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我們可以管教別人家的孩子嗎?

2020-12-22 紐哈頓國際早教

在寧靜悠閒的下午,陽光明媚,清風微撫。你坐在長凳上,一邊看著本月的讀書會精選,一邊看著五歲的寶寶在操場上開心玩耍。突然,震耳欲聾的尖叫聲打破了田園的寂靜。循聲望去,你的孩子正在和另一個孩子為他們視若珍寶的翻鬥車進行爭鬥!

此時,你可能會被「超級父母」的身份驅使,去拯救你的寶寶和他的玩具。而另一個孩子的父母卻不在場……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情況,但也同時出現了一個棘手的問題,我們可以去管教別人家的孩子嗎?如果當孩子有危險或出現嚴重傷害時,我們應該介入,相信多有的家長都會認同這一點。但是如果風險和後果都不是很高的情況下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像育兒博客一樣多,但卻都沒有提供簡單的解決辦法。因為每種情況的出現都是獨特的,需要高超的溝通技巧才能解決。

以下建議並不適用於所有情況,但假設沒有毆打或暴力行為,那這裡有幾個方法,可以幫我解決從玩具盜竊到揮桿搶奪以及罵人等問題。

給和平一個機會

家長總是會為自己的孩子辯護,這是一種本能。但我也經常被孩子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所震驚,如果你給他們彼此一點空間的話,其實很多事情無需家長參與。

幾年前,我在操場上值班,看到一個學齡前兒童試圖從她的朋友那裡拿走一個球。當時我正在院子的另一邊上課,教給孩子關於「分享」行為。這時我聽到那個憤憤不平的孩子說:「我不喜歡你拿走它!請等到輪到你玩的時候!」她的自信讓我止步不前。

沒過幾分鐘,他們就同意一起玩了,並談判出了公平的條件。如果我站得更近並進行了幹預,我會在不知不覺中剝奪那個小女孩明確界限的機會,並剝奪另一個孩子尊重它們的機會。

當然,這樣的方法並不總是奏效的。但如果情況看起來不危險,我們完全可以試著給孩子們一些空間,讓他們自己解決。他們很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

記住你面對的是一個孩子

而不是罪犯

如果你不得不介入,而對方父母不能或不願介入,請記住對方的孩子並不是敵人(即使他們讓你的孩子哭了)。他們也是一個仍在學習衝動控制的寶寶,正在認識這個世界以及社交的界限。儘量不要大喊大叫或者羞辱他們,更不能去毆打別人的孩子。

遇到這類事件是每個人的學習機會。你希望你的孩子能夠清楚並充滿感情地為自己辯護,你希望兩個孩子都學會尊重他人的身體、財產和感情。所以,請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以同樣的善意和理解去對待別人的孩子。

在孩子的爭鬥風暴中保持平靜

如果你不得不介入,但是兩個孩子的情緒都很激動,那麼你需要以寧靜、慈愛的成年人威嚴加入這場爭鬥。只要沒有發生擊打、撕咬或一般的兒童對兒童的暴力,應該試著讓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當他們拿走你的球時,你感覺如何?好的,告訴他們。」也可以試著讓另一個孩子表達「他們想要什麼」,並引導他們意識到將來可能有更有效的方法來實現它。一旦他們都感到被傾聽和理解,你會驚訝地發現道歉和原諒是如此自然地進行著。

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我引導過很多這類互動行為。我知道這種方法比簡單地拿走玩具並趕走另一個孩子更費時間和精力。但是,如果更多的成年人也能保持用語言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的世界不是會變得更好嗎?

