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黃河下遊迎今冬首次流凌現象

2020-12-09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山西黃河下遊迎今冬首次流凌現象

  受持續低溫影響,山西黃河下遊河津段迎來今年入冬以來首次流凌現象。隨著流凌逐漸堆積,形成一條白色的冰帶,宛如一條銀鏈貫穿晉陝大峽谷。大片流凌隨著河水順流而下,浩浩蕩蕩、氣勢磅礴,呈現出一幅冬日美景。12月8日早晨8時,黃河龍門水文站監測數據顯示黃河流量為816立方米每秒,流凌的密度達到20%左右。(總臺央視記者趙旭胡曉冬)

(文章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DF118)

相關焦點

  • 黃河河津段迎來今年入冬以來首次流凌現象
    央廣網運城12月6日消息(記者賀威通 通訊員張強 張曉鵬)受持續低溫影響,黃河河津段迎來今年入冬以來首次流凌現象。流凌是在河流封凍前冰塊和河水一起流動。「凌汛」就是水錶有冰層,冰下有水流,水流帶動冰塊向下遊運動,當河堤狹窄時冰層不斷堆積,對堤壩的壓力過大,即為凌汛。
  • 黃河山東河段出現本年度首次流凌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2月22日訊 (記者 夏先清 通訊員 張璽) 來自黃河水利委員會的消息稱,受近期強冷空氣影響,12月18日,黃河山東河段最低氣溫-6.9℃至-2.3℃。受降溫影響,12月19日8時,黃河墾利河段葦改閘控導至十八公裡險工河段出現本年度首次流凌,流凌長度約17千米,密度5%至8%。本年度首次流凌日期與常年(1970~2019年均值為12月19日)持平。
  • 水利部:黃河已封河708.5公裡 下遊將出現封河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隨著低溫持續,黃河上中遊均出現封河。受冷空氣影響,預計1月8日前後,黃河下遊山東段也將出現封河。 截至1月5日10時,黃河已累計封河708.5公裡。其中,黃河寧蒙河段封河長度共計649.5公裡。目前,全河流凌、封凍河段水勢平穩。
  • 陝西延安:黃河出現流凌 實拍乾坤灣壯觀場景
    2020年12月15、16日,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延川縣與山西省永和縣交界的晉陝大峽谷內的黃河乾坤灣,黃河河面出現流凌。黃河乾坤灣位於陝西省延川縣與山西省永和縣交界的晉陝大峽谷內,黃河流經至此陡然急轉,形成了一個320度的大轉彎,形似一幅天造地設的天然太極圖,故稱乾坤灣。近年來,當地政府充分整合、利用乾坤灣的自然景觀、人文歷史和民風民俗,吸引人們前往觀光度假。
  • 黃河內蒙古託克託縣段出現流凌
    11月27日,受冷空氣影響,黃河內蒙古託克託縣段出現流凌,大大小小的冰凌順流而下,場面蔚為壯觀。據黃河水利委員會頭道拐水文站工作人員介紹,如果目前的低溫能夠持續,黃河內蒙古託克託縣段預計在12月4、5日就會封河。
  • 黃河內蒙古段現「水煮黃河」流凌景觀
    黃河內蒙古段現「水煮黃河」流凌景觀 劉曉波 張揚 祁曉新 志明/央視新聞 2020-12-06 15:50
  • 黃河烏海段首封,流凌景色太壯觀!
    黃河烏海段海勃灣水利樞紐庫區出現首封據市水務局監測,12月14日上午10點,黃河烏海段海勃灣水利樞紐庫區出現首封,封凍位置到達海勃灣水利樞紐壩址上遊烏蘭淖爾鎮蘭亭廣場處(甘德爾黃河大橋上遊3公裡),封凍長度9公裡,其餘未封凍河段處,流凌密度5%至10%。
  • 黃河進入凌汛期銀川段暫無流凌
    2018年黃河銀川段的流凌。記者蘇勇攝 身邊科普 黃河已經進入2020~2021年度凌汛期。11月23日8時30分,黃河內蒙古三湖河口河段出現本年度首次流凌,流凌密度10%左右。黃河水利委員會等有關單位已經啟動防凌運行機制,全面進入防凌戒備狀態,那麼黃河銀川段的情況如何呢? 銀川段尚未出現流凌 「目前,黃河銀川段尚未出現流凌,根據往年經驗,一般會在12月底出現。」銀川市水務局運行管理科工作人員說,這個經驗也不是絕對的,因為隨著全球氣溫升高,黃河銀川段也有可能不會出現流凌。2018年黃河銀川段曾出現過流凌,但是去年就沒有。
  • 黃河正式進入本年度凌汛期 多地多部門做好防凌準備
    23日,黃河內蒙古三湖河口河段出現流凌,標誌黃河正式進入本年度凌汛期,北方河流進入防凌期。凌汛是什麼?河水結冰為何會導致洪澇災害?今年凌汛形勢如何?受強冷空氣影響,23日8時30分,黃河內蒙古三湖河口河段出現流凌。三湖河口河段冰水齊下的景象,標誌著黃河正式進入本年度凌汛期,北方河流進入防凌期。
  • 黃河魛魚現身!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首次
    黃河資料圖片記者從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了解到,近日技術人員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活體,這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黃河口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據介紹,近日黃河水利委員會在對利津至西河口河段魚類生物多樣性調查過程中,在黃河口現行流路口門處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活體。根據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的研究顯示,20世紀90年代以來,受黃河徑流斷流影響以及人工捕撈影響,黃河魛魚瀕臨絕跡,至21世紀初已無捕獲記錄。
