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賽點到終局:在線教育能「燒」出未來嗎?

2020-11-29 網易新聞

  

編輯導讀:毫無疑問,在線教育是今年最瘋狂,也是最受矚目的行業。巨頭先後加碼入局,好不熱鬧。誰會是最後的勝出者?在線教育現在處於什麼階段?未來又將走向何方?文章對此展開了分析討論,希望對你有幫助。

  

  誰是今年最具有有發展前景的行業?從行業間各家媒體的種種討論來看,答案似乎都指向著這一行業,那便是「在線教育」。

  從年初的疫情開始,「在線教育」行業便被確定了大衝擊和大機遇並存的基調,其中一方面是因為客觀環境的變化,大幅度提高了本行業的天花板——從「優化選擇」到「剛需」轉變,在線教育便徹底進入了「增量時代」;另一方面,隨著不斷有玩家入局,這場「排位戰」的名次被不斷打亂,線上行業(企業還是行業?)不斷加大投入便在這個被不斷「打亂」的過程中逐漸成為行業共識。

  而到了2020年年底,「在線教育」似乎又迎來了「賽點」。

  11月9日,新東方在香港二次上市,首日股價漲幅便幾近15%,成為了目前單價最貴的港股;兩天後的「雙十一」,跟誰學傳出了正在醞釀收購樸新網校的消息、猿輔導則宣布完成G2輪10億元融資。

  然而,不斷加碼進場的並不局限於行業頭部的這幾家,從年初到年末,「大金主」便成群入場:

  從去年開始,幾家在線教育巨頭就曾在一個暑假裡燒掉了40-50億的營銷費,少兒英語、少兒編程等教育巨頭的廣告不斷出現在各大綜藝節目和晚會中。這種趨勢也延續到了今年,3-5月,好未來營銷費用為2億多美元,網易有道則投入了4.5億。

  跟誰學創始人兼CEO陳向東在今年9月2日跟誰學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上稱,據第三方估計,在線教育頭部10家機構僅僅7、8月的暑期市場投放量,可能超過100億元。

  

  (你在綜藝裡,總能見到類似的廣告)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這些數字顯然信息量十足:你可以將其理解為資本市場給予行業的信心,也可以理解為市場的需求太過龐大。

  不過值得細聊的地方也在這裡。

  理論上,「教育」並不是什麼陌生的消費場景,該場景擁有穩定的需求。在線教育則是線下教輔機構的延伸,在每個中國人學前到高中教育的學習經歷中,或多或少都有家教或教輔機構的參與,用時興的說法,這便是「K12」了。也就是說,從線下輔導到線上教育,民眾對「教育」的付費習慣一直都有,只不過是表現方式不同。再者「知識付費」和「終身學習」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時,線上教育涉及全科教育也是自然而然的。

  由此說來,在線教育的「知識付費+教育」模式,理應是一個成熟的市場了,應該自己學會賺錢了,而非是需要培養全新消費習慣的新領域。

  並且越接近賽點,馬太效應就越強。與其他已被大眾熟知的網際網路故事一樣,行業裡僅剩的「寡頭」會共同進入奶與蜜的應許之地,而行業裡名次稍微靠後的企業將會淪為岌岌無名者被淘汰出局,這樣的「故事」曾經發生在電商、共享單車、外賣和網約車行業,按照這樣的軌跡,類似的故事也大概率會發生在線教育行業。

  這其中顯然有更多的問題等待著我們去討論,比如為什麼網際網路教育行業仍然在處於燒錢狀態?「燒錢」目前對於在線教育行業來說是必需的嗎?如果是,那麼「燒錢」到底燒在哪裡呢?

