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上周五(9月25日),美國國土安全部發布了一項新提議,將對學生、交流訪問者和外國媒體的籤證進行修改,意欲對F/J籤證持有人設定「固定逗留期」,期滿後必須申請延期停留(EOS)。此舉基本上等於是讓OPT實習名存實亡。有評論指聯邦政府「向現在和未來的國際學生發出了一個令人心驚的信息,那就是我們不再是一個熱情好客的國家了。」
美國作為國際人才最大吸引國的歷史地位勢必受到威脅。而留學生給出的答案則是:我要去更受歡迎的地方。
「人家不歡迎你」
川普政府再次計劃大幅改變留學生籤證政策
文:紐約華人資訊網主筆 詹涓
小慧是一名就讀於華盛頓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大四學生,在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U.S. 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 ICE)發布2020年秋季學期的新指令,要求正在上在線課程的國際學生不得留在美國,她立刻做了個決定:找黃牛買機票。
「我記得很清楚,7月6日ICE的這個規定剛出來,我立馬開始買回家的機票,還好,只花了兩倍的價格就買到了,」小慧回憶說(本文應被訪者要求隱去其姓氏)。
小慧說,她大概是用了快一個星期的時間買好了票,處理好了出租的公寓,在8天後即將上飛機時得知ICE撤銷了這項規定,但她還是覺得回家是更好的選項,「因為你真的不知道ICE還會弄出什麼新的妖蛾子。」
她已經開始上網課,現在過著晝夜顛倒的生活。但相比身體上的勞累,她更擔心的是自己的未來。她的籤證在今年12月就要到期,但美國駐華使領館至今沒有恢復籤證業務,目前官方消息是籤證預約已經取消到10月16日,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可能回去參加畢業典禮。她也想繼續在美國讀碩士,但她知道,對中國學生,尤其是理工科學生來說,就算申上了學校,也不一定能獲得籤證。
ICE的決定並不是目前國際學生面臨的唯一問題。從今年早些時候就有一些參議員敦促結束可選實習培訓項目(OPT)。該項目為外國學生提供延長籤證,讓他們得以在美國積累工作經驗,畢業後最長可達三年,這個項目是眾多國際學生在美國安家落戶的主要路徑,也是令美國教育擁有吸引力的法寶之一。
上周五(9月25日)靴子落地,美國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發布了一項新提議,將對學生、交流訪問者和外國媒體的籤證進行修改,意欲對F/J籤證持有人設定「固定逗留期」,期滿後必須申請延期停留(EOS),而這可能會導致OPT申請人和有意聘請相關畢業生的企業陷入漫長的等待中。此舉基本上等於是讓OPT實習名存實亡。
在Twitter和WhatsApp、微信的群聊中,許多國際學生最近表示,他們感覺美國不歡迎自己,一方面正在通過公開途徑表達對這項新提議的異議,另一方面也在尋找備選方案,相信在其他西方國家,他們能找到更友好的學校和機會。
「我們不再是一個熱情好客的國家了」
康奈爾大學法學院(Cornell Law School)專門研究移民法的教授兼律師史蒂芬·耶魯-洛爾(Stephen Yale-Loehr)評價說:「擬議規則的總體基調向現在和未來的國際學生發出了一個令人心驚的信息,那就是我們不再是一個熱情好客的國家了。」
根據耶魯-洛爾的分析,最新提議的變化將包括:
• 要求大多數國際學生在四年時間內完成他們的學業。
• 對於在某些國家出生的學生,或者是對於某些敏感專業,將只能獲得兩年籤證,這意味著不能獲得四年學位。
• 期滿後,即使畢業生已經獲得OPT,也要申請延期停留。
先來看這個新規,提議的規定從「身份期限」——一個允許學生在學業上取得「正常進展」的靈活概念——轉變為人為地規定一個固定期限的新政策。國土安全部聲稱,他們的想法是試圖淘汰那些在課程中進步緩慢的學生。
這些規定對研究生的打擊可能尤其嚴重,因為大多數博士學位的學習需要五年或更長時間,一些醫學項目甚至會更長。根據研究生院理事會(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s)的數據,去年秋季首次有超過8.8萬名國際學生註冊參加美國的研究生課程,其中四分之一的人在攻讀博士學位。
