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長就有類似的煩惱,就是孩子無論自己怎麼講,就是喜歡跟自己唱反調、對著幹,這樣的情況也讓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無從下手,因此,不僅親子之間的矛盾加劇,同時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變得極為棘手。
那麼,如果家長一直處於這樣被動的狀態,任由孩子跟自己的唱自己唱反調,那麼會有哪些不好的負面影響呢,家長不妨了解一下。
孩子一直和家長唱反調會有這些不好的影響:
影響一:孩子容易走向歧途
因為孩子不願意家長管教,那麼即使家長說了什麼教誨的話,在孩子耳朵裡也是刺耳的聲音,因此,孩子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情家長要指導並且盼望改正的時候,孩子則會用非常極端的態度面對家長,那麼,問題會變得格外嚴重。
因為孩子不願聽從教誨的關係,犯了錯誤的時候就無法得到及時的糾正,因此,容易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甚至無法回頭。
影響二:親子關係變差
如果孩子是一個非常喜歡和家長唱反調的人,那麼家長的脾氣再好也會慢慢地被磨掉,最終對孩子的態度也不會特別友善,畢竟不管怎麼教育,孩子仍舊跟自己對著幹,因此,到時候家長也會用更加極端的方式教育孩子,最後落得"兩敗俱傷"。
影響三:孩子的學習出現問題
孩子一直不願家長教育,這樣的話,家長教育孩子讓孩子去學習也會變成一件困難的事情。那麼,長期下來,孩子就會因為學習上沒有人督促而逐漸變得和周圍的人脫節,甚至嚴重落後於同齡人。
如果孩子經常跟家長對著幹,確實對孩子的教育沒有什麼好處,因此,為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家長不妨了解一下白熊效應,這樣的話,就能知道為什麼孩子總喜歡跟家長對著幹。
白熊效應是什麼?
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這個實驗其實並不難,但是卻非常有深意。
在個實驗參與者當中,他們可以想像任意的事物,但是就是不可以想像白熊這種動物。然而,這樣的不允許,聽在參與者耳朵裡卻成了一種信號,那就是,越加讓參與者不去想像白熊,參與者的腦袋裡面就越是出現白熊,就像是強迫症一樣。
這樣的情況也可以用來說明孩子的"叛逆心理"。比方說,在安靜的環境裡,家長讓孩子不要吵鬧,那麼,孩子反而會聽到相反的信號,越是是使勁去吵鬧;如果在秩序的環境裡,讓孩子不要亂跑亂跳,孩子也會做出跑跳的動作。
因此,可以說家長在教育環節當中,不要因為輕易地踩到白熊效應這個陷阱當中,不然到時候自己怎麼教育,孩子也會用非常叛逆的態度面對自己,那麼,家長可以怎麼讓孩子接受自己的觀點?
家長可以用這些辦法:
1、在管教和"放任"之間保持平衡
有些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總是管教得過於嚴厲,以至於孩子的人格變得唯唯諾諾,同時還會因為這樣高壓的環境而變得非常壓抑,而這樣的孩子如果一旦受不了這麼嚴厲的管教,要麼出心理方面的疾病,要麼因此變得特別叛逆。
為此,家長在管教和放任之間,一定要保持在一個平衡性,這樣的話,孩子既有一定的空間不至於被壓抑得無法放鬆,也不至於變得過於極端,什麼事情都要和家長唱反調。
2、客觀地描述問題
有時候,家長因為脾氣來了,以至於情緒變得特別激動。在這樣的狀態下,家長自然無法很好地描述問題,那麼,孩子在這樣的不理性表達下,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以至於孩子不那麼服從家長的教誨。
因此,家長在給孩子描述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客觀且冷靜,通過理智的態度跟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然後再指出孩子哪些地方是不對的,如果能適當改進就再好不過。這樣的話,孩子也能更加願意接受父母的教育,不至於生出叛逆的心理和家長唱反調。
結語:
孩子之所以和家長唱反調,問題確實也是出在父母身上,因為父母不恰當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越發變得情緒化,變得不願意和家長理性溝通,因此,為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家長應當冷靜對待孩子的叛逆問題。這樣的話,才能逐漸幫助孩子脫離"白熊效應",讓他能有一個理性且客觀處理問題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