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一醫首例螢光腹腔鏡下肝臟手術成功實施

2020-12-25 紅網

紅網時刻常德12月10日訊(通訊員 吳浩然)近日,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在普通外科主任張克蘭的指導下,副主任羅韜帶領普通外科二病區團隊完成常德一醫首例螢光腹腔鏡下肝臟手術,目前患者恢復良好。

59歲的王女士因患有「左肝內膽管結石」, 多年來反覆上腹部疼痛,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在完善三維重建後,發現患者存在替代肝左動脈的血管變異,左側半肝的引流膽管均明顯擴張,為徹底根治病灶,需行標準的解剖性左半肝手術。為此,羅韜和團隊經過充分的討論,決定使用該院最新購置的Stortz高清螢光腹腔鏡來實施病灶的精準切除。手術中,羅韜帶領團隊先解剖並離斷肝左動脈及門靜脈左支,經外周靜脈注射吲哚箐綠螢光劑,因左半肝的血供已離斷,螢光劑只進入右半肝,左右半肝之間的界線分明,沿此分界線切肝更容易暴露肝中靜脈,手術更為精準。但此手術方式對外科醫生技術要求較高,術中稍有不慎,即會引起難以處理的大出血。在麻醉科和手術室醫護團隊的密切配合下,普通外科二病區團隊順利完成這一手術,術中出血僅約50ml。

患者術前三維重建。

據羅韜介紹,腹腔鏡解剖性肝臟手術的難點除了術中控制出血、助手的暴露外,還有對斷肝平面的把握。通過螢光腹腔鏡確定斷肝平面在半肝手術中更有利於找尋肝中靜脈,確定病灶邊界和手術切除範圍,為手術提供指引,大大增加了手術的安全性。

螢光腹腔鏡下肝臟手術的開展標誌著常德一醫普通外科向精準肝切除的方向邁進一大步,未來將繼續完善和推廣該項技術,同時積極開展肝臟腫瘤的正染技術和複雜膽道手術的膽道顯影等,造福更多湘西北患者。

