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時便利店京津門店月底關門背後:千億帝國復華系已崩盤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投中網

文 | 晨曦

成立於2011年,宣稱要投入100億元,實現「五年萬店」的全時便利店在運營9年後,慘澹收場。

5月11日上午,北京OurHours全時便利店發布了一則《「全時便利店」 停止營業告知函》,通知稱,全時便利店北京區域所有門店將於2020年5月20日24點0分結束經營。

儘管隨後這則消息被刪除,但還是成功引起了消費者的注意。

北京之外,通過美團、餓了麼等線上平臺查詢可發現,全時便利店位於天津的多家門店均處於「休息中」。

同時,「天津Ourhours全時便利店」的微信公眾號已消失,只有成都、河北、北京的公眾號目前則還在正常運營中。

全時便利店的營業並非毫無徵兆,據全時便利店供應商稱,約在半個月之前,全時便利店就已通知其停止對天津全時便利店供貨,5月9日,北京全時供應商也接到了停止供貨的通知。

突然宣布停業,是新病所致,還是早有頑疾?答案或可追溯到2018年。

350家門店,淨利潤2.4至3.6億元

全時便利店是北京全時叄陸伍連鎖便利店有限公公司品牌,成立於2011年,後者是復華控股旗下全資子公司。

2015年,全時便利店正式展開全國布局,天津、武漢、成都、廣州、深圳分公司陸續成立,同時全面啟動IPO計劃,根據國際知名PE公司最新測算,彼時,全時便利店整體市場估值達15個億。

對此,全時便利店公開表示,未來五年,將投資100億,實現「五年萬店」。而在2017年,全時便利店又推出「百城百萬」計劃,即投資百億元,於五年內進駐100個城市,覆蓋100萬個終端。

全時便利店的計劃不是說說而已。

計劃開始後,全時便利店在全國迅猛擴張,在國內西南、華南、華中、華東、東北五大區域跑馬圈地。

據中國商報報導,截至2017年,全時便利店便超越了擁有260家門店的好鄰居便利店和開出236家門店的7-11,以360家門店的數量稱霸北京便利店市場。

彼時,據公開資料顯示,全時便利350家可比門店的年度整體銷售額約為12億元。以20%至30%的便利店綜合毛利率計算,其年利潤約為2.4億元至3.6億元。

而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2018年中國便利店TOP70》顯示,截止2018年5月,全時便利已進駐成都、杭州、天津等10座城市,門店數突破600家。

門店的快速攀升,並不能滿足全時便利店擴張的野心。

2020年4月,全時便利店相關負責人則公開表示,在開發方面,會保持門店數量穩步上升。在業務方面,全時便利店還將在2020年第四季嘗試一些新的業務模式如前置倉,並發力商品及電商業務。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在公開對未來業務展望後,不到一個月時間,全時便利店便宣布北京地區停止營業。轉變如此之快,全時便利店究竟發生了什麼?

據新京報報導,有員工透露,全時便利店停止營業是母公司資金鍊斷裂所致,因此,京津區域內所有全時門店將全部撤店。

但全時相關負責人則稱,停止營業並非資金鍊斷裂,而是因疫情影響嚴重,推出戰略調整,便利店業務先收縮,停業後會有其他合作。

員工與相關人員各有說辭,真相究竟什麼?

疫情影響,資金鍊斷裂,全時便利店究竟為何停業

今年年初,疫情的出現,確實給各大行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但隨著疫情的結束,各個行業正逐漸復甦。

具體到便利店而言,疫情的發生確實打亂了其節奏,但也有便利店憑藉較高的管理水平及貨源組織能力,在疫情期間保持正常運營。

而疫情之後,部分客戶因為習慣的改變,或或對便利店更加親睞。因此,有專家預測,未來,一方面受客戶習慣的改變,另一方面受報復性消費的影響,便利店的發展或將進入全新時代。

如此來看,全時便利店以受疫情影響,不得不關閉門店的說法,略顯牽強。

相比之下,對於全時便利店停業的原因,業內似乎更傾向於是資金鍊斷裂所致。

據燃財經報導,一位業內人士認為,從便利店行業本身來說,房租成本、採購成本、人工成本高,毛利率約20%-30%,淨利率卻難超5%。

據《2018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便利店行業運營成本快速上升,其中房租成本上升18%,水電成本上升6.9%,人工成本上升12%。

