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
又到了體檢高峰
大家有沒有去醫院
檢查一下自己的身體?
不同年齡需要檢查什麼?
體檢報告一堆密密麻麻的數值
都是什麼意思嗎?
一起來看看!
體檢十年一關卡
關鍵看你在哪個年齡階段!
20歲:查傳染病
項目:肝功五項、血常規、胸部x光
建議:20多歲的年輕人體檢時,要注意傳染病的篩查,比如肝功五項和血常規;
還要注重胸部X光的檢查,因為肺結核在年輕人中也很多見。
30歲查血糖
項目:餐後血糖、糖耐量試驗、糖化血紅蛋白
建議:30歲以上的人群至少一年做一次血糖檢查,而且不僅限於查一次空腹血糖,因為50%左右的糖尿病人空腹血糖不一定升高,但餐後血糖會明顯升高。
大部分年輕人體檢空腹時測血糖沒問題,但餐後血糖卻很高。所以應該同時查一次餐後血糖,或做一次糖耐量試驗。
有條件的人也可以監測糖化血紅蛋白,更加準確。
40歲查心臟
項目:心電圖、血脂、血壓、心臟檢查、心血管檢查
建議:該年齡段人群每年定期檢查心血管健康,記好血脂、血壓等指標。
X線、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心向量圖檢查、冠脈造影等具體篩查項目要根據不同病情來決定,可諮詢專科醫生。
50歲查骨和腸
項目:骨密度檢查、大便常規、腸鏡、胃鏡
建議:這個年齡段的人一般都或多或少出現骨質疏鬆,建議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查。
普通人應該每年進行一次大便常規檢查,每兩到三年做一次腸鏡和胃鏡檢查;
而有既往病史等的高風險人群,則應該每年都進行一次胃鏡和腸鏡檢查。
60歲以上全面查
項目:除以上外,查聽力、查眼底
建議:除了心腦血管、糖尿病、惡性腫瘤、腎損害、甲狀腺慢性疾病等大病的檢查,老年人還應該注意聽力和眼底病變的預防。
查眼底,能及早發現老年性白內障、原發性青光眼。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病人,查眼底,還可以反映腦動脈是否硬化。
紅細胞、白細胞
血紅蛋白、中性粒細胞
血常規檢測會用上下箭頭來提示是否高於或低於平均值。
簡單來說,紅細胞、血紅蛋白低是貧血;
白細胞增高是各種細胞感染、炎症、嚴重燒傷;
中性粒細胞比率增高是細菌感染、炎症等,降低則可能顯示病毒性感染。
01
血糖
高血糖一般由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胰島素作用受損所引起,血糖偏高可能誘發糖尿病。
但無論空腹還是餐後血糖反映的僅是某一時刻的血糖值,會受很多因素影響。
想要準確了解一段時間內血糖總體水平,還需要檢查以下兩項:糖化血紅蛋白(HbA1c)和糖化血清蛋白(GSP)。
02
血脂
總膽固醇、甘油三酯異常往往反映了甲狀腺功能低下、腎病症候群、糖尿病、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因此要引起警惕。
而對於高密度膽固醇和低密度膽固醇,醫生常常用好壞膽固醇來區分它們。
高密度膽固醇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而低密度膽固醇升高,冠心病的風險就會增加。
03
轉氨酶
轉氨酶分為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是肝功能檢查中最受關注的指標。
簡單地說,這兩個指標如果其中一個升高可能提示問題不大,但同時升高往往意味著肝細胞收到損傷。
轉氨酶升高可見於非酒精性脂肪肝、酗酒、藥物性肝損害、病毒性肝炎等,此外劇烈運動、過於勞累或體檢前吃過油膩食物也可能使轉氨酶暫時增高。
04
竇性心律不齊
竇性心律不齊屬於輕度異常狀態,成年人如果出現竇性心律不齊的情況,可能是勞累,休一不好,睡眠不足,精神壓力比較大引起的。
但是總體來講,竇性心律不齊的情況應該是一個比較輕的情況,只要調節好,基本上沒有什麼很大的問題。
05
結節
身體長結節要特別重視,最主要是動態觀察這個結節。
比如甲狀腺結節大於1釐米以上,就要引起警惕。
如果觀察追蹤結節兩次,3個月一查沒什麼變化,他就傾向於良性。
提醒:到45歲以上,尤其是女性要引起重視。
06
尿酸
尿酸從腎臟排出,當因為某些疾病(腎臟病變、淋巴或骨髓增殖性疾病)和藥物造成腎臟不能多排,或者吃進去產尿酸的食物過多時,就會發生血尿酸升高。
管理尿酸要禁酒,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食品,更要遠離動物內臟、海鮮、蘑菇、豆子等富含嘌呤的食物,尿酸特別高的要配合藥物治療。
07
腫瘤標記物
很多人在體檢報告上看到腫瘤標記物異常時,就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感覺自己已經得了癌症。
醫生表示,一般輕度升高可能提示的不是癌症而是其他疾病,如果升高比較明顯,比如3倍以上的升高,就要及時通知體檢患者。
08
來源:東方網健康頻道(ID:health91985)
編輯:董俊成、安通
審稿:錢程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