相關焦點

  • 3D列印模型聯合吲哚菁綠螢光導航行腹腔鏡下精準肝切除術
    根據CT/MRCP、3D重建圖像等,擬行腹腔鏡下右肝前葉切除(V/VIII段切除)、膽總管探查取石術。後基於肝臟3D列印模型,發現擴張膽管及結石主要位於V段,肝臟VIII段膽管擴張不明顯且不伴結石。手術方案改為腹腔鏡下解剖性肝V段切除、膽總管探查取石術。圖1 MRCP:可見膽總管結石,右肝內膽管多髮結石伴擴張。
  • 國內首例機器人螢光顯像輔助下前列腺癌根治術在滬成功實施
    國內首例機器人螢光顯像輔助下前列腺癌根治術在滬成功實施 2017-06-12 22:17: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6月12日消息
  • 影創科技助力雲南首例MR混合現實肝臟手術成功實施
    12月2日,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外科運用MR 混合現實技術,為一名患者成功實施了「左半肝切除手術」,其全過程還通過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外科羅丁:「病人患有肝內多發性膽管囊腫,手術的難度比較大,既要精準地切除所有病變的膽管並完成膽道重建,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的肝組織,我們需要將MR 混合現實技術運用到這次手術當中,提升手術操作的精確度和安全度。
  • 國內首例高難度乳房重建手術在渝成功實施
    今年30歲的馬麗紅(化名)因為此病遭受了不僅僅是巨乳症的折磨,近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一院分泌乳腺外科厲紅元教授參與手術,切除了馬麗紅雙乳1100g左右的腺體和組織,並通過乳頭移植,再造乳房,讓她不再受病痛的折磨。這也是國內目前成功開展的首例高難度縮乳+乳房重建手術。
  • 劉續寶教授及柯能文副教授團隊完成國際首例腹腔鏡經結腸下區原位...
    近日,我院胰腺外科劉續寶教授及柯能文副教授團隊完成了國際首例腹腔鏡經結腸下區原位胰十二指腸切除聯合門靜脈切除的胰頭癌根治術。該手術由團隊中柯能文副教授主刀,歷時6小時,患者術後恢復順利。經文獻檢索,目前國際上尚未見類似手術病例報導。
  • 國內首例機器人螢光顯像輔助前列腺癌根治術成功—新聞—科學網
    仁濟醫院國內首例機器人螢光顯像輔助前列腺癌根治術成功盆腔核磁共振提示前列腺體積顯著增大,右側髂血管閉孔神經旁淋巴結腫大。 患者屬於高危局部進展性前列腺癌伴盆腔淋巴結轉移。傳統意義中,轉移性前列腺癌預後不良,5年生存率僅為30%左右。因患者年齡較輕,且全身狀態較好,故考慮先行新輔助治療,將腫瘤負荷降低後,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盆腔擴大淋巴結清掃術,力求完全清除腫瘤,達到根治,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遠期預後。
  • 醫者故事丨威海市立醫院牟洪超:肝膽相照,仁心為民
    吳孟超院士崇高的醫學道德品質深深感染了牟洪超,也促使他立志要成為一名跟吳孟超院士那樣的「仁心大愛、德醫雙馨」的醫學專家。他以救死扶傷為職業使命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除了要求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還必須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能力。以大醫標準要求自己的牟洪超,在救死扶傷的同時,也在不斷磨礪著自己的醫學技能。
  • 全國第一例肝臟寄生腎上腺腫瘤微創術在濰坊市中醫院成功完成
    10月6日,濰坊市中醫院東院區泌尿外科攜手多學科,成功完成全國第一例肝臟寄生腎上腺腫瘤微創術。據了解,在全球範圍內該病症不足10例,該院泌尿外科與兄弟科室密切配合,熟練運用腹腔鏡微創技術,填補了國內該手術微創治療的空白,為同類型疾病治療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 河北燕達醫院完成首例嬰幼兒腹腔鏡下鞘狀突高位結紮術
    2020年9月10日,在麻醉科醫師團隊的密切配合以及手術室護理團隊積極幫助下,由河北醫科大學附屬燕達醫院小兒外金景平主任主刀,為一名21個月嬰幼兒患者成功完成了我院首例腹腔鏡下鞘狀突高位結紮術。
  • 宮外孕手術不留疤 湖南婦女兒童醫院首例單孔腹腔鏡手術
    建議手術治療。由於劉女士年輕,愛美之心強烈,不想在肚子上留下疤痕,因此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婦科歐陽卓主任沒有選擇傳統的多孔腹腔手術,而選擇操作難度較大的單孔腹腔鏡手術為李女士進行手術治療。單孔腹腔鏡微無創治療中心是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婦科的特色和重點技術。單孔腹腔鏡技術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微無創技術,國內僅有少數三甲醫院能夠開展。我院所開展的單孔腹腔鏡診療項目居湖南省領先地位。
  • 濟醫附院開展首例「良性疾病」半相合骨髓移植手術,讓生活有盼頭
    近日,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血液科為患者實施了首例良性疾病單倍體相合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術,患者疾病將得以治癒,可告別輸血「續命」生活。日前,該患者已完成骨髓移植,並順利轉入普通病房。該案例的成功診療,進一步擴大和提高了濟醫附院對罕見疾病救治範圍及能力,讓更多大病患者可以不出市就能得到救治,獲得優質醫療服務。
  • 璧山區成功完成首例體外循環直視下心臟手術
    近日,璧山區人民醫院成功完成首例體外循環下心臟不停跳房間隔巨大缺損直視修補手術。  為確保手術成功實施,璧山區人民醫院購置了最先進的體外循環手術設備和器械,成立了體外循環手術專業團隊,術前組織心胸外科、手術室、麻醉科、重症監護室、彩超室、設備科等多個科室進行會診,認真討論病情,制定了詳細的手術實施方案,並邀請新橋醫院專家進行了指導,對術前、術中、術後可能遇到的情況進行了詳細分析並制定了應急預案。
  • 石城縣人民醫院腹腔鏡微創技術再升級!成功開展NOSES手術
    石城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結直腸癌根治術(NOSES手術)。近年來,石城縣人民醫院外二科用此項技術連續為幾位患者輕鬆解決直腸內腫瘤,胃腸外科腹腔鏡微創技術再升級,取得新的突破,使該院腹腔鏡微創技術更加「微創」。
  • 3D腹腔鏡治療粵東首例「鏡面人」胃癌
    「鏡面人」發生概率約為百萬分之一,而合併胃癌的概率約為千萬分之一。目前全球可查閱到的「鏡面人」合併胃癌的病例僅在50例左右,該名患者為目前粵東發現的首個病例。雖然「鏡面人」五臟六腑的位置發生變化,但其生理功能與正常人無異,對日常生活無影響。
  • 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成功開展腔鏡下甲狀腺切除手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澤文 通訊員 吳學濤近日,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外普外三科順利完成醫院首例腔鏡下甲狀腺切除術,該手術的順利實施,填補了醫院的一項技術空白,進一步提高了醫院腔鏡手術技術水平。入院後,胸外普外三科主任侯光來組織全科進行了一次病例討論,考慮到患者為青年女性,擔心自己術後頸部疤痕不美觀的問題,侯光來認為該患者適合腔鏡下甲狀腺微創手術,擬定手術方案後向患者介紹了手術的優點及注意事項,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在手術麻醉科的通力配合下,為患者順利實施了醫院首例腔鏡下甲狀腺切除術,手術成功,效果良好。術後在呂恩護士長為首的護理團隊精心護理及主治醫師吳學濤的悉心治療下,該患者已順利出院。
  • 西安成功實施世界首例磁錨定懸吊腔鏡甲狀腺切除術
    近日,西安交大一附院耳鼻喉頭頸外科利用磁錨定懸吊技術,經口入路實施腔鏡甲狀腺切除術獲得成功。經科技查新,該技術為世界首例。經口入路的腔鏡甲狀腺切除術作為甲狀腺手術的新術式具有四大優勢:一、將手術切口隱藏於口腔前庭,使患者術後頸部無疤痕;二、經口入路的腔鏡甲狀腺切除術由於頸部無皮膚及皮下切口,患者的術後疼痛感大大減小;三、由於其鏡下放大作用,可使喉返神經及甲狀旁腺得到更好的暴露,最大限度減少喉返神經及甲狀旁腺損傷(最嚴重的二個甲狀腺術後併發症)的發生;四、對於頸部淋巴結的清掃完全可以達到開放手術的效果。
  •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完成湘南首例腹腔鏡經腹膜外腹壁切口疝修補術
    81歲的李奶奶是郴州安仁人,2019年9月因疝氣在當地醫院急診手術治療,術後腹痛反覆發作。4月30日,李奶奶因急性腹痛並腸梗阻再次就診,當地醫院評估後建議轉診,經全面評估後認為存在較大腹壁切口疝,需手術修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