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機真的是用來學習的嗎?
未必,眾多八零九零後用行動證明了小霸王學習機的實質是一臺遊戲機,而同樣曾打著掌上詞典名號的好記星則被萬能的學生們發掘成一個沒有感情的五子棋機器,就連步步高點讀機也能被當成MP3進行娛樂。對於熊孩子而言任何具有娛樂性質的學習機的最終宿命都將成為一個娛樂工具。
過去是教育工具皆可娛樂化,而現在則變成萬物皆可教育化。
手機不可以用來學習嗎?
可以,非常可以,年初的疫情導致的學校停課,幾乎所有學校都開始在網上授課,而學生用來觀看網課的工具大部分就是手機,此時手機作為一個硬體設備擔負起來教育的作用,在這個角度上手機理所應當的成為了一個教育工具。
相同的問題發生在很多智能設備上,例如智能音響可以用來聽網課學習知識、網際網路電視,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甚至於智能手錶只要能夠連接網絡這些都可以進行學習,我們是否可以把這些正在起到教育作用設備都稱之為教育硬體?
答案同樣是可以,教育硬體與軟體是一種主賓關係,軟體在產品本身中更佔據主導性,硬體本身價值幾乎是完全由軟體提供的。
而隨著全場景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曾經的專業學習工具們所仰仗的教育軟體綁定在這個時代裡只要一個APP或一個網址就能完全擊碎。
對於教育硬體而言,誰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誰就是教育工具,只是換了一個載體,就像前文所說一樣,當一個手機起到教育作用後同樣可以稱之為教育工具,平板電腦,筆記本,智能手錶,這些都可以被稱為教育工具,而網際網路的全場景落地化所附帶的教育無限性,足以給這個論證足夠的支撐。
在萬物互聯的驅使下越來越多設備提供給用戶教育的功能,這極大程度了拉低了用戶吸收教育的成本,同時通過教育拉近了網絡與現實之間的距離。
在過去的認知中網際網路與現實生活本身永遠有一層看不見的結界,在這層結界中「現實」與「網上」涇渭分明,人們對於虛擬的「網上」更缺乏參與感和感知度。而教育的互聯萬物化則是一種潛移默化出的感知性,不易察覺的產出教育體驗,滿足教育需求,從簡單的單詞搜索,到複雜的課程整體學習,這些都是網際網路給予的真實且存在的教育體驗產出。
而在此之下,同樣產出教育體驗的教育硬體還能否擁有未來?
答案是當然有未來,大浪淘沙沉者為金,風捲殘雲勝者為王,在向善財經看來,教育的萬物互聯真正淘汰的應該是那些單純的硬體載體,而真正能留下的應是更具有深度性的教育硬體。
年初的疫情所帶來的線上教育盛行,擴大了消費者對大屏設備需求,如前文所述在移動智能設備普及的今天,教育整體硬體開始軟體化,以軟體定製出的教育硬體在以平板電腦為主的大屏電子設備競爭中很難起到優勢。
而以步步高為首傳統教育硬體廠商取巧似的對此推出了教育型平板準確的踩住了風口。有數據顯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以小霸王、步步高、優學派和讀書郎為代表的學習機/平板僅在天貓商城單個平臺的銷售額就過億元。同時,據IDC統計,步步高家教機的出貨量在平板行業已躍居前三。
當然風口不常有,但需求一直在。據多鯨資本教育研究院預測到 2022 年,K12 教育智能硬體市場規模將達 570 億。而面對這570億的市場,大多教育硬體企業踩著風口尚能活的滋潤的,而當風口消失,市場重回消費需求為主導的良性循環中時,這些仍困於硬體載體的教育硬體企業又該以何取勝?
在向善財經看來:取勝關鍵其一則是場景替代,夾縫求生,其二是學會「傍身技」,差異化競爭。
Kindle是一個極其優秀的「夾縫型」產品,在我看來,在實體書與電子書之間kindle的倔強生存是一個商業上奇蹟一般的存在。
在閱讀如此便捷的一個時代,幾乎所有擁有顯示屏幕的電子設備都能進行閱讀,而kindle作為一個電子時代的異類,與大多教育硬體工具一樣是一個被替代性極強的產品,為何被替代性極強的kindle能夠活下來?