我們需要關注的是「行為」

而不是孩子

你需要在意的問題不是孩子,而是他們採取的行為。避免出現「壞孩子」或「卑鄙的行為」這樣的價值判斷,可以通過「我知道你很難過,但是當你叫別人的名字時,會傷害他們的感情,然後他們就不會再和你一起玩了。」給孩子一個機會,通過道歉來糾正行為,並在之後找到一種更好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感受。

對另一位父母保有同情心

你需要告訴另一個成年人發生了什麼,以及你是如何處理這種情況的。希望他們會理解並同意你的決策。如果他們道歉,你可以用「孩子就是孩子」的態度優雅地接受。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什麼時候也會因為自己的孩子,而處在對方的位置。

如果對方父母看起來很冷漠,沒有歉意,甚至咄咄逼人,那我們儘量不要以牙還牙。在這種情況下,責備另一個成年人「對孩子教育的糟糕」會產生新的衝突。如果有分歧,把它說出來,試著為你們倆將來應該如何處理這種問題找到共同點,尤其是如果你們的孩子將來還會在一個公園玩或是去同一所學校。以開放和關心的心態去面對這種情況,通常會產生更令人滿意的結果。

將文化也放進考慮當中

這是一個現實問題,尤其是在外國人社區!在美國不僅有不同的社會規範,而且每個家庭也都來自不同文化程度的地區或國家。對一些人來說,撫養孩子的「鄉村」心態是正常的,而對另一些人來說,這被視為侵犯和侮辱。在一些地方,排隊是標準的,而在其他地方,排隊是很少見到的。不要認為你的禮貌就是標準,在合理的範圍內,試著通融一下。

孩子通過觀察成年人如何互動,進而學習如何表現自己。不管你告訴他們多少次,即使沒有回報,我們也需要互相尊重,沒有什麼比看到你尊重別人更能說明問題了。通過以文明的方式參與並努力達成共識,你就是為孩子樹立了一個重要的榜樣。當你的孩子成長為一個負責任、有愛心的成年人時,你現在播下的種子會對世界產生奇妙而深遠的影響。

