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好未來的要素拆了之後,發現了未來教育的五大賽道

2020-12-18 芥末堆

*來源:混沌大學(hundun-university)

我2006年畢業以後一直創業,也算一個連續創業者,創建了兩個公司。第一個是世紀明德,攜程投資的,新三板上最高的時候達到14億左右的估值;第二個是青青部落,目前由好未來投資。旅遊行業和教育行業裡最頂級的兩家公司,對我這兩個公司都有投資。我創業這麼多年,做的都是遊學、研學、素質教育、社會實踐這個賽道。

我今天主要給大家分享三部分內容:

第一,簡單回顧一下關於好未來的要素拆解。

第二,從不同的角度、尺度繼續向下深挖這些拆解後的要素。

第三,通過要素重組,和大家探討一下創新創業中我認為的幾個可能比較好的賽道。

好未來的要素拆解

我個人認為,在教培行業中,好未來第一的位置目前還是非常穩定的。

混沌組合創新裡面主要用的是熊彼特的舊要素、新組合、供需連方法,這是非常經典的三種要素拆解法。例如在電商領域,阿里巴巴經常講的是人、貨、場就是一個例子;我們講供需連,就是供給、需求、連接,這三種要素的拆解。

在教培行業的供需連裡面,供給分為學科和老師,學科包括語數外學科,素質類學科,老師包括名師、教研+普通老師、AI老師。需求劃分為B、C、G端,分別對接培訓機構、學生和全日制學校。連接方面,師生比是一個主要因素,比如一對一、小班、大班;此外還有場景因素,有純線下的、純線上的,現在因為疫情的推動,OMO的發展可能是未來教培行業一個很重要的發展趨勢。

這就是教培行業一個簡單的要素拆解,做組合創新,首要的基本能力就是先拆解,拆完了才能組合、建設。

好未來的第一曲線是學而思培優,它的學科要素主要是理科,最初主要是數學。在老師的配備裡,它沒有走新東方的名師策略,因為有一次名師出走把他們嚇壞了,所以改成了教研中央廚房為主。所以它的供給裡主要靠教研+普通老師,老師們只要做到80%就OK了。

新東方最早是大班,好未來選擇了小班,大概15-20人。在場景裡它選線下場景,佔據了中國一二線城市的市場。所以它的要素組合就是理科+教研+小班+線下,這就是好未來的第一曲線。

但好未來並不滿足於此。它覺得自己是所有教培機構裡最有線上基因的企業,所以一直想把線下培訓放到線上來,好未來第二曲線就是這麼來的。相比於線下培訓,它只變了一個要素,就是把線下變成了線上,理科、教研、小班都沒有變。

在變線上的過程中,學而思網校內部的分歧也特別多。一開始說做錄播,但是錄播完成率不行,就失敗了;後來說做慕課,教大班的同時直播,但完成率還是不行,畢竟慕課大學生完成率也就5%左右,中小學生要完成更難。小班直播,一個老師帶20個學生的模式,當時他們也沒有走通,因為學而思主要是在一二線城市,小班直播的模式續報率還可以,但是經濟成本太高了。

最後是2015年左右,一個小項目叫海邊雙師,跑通了整個雙師的節奏。然後好未來對海邊雙師進行單點突破,all in,並開始打廣告。以前我們從來沒有見過學而思打廣告,但學而思網校2018年開始打廣告,2019年加入在線教育廣告大戰,再到今年疫情期間,第一時間進入學習強國、進入央視,免費同步課程,吸取流量無數,現在他們已經有了兩三千萬量級的客戶基數。

所以,整個好未來第二曲線的組合就是把線下要素換成線上,而線上要素也經歷了好幾個選擇,最後把雙師直播模式all  in生長出來,放大到它的第二曲線上。

十九大提出,我們的教育要做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既要有公平,又要有質量。公平就是相對來講價格要合理,此外質量還要好。從孔子時代開始,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在過去的兩千年以來一直是個悖論,雙師是目前解決這個悖論比較好的模式。

