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中華野史》中的記載,忽然明白壽鏡吾先生為什麼會生氣了!

2020-12-06 帥丫的歷史文化茶坊

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位書屋》中問壽鏡吾先生東方朔知道的「怪哉」是什麼蟲,先生回答「不知道」而且臉上有怒氣,看了《野史》中的記載,除此之外,東方朔還知道有一種叫「守宮」的蟲,與帝王后宮生活有關。於是我恍然大悟,難怪老先生會生氣,一個小屁孩懂這麼多幹什麼……

在《中華野史》中記錄了這樣一個小故事,東方朔認識的怪哉大概是叫「守宮」的蟲,是古代帝王用來防止后妃禍亂後宮的一種奇特的蟲子,但是在今天的人看來,這種蟲幾乎不可能存在。

《野史》中大概是這樣記載的:

帝王的後宮有一種蟲子,叫做「守宮」,這種蟲子有專門的人餵養。這些蟲子的功用是防止後宮的妃嬪與他人私\通,「守宮」的名字也來源於此。

飼養的人用硃砂餵養蟲子,待蟲子長大後,飼養者將它搗碎,用蟲子的粉末給女子點身,它將終身不退,但是一旦與其他男子發生關係,紅點就會褪去。正因為「守宮」有這樣的功用,所以它是帝王們用來保衛後宮嬪妃貞潔的法寶,也是保衛帝王血脈純正的法寶。

有一次,漢武帝召集朝中博學之人猜謎,他把「守宮」蟲放在盆盂下,讓大臣們猜,結果只有東方朔猜出了盆盂下的東西。東方朔稱:盆盂中的東西既不是龍,也不是蛇,因為它沒有長角,但有腳。它走路曲曲彎彎,善於沿著牆壁爬行。東方朔說如果它不叫「守宮」就叫「蜥蜴」吧。

於是東方朔猜中了,漢武帝獎勵了他十匹錦帛。

我一直以為「蜥蜴」是舶來品,不想在中國古代就有這種物種,而且還有這樣神奇的作用。我記得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神鵰俠女》中就有這樣的情節。小龍女和李莫愁同為同門師姐妹,她們的手上各有師父點的一顆守宮砂。當李莫愁質疑小龍女與楊過關係不正常時,小龍女亮出手上的守宮砂,輕而易舉就證明了自己的清白。