究其原因是其裂縫性,相比實體書更便捷更適應特定場景,比電子設備裡的文字更真實,同時擁有極強的指向性與專業性,單純為了閱讀而生的屬性,更易觸碰到用戶的敏感神經。這些因素綜合起來讓Kindle從一個被替代性極強的非剛需產品變成了特定環境下的不可替代品。
而在萬物皆可學習的時代,教育硬體理應kindle化。
對於教育硬體企業而言,應對於用戶使用場景進行深度把控,例如在學校這種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電子設備無法使用的場景,以詞典筆為代表的專業教育硬體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能夠在更多場景中進行覆蓋。
有道最近推出的詞典筆3無須接入Wi-Fi即可實現查詞,更適用於無網絡的學校環境。搜狗糖貓詞典筆配備了錄音功能和AI對話翻譯功能,讓學生進行課堂錄音和口語練習變的更為便捷。
而字節跳動則選擇另闢蹊徑發布了「大力智能作業燈」,以「書桌教育」作為字節跳動布局家庭場景下,教育硬體的首要切入點,圍繞生活剛需衍生教育工具,以獨特場景開闢出新的賽道,創造新的需求,同時圍繞新的教育硬體需求進行二次衍生與發展。
這些都是教育硬體企業對教育場景進行把控的優秀示範,同時這些專業的教育硬體用場景的替代性為自身贏得了生存的權利,
同時對於傳統教育工具而言,新世代的教育硬體應擺脫軟體載體的單薄形象,發掘其硬體專業優勢,讓硬體與軟體產生高度協同性,用硬體優勢穩定市場,同時軟體打出與非專業工具的差異化,給予用戶更精準更專業的使用體驗。
有道所推出的有道詞典筆3,則是教育硬體與軟體深入結合的代表,其自主研發了全球首創的超感光學系統,使得有道詞典筆3可以識別出30多種字體。同時在識別軟體系統上進行升級,讓識別更加高效、更為便捷,從而實現了軟體與硬體的高度協作。
而以技術起家的科大訊飛所推出的訊飛掃描詞典筆的查詞速度可以達到0.5秒/詞,識別準確率可達99%,在圖像識別功能方面,訊飛詞典筆不僅可以掃描手寫字體,而且還可以對電子產品和曲面上的文字進行掃描,用技術拓寬了產品的使用場景。
不可否認這些教育硬體企業以技術拉開了自身與非專業工具的差距,同時在技術上層面給予了用戶更優秀的使用體驗。
教育硬體該如何定位?傳統教育硬體企業給出的定位是單一的學習工具,並無其他特殊賦能。
而相對於傳統的教育硬體企業對於硬體的專一,跨界而至的網際網路教育企業則除了注重於硬體本身的專業度以外,更兼顧了教育硬體與線上內容的相結合的方式,以及兩者結合後所擁有的未來場景。
對於教育行業而言,在線教育像是一條因疫情而來的,攪動整個市場的鯰魚。與此同時,教育硬體化也逐漸被越多越多人認可和接受。據天眼查APP檢索顯示,搜索關鍵詞「教育硬體」,有高達61776家公司。新的風口刺激越來越多的掘金者加入,然而,紅海博弈,如何找準發展的正確姿態成為教育硬體品牌破局的關鍵所在。
對於新世代的教育硬體而言,與在線教育內容進行結合與拓展是在當前形勢下不可或缺的。而從網際網路教育企業視角來看,教育硬體的價值在於在於利用教育硬體的線下場景,進行線上業務的推動與擴散。
同時利用教育硬體與線上教育不同的特性進行互補,使兩者在不同場景下承擔不同的教育作用,讓用戶可以進行全場景的課程學習與輔導,從而達到1+1大於二的效果。
而對於教育硬體的未來的展望,我們或許可以根據線上教育的興盛給予教育硬體樂觀的評價,在教育大市場整體傾向於線上化的今天,硬體對於線上教育線下場景缺失,所起到的補充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正如大力智能團隊負責人陽陸育所言一般:「我們認為最後教育一定是一個用硬體加算法,再加上人的服務,來覆蓋全場景的組合方案。我們提供的付費服務,不排除跟其他的產品結合起來。」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