張邦鑫也說了,雙師課堂也很簡單,一個好老師給一萬個人講,每個線下課堂20個學生配一個老師,把兩邊的優勢結合起來,成本還能下降。所以這個模式跑通以後,2019、2020年,行業內所謂的在線教育大戰都是推行B2C的在線雙師模式。經過這次疫情,也出現了所謂江湖六大門派(學而思網校、猿輔導、作業幫、跟誰學、新東方在線、網易有道)。

我們再看看雙師的要素組合。學而思有學而思培優和學而思網校,學而思培優也有線上課堂,這兩個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學而思網校所有場景都是純線上的,學科是理科,老師是名師+普通老師,主講老師是名師,輔導老師是普通老師。在需求端,它面向的都是C端,直接面向學生。師生比的部分,主講老師面向大班講,一個人講幾百人、上千人;輔導老師面向小班,一個人可能面對20個學生。這是學而思網校。

學而思培優也有直播雙師,區別在場景,它的直播雙師同時囊括了線上和線下。學而思培優先前基本把中國最好的58所城市都佔領了,在這58所城市它推行的全是純線下模式。但是從58所城市以後,它也改成了雙師模式,主講老師在線上,但是輔導老師在線下。

比起學而思網校,學而思培優的直播雙師課堂只是在場景這塊有一點不同,其它的都一樣。好老師不願意去58所城市以外,所以他們就把好老師放在北上廣深,在58所城市以外的線下地方設定學習間,讓輔導老師盯著小孩學,這就是線上線下相結合。

教培行業供需連要素深度挖掘

角度劃分有一個MECE原則叫獨立、窮盡。你如果確定一個角度,最好把這個角度裡所有的因素都列出來,這是麥肯錫方法。尺度上大概有一個原則,「夠用就好」,儘管你在練習的時候可以「掘地三尺」。

關於教培行業的供給、需求、連接,我會從不同的角度、深度挖掘一下。

1、供給側

從大類上劃分,有的機構做的是課程類、內容類,有的是技術工具類,還有最主要的課程內容類,大家一般看到的都是課程內容類為主;另外還有社群平臺類,比如微信、釘釘、快手、抖音等。

教育領域的創業者,首先要看你的企業在教育平臺上供給的是哪些大類;從教學的流程來講,「教、學、測、評、練」的五大流程你主要覆蓋的是哪些。有的機構基本做到全覆蓋,比如好未來;但只切入一個環節再開始擴展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比如說一起作業網,最早切入的就是作業這個「練」的環節。

從剛需程度來講,我們可以分為同步輔導和素質素養類。我的一個感性估計是,同步輔導類在我們整個市場中佔80%,素質素養類佔20%,一個家庭裡家長的花費基本也是這個結構。決心不送孩子參加同步輔導的家長很少,或許在孩子幼兒園階段還是信誓旦旦,但是孩子一上小學,他肯定就不這樣了。這就是中國的現狀,沒有辦法。

同步輔導按照科目來劃分,最基本的就是語數外和其他考試學科;再往下的素質素養類輔導中,有最大可能性的是少兒英語,再往下是少兒編程、思維訓練。

少兒英語、少兒編程、思維訓練應該是過去3年裡在素養類裡最大的賽道,也是拿融資最多的賽道,這有兩個原因。第一,貼近了在線概念;第二,貼近了剛需概念。英語也算剛需,全民人工智慧的背景下編程也算剛需,思維訓練其實貼近了幼升小的數學也是剛需——它們都貼近剛需、在線這兩個概念,所以做大了。

從教材的角度來看,有人教版、蘇教版等等,不做贅述。從難度的角度來講,學而思有勤學班、精英班、目標班、創新班、興趣班,大家一般聽到這些班名就懵了,根本看不出來難度到底是怎麼劃分的。這就對了,這就是人家起名的學問。他們內部知道這些班次的難度排序,但決不能讓孩子有那種我是低級班、你是高級班的感覺——就像我們買車一樣,什麼尊享版、舒適版等等,你根本看不出來哪個更貴。

