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給我弄一大碗格拉條!」
這些天
阜陽人大概做夢都在說這樣的夢話
這兩天
阜城街頭一些店鋪陸續開門了
一到飯點
格拉條店門前
都是這樣的
阜陽人實在是太想念格拉條了
上午11點半
偉莉格拉條十五中店門前
長長的隊伍不斷延伸著
每天從早上9:00到晚上20:00
店鋪銷售約1000碗格拉條
每天大概消耗兩三百斤的豆芽
中午12:00到店
已經排到了164號
東關和平格拉條店復工後
好多老主顧特意駕車
從很遠的地方來吃格拉條
排隊的隊伍延伸到路邊
還拐了個彎
排隊的顧客大多每人購買2-3碗
還有的一下子購買10多碗
帶給家人和鄰居
由於不能堂食
有些食客
為了吃上熱乎的格拉條
隨手放在自己的車前蓋上吃
還有的蹲在門口的臺階上開吃
真的是太想念了
在疫情期間
田三卷饃店一直處於營業狀態
城南旗艦店每天銷量高時
一天要消耗500斤麵粉
能製作1200碗格拉條
阜陽人對格拉條似乎有一種執念
提起阜陽特色小吃美食,
首先想到的是它
在外的阜陽人歸來時
最先吃到的還是它
格拉條簡史
關于格拉條的來歷,一直有個令阜陽人驕傲的傳說故事。相傳蘇軾在阜陽任知府時,結識了東關很有名氣的文人白老先生。
有一天,白老先生把圓形麵條煮熟過涼水放入大碗中,加入芝麻醬、辣椒油、豆芽、香菜、荊芥 油炸花生等調料,做出了一碗東坡先生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食物。
東坡聞到一股香氣撲鼻,立即食慾大開,即問何物這麼香,使我胃口大開。
這一問白老先生也不知怎麼回答是好,只應允到先擱啦擱啦(阜陽方言:攪拌的意思)。
東坡先生說原來"格拉條也",食後東坡大悅,以其為人間美味也。
還有一種說法,格拉條是以河南餄餎面為原型做成的。老一輩阜陽人說,八十年代之前,在阜陽基本是沒有格拉條店的,到九十年代才逐漸開遍大街小巷。
奈何關于格拉條的資料實屬有限,到底是怎麼來的,我們無從考究。
但,格拉條是阜陽特有的美食,這一點毋庸置疑。何必糾結太多,好吃就行。
你心中那一碗完美的格拉條
是什麼樣的?
在阜陽
你心中最好吃的格拉條是哪一家?
留言區分享吶~
來源:潁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