NEW HATTAN

相關焦點

  • 自家孩子被別人家孩子欺負、被親戚家孩子欺負時,家長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孩子被別人家孩子欺負,這種情況處理起來家長可以拿理來說話,不畏手畏腳;第二、孩子被親戚家孩子欺負,這種情況處理起來就有所顧及,這不僅要顧及到理,還要顧及到情了。孩子們的矛盾,家長該怎麼化解?
  • 孩子有這3種特徵,在學校很容易被人欺負,你家孩子有嗎?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徵,有的脾氣爆,有的內向,有的任勞任怨……但若你家孩子有這3個特徵,你就要注意了,這類孩子在學校裡很容易被同班同學欺負,甚至容易成為學校中被霸凌的主要對象,看看你家孩子有嗎?孩子有這3種特徵,在學校很容易被人欺負,你家孩子有嗎?一、性格內容,不愛說話的孩子上學時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的孩子,總是很容易成為被人欺負的對象,這好像成為了一個「魔咒」,從來就沒有被打破過。
  • 管教孩子有「三不打」,打完孩子就「毀了」,家長一輩子自責
    文|文兒如果孩子不聽話,你會動手打罵孩子嗎?很多家長面對難管的孩子,都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觀點,覺得孩子只有打一頓才會乖乖聽話。事實真是這樣嗎?所以,管教孩子有「三不打」,打完孩子就「毀了」,家長一輩子自責。這裡的「三不打」,主要指三個年齡段的孩子不能打。以下三個年齡段的孩子不能打①0-3歲的孩子,打了身心很「受傷」家有孩子,大家都知道三歲前是最難帶的。
  • 孩子不服管教讓家長頭疼,利用好「正面管教」,孩子乖巧又懂事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服管教?想讓孩子乖巧懂事,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孩子跟家長唱反調,不服管教的樣子簡直能把人氣炸。明明是孩子自己犯了錯,為啥還這麼橫,不服管教呢?面對這樣的孩子,一味地表現出嚴厲是沒有用的,家長還要學會利用正面管教。
  • 孩子被欺負導致性格膽小怎麼辦
    說真的其實孩子們如果僅僅是被小小的欺負一下倒也沒有什麼,只要身體上不受到傷害就行了,畢竟這種欺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孩子們的成長給予幫助,這麼說吧,如果孩子只是一直生活在父母和學校老師的保護下
  • 管教讓孩子懂規矩,但管教過度,孩子反而放縱,如何把握其中邊界
    這裡應該這樣……」看似合理的管教,卻讓孩子受到了束縛,被各種命令語言控制。 群裡一位媽媽委屈地說,她家孩子手指頭被磕破了,可自己明明已經就這件事說過好幾次,別去桌子旁邊玩,但最終還是發生了。 這是為什麼呢?管教的確能讓孩子懂規矩,也是家長的重要教育手段,但管教過度,孩子反而放縱。
  • 孩子犯錯你的懲罰是否過於嚴厲?10種管教孩子的方式,現在教給你
    我發現很多的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使用的方法都是比較嚴厲的,導致了孩子在和家長相處的時候會出現很多的問題,來看看你家孩子是否有這樣的表現。孩子做事情沒有主見,而且非常安靜,有時候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卻不敢。孩子的叛逆心理如果非常的強烈可能還會學習家長們的做法以上的5種現象,但凡孩子中了3條就說明,你的的教育方式已經開始在影響孩子了,我們身為家長能做的也就只有改正自己的教育方式,我一共總結了10條管教孩子的方式,我們能一起來看一看吧。
  • 正面管教家中「神獸」,做「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的家長
    「正面管教」法 從此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可是縱觀我們身邊的家庭,一些家長是過度管控型,要求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必須達到父母的要求,孩子的大小事情都要參與甚至幫孩子做決定,長此以往,孩子表面聽話,可卻打心底裡有一股自卑,缺乏自主性,一旦脫離了家長的管控,就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了;而另一類常見的家庭教養方式,就是驕縱、溺愛,這樣的孩子則容易缺乏邊界感和限制,一旦遭遇社會的打擊,也會造成自尊水平較低。
  • ...您覺得養育孩子難嗎?|孩子|火箭隊|正面管教|簡·尼爾森|蘇曉航...
    身為父母的您:「覺得養育孩子,難嗎?」我想,大多數父母會異口同聲地回答:難/很難/超級難……造出火箭和特斯拉汽車的埃隆馬斯克在一次中國行中被提問到:「你沒學過造火箭,你怎麼能造火箭?」他說:「我看書學」。有人質疑:「看書就能學會造火箭?」
  • 遇到別人家孩子搶自己孩子玩具起爭執,媽媽要不要管呢?
    隨後就見小男孩的媽媽過來,了解到是大男孩在搶小男孩的玩具,雖然是別人家的孩子在欺負自家的孩子,小男孩的媽媽也並沒有生氣,而是勸說大男孩不能這麼做,想要玩具可以和弟弟商量。一直到大男孩的媽媽到來,讓大男孩給小男孩道歉,最後兩個小朋友的爭搶才結束。
  • 孩子叛逆不服管教,父母可用「非暴力溝通」,讓孩子更聽話
    其實對於每個孩子來說,他們都會經歷這樣的事情,因此父母可以採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父母首先應該要明白孩子為什麼會突然變得不聽話,從而更好地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如果父母太早對孩子的事情下結論,那麼很有可能會存在冤枉孩子的情況,導致孩子覺得父母不明事理,也就不願意聽從父母的管教了。
