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金臺資本組 記者 侯雋
昔日北京便利店的老大全時正在經歷生死劫。
5月11日,全時便利店北京、天津運營方,北京山海藍圖商業有限公司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全時便利店」停止營業告知函。告知函中稱,因公司經營戰略調整,全時便利店北京區域所有門店將於5月20日24點0分結束經營。
從鼎盛時期一度開到800家,超過7-Eleven成為北京便利店龍頭,到涉P2P爆雷,再到易主面臨二次死亡,全時到底經歷了什麼?
攝影:《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侯雋
店員回應:我也剛剛知道要關閉
5月11日下午,當全時北京和天津地區多家便利店歇業的消息開始傳播後,《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立刻前往北四環亞運村附近的一家全時便利店。
「全場六折甩賣,趕緊買!趕緊買!」記者趕到時,全時門店店員在門口拉客。
「我們也是剛剛知道要撤店關閉,不會再上貨了,因此要清倉大甩賣!」全時的店員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店內現場銷售非常火爆,甚至出現人擠人的情況,多個貨架被買空。
攝影:《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侯雋
「我是附近居民,還是會員,我要趕緊把沒消費的錢用光。」一位正在買冷飲的市民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自己買了800多元的物品。
全時打折清倉,吸引了附近不少居民, 「買了許多零食、日用品、數據線,好不容易趕上打六折,錯過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得多買點。」一位小夥子表示。
據全時店員介紹,六折甩賣從5月11日下午兩點開始,賣完將關店。對於自己賣完貨後的去向,店員稱等待公司通知。
而當《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趕到亞運村另外一家店時,已經大門緊鎖,人去樓空。
從5月11日下午到12日上午,《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走訪了全時便利店位於北京的幾家門店。其中,只有東直門醫院店目前正常營業,也沒有出現打折或是清店字樣,不過該店店員表示「房租快要到期,預計兩周左右就會關店。」
記者通過餓了麼、美團等線上平臺查詢看到,位於天津的多家全時門店顯示「休息中」。據了解,4月底全時天津就開始大規模關店後,全時北京門店也將在5月底全部撤店。
股東被列為執行人, 全時「二次死亡 」
全時便利店官網顯示,全時便利店成立於2011年,是復華控股旗下公司,復華控股業務涵蓋地產、金融、投資等領域,公司主要有包括全時便利店的實業資本,還有包括復華投資、復華文旅在內的金融資本。
在成立早期,全時對標7-Eleven在北京發展。2015年,全時曾提出「年內千店,5年萬店」的計劃。2017年,全時提出「百城百萬」計劃,宣稱要投資百億元,五年覆蓋100個城市。2018年,全時已經拓展至北京、南京、天津、長沙、成都、重慶、杭州、蘇州、武漢、廊坊等多個城市,門店數近800家。
彼時時任全時總經理的楊波曾表示,規模化是當下全時的主旋律,也會是行業未來兩三年的主旋律,他並不認為這是激進的做法。
但是,正在吹起擴張號角的全時遭遇了母公司復華控股的拖累。
資料顯示,復華控股成立於2013年,業務主要有兩個板塊,一個是實業資本,比如全時便利店、地球港業務;另一個是金融資本,包括瀚亞資本、復華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復華投資)、北京復華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復華文旅)等。具體包括地產、金融、投資、文化、旅遊、健康、酒店、商業等領域。其董事長王新號稱地產界賈躍亭,被外界稱為神秘低調的金融獵手,善於打造高富帥形象的「故事大王」。
復華集團的財富之路發展迅猛,截至2017年,其業務版圖已從中國逐步發展到全球布局,總資產規模逾千億元,企業員工約10000餘人。短短5年時間,復華系迅速成長為千億級民企控股集團,可謂平地起高樓。
復華通過旗下p2p、私募等高槓桿自融方式快速借入資金,然後通過復華文旅等實業資本進行高周轉,以售後返租的形式快速回流現金,實現資金高速膨脹。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此前,《中國經濟周刊》曾接到多位投資者舉報稱,全時便利店實為復華騙局的圈錢工具。
2018年11月,復華旗下P2P平臺海象理財爆雷,資金鍊斷裂,直接將危機傳導到了全時便利店。緊接著,全時便利店在北京關店約90家,截至2019年2月13日,全時在北京的店剩餘320家左右,行業盛傳全時便利店要涼涼了。
當時,盯上全時的企業很多,例如物美、蘇寧、雀巢等試圖接收全時。最終,2019年2月22日,全時分拆為兩部分賣身,位於北京、天津、成都的全時便利店由山海藍圖收購,全時微信公眾號帳戶主體從「北京全時叄陸伍連鎖便利有限公司」改為了「北京山海藍圖商業有限公司」;全時位於華東、重慶地區的90餘家便利店則由全時老對手羅森便利店接手。
山海藍圖官網顯示,山海藍圖成立於2018年12月,註冊資金2億元。收購全時後,山海藍圖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山海藍圖在全時的商品採購、門店經營、物流配送、財務支持、系統軟體支持等方面都有所升級。購買全時資產後,在運營戰略和人員架構上已做出調整,新組建的經營團隊在零售、快消領域及供應鏈領域有多年經驗。目前穩定經營。同時,在原有的門店規模基礎上,全時會繼續新開優質門店。還將嘗試著向其他區域進行拓展。」
誰也沒有想到,新東家山海藍圖接盤不足一年半,全時「二次死亡」,再次陷入困境。
據天眼查信息發現,全時便利店新東家北京山海藍圖商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股東山圖就業股份有限公司均被列入被執行人,資產均已被凍結。截至發稿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多次致電全時,對方並未做出任何相關回應。
根據畢馬威聯合CCFA發布的《2019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中國便利店運營成本高企,2018年便利店年平均費用60%支出為職工薪酬,34%為房租,近95%的成本為硬性支出,兩項合計年平均支出為238萬元。
不同於一般的商業機構,便利店之於大眾,有相當的社會價值。7-Eleven創始人鈴木敏夫,就將便利店稱作「生活基礎設施」。
前京東新通路戰略負責人孟奇表示,便利店作為一項長期生意,此次疫情下,讓人看到了一些新的機會或者是教訓:線下門店在這次疫情期間的抗壓能力普遍很差,所以如何在線下門店進行功能疊加,和傳統業務的升級是後續便利店品牌能夠勝出的關鍵。
責編 | 李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