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生意為何難做?

2020-12-18 新浪財經

來源:投資界

資金是便利店最大的「命脈」。

作者 | 黃志磊

來源 | 億歐網

(ID:i-yiou)

北京的朋友或將再見不到全時便利店。5月11日,北京山海藍圖商業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因經營戰略調整,5月20日24點關閉北京地區所有全時便利店,關閉前全時仍將提供服務,並對全場商品進行6到7折銷售(不含香菸)。

去年2月22日,全時通過"解體分拆"的方式結束品牌運營,當時門店數量超過7-Eleven,成為北京網點最多的連鎖店機構。

當時,山海藍圖宣布以3億元收購了「全時」品牌和北京、成都、天津、廊坊四個城市約500家便利店門店;位於華東、重慶地區的90餘家全時門店則由羅森便利店接手,長沙地區的門店由「珊珊」接手。

全時如今再次陷入危機,距離山海藍圖的投資介入,不過一年有餘。

盈利困境與資金的壓力

細數過去一段時間的便利店倒閉事件,大多是因為資金鍊斷裂。

北京鄰家因為股東P2P爆雷事件倒閉,131便利店因為股東資金斷裂倒閉,全時因為前控制方復華控股陷入資金危機——同樣是P2P業務,讓山海藍圖得以入場收購。

可以看到,資金是便利店最大的「命脈」,除了股東資金斷裂倒閉外,便利店品牌經營層面也承擔著較大資金壓力。

根據畢馬威聯合CCFA發布的《2019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中國便利店運營成本高企,2018年便利店年平均費用60%支出為職工薪酬,34%為房租,近95%的成本為硬性支出,兩項合計年平均支出為238萬元。

億歐:2018年中國便利店平均費用支出佔比

但在同一年,便利店平均單店日銷售額5299元,年平均銷售額不足200萬元,遠無法覆蓋人員工資與房租成本,便利店行業對資本嚴重依賴,超過四分之一的便利店處於虧損狀態。

這是一個典型的高投入、長戰線、慢回款行業,擴張依賴資金,盈利依賴精細化運營的能力。店面需要先經過長期虧損,順利的情況下才能長期薄利。

貧弱的盈利能力下,便利店企業卻往往為了能快速佔據市場,或者是應資本方的要求,選擇急速擴張。

北京鄰家創始人王磊曾透露,投資人提出過一年開20000家便利店的要求。倒閉前,曾經單月虧損500萬,店鋪自身銷售收入入不敷出;

同樣境遇的131便利店,創始人陳登旺層曾經對億歐表示,計劃2020年之前開700家店,輻射6個以上城市,4個月內燒完了投資人的4000萬投資款。

高速增長與過高的期待

中國便利店行業的發展速度,遠超其他國家的水平。

億歐:2008-2018中國人均GDP與便利店門店總數

按照亞洲國家便利行業發展經驗,人均GDP超過10000美元,便利店行業就將進入迅速擴張期。根據2013年到2018年人均GDP、國家統計局便利店門店總數統計顯示,中國5年間便利店複合增長速度遠超GDP增長速度。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16萬億元,同比增長8.0%,線下零售仍是主要組成部分,而便利店是其中增長情況最好的業態。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中國便利店實現銷售額2264億元,便利店業態已連續5年保持正增長,但大型超市與百貨2017年起就已進入負增長。

除了消費升級的作用之外,便利店也因為其高頻、接近社區的特點,而被各路資本、網際網路創業者所看重。

短短兩三年時間,中國市場有了超過110起便利店融資事件。阿里巴巴、京東和蘇寧為代表的電商企業布局了大量線下門店,家樂福、華潤、物美也藉助自身供應鏈和品牌實力,大力豐富便利店數量,便利蜂為代表的創業派也加入其中。

外資品牌布局甚至更早。日本全家、7-Eleven、羅森均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開始布局中國市場,相比本土品牌有更成熟的運營體系。

