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村」居民即將搬遷,危險藤梯換鋼梯,如今變樓梯集中安置

2020-12-14 巴渝風景線

2020年4月26日-29日,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傳來喜訊:四川省內最大的異地扶貧搬遷工程籌建的4個集中安置點,面向來自全縣28個鄉,96個邊遠山村的建卡貧困戶,分發1200多套房,搬遷群眾開始抽籤分房。

2019年,為集中安置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3921戶18547人,昭覺縣共建設安全住房4057套,總佔地面積581畝,總建築面積398860平方米。

安置點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學校等配套設施,以及農業產業園區正在緊張有序建設中,確保實現貧困戶在6月30日之前全部搬遷入住。

在這次邊遠山村的建卡貧困戶集中安置分房活動中,涼山州昭覺縣支爾莫鄉的貧困戶,也參與分房。支爾莫鄉的阿土列爾村,就是著名的「懸崖村」,一個處於涼山深處的懸崖上,極度危險的村子。

這個需要藤梯攀爬懸崖絕壁的村子,有的老人一輩子都沒有下過山,後來,藤梯改成了鋼梯,如今,村民們終於要告別懸崖,走出大山了。

這個觸動無數人心的阿土列爾村,阿土勒爾村通往外界是完全沒有路的,什麼山路小路都沒有,唯一有的是村民們用藤和木材撘的17條藤梯。這個村子的祖先,為了避戰亂和匪患,特意選擇住在這樣危險而與世隔絕的地方。

藤梯從懸崖上掛下來,一條接一條,有一些甚至是90度垂直下來的,而且又窄又滑又沒扶手。每次村民外出和孩子上學,都要從垂直800米的懸崖上踩著藤梯爬下來,險象環生令人看著無比揪心。

2016年,阿土勒爾村讀書的孩子爬藤梯的影像被媒體播出之後,震驚了千千萬萬個人,「懸崖村」也因此出名了。村民幾歲的娃娃也要爬藤梯下山去上學。

孩子從家裡到山腳下的小學,光是爬藤梯就要花去兩三個小時,尤其是冬天用那懂得通紅的小手抓藤梯,令人在擔心之餘紅了眼眶。

涼山州、昭覺縣兩級政府相關部門,為緩解備受關注的「懸崖村」村民出行難、出行險問題,級統籌投入資金實施「鋼管天梯」工程建設。將2500餘根鋼管背上山,換下了年久失修極不安全的藤梯,新建了由鋼管構成的「鋼梯天路」。

。鋼梯從山腳蜿蜒而上,總數超過了2500級,堪稱壯觀。與原來的藤梯相比,鋼梯更加寬更加牢固,而且還多了扶手護欄,實在是安全多了。以前上山要花2、3個小時,現在只需要一個多小時就可以了。

有了鋼梯,村裡的幼教點、醫療點也陸續建成。2017年五一前夕,懸崖村通上了4G和寬帶網。即便這樣,村民生產生活仍有不便,搬出大山,住進縣城,依然是不少村民的願望。

此次昭覺縣集中安置邊遠山村的建卡貧困戶,「懸崖村」的84戶村民,都將參與此次安置抽籤分房,搬遷到縣城集中安置點。

「懸崖村」易地搬遷後,老人可以帶著孩子安置點居住、生活、讀書。隨著「懸崖村」旅遊業的推進,「懸崖村」裡將修建民宿,開發大峽谷溶洞、溫泉,規劃徒步遊路線,觀光纜車等,吸引遊客,實現旅遊致富。

