發著「健康」的氣息,還是讓每一個管不住嘴的都市青年難以抵擋。

在這股潮流之下,一些早已被拋棄的麵包種類就此煥發新生。

最知名的就是來自哈爾濱的俄羅斯特產(?)——大列巴

幹透了能當頭盔,按扁了能防彈,掄起來比磚頭殺傷力還大。即使在全麥麵包圈子裡,它也算是非常粗獷的一位成員。

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是:大列巴和法棍打架誰能贏?答:這是一個有關矛與盾的問題。

堅硬的外皮,再加上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酸味,導致大列巴這些年來經常無人問津,基本只能作為旅遊紀念品存在。

直到它成為都市青年們的代餐。

我一個朋友前年到哈爾濱旅遊,就在同學和好友們的請求下,拎回來8個石頭一樣重的列巴。

當我諮詢他獨自扛回8個大列巴的感想時,他深情地回憶到:

「我半夜餓的時候吃過一次,配上白開水,來根酸黃瓜,感覺仿佛鬧饑荒了一樣。」

不過當他發現回程買不到坐票的時候,不禁感到欣慰。畢竟幾個列巴摞起來,就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馬扎。

如果說我這位朋友只是短暫地愛了列巴一下,那麼都市麗人們對它可謂是情深似海。

你永遠都不知道,她們為了讓自己吃下這個列巴,能花上多少心思。

我本來覺得像這種直接裝在麻袋裡的大麵包,基本上只配單手拿起來啃。

然而在很多人的眼裡,列巴就仿佛一塊璞玉,只要你用心雕琢烹飪,就能化身為難得的美味。

根據一位不具名女性朋友的食譜:首先要用微波爐加熱40秒,去除掉它的酸味,然後加上溏心蛋、番茄片和黃瓜片。

如果還是覺得口感太糙,「把它裹上雞蛋液用鍋煎一下夾上培根會好吃些」。

煎??嗯……你們一開始吃全麥麵包是為了幹嘛來著?

不過,即使是不考慮熱量問題,列巴原教旨主義者也絕對不能接受這樣的改良。

當發現自己吃不完的時候,他們還有一個直擊心靈的終極絕招:

想像你是後勤早被切斷,在凜冽寒風裡飢腸轆轆的俄羅斯士兵。在餓得即將出現幻覺的時候,終於看到了一個大列巴——

一個臉盆大的大列巴!

如果說大列巴是憑藉「健康飲食」的東風完成了轉型,那麼全麥麵包中的終極王者——黑麥麵包的流行,就更加讓人感到費解。

隨著人們對於食材的挑剔進入白熱化,某德國品牌黑麥麵包以其絕對健康但又絕對難吃的特點,成為了新一屆麵包中的網紅。

它的網紅程度已經讓我不用說出它的名字,懂行的人就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有不少人久聞大名,躍躍欲試。然而在打開包裝的那一刻,卻都發出了一個靈魂之問:

「這玩意能吃嗎?」

說起來,這款名聲在外的麵包,外表看上去平平無奇,唯一的槽點可能是太緊實仿佛一塊板磚。

但當你小心翼翼地拆開它的外包裝,一股迎面而來的菸灰缸味就會提醒你事情並不簡單。

有人甚至跟賣家確認保質期,只是為了搞清楚,那若有若無的黴味到底是來自麵包發酵的過程,還是它根本就是壞了。

接著,從你把第一塊麵包放進嘴裡的那一刻,世界線就此發生了分裂。

每一個曾經嘗過它的人,都給出了截然不同,但全部讓人瑟瑟發抖的答案。

有人說,自己仿佛衝進了雞窩,與一眾公雞母雞徜徉在雞飼料的海洋中;

有人說,感覺自己穿越到了明朝,成為了皇帝的嘗藥小妹,正在一顆一顆地往嘴裡塞大藥丸子;

也有人稍稍殘存了些理智,分析出這款麵包裡面的成分是「膨韌土混合山楂」——膨韌土負責口感中的渣和澀,山楂承擔了酸。

正如一位網友所說,嘗過它,才明白天天吃黑麵包的凡卡為什麼寧可回家給爺爺放羊。

也開始有人疑惑,自己為什麼放著甜甜圈不吃,買這玩意「花錢找罪受」。

如果說列巴還能通過油炸、蘸醬的方式拯救一下,那麼這款黑麥麵包那混合著酸與絲絲腥味的獨特味道,足以讓任何烹飪大師都甘拜下風。

有人試過泡牛奶、掰碎蒸蛋等各種花式拯救大法,依然無法做出可以下咽的味道。

於是也明白了它為什麼是減肥神器——吃一口緩一會兒,要一上午才能吃完一片啊!