  一、在線教育,實時燒錢

  如果從企業高管們的點評來看「在線教育」行業發展的現狀,你很容易得到「並不樂觀」這個直觀感受。

  比如前新東方在線COO潘欣就曾在接受雪球的採訪中表示,在線教育行業裡虧損是常態,整個行業都在虧損。

  第三方分析機構也佐證了這個說法。比如安信證券分析,由2019年的年報看來,在線教育公司行業普遍實現虧損(六家只有一家在盈利),僅有跟誰學實現盈利,新東方在線轉盈為虧,整體下滑超過170%,好未來淨虧730萬美元,流利說半年虧損1.55億元。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線教育行業內的各個「玩家們」在虧損的同時,而這個行業沒有放慢高速增長的腳步。

  隨著移動化、網絡化、生活習慣+教育需求上升+技術更新迭代等大趨勢的來臨,不斷驅動著在線行業快速發展。根據中商產業研究發布的報告顯示:2012-2016年間,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快速發展,從2012年697.8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1853.4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7.66%。

  QuestMobile數據也表明,中國在線教育用戶保持高速增長,月活躍用戶超過4.8億人,用戶對在線教育接受度不斷提高。底線城市教育需求旺盛,在線教育下沉市場紅利仍在,K12領域用戶規模最大,月活躍用戶達到2.19億人。

  

  終止大虧損和高增長並存的現狀,使得市場呈現出一種較為樂觀的狀態——畢竟這意味著「投入正在換取高回報」——而這種情緒也傳遞到了二級市場。

  由新東方拆分出的在線教育平臺「新東方在線」雖然在2020財年虧損了約7.58億港幣,但市場的持續追捧依然讓它在上市後股價持續走高,至今股價達到了招股價的1.7倍,雖然多次遭遇做空,但跟誰學的市值至今也還是漲了幾近5倍。

  在過去一個財年中,募集得來的大量資金很快就被再次投入了市場裡。

  所以接下來的問題是,既然在線教育整體呈現「燒錢」趨勢,並且從回報比上來看「有一定的必要性」,那麼值得思考的是,「錢都花在了哪裡?」

  和所有教育行業一樣,在線教育的基石也是搭建在優秀師資資源的基礎上。各大在線教育平臺對名師的追逐和挖角,使得「百萬年薪」在講師的行業裡也並不少見,有道精品課高中業務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說過,「2019年公司K12主講老師中,45%以上的老師薪酬超過100萬,這個比例還在動態提升中」。

  其中,「清北名師」更是各大在線教育平臺爭搶的對象。跟誰學及旗下高途課堂不乏年薪千萬的高年資名師,這在行業裡也並不是秘密。

  在產品同質化嚴重的在線教育行業裡,為了凸顯平臺競爭力,對師資力量不斷「加碼」(例如跟誰學的高途課堂採用「名師授課+雙師輔導」的在線直播雙師模式成本)更是加重了平臺的運營成本。

  2014年,彼時還沒什麼競爭對手的新東方就面臨過名師出走的困境,幾十位校長級別的高管出走,幾百名名師的出走,他們在離開新東方後,有的創立了在線教育公司與新東方直接展開競爭,有的則跳槽去了競爭對手和老東家正面交鋒。在那時候,媒體都形容,「新東方像是一頭大象,轉身困難」。

  

  獲客成本高漲,也是營銷費用大增的原因之一。安信證券數據表明,在線教育公司的營銷費用都趨於40-50%區間,而資本湧入後,各家的推廣似乎也形成了某種「內卷」的狀況,據晚點報導,各家在線教育公司都加大了營銷費用,市場平均獲客成本被抬高。2019年暑期K12在線大班課49元課獲客成本為 200-300元,今年已經漲到600-700元。

  子彈財經也稱,「低價課」的獲客成本有明顯提升。「去年暑期K12在線教育公司在抖音投放低價課的成本為160元,到了今年暑期,這一數字就達到了200元,增幅為25%。」

  這意味著在形成規模化的用戶群、形成良性的產業生態循環之前,「營銷」將成為在線教育行業最穩定的一項支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課程開發」上的投入,用「不設上限」來形容最為恰當。

  簡單來說,隨著行業分工的豐富、社會需求的增加,人們對於工作技能的要求正在變得越來越複雜、也越來越精準,人們一方面萌生了強烈的「職業再教育」需求,但搭建系統且有效的教學體系顯然並不是一件能夠「立等可取」的事,大概率將重走「師資」到「軟體」再到「營銷」這一條新路。

  或許就像我們在《誰在付費學「營銷」?》一文裡寫的那樣,「一旦『新課程開發』的投入不到位,那就很可能成為一次次需要「行業」與「用戶」共同承擔的試錯成本」。這裡可能產生的問題就更難以想像了。

