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不服管教,父母可用「非暴力溝通」,讓孩子更聽話

2020-12-21 迎迎炫育兒

文字/迎迎

編輯/迎迎

孩子進入2歲之後,他們就會開始進入叛逆期。這時候孩子們的自我意識就會越來越強,也不太想要受到父母的約束,從而會讓父母感覺孩子非常的叛逆。

其實對於每個孩子來說,他們都會經歷這樣的事情,因此父母可以採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

父母的"非暴力溝通"主要有三個做法:

經常性與孩子進行溝通每個孩子都會產生負面的情緒,而在這個時候,父母不可以採用大喊大叫的做法,這樣只會讓孩子的負面情緒無限量放大,從而變得更加不聽話。所以作為父母首先應該跟孩子進行溝通,並且在溝通的時候保持絕對的耐心。

其實父母想要孩子能夠跟自己更好的溝通,那麼就應該經常性跟孩子進行了解,只有明白孩子的需求和想法,那父母才能對症下藥。

不輕易下定論孩子突然間變得不聽話肯定是有原因的,所以這時候父母不應該只看到孩子不好的一面,應該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入手。

父母首先應該要明白孩子為什麼會突然變得不聽話,從而更好地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如果父母太早對孩子的事情下結論,那麼很有可能會存在冤枉孩子的情況,導致孩子覺得父母不明事理,也就不願意聽從父母的管教了。

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點如果父母想要孩子聽從自己的話,那麼就應該要用道理來說服孩子。

在孩子犯錯之後,父母應該要指出孩子的錯誤點,從而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並且在整個過程中父母都應該用相對平和的心態與孩子進行溝通,讓孩子能夠接受這個事實。

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有很多,但是"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卻是最為見效的。

其實這主要是因為"非暴力溝通"能夠給孩子帶來三個好處:

讓孩子更有安全感比起暴力溝通來說,非暴溝通採用的是較為平和的解決問題,這在某種程度上能夠給予孩子安全感。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獲得安全感的最主要途徑是來源於父母,所以父母如果能做到非暴力溝通,用事實跟孩子講道理,那麼孩子就會漸漸明白父母的用心,自然而然也會將家當作避風港看待,孩子也會感覺到特別的有安全感。

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父母與孩子進行非暴力溝通,其實也是在尊重孩子選擇。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最大底氣來源於父母,他們最希望獲得父母的認可,所以當孩子犯錯之後,父母能夠用相對平和的語氣來跟孩子說話,那麼孩子自然也會感覺到很開心。

漸漸地孩子就會開始感覺到有底氣,有自信,敢於在別人面前發表自己的觀點。因此等到孩子長大之後,他們遇到任何的問題也就不會選擇退縮了。

讓孩子的想像力變得更加豐富非暴力溝通在某種程度上保護了孩子的內心,讓孩子變得更加勇敢。孩子在小時候是有很多想像力的,他們的內心藏著另一個世界,所以在他們的世界裡,孩子更願意讓自己多一些嘗試,多一些不同的事情。

所以當孩子犯錯後,父母採用非暴力溝通方式跟孩子好好溝通,那麼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就會變得越來越好,孩子的內心也被很好地保護起來,這對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不錯的事情。

孩子的叛逆不光是孩子的問題,很多時候也有父母的成分所在。正是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導致孩子不願意聽從父母的安排,讓父母在孩子這失去了信任,所以父母與孩子之間應該進行非暴力溝通,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進一步。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小知識和育兒故事,可以關注我!幫助你成為一名成功的父母~

