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解不出「雞兔同籠」題的男子

2020-12-14 騰訊網

關於那些年我們一起解過的「雞兔同籠」問題,你一定不陌生吧?明白雞有二足這是常識,自然也是解題的前提。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古代男子卻深深堅信「雞三足」理論!?我想,即便他是古代「名」人,如果遇到了現代小學經典的「雞兔同籠」問題,也會困惑而茫然失措吧?

那麼他是誰?又為什麼篤信「雞三足」理論呢?一起走入今天的『知行合一』吧!

司馬談在《論六家之要旨》中談到:「名家苛察繳繞,使人不得反其意,專決於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儉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責實,參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即是說:名家刻細煩瑣,糾纏不清,使人不能反求其意,一切決取於概念名稱卻失棄了一般常理,所以說它「使人受約束而容易喪失真實性」。至於循名責實,要求名稱與實際進行比較驗證,這是不可不予以認真考察的。

名家以玩弄名詞概念的辨識著稱,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惠施和公孫龍。

其中,公孫龍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男主角,也就是開頭我們提到的解不出「雞兔同籠」問題的古代「名」人。在哲學上,公孫龍第一次對名實概念予以闡釋和總結,並由此形成了系統的名辯理論。

我們接著往下了解他所提出的那些名辯理論吧!

雞三足

謂雞足一,數足二,二而一故三。(《公孫龍子·通變論》)

「雞三足」是《公孫龍子·通變論》中提出的一個命題,也是《莊子·雜篇·天下》記載的二十一個論辯命題之一。

雞有兩足,加上獨立存在的、抽象的「雞足」(即「雞足」概念),便得出「雞三足」的荒謬結論。這其實是混淆了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的一種詭辯。

雖然說公孫龍的理論對先秦哲學和名辯理論的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但他在論述時混淆名詞概念,也使他的名辯理論帶著詭辯論的色彩。

指物論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天下無指,物無可以謂物。非指者,天下無物,可謂指乎?(選自《公孫龍子·指物論》)

這段話乍一讀像段繞口令,其實它是在肯定「物」的存在以及「指」(概念)的存在。

「物莫非指」的「指」是動詞,有「指明」之意,「而指非指」中,第一個「指」是名詞,即指稱物的概念,第二個「指」也是動詞「指明」之意。凡物都是可以被「指」的,而「指」本身不是被「指」的。如果天下沒有「指」,那麼物也就不可以稱為「物」了。如果沒有被「指」的東西,天下無物,那麼「指」還可以稱為「指」嗎?

這段話其實想表達,概念和事物是相互依存的兩個事物。沒有具體事物,具體事物的概念就是神秘的;而沒有概念,具體事物也不能為人所認識。

白馬非馬

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馬非馬。

白馬者,馬與白也。白與馬也,故曰白馬非馬也。(選自《公孫龍子·白馬論》)

公孫龍的意思是:「馬」的內涵是一種動物,「白」的內涵是一種顏色。因此「白」與「馬」有區別。此外,「白馬」是「馬」加上「白」,它不同於「馬」,所以說「白馬非馬」

公孫龍接著論述到:「求馬,黃、黑馬皆可致。求白馬,黃、黑馬不可致。使白馬乃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異馬也。所求不異,如黃、黑馬有可、有不可,何也?」意思是,如果需要一匹馬,那麼白馬、黃馬、黑馬都是馬,都可以滿足需求。但是想要一匹白馬的時候,黃馬和黑馬就不符合要求了。因此,公孫龍從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方面論述了「白馬非馬」。

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了這位古代「名」人,了解了他所提出的理論。我們聊到,公孫龍提出的名辯理論中透露著些許詭辯色彩。

其實,許多理論往往都是這樣,精華與糟粕並存。這也啟示我們往後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可不帶思考地全盤接收,而需多加甄別,培養一種批判性思維。