  二、在線教育,下半場開始

  通過對在線教育行業的現狀復盤,實際上我們不難得到這樣一個判斷:

  在線教育行業並非依然停留在從0到1的初級階段,漫長而線性的積累搭建出可觀的規模,行業接下去要比拼的不再局限於交互模式、教學內容,或是硬體上的教學工具和教學軟體設計還要考驗資金規模、運營效率和組織架構。

  並且可以預見的是,這個「1到100」的過程並不是穩定的,變量正在不斷增加。

  僅僅是投入不夠堅決這一項,就曾經在K12行業裡淘汰過很多玩家,在少兒一對一英語這條賽道上除了vipkid,早期也做過行業前幾名的噠噠英語、gogokid、TutorABC和iTutorGroud等逐一被收購,日漸沉寂。在行業裡殺出一條血路來的VIPKID抗住了「虧損大戶」的壓力,曾經七年時間裡融資超過了10億美元,單是戰事正酣的2018年前十個月裡就淨虧損超過22億元。

  而當討論到抓緊時機和策略的重要性時,2015年的「外賣大戰」裡有一個相當戲劇化的轉折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

  百度外賣曾經憑藉定位獨特的優勢,在白領市場的佔有率排名第一,兩輪融資後估值達到24億美元。在美團、餓了麼和百度外賣戰況膠著的春節檔,百度外賣打溫情牌,主動給騎手放假回老家而被視為由盛轉衰的重要關鍵點。假期結束後,百度外賣出現增長停滯的狀況,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從某種程度說,因為滴滴一統江湖,美團在「百團大戰」後獨領風騷,「燒錢大戰」依然還是在各個行業裡潛移默化地運行著,「有錢可燒,會燒錢」仍是獲客階段的最優定價策略,也是企業熬下去的競爭方式。

  

  目前在線教育行業的變現模式已經逐漸清晰,在線1V1、大班賽道已經實現規模化,預計未來直播小班模型將逐步跑通和放量。

  很多人都期待著教育行業競爭升級——逐步從野蠻生長、瘋狂燒錢的階段過渡到形成寡頭競爭的階段。「到那時,在線教育就會回到理性階段,就能回歸到教育行業本質的競爭了。」對於在線行業的「燒錢大戰」不乏樂觀者也這麼期待著。

  最終局的「排位戰」已經打響了,留給在線教育企業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民眾期待一個依靠產品和服務體驗能最大化滿足用戶的好企業,但在此之前,好企業首先要做的,就是頑強地「活」下去。

  三、尾言

  在線教育不僅僅只有「在線」,還關乎教育。而教育的鏈條很長,一味的關注獲客量和現金收入只會不斷背離教育行業的初心。除了在明處的技術、師資、盈利模式之外,背面還有組織管理架構、運營效率和融資規模。

  當然,「商業的戰場」從來不是以一個「情懷」就能取勝的地方,但在這麼一個體量已經達到了千億級別,且與人文息息相關的行業裡,投資人和看客都應該沉住氣,給予各大在線教育企業更多的耐心,讓他們審慎行事和保持樂觀。