在本科學位方面,根據美國學生交流中心的數據,國際生的表現要比美國本土學生更好,在2012年開始攻讀學士學位的留學生中,51.9%在四年內畢業。這高於美國學生43.7%的四年畢業率。但考慮到畢竟有一些國際學生需要花時間提高他們的英語技能,適應新的文化和教育體系,因此目前校方擁有自由裁量權,如果他們認為學生有潛力完成學業,就可以允許學生申請轉專業或提出延期。但是,新擬議的規則將這種學術決策上的自由裁量權從院校轉移到了國土安全部官員手上,因此考試不及格就有可能導致籤證無法延期。
遊說團體美國教育委員會(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代表了美國約1800所學院和大學,副總裁布拉德·法恩斯沃思(Brad Farnsworth)說,鑑於美中關係迅速惡化,他擔心新規定會讓政府有更多機會拒絕向中國學生發放籤證,而中國學生約佔整個國際學生群體的三分之一。
他說:「這份文件存在一些模稜兩可的地方,如果你想歧視學生,不給他們續籤籤證,你是完全有能力這麼做的。」
第二個重大改變是禁止出生自59個國家的學生在美國停留超過兩年,無論項目和籤證類型如何,其中許多國家屬於川普總統曾稱的「糞坑國家」。
具體來說,出生在被定義為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國家的學生(包括伊朗、朝鮮、蘇丹和敘利亞),或者學生籤證和交流訪問籤證逾期逗留率超過10%的國家的公民(包括菲律賓和越南等),只能獲得兩年籤證,然後必須申請延期。根據《華爾街日報》對國土安全部數據的分析,這會影響59個國家的學生,其中36個國家在非洲,另外一小部分在亞洲。例如,一個在伊朗出生、在英國長大、現在是英國公民的學生,仍然只能獲得兩年籤證。
萊昂·劉易斯-尼科爾(Leon Lewis-Nicol)出生於獅子山,逃離了家鄉的戰火後,他從本科起在美國就讀,目前在伊利諾伊大學攻讀爵士表演專業碩士,預計在2022年畢業,他對《今日美國》說:「我現在的感覺糟透了,就好像如果你來自非洲,你就背負著恥辱,不受歡迎,你的夢想就不會被人認真對待。」
國土安全部代理副部長肯·庫奇內利(Ken Cuccinelli)在一份聲明中說,修改現行規定是避免有人鑽了空子非法滯留,這對於「防止外國對手利用美國的教育環境」和恰當地執行美國移民法至關重要。
但是根據國土安全部的數據,F-1和J-1籤證只佔逾期逗留人數的3%。而且移民專家批評了國土安全部依賴籤證逾期率來針對某些國家的做法。專注於移民問題的智庫「美國政策國家基金會」(The National Foundation for American Policy)在一份分析草案中認為,國土安全部計算籤證逾期率的機制存在缺陷,它「不是實際的逾期率,而只是國土安全部無法確認離開美國的個人的上限估計」,這種算法沒有考慮到學生可能通過家庭或工作獲得綠卡等合法居留的事實,因此不應作為懲罰個別國家的依據。名單上的許多國家來美國的留學生人數也非常少,因此只要有少數人逾期居留,就能讓該國超過10%的逾期門檻。
對於中國學生來說,影響最大的是只要F1籤證過了四年就需要申請延期停留,即EOS,否則身份就會失效。
目前,許多留學生都有能力也有意願申請OPT或者OPT延期,只需要一份申請和一筆費用就能完成。只要OPT得到批准,他們在美國就可以合法居留。而在擬議新政下,留學生要在其畢業前120天到畢業後30天(此前為60天)的窗口期內同時申請OPT和EOS,變成要申請兩個文件不說,最為關鍵的是,只要一天拿不到EOS,一天就沒法工作。在新政下,可以設想排隊申請EOS的隊伍將非常長,等待可能將會遙遙無期,更可能受到美中關係的影響而帶來不確定性。
此外,尚不清楚希望聘用留學生的僱主是否願意等待。如果他們認為OPT申請者帶來的變數太多,可能會向這群有才華、有潛力的學生關上大門。
美國教育委員會的法恩斯沃思說,他的組織計劃發布一份詳細的回應,他說,「這項計劃將對國際學生帶來更多的困惑和焦慮。我想每個人都在問,當其他國家都在簡化留學程序時,為什麼美國卻在讓這件事變得更困難?」
「這不是善意的嘗試」
美國國際學生屬於監管最嚴格的籤證類別,因為至少有一名9/11劫機者是使用學生籤證進入美國的。9/11後,國土安全部啟動了一項計劃,建立了覆蓋每一個留學生的SEVIS資料庫,以確保他們來這裡完全只是出於學習目的。沒有證據支持留學生還需要更多的監管。
耶魯-洛爾說,這個系統「很麻煩」,但它很有效:學校會追蹤國際學生是否沒有完成全部課程或者突然退學。他說,擬議中的規則變化意味著,「大專院校的這套系統明明運行了這麼多年,而且磨合得非常好,可是偏偏有人說,這個體系需要進行改革。」
