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體檢報告的報告②|生活習慣不好 疾病正越來越「年輕」化

2020-12-09 石家莊日報客戶端

新聞眼

11月24日,燕趙晚報刊發《10萬份體檢大數據:過半血脂高》一稿後,引起許多市民關注。雖然年年體檢,但體檢報告上的一些數值並未引起大家的重視。然而對醫生來說,他們直面的卻是數據背後一位位遭受病痛的患者。各種不良生活習慣,令曾經許多老年病症越來越年輕化,30來歲的人心肌梗死、血壓高,這樣的情況在醫生眼中早已不稀奇。

【聲音】

今後不但要體檢 更要聽醫生的話

石家莊市民體檢報告大數據新聞刊發後,引來不少市民反思。「我每年做體檢,但對上面寫的都不太當回事,肥胖的人多了,我還不是好好的,如果就為此戒掉那麼多美食,感覺有點虧。」市民王先生說,這是他以前的想法,但看過這篇新聞後,感覺喝啤酒、吃烤串今後還是要減少些,別等真有了大病,到時候就晚了。

同樣,對於40歲的張先生來說,今年體檢報告上說他的心臟有些問題,建議去心內科詳細複查。張先生稱,體檢前那兩天,他胸口一直憋悶,不舒服,通過體檢結果看,自己應該是心臟有些問題。「報導上說血脂異常與飲食及代謝因素有關,發展下去會造成冠心病、腦梗塞,真的有這麼危險嗎,那我今後應該怎麼辦?」張先生直言,體檢報告上說的很多內容都有些看不懂,有時看到問題列了一大串,心中感覺煩,就不想細看報告的結果。

採訪中,記者注意到,這樣的人可不是一兩位,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情緒,要麼體檢後拿到報告不看,要麼單位安排的體檢根本不去。市民趙女士焦急地說:「自從多年前我老公一次體檢後查出一些問題,之後這有七八年了,他們單們安排的體檢這些年就再也沒去參加過,他認為不檢就沒事,我真擔心等哪天直接出大事!」

看到晚報的報導後,也有一些市民反思後表示,今後不但要定期體檢,更要按體檢結果說的對有問題的地方進行詳細複查,要聽醫生的話。

【案例】

熬夜玩遊戲 90後小夥兒心梗

心梗從老年病,到如今二三十歲患者常見,醫務工作者不再驚訝。

體檢數據顯示,檢出的異常前十項中,一半是由於不健康生活方式帶來的。採訪中,石家莊市人民醫院的醫生就講了一個令他們記深刻的病例。

寂靜的深夜,房間中只有鍵盤的「噠噠」聲不斷響起。遊戲,遊戲,贊皇縣28歲的郭先生興奮地沉浸在遊戲的虛擬世界中。當清晨的曙光照亮房間,他才發覺自己又玩了整整一夜。聽到家人起床整理的聲音,他也準備起身活動一下。卻突然感覺胸痛難忍,痛苦的他無力支撐,身體重重地砸向地面。聽見異響,家人開門查看,發現了異常痛苦、無法移動的郭先生,急忙撥打了急救電話。

載著郭先生的救護車將郭先生送到市人民醫院。隨後,緊急檢查也有了結果——急性心肌梗死。年輕的郭先生神情更加痛苦,伴隨周身大汗,情況危急。心血管內科大主任、心血管內科一病區主任米傑第一時間趕到急診,並召集醫生團隊分析病情,判斷患者隨時可能出現心源性休克、心臟破裂、惡性心率失常等情況危急生命,決定實施急診PCI手術。

PCI手術開始了,通過冠脈造影顯示,郭先生不僅血栓多,且心臟右束支完全性阻滯,是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如果沒有及時手術,死亡率極高,即使救治過來,心功能也會受損嚴重,減損生命。在米傑主任的嫻熟操作下,手術順利完成。目前,郭先生已經順利出院。面對精心救治的醫生和擔憂自己的家人,他痛下決心不再熬夜,改掉自己的生活壞習慣,不再讓關心自己的人經歷「生死時速」。

據米傑主任介紹,郭先生此次突發心梗,其中重要原因就是踩中了當下年輕人的一個普遍的「雷區」,那就是:熬夜。長期熬夜會損害身體健康,帶來疾病。

經常頭痛頭暈 30歲患上血壓高

30歲的小張近來經常感覺頭痛頭暈,「是不是最近太勞累,沒休息好?」說起這些不舒服,小張周圍的人基本都是這樣的反應。直到因為突發心梗住進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四病區,做了支架,小張才重視了自己的健康問題。