如果大家從企業規模來看,有巨型、大型、小型、微型等等。國家統計局的標準是微型是10人以下,小型大概是10-100人,中型是100-300人,大型是300人以上,巨型估計得1000人以上。一般來講,教育行業呈現啞鈴型結構,巨型企業都已經有十幾家上市公司了,小微企業也有一堆工作室、工作坊。這次疫情,中小企業應該受到了不小壓力。

最後,在老師這一塊,名師、教研+普通老師、AI老師都沒有問題。

2、需求側

教培行業的需求還是B、C、G這三個對象,其中直接面向學校和直接面向學生的完全不一樣。這裡又劃分了一個城市區位要素,有一二線城市、三四五線城市,還有鄉鎮。一二線城市就是北上廣深+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整體來講,一二線城市在市場上的比例稍微大一點。

從支付能力來講,客戶可以分為核心需求、非核心需求和無需求。核心需求就是錢不是事,一年兩萬、三萬、五萬、十萬的學費都不是事,或者有的家庭雖然困難,但是砸鍋賣鐵也支持孩子上課。非核心需求是稍微投資一點,一年花幾千塊。還有一些無需求,家長覺得學習根本不重要,趕緊回去幹家務。

從類別方面來看,需求可以劃分為純知識型、技能型、情感態度價值觀型。同步輔導肯定是知識類的相對多一點,主要提供知識點。

在訴求方面,有的家長希望培優,比如好未來就是用來培優的;有的家長需要補差;也有的家長需要便利,比如龍文教育就在小區樓底下,這就非常便利。

下面這張圖是根據一二線城市、核心非核心需求畫的一個四象限圖,這個研究來自東方證券。

一二線城市的核心需求是第一象限,這些核心需求在前十年裡誕生了像學而思、新東方等機構,格局已定,上市公司都有很多了。

東方優播比較有意思,它的定位是滿足三四線城市的核心需求。這裡的家長覺得錢不是事,但是好老師確實不願意去三四線城市,那怎麼辦?東方優播就做在線單師直播小班,通過線上場景把好老師引入到三四線城市。

其它的三四線城市,或者一二線城市的非核心需求,以在線雙師的模式來做。一二線城市的非核心需求還是以學而思為主,因為一二線城市是它的傳統市場;猿輔導、作業幫、跟誰學基本上瞄準三四線城市的非核心需求,它們在線輔導的價格是線下1/3左右,這樣一下子釋放了50%的家庭的需求。

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核心需求、非核心需求一交叉,我們就有了這麼一個四象限。通過區分不同象限裡面的優勢,我們可以在不同的象限裡找到自己的定位。

3、連接端

師生比上,什麼一對一、小班、大班都沒什麼問題。但老師是否固定,時間是否固定,又會延伸出不一樣的模式,比如說都是一對一英語,VIPKID可能是老師不固定,噠噠英語裡面老師就是固定的,這兩種模式並不一樣,我們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場景上,線上、線下、OMO沒有什麼問題。從技術手段上來說,線上技術有錄播、直播,也有的是AI把錄播切片完以後,通過諮詢技術來直播。

要素重組後的未來賽道

我覺得對各要素進行拆解重組特別有趣,我們可以不斷做思想實驗,將供需連在不同角度、不同尺度進行連接,就像搭積木一樣,做各種組合創新、分型創新。

大家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認知遮蔽,比如說把這個供、這個需、這個連搭完以後,覺得這個事根本不可能,然後就放棄了。一個新東西剛出現的時候,就是大家覺得不可能的時候。這個時候你要用混沌的方法多問問自己——多問問自己,是真的嗎,總是真的嗎,是不是有可能有例外?