如此,高成本,重資產的模式,成為了全時便利店隨時都可能產生資金危機的定時炸彈。

事實上,早在2018年,全時便利店就曾因資金鍊斷裂的問題,一度陷入窘境。

2018年8月,海象理財爆發兌付危機,涉及7萬多投資人,涉及擠兌金額15億元,存量金額40億元。

海象理財的兌付危機,與全時便利店有何關係?這從海象理財2018年8月23日發布的《致海象用戶的承諾書》中可以看出端倪。

彼時,海象理財在承諾書中稱,對於延期兌付的資金,大股東北京恆銀中嘉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及間接股東北京復華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諾以自有資產對海象理財承擔不可撤銷的代償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復華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由復華控股有限公司100%控股。

至此,全時便利店與海象理財的關係逐漸清晰。

因為全時便利店的大股東亦是復華控股,某種意義上來說,全時便利店與海象理財就是兄弟公司。

那海象理財出現兌付危機與全時便利店有何關係?

據網貸天眼報導,就在海象理財公布兌付方案之後,全時便利店便被傳出因拖欠供應商帳款,而被斷貨,導致貨架空置。

隨後,便有消息傳出,全時便利店或將出讓部分股權給蘇寧易購或物美等企業。

問題爆發時間相近,又為同一控股人,加之P2P領域常見的自融現象,海象理財作為P2P平臺為兄弟公司全時便利店融資輸血也並非不無可能。

更為不幸的是,不僅僅是海象理財與全時便利店,除此之外,復華控股旗下多家子公司都相繼在同一時間被爆出現欠薪、裁員等危機。

全時便利店背後,資產千億規模的大股東復華控股早已崩盤

據復華官網顯示,復華控股成立於2013年8月,是集多元產業、金融、投資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控股集團。

目前已發展成為涵蓋地產、金融、投資、文化、旅遊、健康、酒店、商業等領域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業務版圖從中國逐步發展到全球布局,截止2017年,總資產規模逾千億元,企業員工約10000餘人。

(圖片來源:債市觀察)

在覆蓋的眾多領域中,成立於2013年的復華文旅主營地產,是復華系千億帝國的根本。

樓市資本論稱發文稱復華文旅撬動地產的資金則主要依靠旗下資管公司發行私募產品以及P2P平臺自融輸血,然後通過復華文旅等實業資本進行高周轉,以售後返租的形式快速回流現金,實現資金高速膨脹。

周密的計劃,完整的閉環,看似完美無缺,但最終卻逃不過「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結局。隨著政策的高壓,無論是房地產還是金融行業都陷入收縮期,實體企業融資困難、債券市場違約潮、P2P平臺倒閉潮不斷湧現,復華集團也未能倖免於難。

據債市觀察報導,2018年8月末,就在海象理財與全時便利店出現危機的同時,復華系多家公司出現大規模欠薪、裁員、關店、停工和兌付風波,有企業裁員率在90%以上,整個集團全面欠薪。

據復華集團下屬公司前員工稱,2018年,復華的資金鍊在4月初見端倪,先是分布全國各地的公司出現裁員、欠薪,後來到8月末傳導到集團總部,8月社保未繳納、工資未發,並被要求籤署不平等協議被迫辭職。

該前員工直言,復華控股集團總部沒錢了,下屬公司全面欠薪裁員、不管是P2P,還是供應商、員工,都只能死等。

隨著資金鍊的斷裂,復華控股旗下的根基復華文旅停擺,旗下位於長春、濟南、麗江、九寨溝的文旅項目停工,投資50億的澳大利亞的文旅項目也被停滯,復華控股逐漸崩盤。

面對危機,復華集團董事長王新在2018年3月25日發布了一封公司內部信,在信中,王新稱復華集團並沒有到至暗時刻,陸續有資金到位,支持集團核心業務運行,並希望復華人可以理解和擔當,配合集團度過階段的流動性困難時期。