  本文由 @網際網路指北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在線教育大戰逼近「賽點」
    在2020亞布力論壇上,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公開表達了對在線教育模式的質疑:「到現在為止,我還不認為在線教育是一個跑通的商業模式。」他斷言,在線教育每收入一塊錢,就要花掉兩塊錢。一旦資本停止輸血,在線教育會哀鴻一片。在輕輕教育CEO劉常科看來,未來在線教育可能是寡頭共存的狀態,這幾家都不會死掉,頭部三家可能會獲得50%以上的市場份額。
  • 深圳升學教育:營銷導向下的在線教育,跑得出未來嗎?
    升學教育也好,職業教育也罷,在「停課不停學」政策的推動下,用戶需求激增,在線教育被迫走向前臺,於是,大多數玩家為吸引受眾,大批地砸錢玩營銷,那麼,營銷導向下的在線教育真的可以有未來嗎?
  • 在線教育的終局:長期主義的勝利
    這無疑形成了一種矛盾體,在線教育的未來顯得撲朔迷離,倒下的機構是否能說明是模式的失敗?在線教育的終局又將會怎樣?整個行業都感受到了,在線教育準備「背水一戰」了。01在線教育創業的門檻越來越高,且會持續高下去2013年在線教育元年開啟,對於整個教育行業來說意義重大,打開了教育行業通向資本的大門,隨後在線教育迎來了第一波資本熱潮,即使面對2015年資本寒冬,教育行業憑藉健康的現金流及抗風險的逆周期能力,在短暫的經濟下行過程中,依然能很快吸引資本的注意
  • 跟誰學聯創羅斌:決定在線教育競爭終局的三個因素
    「在線教育光靠『名師』這一張牌是搞不定所有問題的,但在整個教學體系或產品體系中,好的老師、優秀的老師,毫無疑問,一定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同時,對於做空帶來的股價波動,羅斌表示,「股價只是我們的當前和未來價值的一種預測和反應。一個是表,一個是裡,我們需要抓的是裡的那部分。」
  • 氪專訪 | 新東方「東方優播」CEO朱宇:此次疫情將是在線教育分水嶺
    從小學到高中,朱宇的成績都沒有跌出過前三名。還曾因病在家休息了 8 個月,在那期間自學了初中到高中 6 年的課程,病好後直接進入初三。後來,朱宇通過保送進入了清華大學。正因為有這份經歷,所以朱宇更知道應該用什麼樣的教學方式效果最好。這個也在新東方在線的三大業務中得到驗證,先是新東方在線全資收購了東方優播的股權,然後是其帶領的 K12 業務也一直在加速擴張。
  • 豌豆思維於大川:在線小班課是中國在線教育的未來
    本次大會以"崛起與回歸"為主題,數百位投資人、專家學者以及十年裡乘風破浪的創變者們濟濟一堂,共同展望新經濟的未來。豌豆思維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於大川作為在線教育領域的傑出代表受邀出席大會論壇,探討2020年教育的變局與破局。
  • 升學教育:AI技術賦能下的在線教育未來將走向何方?
    眾所周知,在線教育的發展離不開AI技術。近年來,得益於網際網路和AI技術的發展,中國的在線教育得以快速成長。受疫情影響下的2020年,在線教育崛起的更為迅速,在「停課不停學」政策的推動下,受眾在線學習的需求量暴增。
  • 教育硬體賽道,能有「好未來」嗎?
    而教育的互聯萬物化則是一種潛移默化出的感知性,不易察覺的產出教育體驗,滿足教育需求,從簡單的單詞搜索,到複雜的課程整體學習,這些都是網際網路給予的真實且存在的教育體驗產出。而在此之下,同樣產出教育體驗的教育硬體還能否擁有未來?
  • 前瞻在線教育產業全球周報第13期:「2019在線教育未來獨角獸TOP100...
    「2019在線教育未來獨角獸TOP100」排名發布10月22日,由中國科學院主管、科學出版社主辦的商業期刊《網際網路周刊》,在其公眾號發布了「2019在線教育未來獨角獸TOP100近一段時間更是動作頻頻:剝離非核心資產、竇昕升職、更名豆神、布局海外……加速的立思辰和大語文向市場釋放出加速轉型的訊號。收窄虧損!
  • 解讀|何為教育OMO,你真的get到了嗎?
    疫情期間,OMO再次成為教育行業熱詞。可是,什麼是教育OMO模式,OMO模式究竟是教育行業的終局,還是疫情下的一劑嗎啡?我們真的了解嗎?教育行業作為文中的最後一個例子,在李開復的筆下被如此闡述:語言學習在中國十分盛行,未來的語言學習將會把外籍老師、本地助教、自動化軟體和自動化硬體連接起來:由外籍老師負責遠程授課,本地助教負責活躍氣氛,自動化軟體負責糾正發音,自動化硬體負責作業和測試評分。
  • 重估在線教育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時至今日,在線教育號稱已經跑通的K12大班雙師模式到底能不能保證教學效果、企業燒錢虧損獲客有沒有未來、行業動輒百億美元的估值裡到底有多大水分? 目前來看,現實與預期頗有距離,是時候對在線教育來一場重估了。
  • 在線教育:「KPI」重壓自上而下,「營銷」決定生死?
