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黃河已封河708.5公裡 下遊將出現封河

2021-01-14 環球網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隨著低溫持續,黃河上中遊均出現封河。受冷空氣影響,預計1月8日前後,黃河下遊山東段也將出現封河。

截至1月5日10時,黃河已累計封河708.5公裡。其中,黃河寧蒙河段封河長度共計649.5公裡。目前,全河流凌、封凍河段水勢平穩。

在黃河上中遊均出現封河後,黃河下遊也遭到冷空氣來襲,12月30日,黃河下遊河口河段再次出現流凌。流凌長度104公裡,流凌密度為10%至50%,據天氣預報,1月6日至8日,黃河下遊還將有冷空氣來襲,下遊凌情也將持續發展。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水旱災害防禦局綜合處工作人員 張樂天:據水文部門預報,1月8日前後,黃河下遊山東河口河段將出現2020至2021年度,凌汛期的首(次)封(河)。

目前,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已向有關省區發布了水文氣象預報預警信息,要求相關部門加強凌汛期涉河在建項目的安全監管,密切監視天氣和凌情變化,加強水文觀測、工程巡查和應急值守,確保黃河安全度過凌汛期。

相關焦點

  • 黃河正式進入本年度凌汛期 多地多部門做好防凌準備
    23日,黃河內蒙古三湖河口河段出現流凌,標誌黃河正式進入本年度凌汛期,北方河流進入防凌期。凌汛是什麼?河水結冰為何會導致洪澇災害?今年凌汛形勢如何?受強冷空氣影響,23日8時30分,黃河內蒙古三湖河口河段出現流凌。三湖河口河段冰水齊下的景象,標誌著黃河正式進入本年度凌汛期,北方河流進入防凌期。
  • 黃河內蒙古段現「水煮黃河」流凌景觀
    黃河內蒙古段現「水煮黃河」流凌景觀 劉曉波 張揚 祁曉新 志明/央視新聞 2020-12-06 15:50
  • 黃河內蒙古託克託縣段出現流凌
    11月27日,受冷空氣影響,黃河內蒙古託克託縣段出現流凌,大大小小的冰凌順流而下,場面蔚為壯觀。據黃河水利委員會頭道拐水文站工作人員介紹,如果目前的低溫能夠持續,黃河內蒙古託克託縣段預計在12月4、5日就會封河。
  • 大雪到,農諺「小雪封山,大雪封河」啥意思?今年啥時候最冷?
    導讀:大雪到,農諺「小雪封山,大雪封河」啥意思?今年啥時候最冷?農諺「小雪封山,大雪封河」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大雪」節氣的科普大雪節氣到了,你們哪裡下雪了嗎?每年的公曆12月6-8日就要迎來大雪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255度就交大雪節氣,而今年是12月7日迎來了大雪節氣。有些人認為,到了大雪節氣就會下雪,而且還是大雪。
  • 59秒看黃河東營段冰凌過境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1日訊近日,隨著寒潮退去溫度回升,1月11日上午,記者在黃河王莊險工河段發現,原本奔騰的河水被「冰凍」大半,白色的冰塊將整個河道填充,原本黃色的河流猶如一條玉帶蜿蜒伸向遠方。根據利津水文站監測數據顯示,1月11日8時,黃河利津段淌凌密度約為1%-20%,平均冰厚1-3釐米左右,30千米的觀測河段有19.5千米封河,達到了觀測河段的三分之二,封凍段冰厚1-20釐米。「我們基層防凌觀察人員每天要對河事觀測三次,觀察流凌情況,特別是流凌密度、冰塊的大小及封河情況,出現冰壩、發現水位急速上漲,要及時向上級匯報。」東營市利津黃河河務局王莊管理段副段長張志強介紹道。
  • 2019年黃河龍劉梯級水電發電量創歷史新高
    尤其是2019年,黃河龍羊峽入庫代表站唐乃亥水文站來水較2018年偏多近1成,較多年均值偏多近6成,出現了四次大的洪水過程。黃河上遊7月上旬唐乃亥來水創歷史新高,龍羊峽水庫首次以水位創新高、超汛限進入主汛期。
  • 黃河進入凌汛期銀川段暫無流凌
    2018年黃河銀川段的流凌。記者蘇勇攝 身邊科普 黃河已經進入2020~2021年度凌汛期。11月23日8時30分,黃河內蒙古三湖河口河段出現本年度首次流凌,流凌密度10%左右。黃河水利委員會等有關單位已經啟動防凌運行機制,全面進入防凌戒備狀態,那麼黃河銀川段的情況如何呢? 銀川段尚未出現流凌 「目前,黃河銀川段尚未出現流凌,根據往年經驗,一般會在12月底出現。」銀川市水務局運行管理科工作人員說,這個經驗也不是絕對的,因為隨著全球氣溫升高,黃河銀川段也有可能不會出現流凌。2018年黃河銀川段曾出現過流凌,但是去年就沒有。
  • 黃河邊的中國,生機勃勃
    眾人口中,不時提到同一個詞彙:黃河。他們因黃河而來,此行濟南,是為參加次日的「黃河論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際論壇。論壇由中國社科院、山東省政府主辦。從黃河源頭青海,到入海口所在的山東,從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到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部、國家方志館……均派員參加。從歐盟駐華大使到多國政要專家,也貢獻真知。