醫生告訴小張,別看你年紀輕輕,卻已經是高血壓患者。「為什麼,我才30歲啊,年輕人也會得高血壓嗎?」小張疑惑道。醫生帶著小張回憶了他的生活習慣。從步入職場之後,小張的運動量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不規律的生活狀態,喝大酒、吃飯多油膩,還常常靠吸菸緩解壓力,而他230斤的體重更是增加了心臟負擔,這些因素加上高血壓,變造成了他心梗的後果。

據醫生介紹,青年高血壓的發病率正在逐年上升,高血壓病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青年高血壓一般表現為輕、中度血壓升高,通常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發病多與遺傳、肥胖、壓力大、神經緊張和飲酒等因素有關。

醫生表示,高血壓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目前它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但危險因素卻很多,包括遺傳、年齡、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等。其中70%—80%的高血壓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很多日常行為習慣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高血壓的危險因素越多,患病的風險也就越大。造成高血壓有以下幾種可能:高鈉低鉀飲食、超重和肥胖、過量飲酒、長期精神緊張、體力活動不足、高血壓家族史、血脂異常等。

可以看到,高血壓大部分的誘因是可控的。改善飲食方式、控制體重、戒菸限酒、保持情緒穩定、加強運動是改善高血壓的有效方式。很多年輕人自以為血壓稍微高點沒什麼問題,不認真對待,還有一些年輕人擔心服藥後不能停,拒絕過早服藥。殊不知,不重視高血壓,會對心腦腎眼等全身器官造成損害,後果不容忽視。

以前糖尿病多見40歲以上人群 如今年輕人患者很多

糖尿病越來越年輕化。

石家莊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三病區主任安豔榮表示,糖尿病如果不很好的控制,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如腦梗、心絞痛、心梗等等。嚴重影響生命質量。「要以前說啊,40歲以上的人群才需要做體檢化驗血糖,因為曾經糖尿病可能多見於40歲以上的人群。而現在糖尿病的發病年齡正在逐漸年輕化,臨床上見了很多20多歲30多歲的二型糖尿病患者。

安豔榮表示,這種疾病加上工作的壓力,生活的壓力等,很可能導致併發症的發生。目前糖尿病沒有根治的辦法,主要是靠生活方式改善和藥物的控制。「前幾天我在門診看到一個患者,29歲來檢查,之前發生過急性心梗,還放了兩個心臟支架。當時我聽他說年齡,仔細看,還確實只有29歲。這麼年輕有糖尿病,更嚴重的是他已經出現了很嚴重的心臟疾病。」安豔榮說。

【感觸】

許多疾病正在年輕化 曾經的老年病已常見在年輕人身上

採訪中,石家莊市人民醫院心四病區副主任醫師陳勤聰講述了他從業這些年的感觸。

2005年,陳勤聰研究生二年級時開始獨立管病人。他表示,那個時候,急性心肌梗死大多是70歲、80歲左右的老年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例41歲的女性心肌梗死,當時全醫院的進修生、實習生都搶著來看,大家感覺特別罕見。9年前,他第一次做總住院,每周6天24小時在院,負責全院心內科會診及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那時,他就發現心梗患者開始有年輕化趨勢,大部分是50歲-60歲的中年人。那個時候,經常和患者開玩笑「你不好好聽話配合治療,變成家裡的負擔,你的孩子就不好找對象了」。

然而,他發現,心肌梗死年輕化還在持續,而且出現農村患者明顯多於城市患者的現象。大概是2014年正月,他統計了一下,當時他所在的心二病區,當時一個月35歲以下心肌梗死患者達到了50位。當時讓他非常吃驚。「那一年,我做的最年輕的心肌梗死患者是21歲正定的大車司機。」陳勤聰說。

從2014年至今,他已經對心肌梗死年輕化、性別無差異習以為常了。記得看中國心血管報告,國內心肌梗死患者年輕化、農村化大概也是從2014年開始出現的。我問過很多年輕的患者,大部分都是生活方式不健康:熬夜、靜坐式的生活方式、吸菸、長期喝飲料等。而且發現健康意識和所在地區的經濟水平也有相關性,越是大城市健康意識越強,運動的人群也越多,越是貧困地區,運動的人越少。

「我和其他科室的醫生聊天發現,如今中青年的健康問題日漸突出,許多40歲-49歲年齡段的人群,各項指標已基本接近或超過50歲以上人群了,大家真的要多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了。」陳勤聰說。