任何新事物在出現之前都是受到質疑的。我給大家一個忠告,大家在這個玩樂高式的拼積木過程中,你把能組合的全部組合出來,不論最初你覺得這種拼法有多麼不可能。然後你從中慢慢選擇你認為最好的模式,選擇其中自己最適合的賽道,如果經過分型創新、實驗、MVP做到突破以後,你就開始all  in  ,單點突破,舍九取一。

根據上面這個供需連的要素組合,我按照我自己的推演大概組合了一些賽道,今天我分享一下個人認為比較有可能的五大賽道。

第一個,大班雙師的2B賽道。我剛才講所謂的大班雙師「六大江湖門派」格局已定,那指的是2C,2B不是這樣的。在全國各地的中小城市、三四五線城市裡面的線下小培訓機構,他們這次也是被疫情逼迫著,要麼自己轉線上,要不就只能與提供大班雙師2B的機構合作。

大家知道,好未來早就在這個領域做了魔法校,更有高斯allin 2B,名字都改成叫愛學習集團了。高斯現在只把北京做自己的試驗田,除了這個試驗田旗艦店以外,其他的地方全部all in 做2B,就是把他的這一套東西完全輸出給中小機構。他現在號稱已經有1萬多家合作機構了,而且它自己完全待在這些機構背後,不露出自己,露出的全是地方上的中小培訓機構。所以這就是大班雙師2B的機會,類似高斯和未來魔法學校這樣的機會。

從需求端來講,這也是地方培訓學校轉型的機會,線上雙師加線下輔導可以幫助地方培訓學校轉型,所以需求也是有的。因此,我認為大班雙師的2B模式是第一個比較有希望的大的賽道。

第二個模式,我個人最近也琢磨得比較多,可能是大班雙師的2G模式,就是把大班雙師這種經過驗證的,提高教學生產力又兼顧公平和質量的方式,直接引入全日制公立學校,尤其進入那種在當地排名三四五六名的,迫切想要趕超第一、第二名的學校。未來我們的課程都是北上廣深的特級教師輸出,原先的班主任老師都變成輔導老師,對於學生主要做好輔導、預習、態度、情感、價值觀方面的工作,真正地去完成「育」的職責。

教育培訓現在號稱有1萬億的市場,在線、雙師大概是5000億的市場。如果大班雙師能進2G的話,未來直接面對的就是教育部每年投入的4%的GDP,也就是4萬億的市場。

這個想法比較開腦洞,可能在未來十年二十年裡才能實現,但我今天也把這個想法拋出來,這就是我自己在拼樂高積木的時候組合出來的。學校會不會反對,原來的老師、班主任老師該怎麼辦,這個組合確實面臨很多問題,我們一開始肯定都覺得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結合百年來學校組織的變革,未來學習模式的變化,我認為,如果雙師模式真的提高了生產力,那它就應該被用在教育的主戰場,也就是我們的學校。

第三個,我認為像東方優播這樣的在線小班單師模式,也是非常有前途的。前面說的都是大班雙師的2B、2C、2G,東方優播代表的就是小班單師領域的一個希望。三四線有錢有核心需求的家長,發現好老師真的不願意來,那怎麼辦?只能依靠完全線上的模式。錢不是問題,我也不需要價格便宜,我只需要好老師。一對一輔導一個小時800塊我可以支付,小班教學一個小時300塊我也可以支付。我的核心需求就是,我必須要直接連接北上廣深的好老師。因為有核心需求在,所以我覺得在線小班單師也是很OK的。

第四個,我認為比較有希望的就是OMO模式,這可以和電商裡面的新零售做類比。目前在線教育江湖一片混戰,就像2010年左右,線上的京東、阿里和線下的蘇寧、國美混戰的時候。有意思的是,當電商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多快好省這些所有線上能提高的要素都提高了以後,阿里又開始做盒馬鮮生等線下服務。因為它發現,還是有些非標品的重服務沒法線上替代。人畢竟還是需要交流的動物,全都宅在家裡等東西送到門口,大家也受不了。所以阿里結合自己的大數據優勢、流量優勢,倒做出了生鮮領域的線下體驗店,做一個地方讓大家在那吃飯,找回人和人之間很熱烈、很擠的那種感覺。這個轉向就很有意思,所謂「三年河東,三年河西」,確實如此。

