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貫中西的林語堂先生,曾經在他的《蘇東坡傳》序言裡,這樣說:
「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假道學的憎恨著,一個瑜伽術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心腸慈悲的法官,一個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一個月夜的漫步者,一個詩人,一個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細數了一下,共有十九個稱謂!
之所以下這樣的評語,是因為林語堂先生認為:
蘇東坡比中國其他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其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正如耶穌所說「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鴿子的溫厚敦柔」。
今天要介紹蘇東坡的一首詞,其中體現的正是「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這是一首早春紀遊詞。
「細雨斜風作曉寒」——
某個春天的清晨,風斜雨細,春寒料峭。
這麼冷的天,我們的東坡同志,只淡淡地只說了「作曉寒」——
我不在乎。
再冷的天,還有濛濛細雨,如剪刀般的風,也阻擋不了,我那雙樂觀的腳步啊!「淡煙疏柳媚晴灘」——
時到向午,雨勢漸收,淡淡煙雲,籠罩著河灘邊的疏柳。
陽光明媚,春光乍洩,眼前如一幅淡遠的風景圖啊!
淡雲晴日,疏柳搖曳——
平常人眼中,不過是普通景象。
但在蘇東坡同志的眼中,卻自有一種嫵媚風情!
美,是需要有審美眼光的人,去發現的。
「入淮清洛漸漫漫」——
據有關資料,「清洛」,即「洛澗」,發源於合肥,北流至懷遠合於淮水。
其地距泗州(宋治在臨淮,即東坡同志寫這首詩之處)不近,非目力所及。
目力是所不及。但想像力卻是可以很豐富的。
他從眼前的淮水,聯想到上遊青碧的洛澗。
他想像,當清清的洛澗,匯入渾濁的淮水以後,也變得渾渾沌沌蒼茫一片了!
看似簡單的一句聯想,似乎是單純的景物描寫。但細細讀來,卻含禪機在內。
什麼禪機呢?即「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啊。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
感嘆是要發的,但人生還是實際點啊。
不管怎麼樣,該吃吃,該喝喝。
午餐時間到了,哇,有乳白色的香茶一盞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盤哦!
太好了!
「雪沫乳花」,是形容煎茶時上浮的白泡。午盞,指午茶。
「雪沫乳花浮午盞」,這是宋人最喜歡的茶生活啊!
「蓼茸蒿筍」,即蓼芽與蒿莖,是立春的應時節物,這可是鮮嫩的春菜啊。
有茶,還有鮮菜。
想來,接下去,我們的東坡同志,肯定要喝點小酒了!
這兩句將東坡同志品茗嘗鮮時的喜悅和暢適,繪聲繪色、活靈活現地表現了出來。
藝術來源於生活。
而東坡同志,就象我們前面說的,擁有一顆如天真小孩心靈,生活的樂天派啊!
他雖然留下了千古文豪的美名,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多美妙的文章。
但一生起起落落。換成我們普通人,肯定早就被折騰得夠嗆了,早就怨天尤人、消極沉淪了!
但他,「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
樂天到不可救藥哦!
你可以想想,那是多麼樂觀的一個人!
每個人的人生,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
除少數極幸運者外,大部分人的一生,就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
有人,在一次又一次挫折中,對人生失去了希望,失去了信心。
有人,卻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即使明白人生的無常,命運的無常。
但依然心懷樂觀,心懷美好。然後,依然有滋有味的活著。
蘇東坡,就是如此。
「人間有味是清歡」——
只不過是香茶一盞,春蔬一盤而已,卻讓他心中發出了這樣的歡呼:
「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這清淡的歡愉啊!」
沒有豐富人生經歷的人,是不會有這樣的心聲的。
只有經過磨難的人生,才會懂得:
「濃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菜根譚》)
「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是一個看透人生之後的大徹大悟。
它有如一束溫暖的光,照徹了這首詞,照徹了千古,照徹了無數讀者的心靈!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