  • 家有叛逆期的孩子,家長「硬碰硬」只會兩敗俱傷,這樣管教更有效
    家庭教育是人的成長的根部和根本,我們可以將之形象化地稱其為「培根教育」。近段時間,關於青少年犯罪的案件頻繁登上熱搜,這些未成年人的犯罪手法殘忍程度,的確讓網友們都大吸一口涼氣。「10歲女孩被13歲男孩殺害」、「17歲男生姦殺16歲女生」等等,這樣極端的未成年人犯罪層出不窮。
  • 孩子被欺負後,父母不要對他說這4句話,不然孩子將來會更軟弱
    當孩子上了幼兒園,家長的擔憂便開始了,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衝突。父母總擔心孩子離開了自己的視線、離開了自己的保護會不會被別人欺負。下意識地認為是孩子先招惹了別人。當孩子聽到家長這麼說的時候不會感到委屈嗎!自己全心全意信任的爸爸媽媽不僅不為自己出頭,反而不問青紅皂白地就指責自己。家長的這種做法容易令親子之間產生隔閡。三、笨蛋!
  • 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正一步步摧毀孩子的自信心
    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開始斥責自己的小孩粗心大意?我們似乎越來越把發現的問題聚焦於孩子的本身,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我倆都很平凡,但我們依然,是彼此的最愛。讓我們多一些忍耐,用濃濃的愛,將小小的缺點衝淡。是的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中國式的家長都喜歡用「別人家的孩子」來作為優秀的標榜:別人家的孩子考試考了第一,卻把自己家的孩子考試進步的名次不當回事。
  • 當孩子被欺負時,不要再說沒關係了,父母要教會孩子這樣做
    其實很多時候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受到了別人的欺負可能都是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不想讓孩子去計較這個事情,也就借著這件事情告訴孩子你要大度,不能心眼這麼小,不然是沒有小朋友願意和你玩耍的。會讓孩子變得極度不自信、壓抑當自己的孩子被欺負時,家長根本沒有搞清楚原因去私自對欺負孩子的人選擇大度「沒關係」,這樣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被父母在乎,自己都被別人欺負了,爸爸媽媽也不會為自己出頭,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夠好,會讓孩子封閉自己的內心,變得不愛說話,沉默不語。
  • 《古惑仔》系列電影毒害孩子嗎?那些被毒害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
    自己的東西理應屬於自己,別人的東西也永遠是別人的。你和他關係好,也可以讓他送給你。更重要的是,我突然發現,還可以暴力搶奪他人的東西,這似乎打開了我內心深處的潘多拉魔盒,不過這可能是潛意識的東西,我當時更多的是害怕,一路哭著回家。到家以後,我把事情告訴了後父,換來的是一頓胖揍。他當然不信,認為是我自己弄丟了找藉口。
  • 《愛的味道》過於嚴厲的管教,讓孩子離你更遠
    女兒則認為對於年輕人來說,這都不是事,作為三十五歲的大人,她可以為自己負責。老人十分憂慮,想要知道女兒的想法,父女倆在家裡一提這個問題二人就翻臉,女兒不願開口交流,認為說不著。不難看出,曾當過兵的父親對女兒的管教是很嚴厲的,高標準嚴要求,女兒從小努力地實現著父親的各種期望,已漸漸養成了習慣,即便有的要求並不是自己的意願。比如她的婚姻,她的前夫當年交往的時間並不長,一個在長沙一個在深圳,異地戀只靠手機談戀愛,春節時帶著見過一次父母,半年後就在父親的催促下結婚了,沒有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礎也許是離婚的主因。
  • 還在羨慕別人家孩子「飆」英語?掌握這3個方法,你家孩子也可以
    現在的孩子真是比以前幸福多了,以前哪有什麼早教,能上得起學孩子都會感覺非常幸福,所以對於英語就比較不懂,然而現代孩子,不愧是受過早期教育,一出口就和別人不一樣,當你隨便走進一家商場,看見媽媽或者爸爸領著的孩子張口就用英文與店員友好地打招呼,真是讓旁人羨慕不已
  • 當孩子被人欺負,父母別再說「沒關係」,記得教會孩子說這句話
    前幾天張慧回到家,看到女兒眼睛紅紅的,好像剛哭過,而且衣服的領口有褶皺。張慧放下手偷東西,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才知道,原來今天在學校裡,一個高年級的學生欺負了女兒。張慧壓住了怒火,安慰了孩子一下,然後打電話給當兒童心理諮詢師的老朋友明明,請教事情怎麼處理,明明把自己的經驗傾囊相授。大部分父母在孩子被欺負的時候,總會習慣性地告訴他們「沒關係」,以此來安慰孩子。
  • 如果你的孩子被欺負,你是鼓勵孩子還擊,還是讓孩子找老師呢?
    1、孩子被打,前提條件是沒有主動招惹別人,讓孩子學會還擊沒有錯。對於兒童來說,經常在一起嬉戲玩耍,追逐打鬧是很常見的事。但是有一種情況家長需格外注意,就是當你的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打時,一定要注意分析當時發生的情形,如果是你的孩子不講禮貌,對別人動手動腳把對方惹惱了動手打了你的孩子,你就不能支持打回去,因為你孩子沒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