來源:石家莊日報客戶端

記者:南開宇 李惺

相關焦點

  • 來自體檢報告的報告③|體檢報告你能看懂嗎?市民八問 專家詳解
    生活方式帶來的疾病有年輕化趨勢,學會這五招讓我們遠離慢性病困擾新聞+一份10萬莊裡人的體檢大數據報告,引發無數市民對健康的關注。專家表示,每人每年至少應做一次體檢,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可當體檢報告在手,複雜的各項指標、專業的醫學術語又是否讓你看得「雲裡霧裡」?針對市民集中反映的體檢報告上諸多不解之處,《燕趙晚報》邀請石家莊市人民醫院方北院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王春豔,對大家關心的問題給予詳細解答,希望大家都能重視健康,遠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帶來的諸多疾病。每年進行一次體檢,學會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讓你更健康生活。
  • 防癌體檢怎麼選?體檢報告怎麼讀?
    在與癌症的較量中,擅用體檢,發現早癌,將讓我們的健康立於不敗之地。但是,你真的選對了防癌體檢項目嗎?你真的會讀防癌體檢報告嗎?腫瘤標誌物您是否注意過,在您的體檢報告上,有類似下圖中的體檢項目?因為在日常體檢過程中會發現,有不少人的腫瘤標誌物都會出現「虛假升高」。虛假升高的因素有三:第一,炎症、感染、息肉、炎性增生等。第二,長期不良生活習慣。例如長期吸菸酗酒、熬夜等。第三,長期濫用藥品和保健品等。
  • 體檢報告中,哪些指標應重點關注?
    現在很多人都害怕體檢,因為不體檢沒毛病,一體檢渾身是問題。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9名18-35歲的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受調查者中,63.6%的人有過害怕看體檢報告的經歷;62.6%的受訪青年表示平時壓力大,怕體檢查出問題;60.9%的受訪青年坦言生活方式不健康,「作」得太多
  • 體檢報告中的箭頭代表什麼?各項指標啥意思?
    年底快到來了,各單位又將迎來一波體檢熱潮,面對體檢報告紛繁複雜的專業術語、醫學符號,大家可能一臉蒙圈。在很多人眼中,體檢就是空腹、抽血、檢查、拿報告就完事了,但其實體檢最重要的就是分析體檢報告,拿到體檢報告應該注意什麼,體檢報告中的各項指標具體什麼意思,今天就來給大伙兒科普科普~來源丨百度1體檢報告中的常用醫學術語都是啥意思
  • 北極2020年「體檢」報告出爐:正上演「冰與火」之歌!
    如果北極是「病人」,那麼這份報告就是對這個龐大而重要的生物群落健康狀況的全面「體檢」結果:氣溫在上升,冰在融化,雪在消失,北極地區脆弱的生態系統正在迅速演變。報導稱,北極已不是幾十年前的那個北極,再過幾十年,它也不會是原來的那個北極了。
  • 北極2020年「體檢」報告出爐,新北極正上演「冰與火」之歌
    如果北極是「病人」,那麼這份報告就是對這個龐大而重要的生物群落健康狀況的全面「體檢」結果:氣溫在上升,冰在融化,雪在消失,北極地區脆弱的生態系統正在迅速演變。報導稱,北極已不是幾十年前的那個北極,再過幾十年,它也不會是原來的那個北極了。
  • 北極2020年「體檢」報告出爐 新北極正上演「冰與火」之歌
    如果北極是「病人」,那麼這份報告就是對這個龐大而重要的生物群落健康狀況的全面「體檢」結果:氣溫在上升,冰在融化,雪在消失,北極地區脆弱的生態系統正在迅速演變。報導稱,北極已不是幾十年前的那個北極,再過幾十年,它也不會是原來的那個北極了。 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北緯60°以北的年平均地面氣溫至少達到了自1900年以來的第二高紀錄。
  • 小林從業記(三)—讀懂職業健康檢查個體體檢報告結論
    小林從業記(三)—讀懂職業健康檢查個體體檢報告結論 2020-11-05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體檢報告的箭頭代表啥?偏高偏低要緊嗎?這7種不算病,不用治!
    體檢報告拿到手你都能看懂嗎?年末很多單位都會組織體檢,也有很多人給自己、給家人安排一個體檢,好健康安心迎新年。很多人的體檢報告上會出現一些聽起來怪嚇人的名詞,其實不用緊張,很多情況其實是不需要治療的,以下7種就是其中比較多見的,非要治療那是瞎花錢:1、甲狀腺結節95%都是良性甲狀腺結節是體檢報告上的常客
  • 體檢要有新項目了!體檢完看報告,別被這9種「病」嚇到了!
    ,供體檢人員選用。但真的沒必要甲狀腺結節95%都是良性甲狀腺結節是體檢報告上的常客。很多人體檢一查出有「甲狀腺結節」就非常緊張,認為要馬上治療,非常擔心變成「甲狀腺癌」!事實上,1釐米以下的「甲狀腺結節」完全不必擔心,也不需做進一步檢查。
