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放棄東京奧運會 豐田、松下的新能源野心

2020-12-19 局氣的老柳說車

最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無奈宣布放棄2020年舉辦東京奧運會。如果推遲到2021年日本將損失3.2萬億日元左右(約合2118億元人民幣)。

日本車企原計劃在2020向世界展示他們的新能源技術,豐田要借力推廣他們的氫能源燃料汽車,松下要試圖在這次奧運會發力,佔領全球的新能源電池市場,普利司通2014、2018分別贊助了奧運會和帕運運會。

過去三十年,日本先後投入千億進行氫能的研發,2014開始量產豐田Mirai燃料電池汽車,一次加氫只在3分鐘,可續航500千米。截至2018年底,日本已經正式商業運營的加氫站113座,計劃2030年達900座。2020年東京奧運會日本將打造氫能小鎮,與松下電池攜手搶佔全球新能源市場。

2020豐田、松下被按在了起跑線上,但這兩匹狼欲統治全球新能源的野心並沒有消失。《老柳說車》擔心的是,當我們還在為他們的燃燒技術、混合動力唱讚歌的時候,他們早已為未來市場做好了充足的技術儲備。

狼已經來了,但是很多人還沒有睡醒!

相關焦點

  • 回去繼承家業,日本橄欖球隊員放棄東京奧運會資格
    能夠參加奧運會對於很多運動員來說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日本橄欖球運動員福岡健樹為了繼承家業決定放棄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圖片來源:雅虎體育據「雅虎體育」報導,當地時間今天,日本橄欖球聯盟宣布,福岡健樹已經退出日本7人制橄欖球國家隊。而福岡也將於明天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自己即將退役的消息。
  • 豐田固態電池將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放大招
    豐田固態電池將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放大招,2020年東京夏季奧運會將舉行,豐田計劃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推出固體電池電動汽車,據豐田稱,固體電池是一項完美的技術,與現在的電動汽車一般使用鋰離子電池相比,固體電池更安全,更耐用,豐田以固體電池為東京奧運會的契機,致力於大規模的商業普及。
  • 2020年舉辦奧運會,豐田才真的「血本無歸」
    儘管日本已經出現千餘例確診病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仍舊咬緊牙關,五次三番向外界強調:日本政府一定會克服疫情,保證奧運會如期舉辦!日本為什麼態度如此堅決?恐怕是早早的堵上了國運,日本輸不起。自2013年申奧成功後,近7年時間中,日本為了承辦東京奧運會已經耗資250億美元。
  • 2020東京奧運會:日本準備了8大黑科技
    日本研發的新興技術將要更新我們對於奧運會的傳統體驗,甚至可能改變世界。真的這麼厲害嗎?下面的八大理由將為你證明,2020年東京奧運會將成為最具「未來感」的一次奧運盛會。 松下正加緊研發可以掛在脖子上使用的輕巧型翻譯助手,翻譯語言可達10種,以便為眾多遊客更好地服務。該電子巨頭還計劃為遊客們提供一個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通過掃描日本標識進行即時翻譯。這一應用適用於全球各個國家。
  • 東京奧運會怒刷存在感!
    ,本來已被這一消息澆滅了熱情的小編,突然刷到了東京奧運會為各國設計的絕美和服,美到炸裂!不僅如此,作為二次元動漫大國,為迎接2020 年奧運會,一群「民間動漫大師」發起了為各國設計動漫形象的活動,以幫助大眾加深對各國國旗的了解,小編不得不感嘆一句,高手在民間啊!這場籌備已久的東京奧運會,雖然延期的決定讓人失望,但日本傳統文化所能達到的國際營銷效果卻不容小覷。
  • 日本扛不住了!安倍:東京奧運會推遲一年左右!
    日本首相安倍從當地時間24日晚8點左右開始,在首相官邸與IOC主席巴赫進行了電話會談,東京奧組委主席森喜朗、東京都知事小池和日本奧運擔當大臣橋本聖子等人也一同出席。在此之前,安倍在國際奧委會開始討論東京奧運會、帕運會延期的基礎上,表示考慮到參賽選手的準備時間等問題,確定了東京奧運會延期1年左右的提案方針。
  • 日本取消不起2020東京奧運會
    而施行這種沒看見就是沒發生的「鴕鳥政策」,其實都是為了避免因民眾恐慌而影響東京奧運會的順利舉辦。針對國際奧委會委員迪克·龐德做出的「如果三個月之後新冠肺炎疫情威脅不能消除,東京奧運會可能取消」的判斷,日本政府發言人、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26日稱,龐德的觀點只代表其個人,不代表國際奧委會。東京奧運會將按計劃如期舉行。
  • 買了東京奧運會的票,現在想退,怎麼辦?
    就在昨天,它和國際奧委會聯合聲明,確定將今年的東京奧運會推遲至2021年舉辦。牽一髮而動全身。奧運會推遲並不會讓日本如釋重負,反而有更多棘手的事情需要面對。奧運曾在1964年讓日本經濟騰飛,現在推遲舉辦奧運,至少有三個與經濟相關的問題要著手處理。退票退訂到現在為止,東京奧運會的門票已賣出了一半。
  • 東京奧運會推遲舉辦,日本不是第一次這麼幹,80年前曾經棄辦奧運
    2020年東京奧運會將推遲一年,於明年的7月23日至8月8日舉行!這創造了國際奧運歷史上的多項記錄。而在80年前,1940年的東京奧運會,日本就曾創造了棄辦奧運會的記錄,至今未被打破。1940年的東京奧運會有著許多「第一次」。