(本文內容皆是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叛逆不聽話?別急著管教立規矩,跟孩子建立聯結才是首要任務
    像小靜家孩子這樣不聽話、叛逆的行為,根源不是育兒方法不對,也不是孩子自律性差,而是親子關係出現了問題。所以,要改變孩子的叛逆不聽話,首先要糾正的不是孩子的行為,而是要改善親子關係。這也是蘿拉馬卡姆博士的核心育兒觀點——跟孩子建立聯結。跟孩子建立良性的聯結,就會有密切的親子關係。
  • 孩子不服管教讓家長頭疼,利用好「正面管教」,孩子乖巧又懂事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服管教?想讓孩子乖巧懂事,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孩子跟家長唱反調,不服管教的樣子簡直能把人氣炸。明明是孩子自己犯了錯,為啥還這麼橫,不服管教呢?面對這樣的孩子,一味地表現出嚴厲是沒有用的,家長還要學會利用正面管教。
  • 閱聽|越長大越不聽話,孩子叛逆該怎麼辦?
    孩子叛逆,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時常讓父母感到「頭疼」。許多父母也常常抱怨,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那麼,孩子叛逆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嗎?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和叛逆期孩子相處?
  • 孩子叛逆不服管,大吼大叫不好用,這3招教你「制敵」
    其實孩子在不服管教的時候,家長不能捋起袖子就要打孩子,因為動手是沒用的,「屈打成招」不是好結果,也不會讓孩子有所改變,要以理服人。那麼應該怎樣讓孩子度過叛逆這個階段呢?其實家長只要學會這三招,保證讓孩子乖乖聽話。
  • 孩子不聽話時,使用這3種管教方式,讓他們乖乖聽話,比打罵管用
    不少人覺得,寶寶們小時候都挺可愛,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家長管教起來變得越來越困難。不少父母都感覺孩子變得不聽話了,犯了錯不管如何管教,他們就是聽不進去。孩子越來越大,發生的矛盾也越來越多,如何與孩子溝通成了很多家長困擾的問題。
  • 孩子叛逆怎麼辦?——啟贏教育
    孩子叛逆,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時常讓父母感到「頭疼」。許多父母也常常抱怨,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那麼,孩子叛逆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嗎?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和叛逆期孩子相處?
  • 家長苦口婆心提醒,孩子往往卻反駁、對抗,家長應掌握非暴力溝通
    那就是「非暴力溝通」,美國作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提出用非暴力方式進行溝通,可以消除工作與生活中的衝突,這種溝通方式同樣適用於父母和孩子,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是讓父母藉助過去已有的知識,把對孩子的愛表達出來,融入生活。3、專注情緒的爆發VS專注觀察與表達「暴力溝通」專注於個人消極情緒的爆發,不會主動傾聽孩子的想法,使親子關係疏離。「非暴力溝通」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和需要,通過傾聽父母和孩子內心的聲音,培養對彼此的尊重、關注和愛。
  • 管教孩子有「三不打」,打完孩子就「毀了」,家長一輩子自責
    但是,過不了幾天,就又開始在課堂上搗亂,用老師的話「行為比之前更惡劣」。後來,她才知道,孩子只是怕挨打才表面聽話,實際上對自己媽媽很不滿,也不滿老師總是「打小報告」。其實,她兒子說,自己不是故意搗蛋,而是每次舉手發言老師都不喊他,才故意弄出小動作吸引老師注意的。
  • 4招《非暴力溝通》,讓親子溝通從「雞飛狗跳」秒變「母慈子孝」
    當然,孩子的行為偏差需要被及時引導,但是父母完全可以採用「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的四要素進行「非暴力溝通」,而不是語言暴力、棍棒教育。02 親子溝通誤區之二:盲目比較非暴力溝通理論認為,盲目比較的溝通方式也是破壞親子關係中「愛的溝通」的重要因素。
  • 青春期溝通系列3:「我的孩子不叛逆,但他卻讓我懊悔終身!」
    【關注「在愛中進行管教」,讀完有禮哦】很多父母都對孩子的叛逆感到頭疼:「怎麼說也不聽,這可怎麼辦呢?」「我家孩子小時候可聽話了,現在越大越叛逆!」當叛逆期遇上了更年期,解決問題的出路在哪裡?其實,當我們了解了孩子叛逆背後的真相,我們或許會更容易接納孩子所謂的「叛逆」,更能從孩子的對抗中,成長我們自己。1.叛逆是孩子求生的方式這樣的場景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孩子玩遊戲或者學習不主動,媽媽就表現出不滿。媽媽強迫孩子放下遊戲,去寫作業,孩子要麼抗拒不去寫,即使去寫了,也是糊弄了事。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如何避免「海格力斯效應」家長要懂以柔克剛