  • |體檢報告解讀
    體檢報告一堆密密麻麻的數值 都是什麼意思嗎? 一起來看看! 竇性心律不齊屬於輕度異常狀態,成年人如果出現竇性心律不齊的情況,可能是勞累,休一不好,睡眠不足,精神壓力比較大引起的。
  • 不是「不開心」而是疾病 如今它將納入體檢項目
    《方案》還建議: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各類體檢中心在體檢項目中納入情緒狀態評估;將孕產期抑鬱症篩查納入常規孕檢和產後訪視流程中。壓力可以來自慢性應激狀態,如學習、工作、經濟壓力等,也可以來自急性應激,如親人意外離去、交通意外等。
  • 上海白領體檢異常率99%!這屆打工人的身體有多差?
    相關管理部門這麼說……看到這樣的消息打工人自己也是一聲嘆息每年的體檢都照常做了麼?打開體檢報告的那一刻是不是緊張得「小鹿亂撞」?年輕人身體有多差?報告中反映出的問題都和日常生活的不良習慣相關加班、作息紊亂、用餐不定時這些已經是許多人的日常上班忙到不吃飯晚上回家路上在地鐵口買份炒粉周末則累得不想動彈一位在廣告公司上班的女生說「剛開始覺得沒什麼,哪怕體檢結果異常也覺得沒事,基本上忍忍就過去了
  • 年末請查收,這是中國人的年終體檢報告
    好消息是,預計最早明年1月,患者們就能用上這批跳水價的支架 [13],從此正式拆彈,可以更踏實地生活。 年輕人的職場也淪陷了 沒有困難的工作,只有勇敢的職場人。可是,年輕的職場人在看著體檢報告的時候,多半也勇敢不起來了。
  • 不良生活習慣是疾病根源,健康生活方式促進免疫力!
    生活方式是指人們個體或群體日常生活的習慣行為,它包括生活環境、飲食習慣、運動方式、作息時間、衛生條件、個人嗜好等生活習慣。不良生活習慣是疾病的根源,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才能增加免疫力,健康而長壽。大型工業落戶城市倍增,因此工業的廢氣、燒煤的煙塵、汽車尾氣的排放、人們的高碳生活排出的大量二氧化碳等,給空氣造成嚴重的汙染。空氣汙染是呼吸道疾病、肺癌等疾病的重要因素。
  • 【體檢季】醫生,體檢報告裡胃蛋白酶原(PG)指標異常,會是胃癌嗎?
    「醫生,體檢報告裡胃蛋白酶原(PG)指標不正常,怎麼辦?」食物、藥物、有毒有害物質、細菌、病毒……你的胃,每天接受著各種刺激與挑戰,傷害持續不斷……好在,隨著幽門螺桿菌-萎縮性胃炎-胃癌「千絲萬縷」的關係不斷被識破,相關的血清指標胃蛋白酶原Ⅰ(PGⅠ)、Ⅱ(PGⅡ)和胃泌素-17(G-17)逐漸被「委以重任」,已經成為很多體檢中重要「加分項」,用以在無症狀人群中篩查可能患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者及胃癌的高風險人群。
  • 徵兵體檢最常出現的6個問題,這裡有解決辦法!
    ②抽血前2-3天宜進清淡飲食。檢查當日空腹,避免食用高蛋白和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禁食水,避免劇烈運動。③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平時不熬夜、不飲酒、少喝碳酸飲料,不吃或少吃烤涮食品,控制飲食、規律作息。感冒期間慎重服藥。
  • 體檢報告中常出現的「竇性心律」是正常現象嗎?具體什麼意思呢?
    您的體檢報告裡,心電圖上有沒有「竇性心律」這四個字呢?正常人的心跳在70-80次/分才最為合適,過快或過慢均對人體不太好,需要經臨床排查,了解引起該現象的原因,一般竇性心律的診斷會在心臟科室心電圖檢查的診斷報告上看到。
  • 打工人健康報告扎心,半數以上男職員高血壓,80%女職員乳腺增生
    日前發布的善診年度白皮書顯示出頗具顛覆性的調查結果:與金融、製造、批發和零售、房地產、租賃和商務服務等行業橫向比較,網際網路從業者平均年齡最低,平均異常指標數量最少,體檢加項率與自購率卻最高。也就是說,年輕的網際網路行業從業者健康意識最強。善診站位網際網路大健康賽道,服務範圍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的2000多家體檢機構,年均服務超50萬企業員工。
  • 調查報告:醫生愛玩直播 患者越來越「刁鑽」?
    網際網路,裹挾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數字時代所提供的「擬態環境」裡,你知道醫生和患者的真實生活狀態如何嗎?近日,《中國醫生/患者數位化生活2017》調查報告出爐,為我們揭開謎底。患者越來越「刁鑽」?45%患者就診中要求醫生更改處方報告指出,中國患者每周至少上網29. 3小時,其中有26%的時間用來尋找與醫療有關的信息。他們最感興趣的信息是藥物和疾病知識,其次是用藥指南。然而,他們的滿意度並不高,主要是因為他們很懷疑自己找到的信息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