  • 東京奧運會延期,日本直接經濟損失60億美元,對上海影響也不小!各方...
    比如,野村證券預測稱,2020年日本的增速預計為-0.7%,若奧運會遭到取消,那麼全年可能會發生1.5%的經濟萎縮。另據日興證券估計,正常情況下有30萬外國遊客將在東京奧運會期間訪日,但如果奧運會遭到取消且疫情得不到控制,那麼日本將遭遇1.4%的負增長。圖為3月23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前)在國會發言。
  • 東京奧運會推遲至2021年舉辦,直接經濟損失約60億美元
    據新華網最新消息,3月24日,國際奧委會和東京奧組委發布聯合聲明稱,在東京舉行的第32屆奧運會最晚於2021年夏天舉辦,延期後的奧運會名稱仍保留「東京2020年奧運會和帕運會」。「我們剛剛失去了600萬元的單子。」談及東京奧運會,李陵頗為無奈。
  • 2020東京奧運會延期:砸下50億元的阿里巴巴怎麼辦?
    3月24日,在加拿大與澳大利亞先後宣布拒絕組團參加東京奧運會後,國際奧委會發布聲明稱,未來4周內將完成新冠肺炎疫情對東京奧運會影響的評估,屆時將作出決定,包括推遲奧運會的可能。隨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向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提議,東京奧運會推遲1年舉行。
  • 從1964東京奧運會看日本建築與設計:混凝土中的重生
    如果沒有新冠疫情,現在東京正在舉辦奧運會。如今,這場盛事被推遲至明年,而在此之前,會徽被指抄襲以及主場館的設計波折已經為其蒙上了陰影。與之相比,1964年的東京夏季奧運會為整個日本帶來了顯著的積極改變。回顧1964年,那是東京首次成功舉辦奧運會,從建築與海報設計,到城市基礎設施的革新,這場奧運會見證了東京在從一座被炸彈轟炸的廢墟到超級現代大都市的轉變。
  • 日本為何擔心取消奧運會?1964年東京奧運會曾令日本煥然一新
    對此,日本政府發言人、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2月26日稱,龐德的觀點只代表其個人,不代表國際奧委會。東京奧運會將按計劃如期舉行。話雖如此,但在疫情的陰影下,今年東京奧運會還能不能舉辦,已成為大家熱議的焦點。可以肯定的是,日本絕不會輕易放棄,對日本來說,這是一次賭上國運的奧運會。面對日本經濟形勢低迷,奧運會承載了救命稻草般的期待。
  • 為防控疫情 東京奧運會聖火傳遞或將放棄讓演藝明星擔任火炬手
    當地時間15日,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組織委員會就計劃於明年3月舉行的奧運會聖火傳遞活動,公布了路線概要。與東京奧運會延期前的計劃相同,奧運聖火將用121天巡迴日本47個都道府縣的859個市區町村。聖火傳遞途經的地區不變,主辦方調整了聖火經過部分地區的先後順序。
  • 為防控疫情,東京奧運會聖火傳遞或將放棄演藝明星火炬手
    新華社資料圖當地時間15日,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組織委員會就計劃於明年3月舉行的奧運會聖火傳遞活動,公布了路線概要。與東京奧運會延期前的計劃相同,奧運聖火將用121天巡迴日本47個都道府縣的859個市區町村。
  • 東京奧運會要推遲到2021年,日本損失高達3.2萬億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此次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將成為奧運會史上首次推遲。這將對日本經濟帶來極大的影響:據推算,日本今年的經濟損失將超過3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916億元)。 中國基金報記者 吳羽 今天一早,一則消息在網上炸開了:東京奧運會將推遲。
  • 1964年日本東京奧運會圖集;大動土木的日本東京
    日本重拾舉辦奧運的想法,特別是在韓戰之後,日本通過戰爭橫財,擺脫了二戰後破敗的現狀。1954年,日本東京正式開始籌備申辦奧運,但被義大利羅馬擊敗,但4年後,東京擊敗布魯塞爾、維也納等城市,成為亞洲首個取得奧運舉辦權的國家。圖為1964年10月10日,東京國立體育場,日本裕仁天皇宣布第18屆奧運會開幕時的圖像,作為二戰的主犯之一,日本裕仁天皇相比德國領導層過得可要舒服多了。
  • 如果東京奧運會取消,對日本意味著……
    這意味著56年後日本再次迎來奧運會,東京也將成為世界第五個舉辦過兩次奧運會的城市。為了這份榮耀,日本國內一些積極備戰措施讓人們看得很「迷」。日本先是引入了伊波拉等5種危險病毒,用於在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之前開發診斷試劑。
  • 日本東京奧運會日期確定
    2020年3月30日,國際奧委會發布消息,原定於2020年舉辦的日本東京奧運會延期一年舉行,具體舉辦日期為2021年7月23日至2021年8月8日。學日語的小夥伴們,肯定都非常關注今年在日本舉辦的東京奧運會,有很多粉絲早早的搶到了開幕式的門票,準備今天夏天去東京觀看奧運會開幕式的同時,順便遊玩一下東京,徹底體會一下東京的人土風情。小馬當時也搶了,可以沒有搶到。隨著今年全球疫情的爆發,工廠的停工,奧運會能否如期舉辦,一直是人們關注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