老人帶著孩子進城安置之後,留在村裡的青壯年們還將修建45套民宿,計劃修建兩條觀光纜車發展「雲端遊」。

相關焦點

  • 從藤梯到樓梯,快手老鐵陪「懸崖村」一路變遷
    懸崖村邁出的每一步,老鐵都在關注。樓梯時代,大步邁入新生活搬家的喜悅,從一個多月前就開始在快手醞釀。4月9日,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的安置點,進入最後的收尾工作。卡車司機「自由飛翔」(快手ID:751326495)運貨路過,記錄下了這一幕。
  • 走下2556級鋼梯上樓梯!「懸崖村」31戶貧困老鄉今日下山搬新家
    四川日報·四川在線「涼山戰報」前方報導組「喔喔喔……」5月13日,天剛蒙蒙亮,涼山州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懸崖村」)裡,一聲公雞啼鳴聲劃破村莊上空。「起床嘍,收拾東西!」當天,和他一樣,將有31戶貧困戶走下2556級鋼梯,進城。5月12日,「懸崖村」26戶居住在山腳下的貧困戶已搬遷到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13日,居住於高山區、需攀爬鋼梯上下的特土組和勒爾組31戶貧困老鄉,將採取「人走鋼梯、行李走索道」方式下山,在山腳下牛覺組集中乘車,進縣城、領鑰匙、搬新家。14日,還有27戶搬遷。
  • 我在現場|我見證了懸崖村的這一天
    建鋼梯、通網絡、興產業,懸崖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走下鋼梯,搬入縣城內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他們的生活條件逐步實現歷史性改變。↑某色蘇不惹(左一)和家人一起在火塘邊烤火(2017年12月14日攝)。 2016 年 5 月懸崖村經媒體曝光後,山上村民的出行難令人驚訝,孩子們上學路令人揪心,所展現的四川省大涼山脫貧攻堅的難點和痛點直刺人心。
  • 「懸崖村」的小女孩:第一次摸畫筆,長大要當畫家
    封面新聞記者 何方迪 「從『懸崖村』下來,到居民安置點給孩子們上美術課,從這一張張笑臉當中可以看到孩子們有多開心,希望藝術的種子能在他們的心裡生根發芽………」 晚上10時,結束了一天的採風行後,手臂曬得通紅的李壽友在朋友圈發表了這段感悟。
  • 懸崖村村民:沒讀書吃了虧 不能讓小孩再吃虧
    某色伍哈一手握緊扶手,一手掐指算著,再10多天,鋼梯就要完工,那時候正好趕上彝族年,那是彝族人一年最喜慶的日子,「孩子們回家就不用再走危險的藤梯路了」。這個爬了一輩子藤梯的中年人,吐著彝語口音的四川話,憨笑著說出不知從哪兒學來的口號,「交通搞上去了,經濟才有發展。」
  • 「致我們的2035」搬離懸崖村之後
    我們又該如何為之奮鬥,中國之聲推出特別策劃《致我們的2035》,23日推出第一篇《搬離懸崖村後》。帕查有格,1986年出生於四川涼山,2015年12月起任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第一書記。阿土列爾村又名「懸崖村」,因村民進出村需攀爬17段懸掛於峭壁的藤梯而得名。今年5月,懸崖村84戶貧困戶搬遷至昭覺縣城的新家。
  • 懸崖村首個網絡主播「熊二」,歡迎!
    懸崖村首個網絡主播「熊二」某色拉幾(左)來到川報全媒體改版迭代活動現場。  這首《再見,阿土列爾》歌唱的對象是涼山州昭覺縣阿土列爾村,它還有另一個名字——懸崖村。今年5月,村裡80多戶貧困戶從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搬到縣城居住,實現從藤梯到鋼梯再到樓梯的千年巨變。  懸崖村首個試水網絡主播的村民「熊二」某色拉幾也來到發布活動現場。這個21歲的彝族小夥子,原本在村裡種玉米和土豆。2016年,懸崖村的鋼梯建成後,開始當起了主播。
  • 涼山懸崖村絕壁修路 村民背1500根鋼管上山造天梯
    從在建的「天梯」上向下看 這裡是媒體曾經報導過的「懸崖村」,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 今年8月開始,村裡開始新建一條用鋼管打造的「鋼梯」,現在已修了五分之四。 某色伍哈一手握緊扶手,一手掐指算著,再10多天,鋼梯就要完工,那時候正好趕上彝族年,那是彝族人一年最喜慶的日子,「孩子們回家就不用再走危險的藤梯路了」。 這個爬了一輩子藤梯的中年人,吐著彝語口音的四川話,憨笑著說出不知從哪兒學來的口號,「交通搞上去了,經濟才有發展。」