然而,時隔兩年之後,不但最先逾期的海象理財的資金未能實現全額兌付,就連實體企業全時便利店也在易主之後,宣布停業。

至此,復華集團是否迎來至暗時刻,顯而易見。

相關焦點

  • 復華系帝國的崩塌:全時便利店關門 千億殘局待解
    全時便利店誕生於2011年,曾是北京市場規模最大的便利店品牌,為復華控股旗下公司。2018年下半年,復華系資金危機爆發後,京津冀地區的大部分全時便利店被轉讓給北京山海藍圖商業有限公司(下稱「山海藍圖」),華東、重慶地區便利店資產則賣給羅森。如今全時再次動蕩之際,昔日號稱規模千億的復華系,留下的殘局也浮出水面。
  • 零售業潰敗、文旅停工 「千億」復華難自救
    一位復華前員工對界面新聞表示。因宣布將於5月20日24點結束位於北京區域的所有門店,全時便利店及其曾經的母公司復華集團,再度被人們所關注。作為北京市場規模最大的便利店品牌之一,全時便利店成立於2011年,曾是復華控股旗下公司,當時復華控股持股比例為61%。2019年2月,復華將京津地區的全時便利店轉讓給了北京山海藍圖商業有限公司。
  • 全時突然「二次死亡」,曾被指是復華圈錢工具
    記者通過餓了麼、美團等線上平臺查詢看到,位於天津的多家全時門店顯示「休息中」。據了解,4月底全時天津就開始大規模關店後,全時北京門店也將在5月底全部撤店。股東被列為執行人, 全時「二次死亡 」全時便利店官網顯示,全時便利店成立於2011年,是復華控股旗下公司,復華控股業務涵蓋地產、金融、投資等領域,公司主要有包括全時便利店的實業資本,還有包括復華投資、復華文旅在內的金融資本。在成立早期,全時對標7-Eleven在北京發展。
  • 「深度」零售業敗退、文旅停工,「千億」復華難自救
    記者 | 孫梅欣1「全時應該是復華最好的資產,這都不行,其他更不用說了。」一位復華前員工對界面新聞表示。因宣布將於5月20日24點結束位於北京區域的所有門店,全時便利店及其曾經的母公司復華集團,再度被人們所關注。
  • 地產界賈躍亭千億夢碎!復華控股王新5萬畝地產停擺
    而視賈躍亭為偶像,一心要做金融界樂視,並真走出與樂視相似套路的復華控股王新仍潛伏於水面之下。樓市資本論發現,從一手打造出千億復華系帝國,旗下項目超30個、儲備土地超5萬畝;到旗下數個P2P金融募資平臺接連爆雷,陷入多米諾骨牌式困局,其董事長王新正在體驗生命裡的大起大落。
  • 全時便利店的貨架又空了?
    北京OurHours全時便利店微信公眾號截圖對於《停止營業告知函》中的內容,記者走訪了北京多家全時便利店。在位於朝陽區十裡河附近的全時便利店中,記者發現,前來購物的顧客比平時多很多,門店中不少貨架上的商品已經被一掃而空。
  • 大量關店的全時便利店,還能再搶救一下嗎?
    5月11日,全時便利店公眾號發布通知稱,全時便利店北京門店將於2020年5月20日結束運營。儘管這份通知被迅速刪除,但已經引起了公眾的關注。就在不久前,全時便利店天津門店也有關店傳聞。全時便利店的門店一度開到800家,超過7-Eleven,可謂是北京便利店龍頭。
  • 員工無遣散費,私人二維碼收款,全時便利店官宣停業
    在昨天北京的全時便利店裡,隨處打著「全場五折」的標語,不少人爭相搶購,收銀臺前排起長隊。 看著幾倍於平時營業的顧客,不免唏噓。 商品五折甩賣,門店私人二維碼收款 5月11日12點50分,位於北京市朝陽區藍堡國際公寓附近的全時便利店已被慕名而來消費者擠得水洩不通。
  • 曾是北京數量最多的便利店,要關門了:全場6折被掃空...
    繼天津大規模關店後,全時北京地區門店也被傳出將在5月底全部撤出,且有全時供應商已接到「暫停供貨」的通知。5月11日,其通過公眾號發布《「全時便利店」進行營業調整告知函》,公開回應上述傳言。不過僅僅10分鐘後,北京OurHours全時便利店官方公眾號又刪除了該推文。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多次致電全時方面,截至發稿未獲回應。
  • 兩年前在杭州放話「3年開500家」,昔日本土便利店巨頭,如今怎麼樣了?
    快報資料圖近日,據有關媒體報導,繼全時在天津大規模關店後,北京地區門店也將在5月底全部撤出。在華北兩個重要市場接連關店後,杭州的全時便利店還堅挺嗎?今天下午,記者走訪全時便利店在杭州的門店,發現它目前在杭州的日子也不太好過。地圖導航顯示,三墩鎮厚仁路404號有一家全時便利店。不過,根據導航上的路線走到該地址時,記者發現,這裡並沒有全時便利店,開著的一家是全家便利店。
  • 全時背影並不完美:加盟商投資僅退45%?「中國版7-11」如何收場