所以,我認為再過5-10年,教育領域也一定能出現這樣的情況。這次的疫情是整個在線教育的助推劑、催化劑,把所有有利於線上的、線上確實提高效率的要素極快地加速了,原來三年五年能完成的,現在一年兩年就完成了。但人們會逐漸發現,有些行業確實是非標品的重服務類,不能線上化,比如研學旅行、營地教育、社會實踐等。

再過幾年,這些教育巨頭們就會攜它們的數據優勢和對客戶的精準掌握,反過頭來去OMO這些重服務、重體驗的線下機構,例如舞蹈等藝術行業,也許是它們自己做,也許是以投資、收購這樣的方式來整合。

因此,我認為未來的OMO還會有機會的,只是大家需要先熬過這個疫情,並讓自己活成頭部。線下的素質教育機構,要做成上市公司確實比較難,但如果你能做到營收過億,或者有其他核心優勢,能規模化盈利,將來你就有可能成為被整合的對象,我認為這也很好。

第五點就是教育平臺。其實上一撥O2O的熱潮裡有好多想做平臺的,但那時的時機還不成熟,教育的品類、SKU還沒那麼多,大家對線上平臺的認知也還沒那麼高,他們就做了先烈了。這次的疫情加速以後,線上教育迅速發展,快手、抖音、B站等都有成為教育平臺的可能。在品類特別多,而且供遠遠地大於需的情況下,人們就需要平臺了,就需要嚴選和尊選了。

這個平臺到底是什麼樣,會不會是像天貓和京東那樣?不知道,畢竟教育行業是重服務的,主觀評價佔比很高。那會不會是像大眾點評一樣,課程類似於菜品,大家的評價千人千面?也不好說。但總之而言,在疫情的推動下,在教育供過於求的情況下,我認為還是有可能出現教育平臺的。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混沌大學」。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