一些專家認為,這項擬議的規定如果實施,將為數十萬合法學生設置障礙,並威脅到美國作為國際人才最大吸引國的歷史地位。
美國科學家聯合會(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的高級研究員道格·蘭德(Doug Rand)曾在歐巴馬政府任職期間研究移民政策,他說:「這完全沒有必要,如果它真的生效,對美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自找的傷害。」
蘭德進一步說:「總的來說,這不是一個善意的嘗試。事實是,如果這條規則生效,人們將只能得到四年、某些情況下兩年的籤證期,然後他們將不得不申請延期,延期的理由非常有限。我們最不願意做的就是讓人們覺得,1,他們不受歡迎,2,他們可能在完成學業之前就被趕出這個國家。」
這項擬議的規定將在30天內徵求公眾意見,截止日期是10月26日。截至發稿時,該規定已經收到了逾1萬條評論意見。
對於它的前景,專家給出了不同的看法,Curran, Berger & Kludt移民律師事務所合伙人Dan Berger認為,國土安全部可能並不會延長評論期,相對較快地發布最終規定。這可能意味著該規定將於今年生效。但他預計規定將立刻遇到法律挑戰,「這項規定很可能會被法官叫停。另一屆政府也有可能在明年撤銷這一規定。」
而耶魯-洛爾教授表示,這項擬議的規定可能不會在1月20日之前最終敲定,也有可能在新政府被推翻。他說:「一方面,學生和高等教育工作者不應該恐慌——這些變化不會立刻生效。另一方面,如果最終還是發布了規定,這將是20年來國際學生管理方面最大的變化。總的來說,這項擬議中的規定是本屆政府反移民趨勢的一部分,它向潛在的國際學生發出了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信息,讓美國看起來更不受歡迎——這與政府在其他移民領域所做的其他事情是一致的。」
不止是收入源
國際學生約佔美國大專院校學生的5%,他們對經濟的影響是驚人的,在2018-19學年,100萬國際學生為美國經濟貢獻了410億美元。
大多數國際學生支付全額的州外學費,這對大學來說是個福音,因為他們可以為國內學生降低學費。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經濟學家瓜拉夫·坎納(GauravKhanna)說,在受經濟衰退重創的中西部大學城,留學生在房租和餐飲上的支出尤其重要。
他們的貢獻不僅限於學術和現金流。「這不僅會影響到大學部門,」坎納說。「在留學生畢業後,很多人加入了科技行業,那些領域出現了很多創新。」
近年來,受政府移民政策的影響,美國學校的吸引力已經不復當年。根據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數據,2018年美國項目新增國際學生不到27萬人,較2015年創紀錄的數字下降了10%。
中國學生已經開始將重點轉向了其他移民政策更友好的國家。去年大約有40萬中國學生在美國大學學習。而前往澳大利亞、英國和加拿大的中國學生數字分別為20萬名、12萬和15萬。印度也有類似趨勢, 2016-17年和2018-19年期間,在美國大學就讀研究生階段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印度留學生減少了25%以上。同期,在加拿大大學就讀的印度留學生從2016年的76075人增加到2018年的172625人,增長了127%。
德夫·普蘭德拉(Dev Purandare)是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博士生,四年前從印度來到美國。像大多數留學生一樣,他從小就相信美國的高等教育體系是首屈一指的。
普蘭德拉說:「我們可以來這裡獲得學位,參與研究。但我們也有貢獻。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一直是一名助教,現在我在指導本科生和研究生。」
不確定的未來動搖了普蘭德拉和其他學生。
他說:「每個月都要面對一場新的危機,每天我都要考慮能否繼續做我正在做的事情。我沒法對自己的生活有任何規劃。我甚至不能養貓——因為如果明天或者下個星期,人家就要我離開,我該怎麼辦?」
普蘭德拉的籤證將在明年到期。他說,即使他能順利續籤,他也可能會接受美國以外的博士後職位,他想去更受歡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