    於是,從小月齡早教、少兒教育到K12,再到成人教育,無論是不同細分賽道之間,還是同一賽道不同玩家之間,都呈現出冰火兩重天之勢。做少兒英語的DaDa在今年上半年被曝出僅北京分公司就離職百人;專注成人教育的尚德機構被曝在最近幾個月裡連續裁員,其位於武漢的研發中心已經於今年中旬被撤掉;而主攻留學培訓的小站教育也在5月被曝出公司強制要求數百名員工從全職轉為兼職。精簡內容團隊不免有出於資金問題而無力研發新課程的因素,但內容與銷售團隊人數開始呈現出懸殊的比例。
  • 豌豆思維於大川:在線小班課是中國在線教育的未來_綜合_江西網絡...
    本次大會以「崛起與回歸」為主題,數百位投資人、專家學者以及十年裡乘風破浪的創變者們濟濟一堂,共同展望新經濟的未來。豌豆思維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於大川作為在線教育領域的傑出代表受邀出席大會論壇,探討2020年教育的變局與破局。
  • 血與火:在線教育殘酷洗牌_財經_澎湃新聞-The Paper
    《商業數據派》統計的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末,在線教育行業共披露融資事件89起,與2019年同期披露的136起融資事件相比,減少了34.56%。「在線教育這個賽道,已經容不下初創公司,而頭部公司需要燒更多的錢來贏得機會。」在一位教育行業的投資人看來,在線教育融資不斷,燒錢更大方。「初創公司已經失去了機會。」
  • 「2019在線教育未來獨角獸TOP100」排名發布
    2019年10月22日,由中國科學院主管、科學出版社主辦的商業期刊《網際網路周刊》,在其公眾號發布了「2019在線教育未來獨角獸TOP100」排名,美術寶教育上榜並位列排行榜第25位。在過去的一年中,美術寶教育在業內率先跑通了在線美育1對1的模式,並在上述諸多領域有創新性、突破性進展,備受業內肯定。技術上,美術寶1對1技術團隊自研了Art Class跨平臺在線美術互動課堂系統,支持雙向及多向互動高清視頻直播,動態高清還原直播流的色彩及飽和度,且能將直播時延控制在100ms之內。
  • 作業幫受邀參加新京報2020在線教育論壇,暢談未來教育新生態
    12月2日,由新京報舉辦的2020在線教育論壇在北京召開。此次論壇的主題為「融合創新 未來教育新生態」。作業幫作為國內最大的K12在線教育平臺受邀參會,作業幫執行總裁蘇靜與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北師大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執行主任餘勝泉、北京市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李奕、北京中學校長夏青等一眾嘉賓共同參與了議題探討。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在線教育因其突破時間、空間的特性,成為傳統課堂教學之外,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首要途徑。
  • 搭建在線教育平臺:與傳統教育相比,線上教學真的具備優勢嗎?
    在線教育中的時間是寬泛的,沒有時間的限制,更有利於人們對自我時間的安排。 2、空間優勢 在疫情的突發情況下,人們可以直接在家裡進行學習,降低了空間上的成本。學員只需一部電腦、一臺手機,即可在網際網路上進行學習,真正的做到不出門既能學遍天下。
  • 瑞思教育董事長兼CEO王勵弘:線上和線下現在都不是終局 未來將走向...
    我自己覺得現在線上非常非常的熱,線下似乎非常非常的冷,但實際上如果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線上和線下現在都不是終局,大家都在尋找未來的教育是什麼樣子的。我覺得其實線上有很多好的地方,剛才提到沒有一個物理的邊界,可以觸達我們下沉的市場,可以對於教育公平做出很多的貢獻,同時也是一個數位化的裡程,其實也能夠在未來走向更加個性化的教育。
  • 科技賦能教育,大鵬教育在線學習助力美好生活
    馬雲的話看似不可思議,但仔細想想其實並非毫無道理,因為教育是面向未來,而不是面向今天的工作崗位。大鵬教育副總裁何福龍認為,一提起在線教育和學習,公眾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小學生教育和考試輔導類的教育,但實際上,在線教育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多個領域,我國的學習消費已經從「為了學歷而學習」,「為了工作而學習」,升級到了「為了美好生活而學習」的新階段,因此在線教育機構應該敏銳感知市場需求,積極做出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