    5月12日,北京山海藍圖商業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因公司經營戰略調整,旗下子公司全時便利店北京區域所有門店將於5月20日進行調整,並對直營店全場商品進行6折銷售(不含香菸、卡購產品)。 自前一日全時便利店公告即將閉店的消息後,眾多消費者湧到全時門店搶購。與此同時,全時便利店的加盟商則陷入了可能無法收回加盟費的境地。
  • 「食·報」見福接手全時便利店成都門店;旺旺推出了茶飲新品「哎喲...
    1.見福接手全時便利店成都門店2.美汁源推出冷凍果汁棒3.自熱火鍋品牌莫小仙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4.旺旺推出了茶飲新品「哎喲神萃茶」5.宏勝飲料將推國潮概念氣泡水6.農夫山泉據稱增加花旗安排其國內首個兒童零食標準出爐見福接手全時便利店成都門店據虎嗅消息,5月16日晚見福便利店宣布,正式與山海藍圖達成協議,接手全時成都全部門店。而虎嗅從其他渠道獲悉,全時北京也有買家積極在洽談。
  • 門店超1700家,福建最大的連鎖便利店品牌見福又有新動作了
    隨著倍順、美宜佳等連鎖便利店在廈門遍地開花,見福開始走出福建,向省外「跑馬圈地」。就在今年5月,見福與成都山海藍圖達成戰略合作,成都山海藍圖全權委託見福經營管理成都地區門店,成都山海藍圖的106家門店(即成都全時便利店)全部加盟見福。據悉,這106家全時門店均為直營門店。
  • 門店超1700家,福建最大的連鎖便利店品牌見福又有新動作了! | 閩商...
    隨著倍順、美宜佳等連鎖便利店在廈門遍地開花,見福開始走出福建,向省外「跑馬圈地」。  就在今年5月,見福與成都山海藍圖達成戰略合作,成都山海藍圖全權委託見福經營管理成都地區門店,成都山海藍圖的106家門店(即成都全時便利店)全部加盟見福。據悉,這106家全時門店均為直營門店。
  • 便利店聚合特色競爭力
    便利店是促進便利消費、服務保障民生的重要商業設施,是便民惠民的重要零售業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各地因地制宜發揮便利店服務社區的優勢,積極出臺政策措施,推動品牌連鎖便利店發展。今年上半年,50家品牌連鎖便利店銷售額同比增長1.69%,1-7月新開門店5946家。
  • 連鎖便利店們的絕地求生,從下沉到縣城開始
    開,往城市邊緣開上個月底,河南首家7-11在鄭州開業。這間位於國貿360商圈的門店,不僅一舉拿下單日65萬元的營業額,還直接刷新了業內全球銷售紀錄。據報導,當天光是排隊進店,就需要花費半小時以上的時間。直到凌晨,依然有消費者陸續進店。
  • 便利店生意為何難做?
    來源:投資界資金是便利店最大的「命脈」。作者 | 黃志磊來源 | 億歐網(ID:i-yiou)北京的朋友或將再見不到全時便利店。5月11日,北京山海藍圖商業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因經營戰略調整,5月20日24點關閉北京地區所有全時便利店,關閉前全時仍將提供服務,並對全場商品進行6到7折銷售(不含香菸)。去年2月22日,全時通過"解體分拆"的方式結束品牌運營,當時門店數量超過7-Eleven,成為北京網點最多的連鎖店機構。
  • 零食集合店「WHIKO謎之便利店」已在全國籤約8家門店
    7月底,深圳來福士新開了一家可可愛愛的"WHIKO謎之便利店",仔細看,這可不是一家便利店,而是一家IP零食集合店。產品的IP來自插畫"WHIKO謎之生物",這是一個來自南極的謎之生物,名為WHIKO,沒有性別,非貓非狗。
  • 711和羅森都沒做到,揭秘一家便利店背後的新國潮
    而國際上多國對華為的「偏激」,更能表為對他的忌憚,因為華為已是整個技術引領走在行業前沿成為行業標杆,而從無人問津到標準制定,爆發於通訊行業的這場「國潮」背後,凝聚著數代技術人員的辛勤汗水。在人工智慧行業,科大訊飛依託AI打造更具核心競爭力的新國貨,還在為傳統錄音筆產業帶來創新升級。
  • 上海全家便利店被立案調查,約談相關負責人
    7-Eleven、羅森、全家為代表的三大便利店巨頭在中國的發展經過近30年的發展,已經基本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影響力,從「地盤」來看,目前7-Eleven、羅森目前優勢相比明顯,橫跨全國多個省會城市。全家卻一直盤踞華東地區,也是其優勢區域,雖然在「地盤」上不如其他兩家,但在門店數量上也卻不輸7-Eleven和羅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