欄目策劃:清圓;圖文編輯:微雨

知行合一 · 200503

相關焦點

  •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省級優質公開課教學設計
    雞兔同籠《雞兔同籠》省級公開課教學設計(人教2011課標版)教學目標1.了解」雞兔同籠」問題,感受中國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學情分析「雞兔同籠」題目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數學趣題,最早出現在《孫子算經》中。教材在本單元安排「雞兔同籠」題目,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體會代數方法的一般性。
  • 小學數學「不解之謎」:困擾千萬小學生的「雞兔同籠」
    強者總是孤獨的,就在我以為我會在成績的山巔孤獨地度過小學生涯時,我遇上了一生之敵——雞兔同籠問題,也是這個比我太太太太爺爺活得都長的著名題型,讓我第一次懷疑我是不是不適合學數學。即使後來,我學習了解方程式,雞兔同籠再也不能威脅到我,可我仍舊不理解小學數學老師講的「半足法」。讓雞立起1隻腳,讓兔子長出兩個頭,這個場景帶給我的不是解題思路,而是略帶滑稽的恐怖。
  • 雞兔同籠:一場1500年前,屬於中國老農的瘋狂行為
    在數學界難題不在少數,而經典的題目也是十分的多。對於中國的學生來說,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一定會學習到「雞兔同籠」問題:現在有一位老農將雞和兔子關在了一個籠子裡面。從上面看,共有35個頭,而從下面看的話,就有94隻腿。請問籠子中有多少只兔子?
  • 3種假設法,2種抬腿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雞兔同籠」問題是古代比較經典的題型,本學期(四年級下冊)的「數學廣角」我將要和孩子們一起來學習這個內容。為了能遊刃有餘地講好這節課,充分利用好這節課的資源培養孩子的發散思維,我必須先了解此題的各種解法。解法清楚之後,還可以提前製作成視頻以備上課使用。
  •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部分解題技巧和方程解法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應用題中,有一些類型的題,例如雞兔同籠,植樹問題,自行車裡的數學,確定起跑線等,同學們往往會認為比較難掌握。其實這些題只是比較偏重解題技巧,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相信同學們都能正確地把它們解出來。雞兔同籠的問題在我國古代數學名著《孫子算經》中就有記載,也算是比較古老的數學問題了。
  • 《雞兔同籠》解決問題的三個方法的呈現與過渡
    《雞兔同籠》解決問題的三個方法的呈現與過渡四年級下冊《雞兔同籠》這一問題的解決應該有三個方法:1.列表法;2.畫圖法;3.假設法。關於這三個方法怎麼呈現?方法和方法之間怎麼過渡?二、嘗試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問題,你用什麼方法解?(列式)還有嗎?方法1:試著,猜一猜,再驗證?誰來猜?你覺得有()雞()兔?還有誰猜?…我們能用什麼方法把猜的過程和驗證的結果有序的把它們羅列出來嗎?
  • 「雞兔同籠」能力提升訓練題和奧數題
    第九單元 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模塊一 假設法解雞兔同籠【例題1】中國古代的數學著作《孫子算經》中記載了這樣的一道題:「今有雛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雛兔各幾何?」這四句的意思就是:有一些雞和兔在同一個籠子裡,從上面看有35個頭,從下面看有94條腿。
  • 讓我們做這麼麻煩的雞兔同籠問題
    《雞兔同籠》問題是一種數學模型,是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模型,不一定就是雞兔問題,他包括的範圍很廣。《雞兔同籠》問題在小學和初中都是很重要的數學課題。每個階段需要掌握的方法和技巧有所區別,側重點不同。雞兔同籠四年級以前沒學過方程時主要以奧數為主,方法主要有列舉法和假設法,抬腿法和減半法是補充,一般以假設法為主
  • 線性代數學習的核心——從雞兔同籠到線性方程組
    雞兔同籠問題流傳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解法,讓我們暫且遠離考研,品味一下小學數學的趣味:雞兔同籠,頭20,腿50,問雞兔各幾?假設雞兔訓練有素,吹哨則抬腿,那麼一聲哨響,20條腿抬起,又一聲哨響,20條腿抬起,只有2隻腳的可憐的雞們,已經一屁股坐地上、兩腳朝天了,地上還剩餘的10條腿,全是兔子的,故5隻兔子,另有15隻雞。