最後,無論它此前經歷了多麼豐富的做法人生,最終還是被主人認命般地放進了冰箱的最深處。

直到放過了保質期,終於心安理得地扔進了垃圾桶。

說到這裡,我不禁感到疑惑:既然這麼多人不愛吃硬邦邦的麵包,這些產品都賣給誰了?

然而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

即使全麥麵包的味道讓很多人都開始懷疑人生,但這不能阻止它就此站上麵包鄙視鏈的頂端。

畢竟那些無糖、低脂、粗糧的標籤,對於隨時處於健康焦慮、人手一個熱量計算表的當代白領來說,天然就帶著不同於普通食物的光環。

雖然有不少專家都表示,全麥麵包的熱量其實並未比普通麵包低出太多。

而如果需要減少糖分和精糧的攝入,適當增加粗糧比例就好,真沒必要逼著自己去吃所謂「100%全麥」。

但脫離健康的領域來看,全麥麵包似乎又被賦予了其他的含義。

就像無糖奶茶、氣泡水一樣,與這些食物所捆綁的所謂高品質、彰顯身份的中產生活方式,是每一個都市青年都難以抵抗的誘惑。

從這個角度來說,人們對於它們的熱捧,似乎又不止是「找罪受」「智商稅」那麼簡單。

如果一定要給他們找一個理由的話,那或許也可以說——

在如此緊繃而又瞬息萬變的現代都市中,大概只有「每天吃什麼」,才是年輕人唯一能獲得掌控感的方式吧。

相關焦點

  • 沒有什麼能硬的過大列巴,咬一口就知道外國人為啥要發明麵包刀
    很多北方人都會被南方人追著詢問,你們那邊有什麼南方沒有的東西嗎?這時候很多黑龍江人會神秘一笑,掏出一種來自俄羅斯的神奇物品大列巴,可以說沒有什麼東西硬得過大列巴,只要鼓起勇氣咬一口,就能知道外國人為啥要發明切麵包刀。
  • 俄羅斯麵包並不少,為啥我們只記住了齁硬的大列巴
    黑麥的生命力頑強,在乾燥、寒冷的氣候下也能生長。俄羅斯所處的緯度較高,氣候相對寒冷,不過這正好適合黑麥的生長。俄羅斯黑麵包歷史悠久,大致推測是在9世紀古羅斯時期誕生,但由於古羅斯史料的缺乏,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但從17世紀的沙皇的法令可以推測,當時黑麵包種類已有26種。
  • 新疆大列巴這麼硬,到底有什麼好吃的?
    求連結大列巴這麼硬,到底好吃在哪裡?大列巴源自俄羅斯,在俄語中「列巴」是麵包的意思,大列巴就是大麵包。正宗的俄羅斯大列巴,差不多和臉盆一樣大,甚至更大。烤出來的麵包硬邦邦的,吃起來更是「沒什麼味道」,和現在網紅麵包店裡的麵包根本沒法比,簡直就是配菜吃的「窩窩頭」。
  • 沒什麼東西硬的過大列巴?不,啃過歐洲黑麵包後你會重新審視人生
    很多北方人都曾被南方朋友追問,你們那裡有什麼南方沒有的特產嗎?這時黑龍江人會微微一笑,掏出一種神奇的東西,這就是來自俄羅斯的神奇大列巴!據說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硬的過大列巴!當你鼓起勇氣趴上去啃一口之後,就知道為什麼會有麵包刀這種東西了。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大列巴,每個都說自己是來自俄羅斯的正宗大列巴。
  • 一樣是大列巴,5斤重的俄羅斯大列巴,咋就輸給了新疆大列巴呢
    最近網上流行一句話,說去新疆旅遊,有一條規矩:有人用毛巾託著一個大列巴和鹽走到你面前,你一定要切一小塊,沾點鹽吃下去,這樣對方就會把你當作他的朋友。不知道新疆真的有沒有這種習俗,但能側面體現出新疆大列巴,在新疆人民心目中的重要性。