看來,守宮砂這件事也並非某人主觀臆造,在中國古代早有這種說法,但是守宮砂真有這樣神秘的作用嗎?反正我不太相信。

看了《野史》的記載,我終於明白了,文章開頭提到的魯迅小時候問壽鏡吾老先生「怪哉」這種蟲子的事情,難怪老先生會生氣。

壽鏡吾老先生是不是害怕回答了以後,下一步這個小孩會繼續問「守宮」這種蟲?所以老先生直接給他一個決絕的答案「不知道」,而且帶有怒氣,以此警告這小孩不要繼續探究,也不要看歪門邪道的閒書!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正史是什麼,野史又是什麼?野史所記載的內容真實嗎?
    歷史為一面鏡子,現代的許多管理學經驗,人情世故,自然規律等都是可以從歷史中搜尋到答案,這也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另一種解釋吧我們經常接觸到的歷史基本都是正史,為史官記載,比如學生時期的歷史課本內容,即為此類。但史官的經歷畢竟有限,只能記載較大的事件或比較著名人物的。
  • 正史沒有記載,僅有野史所傳四人
    在正史記載中,趙雲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兒子叫趙統和趙廣,女兒僅叫趙氏,後來嫁給了關羽的兒子關平,生有一子叫關樾;趙雲既然有兒子和女兒的記載,那當然有老婆了,不過正史並沒有記載,僅有野史所傳四人。
  • 野史記載司馬昭死於司馬炎之手,這種可能性有多大?
    據正史記載,司馬昭篡位之前不幸因中風而死。但是在一些野史之中,卻記載著司馬昭是因中毒而死,下毒之人正是他的親生兒子司馬炎。野史中的說法是胡編亂造,還是有一定的事實依據?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看一看司馬炎毒殺司馬昭一事是否可能成立。
  • 野史記載的:朱棣「遇鬼」事件,把出身行伍的朱棣,嚇出一身冷汗
    明史是後人所編,其內容往往不會涉及細枝末節或驚異離奇的小事,而野史則不同,雖然野史中內容大多不能被證實曾經發生,但作為輔助資料品讀也別有一番滋味。在野史《白下雜譚》中曾記載了一段朱棣白天遇鬼事件。當時那詭異的一幕,更是嚇得朱棣出了一身冷汗。
  • 正史和野史上的事又該怎樣看,我說不能全信
    是正史的可信度高些,還是野史的高些?今天我就發表一下我的淺見,和你一起品一品,如何看待史書上的這些事兒。在我看來,關於可信度的問題,基本上沒有什麼爭議,但一定要注意,是「相較而言」,正史的可信度要比野史高些。也就是說,儘管正史高些,也不能代表正史上記載的事情就一定是真的,而野史就一定全是假的。
  • 野史究竟可不可信?2008年一次驗屍推翻正史,驗證野史真實性
    光緒皇帝的死因,在《清史稿》中,只有這麼幾句話:「壬申,上疾甚……癸酉,上疾大漸,崩於瀛臺涵元殿,年三十有八。」看來,光緒皇帝是重病久治不愈,突然惡化去世的,只是恰巧死在慈禧前一天。正史區別於野史的地方,就在於正史是由官方出面編寫的史書,《清史稿》作為北洋政府出面組織編撰的史書,雖然因為北伐戰爭沒有完稿,但卻符合「正史」的定義。
  • 正史可信還是野史可信?我做一下論述
    中國古代歷史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歷史是記載過去有影響的大事或者有意義的事情,會給後來的人們知道自己的前人的經歷和過去的那些事情。但是歷史有時並不算是實事求是地記載著過去的事情,這就需要讀歷史的人要有個辨別真偽和分析事態的能力了。我記得有人說「要讀歷史就讀野史,野史的可信度高於正史」,我覺得這句話是值得商榷的。那我就先論述一下野史,然後再論述一下正史。
  • 何謂「正史」與「野史」
    正史中最著名也最具代表性的,當首推「二十四史」,而發展至今,更專業的說法應該有「二十史」。這是在原有的「二十四史」的基礎上,1919年,北洋軍閥政府以柯劭忞的《新元史》列入正史,稱為「二十五史」。《清史稿》雖然不是正式史書,其體例和舊史書完全相同,所以近來多有人合稱之為「二十六史」。
  • 有野史說,大順軍將福王吃了,並繪聲繪色記載了這一過程
    有野史說,大順軍將福王吃了,並繪聲繪色記載了這一過程有野史說,大順軍將福王吃了,並繪聲繪色記載了這一過程:福王被捉後,以親王之尊,跪爬在李自成面前,汗流浹背,乞求李自成饒他不死。李自成不為所動,當眾斥責朱常洵:「汝為親王,富甲天下。
  • 科普:歷史的正史與野史究竟如何區別
    作為一名優質的歷史領域認證者,今天給大家科普一下正史和野史的區分,和我們正史的分類。有人說: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有人說歷史中的虛虛實實讓人很難區分。這都是有道理的。因為正史中也有一些是記載錯誤的,野史的存在剛剛好可以反映那段歷史的一些現象。我們在看到正史的同時,也要去讀一讀野史,因為你會發現野史比正史更加有趣。好了,言歸正傳,我們接下來看看正史的分類和野史的區別吧。正史分類正史主要分為三大類:紀傳體、編年體和國別體。