  • 兩種思路解雞兔同籠問題,孩子輕鬆學會,還能舉一反三!
    其實對於雞兔同籠的問題,在我們課內五年級會學到,但是在我們奧數體系中三年級就必須要掌握最基礎、最簡單的雞兔同籠問題,尤其是對雞兔同籠問題的運用以及理解是學習的重中之重,因為許多五年級的小可愛沒有學會雞兔同籠,最主要的原因是理解不了頭和腿的關係。而且當動物一旦發生變化,比如把雞和兔換成了蜘蛛和蜻蜓,那麼小可愛們很可能不知道該怎麼做了。
  • 雞兔同籠,砍去每隻雞、每隻兔一半的腳怎麼樣?
    雞兔同籠,是中國古代著名典型趣題之一,最早記載於《孫子算經》之中。雞兔同籠問題,是小學奧數的常見題型,解法很多,每一種方法都體現了數學的魅力所在,並不能說哪一種方法就好,哪一種方法就差,最關鍵的還要看在解題過程中培養學生形成發散的思維,不要讓孩子拘泥於形式,只要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出就是最好的方法。
  • 2020公務員考試行測數量關係:簡單計算之雞兔同籠
    2020省考即將來臨,把握機會也許這次上岸的就是你,今天中公教育在此選擇大家經常放棄的數量關係專項裡非常簡單的知識點,講解一下計算問題裡的雞兔同籠問題。據《孫子算經》記載:今有雉兔同籠,上有35頭,下有94足,問雉兔各有幾何?
  • 2020福建公務員考試行測數量關係:雞兔同籠問題兩種解題方法
    在行測考試中,雞兔同籠問題是一種常見的考試題型,這類問題往往有這樣的特徵:包含兩個對象,兩個對象都具有兩種屬性。已知它們屬性的加和,求對象的個數。此類問題難度中等,解題方法多樣,中公教育專家這裡給大家總結下此類問題的兩種解題方法,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我們以一道習題為例: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裡,有35個頭有94隻腳。問籠中各有幾隻雞和兔?
  • 碧藍之海真人版新預告 桐生兄弟雙雙跳海 這才是真正的雞兔同籠
    新預告中給出了第1話中伊織到達了萬惡之源的新家這個畫面,一切看起來還挺正常的,畫風非常的清爽和乾淨,給人大海男兒的清涼感,但誰知道這正是一切的萬惡之源。負責試驗古手川千紗的是與田祐希,人氣和顏值方面毫無問題,髮型是否還原已經不重要了,反正好看和顏值高就行。
  • 專家:雞兔同籠都教錯了
    因此,這次「新課標」出臺,更多是要求數學老師們得變一變教學方法,專家們甚至指出,參照「新課標」來看,像以前小學數學老師們所教的雞兔同籠,全都是錯誤的!錯在哪裡了呢?第一、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感受,沒有照顧到學生的思維。
  • 每天進步一點點,三年級數學雞兔同籠,簡單思路解決大問題
    在部分三年級下冊的數學中,部分版本將雞兔同籠作為一個專項題單獨列了出來。(部分版本要到四年級上冊開始學習)但不不妨礙我們現階段來學習雞兔同籠問題,目前各個版本積累的數學知識已經具備解題條件。雞兔同籠是我國古代三大算術題目之一(另外兩道是物不知數和老鼠打洞,後邊我們會一一詳細列舉),最早記載於《孫子算經》中,距今已經超過1500年的歷史。原文如下: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 五年級應用題列方程解答的步驟和方法,100道分類應用題解答方法
    小學五年級應用題考查學生的數學實踐應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解應用題需要運用一元一次方程,學生運用知識解題的難度提高不少。很多五年級學生沒有掌握應用題的解答步驟與方法,沒有將應用題進行歸類,分類型學習,對於知識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多題看起來會做,但一做就出錯,或者是看到題目根本不知道怎麼分析入手,一籌莫展。這種學習狀態久了,必將會影響學生學習的信心,出現學習掉隊,成績下滑。
  • 四年級數學期末測試卷,小學生72分,題難?
    四年級下冊數學,所學內容比較多,包括:小數的讀與寫、大小比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億以內數的認識、三角形、圖形的運動、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雞兔同籠等知識點。 整個學期結束,四年級同學究竟掌握如何呢?
  • 博士老爸是天才:自製1份應用題「口訣」,兒子6年數學最低97!
    博士老爸是天才:自製1份應用題」口訣」,兒子6年數學最低97!學習數學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好方法以及解題思路,小學階段的數學是非常簡單的,難度最大的應用題也無外乎就是「雞兔同籠」、「濃度問題」以及「圖形幾何」問題,只要掌握好了解題思路,加上清晰的解題思路,基本就不是什麼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