  • 突如其來的「大列巴文學」,讓這塊硬到可以砸人的麵包,火了
    突然之間,一種獨有的「大列巴文學」在網上火了。起因是因為一個博主想要減肥,買了大列巴回來吃,然而大列巴這東西硬得能砸人,吃起來也不是很好吃,導致博主激情開麥,用段子來表達大列巴的堅硬。神奇的麵包大列巴,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 俄羅斯大列巴,哈爾濱大列巴,新疆大列巴到底哪個好吃?來看看
    前天下單,今天收到新疆大列巴,滿心喜悅的拆開包裝,正好趕上晚上飯點,拿了一塊四百克,就切了半根嘗嘗味道,麵包切開果仁全出來了,核桃仁葡萄乾顆粒都很大,還是挺新鮮的。按照說明,放在微波爐熱了一下香味一下子滿屋子都是,吃了了一口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硬,表皮是酥脆的,純小麥加果仁裡面很鬆軟,吃到嘴裡緊緻麥香,吃到裡面大顆粒果仁口感越嚼越香。吃了一塊連忙說好吃兩塊覺得還不過癮,泡杯牛奶一頓晚餐吃的飽飽的。
  • 俄羅斯大列巴世界聞名?新疆同胞默默一笑,那是沒吃過新疆大列巴
    去過俄羅斯或者東北哈爾濱的朋友們,相信一定吃過來自俄羅斯的美食「大列巴」。大列巴雖然名字聽起來唬人,其實就是超大號的麵包。但是大列巴的口感和營養都要優於普通麵包,也基本上成為了俄羅斯的國民主食。大列巴雖然是源自俄羅斯,不過很少有人知道,除了俄羅斯和哈爾濱,在我國還有一個地方,做出了口味更好的大列巴,那就是新疆。我們都知道,新疆地大物博,物產豐富,不止出美女,更是盛產美食的好地方。
  • 力壓俄羅斯,蓋過老秋林,24天賣17000件大列巴,到底有什麼奧秘
    力壓俄羅斯,蓋過老秋林,24天賣17000件大列巴,到底有什麼奧秘。大家好,我是琦哥說美食,祝大家開心每一天。最近新疆的農民白天全力以赴的生產大列巴,一車又一車的運往新疆烏魯木齊機場,然後空運發往全國,這是什麼情況?鄰居家的70歲的老人,品嘗過了大列巴,學會了網購,聲稱以後早餐就是大列巴了,真太好吃了!每頓2、3塊,一個大列巴,能吃一周,味道好營養也好。
  • 起源於俄羅斯,弘揚於哈爾濱,但我建議你,吃大列巴還是選新疆的
    「列巴」是俄語裡「麵包」的音譯,因此「大列巴」這個名字,就很好地體現了第一個見到俄羅斯大列巴的中國人「少見多怪」的心態——看什麼看,沒見過這麼大的麵包?對不起,還真沒見過。在筆者的印象裡,除了各種為金氏世界紀錄而努力的商家之外,中國似乎沒有什麼特別「龐大」的食物,哦,也許烤全羊算一個。但那是人家小羊本身就長那麼大,又不是廚師把它做成那麼大的。傳統的俄羅斯列巴,一個有五斤那麼重。
  • 世界上最硬的兩樣東西,前任的心和俄羅斯大列巴
    好傢夥,再多買兩個,可能得單獨給列巴買張火車票。不光大,而且硬。與其說大列巴是一種食物,倒不如說它而是用來自衛打歹徒的武器。在真刀真槍面前,大列巴也絲毫不怵。且法棍攻擊的是大列巴腹部最為柔軟之處,就像黑熊大戰鱷魚一樣,只能用利爪撕開對方的腹部。法棍戰術太雞賊,如果它選擇正面硬剛,直錘列巴面門,這場比拼未必誰輸誰贏。大列巴到底有多硬,懂的都懂。
  • 我的家在東北,吃過7種大列巴:最好吃的那種,到底是什麼味的?
    我的家在東北,吃過7種大列巴:最好吃的那種,到底是什麼味的?大家好,我是琦哥說美食,祝大家開心每一天。現在為了追求健康,流行輕食材,其中有4種健康食品跟大家分享一下。②俄羅斯大列巴:列巴是俄語大麵包的意思。通常列巴都做得比較大,形狀為圓形或梭子形,表皮脆而硬,可以儲存很久。③吐司麵包:長方形的白麵包,切片之後呈正方形。吐司麵包鬆軟可口,加入火腿蔬菜之後即為三明治。