7-Eleven佔地面積不大,也沒有大型存儲場所,卻能向顧客提供3000多種商品;80年代時POS機、掃碼下單設備就已經齊備;供應鏈方面,7-Eleven自建配送體系,每日三次補貨。

這是便利店長期盈利的關鍵,但多數中國初創品牌對此並不擅長。在不充分了解運營機制和建設成本的情況下,不少投資人對便利店的「入口作用」給予厚望,期望過高。

入局的競爭者們,大多希望通過快速擴張來形成規模優勢,甚至是覬覦店面現金流去貼補集團的其他生意,最終半路崩塌。

區域經營與擴張的矛盾

全時消失之後,中國便利店的競爭格局將會怎樣改變?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秘書長王洪濤告訴億歐,短期內中國市場格局還是「全國品牌+區域龍頭」共存。

地域型龍頭以紅旗連鎖為代表,主要收入來源就是成都市區及周邊郊縣。其中城區收入佔到2019年全年收入的56.17%,郊縣佔32.71%,這樣的收入結構已維持了10年之久。

其餘本土品牌情況也類似,美宜佳、十足品牌分別專注於廣東和浙江市場,十足還在集中打造三線城市建設品牌影響力。

整個行業體現出了清晰的地域化特徵。大部分區域品牌脫離本地市場後,很難再建立同等的市場競爭力,這也成了資本擴張型便利店所面臨的陷阱。

例如,便利蜂「挺進全國」速度更為激進,今年4月,其相繼進入山東、河南、安徽三省,在全國布局了超過1500家門店,其中僅北京就超500家門店,但有關便利蜂虧損、裁員的消息不斷傳出;

全時在深陷危機之前,2015年全時門店數量達150家,2017年進入成都、重慶、武漢等8個城市,啟動 「百城百萬」計劃,表示要投資百億元、五年覆蓋「100個城市,100萬個終端」,到2019年「全盛」時期,全國門店數量達到800個。

即便是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穩健經營的7-Eleven、羅森等外資企業,也一直沒有貿然進入到二三線城市中,顯然這些成熟的外資機構,深知門店的擴張更需要供應鏈與運營能力的同步,才有機會實現盈利。

來自網際網路巨頭的競爭,也在衝擊著行業的整體盈利能力。王洪濤警告,目前已經出現電商、移動網際網路生活服務品牌和餐飲企業與便利店展開競爭。競爭倒逼之下,便利店經營效率、供應鏈水平以及數位化水平將進一步提高。

但對於更多沒有足夠競爭力的連鎖店品牌,這種競爭則意味著災難。發生在全時身上的悲劇,仍將在每一個省份與城市中繼續上演。

尾聲

不同於一般的商業機構,便利店之於大眾,有相當的社會價值。7-Eleven創始人鈴木敏夫,就將便利店稱作「生活基礎設施」。

烘焙麵包、零食飲料,還有各種特有的熱餐外賣,便利店給人們提供了簡便舒適的購買體驗。7-Eleven、羅森和便利蜂們,實際上已成為人們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但當便利店承載了太多擴張與競爭的壓力,這個市場就變得不再簡單而純粹。相比一個個在危險中擴張的全時,我們更需要的,也許是那個偏安在成都的紅旗連鎖。

參考資料:

1.《零售的哲學》,鈴木敏夫著,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一個窮村變富的奧秘》,石玉生/王世煥著,《瞭望》新聞周刊1998年第9期