  • 中國發布丨颱風"海神"明日進入吉黑帶來大暴雨 水利部:調度白山等...
    中國網9月7日訊(記者 張豔玲)7日,水利部召開會商會,分析研判近期雨情汛情,部署第10號颱風「海神」和西南地區強降雨防禦工作。預計颱風「海神」將於8日凌晨移入我國吉林省境內,8日傍晚前後進入黑龍江省,並逐漸變性為溫帶氣旋。
  • 守護九曲黃河四季清——探尋黃河治理保護法治化軌跡
    在黃河中遊,晉陝峽谷非法採砂現象突出。黃河下遊缺水嚴重,其中直接原因之一是中上遊地區水庫違規截水。2018年12月7日,一場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水利部統一領導,黃河水利委員會、河南省檢察院、河南省河長辦共同發起,沿黃9省區檢察機關、河長制辦公室共同參與的「攜手清四亂(亂佔、亂採、亂堆、亂建)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可以看作是檢察機關摸清黃河「家底」的第一步。
  • 【冬日奇觀】海冰、海浩、極地渦旋,水煮黃河都是講的什麼地理知識?
    北半球冰界以3~4月最大(面積約1100萬公裡2),8~9月最小(約700~800萬公裡2),流冰群主要繞洋盆邊緣流動,多為3~4米厚的多年冰。南半球冰區以9月最大(面積1880萬公裡2),3月最小(面積約260萬公裡2),多為2~3米厚的「一冬冰」。  海冰是極地和高緯度海域所特有的海洋災害。
  • 黃河立法起草工作啟動,水利部、發展改革委組織首次小組會議
    黃河立法起草工作啟動,水利部、發展改革委組織首次小組會議 澎湃新聞記者 呂新文 2020-11-30 12:12 來源
  • 黃河魛魚現身!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首次
    黃河資料圖片記者從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了解到,近日技術人員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活體,這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黃河口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據介紹,近日黃河水利委員會在對利津至西河口河段魚類生物多樣性調查過程中,在黃河口現行流路口門處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活體。根據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的研究顯示,20世紀90年代以來,受黃河徑流斷流影響以及人工捕撈影響,黃河魛魚瀕臨絕跡,至21世紀初已無捕獲記錄。
  • 水利部:構築保障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的「銅牆鐵壁」
    水利部對水庫安全度汛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緊盯「三個責任人」和「三個重點環節」,實現從「有實」到「有能」。對於大中型水庫來說,一方面是保障自身安全,另一方面是充分發揮防洪作用,通過預洩迎洪、攔峰削峰錯峰、退水騰庫等措施,有效減輕下遊防洪壓力。對於小型水庫來說,由於建設年代久,防洪能力有限,要加強監測預警,做到險情早發現、早搶護,提早轉移受威脅群眾,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 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強化河湖長制 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加之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汙染的問題不斷積累,保障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推動水環境水生態持續改善,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已成為推動綠色發展的當務之急。「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河湖管理保護工作,2016年、2017年相繼作出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的重大決策部署。
  • 北展寬工程與黃河國際生態城
    有林面積2.8萬畝,林木覆蓋率達58.6%,特別是溫泉覆蓋整個北展區,現已開採3處,水溫57攝氏度,流量每天1500立方米,註冊有「齊魯溫泉城」商標。為省會濟南周邊生態最原始、環境最幽靜、空氣最清新、水質最清純的一方寶地。此處黃河由聊城市東阿縣劉營村東南流入齊河縣(沿大王鄉吉家村東北流向濟陽縣,過境河段長78.87公裡)。
  • 山西黃河下遊迎今冬首次流凌現象
    原標題:山西黃河下遊迎今冬首次流凌現象   受持續低溫影響,山西黃河下遊河津段迎來今年入冬以來首次流凌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