  • 起源俄羅斯的哈爾濱特產,更好吃卻在新疆的大列巴,你嘗不嘗?
    起源於俄羅斯,卻成了哈爾濱特產,更好吃卻在新疆的大列巴,你知道嗎?列巴,是麵包的意思,大列巴,就是大麵包的意思。我是@賴心濯心,祝大家每天都開心。你是不是頭天晚上加班到很晚,第二天早上眼睛都睜不開,還不得不起來做早餐,簡直是忙得團團轉?好不容易做了早餐,營養卻達不到孩子長身體需要,上班的精力需要?
  • 俄羅斯大列巴爆火,新疆不服:先吃過我們的再說!
    還在為沒有好吃的早點而煩惱嗎?要知道一天中早點可是最重要的,那就來個奶香十足、堅果豐富、香甜鬆軟的大列巴吧!據說大列巴有一個「大家族」,它的祖先是俄羅斯,俄羅斯人來到中國,把大列巴的配方傳到新疆,讓「中式」大列巴正式出場。
  • 為什麼叫俄羅斯大列巴呢?因為俄羅斯的麵包特別大,足足有五斤重
    在哈爾濱看到了比臉盆還大的俄羅斯大列巴,為啥列巴要做這麼大呢?難道是俄羅斯人飯量大?大列巴在哈爾濱到處都是,從俄羅斯傳過來的美食。嘗了一下,味道微甜,有點硬,不是我特別喜歡吃的那種,不知道有沒有特別喜歡吃列巴的朋友?
  • 4個國家麵包大比拼,俄羅斯大列巴名列前茅,中國的也太實誠了
    不難理解為什麼貴族這麼喜歡三明治,三明治的包容性極強,愛吃什麼就可以加什麼,一口下去幾種食物的複合口味,誰能不愛呢?02俄羅斯——大列巴俄羅斯的大列巴因為大而聞名,看看這個對比,大列巴在行軍打仗的時候可以作為軍糧食用,我們看看裡面的樣子就知道了
  • 越嚼越香的俄羅斯大列巴,內裡餡料十足,做法十分簡單
    越嚼越香的俄羅斯大列巴,內裡餡料十足,做法十分簡單 不知不覺就到了九月份了,熊孩子開學了,家裡少了孩子的吵鬧,顯得格外的安靜,我也可以心無雜念的烹飪我的美食了,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不是菜品,而是烘焙,俄羅斯大列巴的製作過程, 說到大列巴,相信大家都熟悉,是一種比較硬的個頭很大的麵包
  • 各國麵包大PK,俄羅斯大列巴名列前茅,看到中國的讓人想笑
    各國麵包大PK,俄羅斯大列巴名列前茅,看到中國的讓人想笑1.法國發棍麵包:看上去硬邦邦的棍子,但吃過的人會喜歡上它的嚼勁與味道。2.俄羅斯大列巴:一個大列巴的重量就可以達到5斤重,吃的時候切下來幾片就行。3. 丹麥黑麥麵包:丹麥最地道的麵包4. 瑞典Kanelbullar肉桂卷:瑞典人兒時的童年回憶5.
  • 俄羅斯麵包「大列巴」,國人改良後:沒嘗過不怪你
    我把目標放在了「大列巴」上,「大列巴」是什麼呢?其實「大列巴」就是俄羅斯的麵包,這種麵包一般都是一整塊一整塊買的,所以會很大也很重,味道醇香,不會很甜膩,所以很多人都很喜歡吃哦!小編最近看到一款「大列巴」就很不錯,這款俄羅斯的「大列巴」你一定沒吃過,但是也不能怪你,因為它有些特別。這款麵包是新疆人經過改良的!
  • 都說哈爾濱「大列巴」很硬核,新疆笑了:沒吃過我們的吧?原諒你
    這種大麵包由俄羅斯傳來,現在是哈爾濱的一絕!在哈爾濱這裡有兩種硬質麵包「大列巴、小沙克」。而大列巴需要經過三次發酵工藝,再加入啤酒花、以特有的椴木、柞木等硬雜烘烤而成。外皮硬而內芯鬆軟,足足有5斤重,味道有一種傳統的歐洲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