  • 這半年「懸崖村」村民的變與不變
    今年5月12日,住在「懸崖村」——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牛覺組的某色日者一家,和其他27戶村民一起搬到縣城附近的沐恩邸社區。在這個川內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懸崖村」人發現,搬進新家只是從村民變市民第一步。  「磨合,適應,融合,最終像城裡人一樣生活。」沐恩邸社區副書記海來木呷說,從貧困戶到市民的轉變,遠不是搬到新房裡這麼簡單。
  • 老鐵們,開播了,歡迎大家來到「懸崖村」直播間~
    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大山深處坐落著一個實實在在的「直播村」村民之間互稱「老鐵」暗號是「666」其中,人氣最旺的網絡主播叫楊陽點擊視頻帶你進入「『懸崖村』的直播間」「」「天梯」上的巨變大涼山阿土列爾村海拔1400多米位於懸崖之上,雲朵之間是名副其實的「懸崖村」此前,村裡通往外界依賴一架用藤條和木棍編成的17段「天梯」即便身強力壯的年輕人上下一趟也要近4個小時住在「懸崖村」的人幾乎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孩子上學背包翻山去縣城都是奢侈的事情
  • 涼山州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治理與後續發展綜述
    從「山頭」到「村頭」,從「村民」變「居民」,涼山州易地搬遷總人數佔到了全州貧困人口的36%,是四川省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總量的25.6%,這是涼山打贏脫貧攻堅戰取得的巨大歷史成就。與此同時,它又開啟了涼山脫貧攻堅後一個全新的歷史課題——易地扶貧集中安置點的轉型與重構。 易地扶貧搬遷,從本質上講,是民族為擺脫貧困而進行的新的遷徙。
  • 「懸崖村」搬家的事兒,連英媒都關注了——
    參考消息網5月15日報導 四川涼山昭覺縣的阿土列爾村又被稱為「懸崖村」,村民與外界的唯一通道是搖搖晃晃的懸梯。該村進入公眾視野後曾引發多家外媒關注,其中就包括英國《泰晤士報》。近日,「懸崖村」村民搬家了!《泰晤士報》在5月14日的報導中也對此事進行了報導。編譯如下:生活在中國西南部一個懸崖頂端的居民正搬遷到新家。
  • 河北康保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見聞
    「破房換樓房,再也不用燒煤了,這樣的好日子,美的哩!」夏日,在康保縣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小區怡安小區,63歲的孫德有在三室一廳新居裡一刻也不閒著,一會兒拖地,一會兒撣窗臺。孫德有是搬遷到怡安小區的建檔立卡戶中的一員。
  • 懸崖村少年養蜂賣蜜:網友嫌便宜,要求價格漲4倍 |下山之後
    四年前,騰訊新聞聯合新京報,首次推出「懸崖村」系列報導之後,懸崖村經歷了一次「光速進化」。同時,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也在騰訊公益平臺,多次發起「幫懸崖村孩子出大山」等公益募捐,在廣大網友支持下,幫助許多孩子實現了夢想。近日,騰訊新聞、騰訊公益聯合新京報,推出99公益日系列脫貧報導《下山之後》,回訪懸崖村。
  • 竹岔島198戶居民進行搬遷安置抓鬮
    青島西海岸報/西海岸新聞網記者 丁霞1月9日,對於薛家島街道竹岔島社區的居民來說是個大喜的日子,當天198戶居民終於盼來了新房,進行搬遷安置抓鬮,就此薛家島街道完成了全域城市化。據了解,竹岔島社區是薛家島街道唯一的海島社區,由於島上交通、醫療、教育和生活的諸多不便,多年來島上居民一直盼望早點「上岸」住進安置房,開啟幸福新生活。此次安置樓房房源共341套,其中多層181套,高層160套。島民搬出後,竹岔島將作為旅遊景點進行保護性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