    面對孩子的叛逆期,父母束手無策,應該了解一下「海格力斯效應」,老友昨晚跟我視頻聊天張嘴就是對自己家六歲的兒子一通抱怨和批評,老友說兒子這麼小就已經很叛逆了,長大後都沒法管教了,還對我說每次看到兒子抱著手機玩遊戲,搗亂後都要對兒子進行一番教育,但是,發現對孩子的管教越是嚴格,孩子不僅沒有變得聽話懂事,反而是越來越叛逆,惹人生氣了。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聰明父母5招解決叛逆行為,家長不用再煩惱
    今天和大家聊的話題是:如何化解孩子叛逆?有位家長私信問,「孩子調皮搗蛋,不聽話、還叛逆,我應該怎麼辦?」我想了想,回問家長,「調皮搗蛋挺正常的,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聽話?」叛逆的孩子心裡在想什麼?在家庭教育裡會提到理解和換位思考,就是說,家長能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想問題,這樣父母才能明白孩子的心理與想法,而不是單純的主觀臆斷。孩子的叛逆不是一天就形成,隨著那些因素不斷地積累,孩子的叛逆行為也會一天重於一天,他們的心理大多會這麼想。
  • 面對孩子3個叛逆期,高智商父母教養孩子,從不說一個「不」字
    一說到叛逆期,很多家長都會認為只有年齡大的孩子才會有。其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三個叛逆期,第一個叛逆期就發生在孩子兩歲半到三歲的時候。每每看到孩子頂嘴、不聽話的時候,很多父母不是語言威脅,就是棍棒教育。父母這樣做,頂多只會讓孩子口服心不服,甚至還有可能讓孩子變得更叛逆。
  • 孩子叛逆不聽話,源於父母做了這一點,心理師:家長要調整方法
    本文作者:若欣老師,資深心理諮詢師,每天研究青少年心理學,幫助更多的家長和孩子。關注我,了解更多詳情內容!孩子從呱呱墜地起,就和父母朝夕相處,所以,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場所,父母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導師。父母採取怎樣的教育方式培養孩子,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意思就是說,父母的教育方式與孩子未來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然而,在生活中有很大部分家長認為,自己每天為孩子掏心掏肺,可是孩子為什麼還是不聽話?
  • 孩子總是不聽話怎麼辦?父母學會這3招,讓孩子跟你做朋友
    學會這3招,讓孩子跟你做朋友第一點:多與孩子談心。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多與孩子進行溝通。有時候孩子做了錯事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就是一陣罵,而實際上孩子犯錯可能是有其原因的。家長沒有問問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就直接責怪孩子,可能讓孩子覺得家長都是不講道理的。時間久了更是什麼都不願意跟家長說了,作為父母要多傾聽孩子的內心。第二點:多讓孩子閱讀。
  • 青春期孩子叛逆不好管教?試試情景教育法,做個「合伙人」式父母
    青春期的孩子總是有著叛逆的性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又應當怎麼樣去教育呢?實際上,許多父母不免會擔心青春期的孩子不夠聽話,並且經常感覺很難和他們溝通;但是,如果不做出努力,爸媽又擔心自家的寶貝會變成叛逆少年。
  • 「不吼不叫,循循善誘」讓父母們跟孩子的溝通更有效!
    在近20年的家庭教育研究中,我發現大多數的父母往往大吼大叫和嘮嘮叨叨,只會讓親子溝通、親子關係變得更糟糕,孩子更加叛逆。很多父母總抱怨說是孩子不聽話,不如說是父母不懂得溝通。
  • 這3種「不聽話」孩子,正確引導更容易成才,父母要學會因材施教
    很多家長都很喜歡用「聽話」來誇獎孩子,有一個聽話順從的孩子,會讓家長感覺到很驕傲,在大人的眼中,評判一個孩子是不是好孩子,除了學習成績以外,還有一個標準就是這個孩子是不是聽話,聽話的孩子,確實會讓父母很省心,但是過於聽話的孩子往往很難有出息,因為,從小到大無條件的順從父母,孩子沒有機會學習做選擇,不懂得為自己負責,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當他離開家的時候
  • 叛逆期的孩子難管教,比起喊破喉嚨式的管教,魚缸法則更有效
    前言:有很多父母都遇到過這種情況,當你叫孩子吃飯時,他剛好在打遊戲,即便你喊破喉嚨,他就當沒聽見,一直在挑戰你的底線。當家裡孩子越來越難管時,家長也很無奈,因為打罵孩子又不捨得,不打罵又不聽管教。處於叛逆期的孩子,真的是越管教,越叛逆。
  • 如何面對孩子的叛逆:你與孩子分清界限,才是真正愛的教育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你就要多觀察留意,儘量少插手少管教,積極建立平等、互動、健康、開放式的家庭溝通環境。如果你還無意識地沉浸在「聽話」的管教模式中與孩子相處,請對比以下行為,看看自己的孩子符合幾條。誰不希望自家孩子能貼上聽話懂事、孝順體貼「好孩子」的標籤兒?一旦沾染了以上叛逆行為,家長理所當然要反感、要恐慌、要焦慮啊。因為很多家長跟你一樣不願意接受這個現實——自己現在是個失敗的、不稱職的父母,所以,「孩子叛逆」就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詞,被無數家長當作暫且「療愈」自己與推卸責任的熱門話題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