混沌大學;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混沌大學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教育硬體賽道,能有「好未來」嗎?
    而教育的互聯萬物化則是一種潛移默化出的感知性,不易察覺的產出教育體驗,滿足教育需求,從簡單的單詞搜索,到複雜的課程整體學習,這些都是網際網路給予的真實且存在的教育體驗產出。而在此之下,同樣產出教育體驗的教育硬體還能否擁有未來?
  • 教育企業破局之路|WISE2020 36氪教育賽道未來獨角獸計劃發布
    來源:36氪12月8日在WISE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36氪發布了教育賽道未來獨角獸計劃。12月8日,36氪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了「WISE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崛起與回歸」。下午,在新經濟之王主會場,進行了36氪創新教育產業服務戰略發布,戰略發布環節邀請到了小禾科技創始人、大校長商學院院長史治國老師,36氪商學院負責人吳霜老師,一起回顧教育行業的發展歷史,指出新經濟下的發展趨勢,共同發布了36氪教育賽道未來獨角獸計劃。拐點之下,教育創業者要學會避開紅海,找到自己的藍海。
  • 新東方Kids+發布STEAM未來幼兒園系列課程 幼兒教育賽道迎來「新...
    ,賦能幼兒園科學教育發展。此次STEAM未來幼兒園系列課程的發布,讓業界對新東方Kids+在B端的業務布局更加關注。據了解,除了該課程的發布,新東方Kids+也在本屆未來學校生態大會上全面展示了面向C端的產品,包括主打在線AI互動課程的拳頭產品BOBO英語,以及涵蓋不同主題的「教育盒子」等。作為今年幼兒教育賽道的「新勢力」,新東方Kids+近期的頻頻發力,將讓這一賽道更具看點。
  • 創造職業未來,淵大教育職教賽道嶄露頭角
    線下教育機構面臨極大挑戰,在線教育變得熾手可熱。而主營線上職業教育市場更是成藍海。 51CTO、粉筆網、中公教育、中華會計網、淵大教育等APP用戶激增,創歷史新高。因為疫情影響,線下培訓的學員轉移到了線上,而2020上半年多場職業類考試推遲,更讓大批備考用戶積壓,在線職業教育如火如荼。
  • 一個to B的好未來
    今年,好未來未來魔法校先推出了對全行業輸出的「雙師課堂」解決方案;7月,好未來又發布了「WISROOM」智慧課堂解決方案;12月初,好未來又將面向全行業的教育開放平臺和盤託出。數月內,此平臺已與一千多家教育機構達成合作,覆蓋了幾百個城市及地區。在打磨產品和構建平臺之外,好未來還投資了一系列教育行業的to B企業。
  • 《未來兒童藝術教育中心》—— 「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本年度...
    已先後有多家單位深度參與了重大創新成果測評與論證項目,為「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新要素。本年度已遴選出的3組優質創新成果在技術和裝備、課程、規劃設計方案等多個方面形成了突破,有力支撐了「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縱深發展。
  • 教培參考張沉浮:採訪了200家在線教育,我們看到了教育的未來
    和《王后雄教育董事長馬巍:我幹教培30年的思考和預判》。大家下午好,我是張沉浮,特別開心在這裡和大家做一個分享交流,我今天分享的主題是《教培激蕩三十年:教育未來,誰主沉浮?》。在座有很多線下教培行業創業者,我們是做教育媒體的,除了《教培校長參考》,我們還做了很多布局。
  • 好未來有沒有「好未來」?
    配圖來自Canva據媒體消息稱,好未來與投行就回港二次上市事宜進行商議,最快於2020年年底前完成,至多募集20億美元。然而針對媒體報導的回港二次上市,好未來教育向新浪科技回應稱,目前沒有上市計劃,專注於自身業務。2010年,在成立7年的時候好未來直奔納斯達克上市,成為繼新東方之後的第二家美股上市在線教育企業。
  • 好未來、猿輔導紛至沓來,幼兒啟蒙教育市場迎來「大玩家」
    值得關注的是,熊貓博士乃是好未來集團旗下專為3-8歲孩子量身打造的優質兒童原創內容品牌。熊貓博士由荷蘭人Thijs Bosma和他的中國太太林燕創始於中國成都,其理念就是讓孩子們通過遊戲中的角色扮演來了解生活和他們周圍的世界。
  • 巨證未來教育培訓:改善傳統職業教育模式,創新網際網路+教育
    本網12月25日訊 傳統的職業教育模式受限於時間和空間,讓優質教育出現了普惠程度較低、分布不均的情況。而「網際網路+教育」的出現,則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趨勢和變革。作為一家致力於立足中國,走向國際的教育科技企業,巨證未來教育秉持用網際網路推動教育進步的使命,致力於讓每個人都能享有理想的教育。
  • 新東方Kids+發布STEAM未來幼兒園系列課程,賦能幼兒園科學教育發展
    12月19日,在2020未來學校生態大會早幼教發展分論壇,新東方Kids+正式發布了面向園所端推出的首款產品——STEAM未來幼兒園系列課程,致力於將「兒童發展核心能力」培養體系融入幼兒園日常課程,賦能幼兒園科學教育發展。
  • 聚焦長賽道 vivo用OriginOS去「交互」未來
