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洋」毛是真不好薅
近一個多月
科技圈和汽車圈都在「吃瓜」
特斯拉與拼多多的「拒絕團購交車」事件一直沒有完全平息。
上周末,事件又有了新進展。
上周五,針對特斯拉為何「硬槓」拼多多一事,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在微博轉載了《經濟日報》評價此事的文章——《特斯拉為何「硬槓」拼多多》,並表示:
「企業為擴大市場佔有率和影響力,探索新的商業模式,為消費者提供補貼,本身無可厚非,但前提是不能肆意破壞市場規則,不能誤導和綁架消費者。」
陶琳轉載的那篇評論文章中寫道:
「拼多多自掏腰包給消費者補貼,多少商家求之不得,為何特斯拉不僅不領情,還要鬧這麼一出彆扭?」文章中也表示,特斯拉與拼多多之爭,實質上是產品與渠道的博弈。
文章中還表示,此次拼多多在未取得與特斯拉合作、委託銷售的情況下,繞過了特斯拉,以「萬人團」低價購車為噱頭,讓消費者以一種狂熱的狀態去「拼」、去「搶」,最終卻未能保證「付款貨到」,該行為違背了商業誠信原則。
4日當晚,微博認證為特斯拉中國員工的博主@Jeff_哲也在微博發文稱,自己親身參與「特斯拉vs拼多多」事件的全過程。
他表示:
「我們的態度從沒有變過。我們自始至終沒有拒絕武漢客戶,也根本不存在黑名單。我們暫緩向武漢客戶交車的原因是為了保護客戶的權益……我們及時向客戶揭示了這個風險的存在,並且建議他先退回拼多多的款項,再通過特斯拉官方正規渠道下單,保障這位客戶的權益。」
繞來繞去,把人都繞暈了
到底這個事件是如何發起?
中途又經過怎樣的發酵?
讓我們倒帶從頭來過~
01
01
拼多多補貼賣特斯拉
7月21日,拼多多商家「宜買車旗艦店」推出了特斯拉Model 3 2019款的萬人團購活動,補貼後的價格是 25.18 萬元,比特斯拉官方補貼後的27.18萬便宜 2萬。
根據活動介紹,一共有5輛黑色特斯拉參與此次秒殺,且都是正品的新車,消費者需要全款支付裸車價不支持分期購買。消費者在購買成功後,宜買車會聯繫客戶,並由相關門店統一交付、包郵。
這讓消費者很興奮,讓特斯拉很「鬱悶」。
特斯拉在當天立即發微博聲明,大意為:特斯拉從未委託其他平臺或商家進行銷售活動,消費者後續遇到問題特斯拉公司也不承擔責任。
不過拼多多似乎也並未理睬,最終5位用戶搶到了車。
02
交付階段:提車風波
沒過多久,就到了交付提車的階段,問題也隨之出現。
8月14日,武漢車主在提車時遭遇特斯拉拒絕交付,並被勸說退款。
車主與特斯拉工作人員溝通截圖
(圖片來源於新浪科技)
為了提高說服力,特斯拉官方還擺出「禁止轉賣」條例,認為對方的行為涉嫌違規。
特斯拉官網關於「禁止轉賣」的條例
隨後,武漢車主的訂單被更新為「取消」。
(圖片來源於新浪科技)
但8月16日,一名同樣參與拼多多團購的上海車主表示,已經通過特斯拉官方的送車上門服務,拿到了所訂購的特斯拉Model 3,也享受到了拼多多"百億補貼"的2萬元。
特斯拉建議武漢車主,若再次通過官方渠道下單,特斯拉將提供一定的彌補措施。武漢車主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自己不會重新下單,實在不行就走法律程序。
03
消費者究竟該找誰維權?
14日當天,拼多多「秒拼」事業群的小二樂福喊話「希望消費者能被善待」,他表示這不是「轉賣」,該車輛系消費者本人與特斯拉籤了訂購協議,消費者本人自用且無任何轉賣意願和意圖,其購車用車也並未有任何「惡意」。
特斯拉對武漢車主的回應中還表示,如果車主決定起訴拼多多,特斯拉提供法律援助。
這是什麼操作?
兩個公司掐架,
失手傷到消費者,
還讓消費者自己去維權?
8月18日晚,網上突然出現了大量「宜買車和拼多多協助武漢車主成功提車,並已為車輛上險」的報導。
但沒過多久,文章開頭出現的特斯拉員工@Jeff_哲,就發微博稱這是「赤裸裸的假新聞」,這一說法還得到了陶琳的轉發。
次日凌晨,該車主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所提車輛是使用家人名義下單,因為自己名字被拉黑,無法購買。
特斯拉在19日早間公開回應稱,武漢車主交付的報導中使用的拖車、籤字文件以及交付操作流程均不符合特斯拉交付規範,非特斯拉正常流程。並且還指出,
「對這種通過自導自演製造新聞,惡意誤導輿論的做法表示強烈譴責,並奉勸相關方遵守基本的商業道德底線,停止為了自身利益玩弄公眾輿論和消費大眾情緒。」
也就是說,截至8月19日,武漢車主有沒有提到車,還不能下一個確切的定論。
在此之後,
事件依然不斷在發酵,
於是便有了文章開頭的最新進展。
在這次事件中,孰是孰非,尚且沒有一個完全的定論,無非是「產品與渠道」的博弈。
其實無論什麼角度,
都應該站在消費者的角度。
無論是拼多多還是特斯拉,
只有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才能贏得市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