  • 為什麼魯迅先生會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中國的近代史是屈辱的一段歷史,但同時也是各大愛國文人展露頭面的時代,國之將亡時各位文人志士也在用自己手中的筆桿奉為祖國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作為近代最有名的思想家、民主戰士的魯迅就是這些愛國人士中的一員,魯迅先生可以說時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用他手中的筆桿點醒了很多沉睡的人,雖然言辭非常犀利,但是當時的人們卻非常推崇他,然而在
  • 三國大腦洞野史趣聞
    野史基本是民間一些好事之徒編撰的歷史,內容五花八門,有時候根據神話、民間傳說,再加上想像力編寫而成。反正人民群眾的添油加醋能力幾千年來一直在增長。可能野史中確實有真實可靠,說不定還真是歷史的真相,不過確實沒法考證,所以我們也就當茶餘飯後的故事看一看。
  • 考古學家劉斌:良渚古國為什麼忽然銷聲匿跡?
    在許多的民族和文化中,都有關於鳥的神話和表現。《詩經》中「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這句話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有關商族誕生的鳥神話記載。在良渚文化玉器的主題紋樣中,與神徽配合施刻的鳥紋,是鳥紋形象較為多見的一種形式,主要見於玉琮、玉冠狀飾、玉璜及玉三叉形器等玉器上。這種與神徽相配的鳥紋,想必正是良渚之神所乘的神鳥吧。
  • 「正史」為何比「野史」更可信?需要懂得如何甄別史料價值
    為什么正史的記載比較可信?在新文化運動的時候,梁啓超在《新史學》中曾經提出過一個這樣的觀點: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譜而已。於是,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開始以此為觀點,反對封建時代裡所有的正史記載。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後一個朝代來修前一個朝代的史書,會不會去美化前朝呢?顯然是不會的。那麼,他們會醜化前朝嗎?很大程度上,也不會,因為這與「修史」的目的有關。
  • 炎帝輸給黃帝為什麼中國人卻被稱為炎黃子孫,中華三祖又是什麼?
    但是正因為這樣,好多人也會奇怪一個問題,在歷史中的炎帝明明輸給了黃帝,按照人類勝王敗寇的理論,蚩尤是靠邊站的,沒人願意承認是蚩尤子孫,為什麼中國人卻被稱之為炎黃子孫呢?炎帝最起碼是比不過黃帝的,但是為什麼炎帝的排名卻要在黃帝前面呢?為什麼不叫黃炎子孫呢?黃帝是誰?
  • 正史、野史、別史與雜史有什麼不同?你能清晰地區分它們嗎?
    早期我國史書如《春秋》等都為編年體史書,後司馬遷在編寫《史記》過程中增補了本紀、世家、列傳、志、表,班固編寫《漢書》沿用此體例,但刪去世家。此後紀傳體被各朝奉為正規體列。而以紀傳體為編寫體例的書也就稱作正史,意味用正規體例寫作的史書。因此,正史由官府主持編寫,具有政府權威性。
  • 秦始皇死前發生三件怪事,不是野史杜撰,而是正史記載,至今未解
    秦始皇但是,秦始皇在臨終前,卻接連遇見了三件怪事,而且這可不是野史杜撰,而是記載於《史記·秦始皇本紀》和《資治通鑑》兩本正史當中的事情。怪事一:熒惑守心《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三十六年熒惑守心」,也就是說,在秦始皇三十六年出現了「熒惑守心」的天文異象,那麼這個「熒惑守心」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陳劍鍠:人為什麼會生氣?因為心中有生氣的種子
    陳劍鍠教授演講的主題為《如何在「疫」境中提升生命的意義》。陳劍鍠在演講中提到,人為什麼會生氣?因為心中有生氣的種子,佛法講,它的境緣一起來的時候,根、塵、識,六根接觸六塵,產生六識。因為你內在因為有因,有那個種子。因為我們心中有這樣的種子,當外在的境緣現前的時候,因跟緣結合在一起,產生這個結果。
  • 這個會做飯的男人太暖了,看《丘奇先生》抵禦寒冬!
    一天,10歲的夏莉忽然發現,家裡多了一個黑人廚師。這個不速之客讓夏莉很不開心,她認為誰都不能攪和她和媽媽的幸福。夏莉不知道的是,這個黑人廚師——丘奇先生,是她媽媽的前男友臨死前放心不下生病的媽媽,特地找來照顧她們的。媽媽生了乳腺癌,醫生預測她還有六個月的生命,丘奇先生受託,在這六個月裡照顧她們母女一日三餐。
  • 欺騙了千年的上古中華始祖之謎,原在《山海經》中早已記載了答案
    中華文化上千5000多年,地大物博,其中人民的智慧不是一兩句就可以概括出來的。在我國歷史中,留下的寶典奇書數不勝數,但是要說最經典最具有神秘色彩的一本書,那就是《山海經》。《山海經》中,帝俊可能是出現的次數較多的天帝,關於他的記載共十六條。但是《山海經》中也沒有詳細記載的記載帝俊究竟出自何處,這就更加增添了帝俊的神秘性。據《山海經》記載,帝俊是上古眾多帝王先賢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