    何謂長賽道?一方面需要長時間創新、投入、積累,以形成企業長期的核心競爭力優勢,這也將是未來的競爭壁壘。二是這個賽道會持續為用戶創造價值,從而體現企業長期存在的價值,長賽道是長期主義的一個體現。那麼企業如何找到自己的長賽道?在vivo看來,要回到本原去思考,本原就是消費者。我們知道,科技進步不斷帶來創新的體驗,也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但是同時消費者並不喜歡複雜的東西。
  • 好未來教育研究院:人工智慧將重塑教育新形態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十二屆、十三屆全國大會新聞發言人、好未來教育研究院名譽院長王國慶在12月6日舉辦的2020中國未來教育高峰論壇上表示。  本次論壇由北京師範大學主辦,好未來教育研究院協辦,以「創新與變革:面向智能時代的教育」為主題,邀請來自學界、政界、產業界的專家學者、企業領袖,討論分享教育發展的前沿理念與實踐經驗,為推動中國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王國慶受邀在主論壇發表主題演講,分享好未來在教育的創新與變革中的探索與經驗。
  • 好未來領投數感星球,遊戲化教育成大勢所趨?
    近日,教育科技公司火光搖曳旗下的一款APP數感星球完成千萬級A輪融資,領投方為中國市值最高的教育公司好未來。在此之前,數感星球曾在2018年獲得線性資本、德迅資本的天使輪投資。投資方好未來相關負責人表示:好未來非常看好數感星球的發展前景。數感星球的產品設計將有趣與有效結合起來,以多種形式打造沉浸式、探索式學習方式,進一步引導孩子完成練習,真實促進孩子的學習;公司團隊效率高,既有人工智慧背景,也有數學教研背景,能力出眾。
  • 豌豆思維於大川:在線小班課是中國在線教育的未來
    本次大會以"崛起與回歸"為主題,數百位投資人、專家學者以及十年裡乘風破浪的創變者們濟濟一堂,共同展望新經濟的未來。豌豆思維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於大川作為在線教育領域的傑出代表受邀出席大會論壇,探討2020年教育的變局與破局。
  • 兒童運動教育未來在何方?
    3年的時間,兔+熊兒童運動館走進了國內73個城市,開業的門店達到近百家,兔+熊到底憑藉哪些優勢在體能培訓行業另闢蹊徑,走出了兒童運動教育的未來?體能和體能教育,差兩個字,但意味著課程體系的全新升級,也意味著教練人員教學素質需要進一步培訓和升級,需要在課程教案設計中融入場景遊戲,從運動課堂中發現孩子的性格特點,引導孩子從中習得良好習慣和情緒處理方式、溝通交流方法。目前,大多數青少兒體育培訓機構的受眾年齡跨度都比較大,一般在3-15歲,而兔+熊兒童運動館的定位是專注於2-8歲兒童的運動啟蒙教育。
  • 國育未來教育科學(深圳)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袁振國談區域協同
    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中國教科院原院長 國育未來教育科學(深圳)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袁振國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討論的話題是《未來教育的區域協同發展與創新》。我們不會把現在認為好的東西、成功的東西都帶過去,一定希望會帶有生命力的,在未來會更有利的東西。 未來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社會發展太快,快到我們目不暇接,快到我們的思想跟不上社會發展步伐,我們基本上每天都感受著驚奇、感受著不習慣。什麼叫未來?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說未來就是歷史,就是現在若干個點連接線的延長線。未來在哪裡?未來就是要研究歷史,要清楚現實。
  • 從滴滴種樹聊起,構建成功遊戲化的五大要素
    其他產品比如在線教育、內容資訊、互金類產品是否也可借鑑遊戲化玩法?如何借鑑?本文和大家分享探討。二、怎麼樣做好遊戲化-遊戲化五大要素大部分產品都可以進行遊戲化改造,電商可以,出行可以,在線教育、內容資訊、互金產品都可以,因為用戶對遊戲化內容具有較高的接受度,合適的遊戲化設計可以實現用戶和產品的雙重目標;但是,產品和用戶特徵決定了產品進行遊戲化的形式內容和投入產出,需要針對性決策。
  • 豌豆思維於大川:在線小班課是中國在線教育的未來_綜合_江西網絡...
    本次大會以「崛起與回歸」為主題,數百位投資人、專家學者以及十年裡乘風破浪的創變者們濟濟一堂,共同展望新經濟的未來。豌豆思維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於大川作為在線教育領域的傑出代表受邀出席大會論壇,探討2020年教育的變局與破局。
  • 動漫萌妹的可愛穿著四要素:未來眼鏡,Miku耳機,千棘絲帶
    近日就有網友對萌妹的可愛穿著提出四要素,只要有一點存在,那麼這個角色就能成為可愛的存在,這些要素確實普遍存在大部分作品裡,所以成為共同點也是容易被發現,不過這些穿著在動漫裡是很普遍,但是在現實中又是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