  • 山西永濟市,黃河大鐵牛,鸛雀樓,普救寺一日遊
    記得那是三八婦女節,閒來無事決定前往山西永濟一日遊。根據事先的了解知道了永濟有三個景點是挨著的,每個景點之間距離開車都在10分鐘左右很是方便。西安距離永濟市也就不到200公裡,一天時間來回足夠了。繞寺一周基本一個小時就遊覽完畢,下山出門前往第二個景點 「黃河大鐵牛」也叫」蒲津渡「 。黃河大鐵牛我很早以前就聽說過,今天終於有幸一見。
  • 受寒潮影響黃河凌情加劇 濟南市17座浮橋全部拆除
    1月6日,黃河濟南段迎來今冬大面積凌汛,濼口浮橋等17座浮橋於當日全部拆除。(本報記者崔健攝)本報1月6日訊(記者郝倩 通訊員賀喬靜)記者從濟南黃河河務局獲悉,受強冷空氣影響,黃河濟南段流凌密度將大幅增加。為保障防凌安全,我市17座浮橋於6日全部拆除。
  • 2021成考模擬題:黃河下遊沒有支流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2021年成人高考高起點史地模擬試題:黃河下遊沒有支流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答案解析,如下:選擇題黃河下遊沒有支流的主要原因是什麼()A.兩岸多山B.乾旱少雨C.地面沉降D.「地上河」使河面高於兩岸【答案】D【解析】該題考查的是黃河的水文特徵。黃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攜帶的泥沙沉積在下遊河床中,形成「地上河」,河面高出兩側地表,故無支流匯入。因此選D項。
  • 古人說「黃河百害,唯富一套」,是什麼意思?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朝大詩人李白的一曲《將進酒》,淋漓盡致地描繪了九曲黃河的雄美壯觀。全長5464公裡,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自治區)的黃河,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黃河流域孕育出甘青文明、中原文明、海岱文明,以及仰韶文化、中原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山東龍山文化、馬家窯文化等。
  • 黃河之水天上來,你想像中的黃河是什麼樣的?這裡的黃河清澈見底
    黃河每年會生產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遊,形成衝積平原,比如河南,就是典型的黃河衝積平原,三門峽段是黃河最重要的一部分。黃河在這裡是山西和河南兩省的分界線,對面清晰可見的黃土高原就是山西。
  • 守護九曲黃河四季清——探尋黃河治理保護法治化軌跡
    在黃河中遊,晉陝峽谷非法採砂現象突出。黃河下遊缺水嚴重,其中直接原因之一是中上遊地區水庫違規截水。2018年12月7日,一場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水利部統一領導,黃河水利委員會、河南省檢察院、河南省河長辦共同發起,沿黃9省區檢察機關、河長制辦公室共同參與的「攜手清四亂(亂佔、亂採、亂堆、亂建)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可以看作是檢察機關摸清黃河「家底」的第一步。
  • 今冬最強寒潮「凍透」中東部 今明天雨雪範圍最廣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12月28日)開始至31日,寒潮將自西向東、自北向南影響中東部大部地區,中央氣象臺今早升級發布今冬首個寒潮橙色預警。此輪寒潮呈現移動速度快、降溫劇烈、大風持續時間長的特點,局地降溫超16℃,風寒效應明顯,中東部大部將陸續度過今冬最寒冷時段。
  • 黃河壺口:冰瀑玉壺 美不勝收
    近日連續降溫,位於秦晉峽谷的黃河壺口瀑布形成「冰瀑玉壺」景觀,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賞。 新華社記者陶明攝本文轉自【新華網】; 12月16日,遊人在陝西壺口瀑布景區「冰瀑玉壺」景觀前遊覽(無人機照片)。 近日連續降溫,位於秦晉峽谷的黃河壺口瀑布形成「冰瀑玉壺」景觀,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賞。
  • 引黃濟晉 小浪底引黃工程首次向山西板澗河水庫調水1000萬立方米
    新華社太原5月15日電(記者王飛航)記者從山西省水利廳獲悉,山西小浪底引黃工程近日首次向板澗河水庫調水,預計此次調水總量將達到1000萬立方米,這也為小浪底引黃工程實現向涑水河流域生態補水奠定了基礎。小浪底引黃工程是山西大水網建設的重點工程,2012年7月正式開工,預計將於今年9月底全線貫通。工程建成後將從黃河幹流上的小浪底水庫向山西運城涑水河流域調水,在為涑水河流域提供生態補水的同時,還將為運城盆地63.58萬畝農田提供灌溉用水。
  • 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在山西的幾大灣,到底有多美?
    「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彎彎道道都有名」,在山西,黃河把靈魂留了下來,在這塊寫滿文明密碼的樹葉版圖西部,黃河猶如一條絢麗的黃絲帶串聯起一顆顆明珠,這其中,黃河在山西的幾道彎尤為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