3.《預見便利店·2019中國便利店零售業態未來趨勢研究》,億歐智庫

相關焦點

  • 7-ELEVEn便利店做鮮食熟食的生意經!
    可以說,便利店「侵蝕」傳統餐飲業已成事實,且逐漸孵化出「餐飲零售業」這一特殊業態。那麼便利店究竟是如何「發力」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7-11便利店的餐飲零售業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現場製作 一般情況下,每一個店面配備電磁灶等烹飪設備,2名專業廚師,每天中午、晚上開2餐。
  • 社區生鮮「瘋狂」擴張,菜販子心力交瘁,生意難做背後其實是……
    為何現代年輕人還沒出校門,就要嚷嚷著「創業」,畢竟自己做老闆和給別人打工,不管是收入還是地位,都大有不同。這兩年,不少地區的小區裡都出現了同一個話題:社區團購。這個社區團購包括了生鮮、超市、水果等等項目,而社區團購的出現,也讓不少菜販子有苦難言。
  • 生意為何如此難做?
    經銷商很難跳過 更可怕的是如今不少農業生產者不僅直接找縣級經銷商合作,還直接和廠商開展合作,這使普通經銷商的生意更難做了。許多經銷商從業起就一直擔任墊付費。但是今年的情況或許有所改善,因為疫情那段時間的影響,許多經銷商的貨大量存在倉庫無法變現,導致資金無法回籠,經銷商無力支付墊付費了。
  • 5個適合窮人做的項目,不起眼的小生意其實很暴利!
    說到做生意,很多人都望而止步了。大多數人都覺得做生意要投入巨大的資金。但是現如今想要賺錢,就只有做生意這條出路了。很多人都會選擇自己創業。對於創業者來說,選擇一個好的項目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有哪些創業項目適合一個人做呢?
  • 關於便利店這門生意,看看巨頭7-Eleven是怎麼玩的
    有一句話這樣說, 世界上只有兩家便利店,7-ELeven和其他便利店,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1962年南方公司更大膽的首次在德州奧斯汀分店做24小時 經營的實驗,更備受好評。於是這個遍及美國又突破營業時間思維的7-ELeven開始進行跨國營運。從1969年開始,於加拿大成立第一家跨國便利店。
  • No.2「名人名言」馬雲: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No.2「名人名言」馬雲: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聽到這句話的時候, 我想, 這個叫「天下」的人, 馬雲一定很愛她, 不然為了她的生意
  • 為什麼生意越來越難做?線上線下都逃不了,這5點原因需要知道!
    而近年來,我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線下和線上的商店倒閉,而其中的原因為何?1、 群眾購買力下降我們之前說過關於人民幣貶值的問題。人民幣不斷貶值導致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問題也日益嚴重,曾經的100元可以買到的東西現在可能要花100元以上。
  • 現做咖啡奶茶成便利店標配,包裝暖飲還是好生意嗎?
    便利店的暖飲生意,又要開張了。今年的便利店暖櫃,有哪些新變化呢?CBNData消費站(以下簡稱C站)走訪了各大便利店。以全家為例,它家的暖飲櫃,10月份就開機了。除了常年擁有席位的三得利、雀巢等老面孔,漢口二廠、元氣森林等新品牌,今年也進了暖櫃。
  • 38歲的失業者,現在做一點什麼生意好呢?這幾個都可以!
    對於一個38歲的中年人,如果想做一點小生意,選擇的空間還是很大的。現在很多人都說生意不好做,這是事實,但並不代表所有的生意都不賺錢。那麼,現在有哪些小生意,適合38歲的失業者呢?我這裡推薦幾個供考察。淨菜配送一個38歲的青年人,失業以後就可以做一下淨菜配送小生意。這個生意很簡單,就是把農村的一些瓜果蔬菜分類洗淨,然後送到縣城的一些超市酒店,還有一些單位食堂或者普通城市家庭。
  • 做生意真的難嗎?這4大小生意不起眼,其暴利卻被很多人不相信
    在賺錢這件事上,對於普通人而言無非兩條路,一個是打工,另一個是做生意。而就在這兩條路上,絕大多數人主要都是通過打工掙錢的,畢竟做生意的風險更大,收入不穩定。又或者是很多人嘗試過做生意,但是最後是以失敗而告終的。
  • 貨架人生~人間便利店
    最近在熱門視頻軟體上總能刷到主播在日本的便利店裡買關東煮的視頻,不知道為什麼看起來都特別的溫暖。拋開歷史問題來說,我還是挺喜歡日本的生活氛圍。特別在日漫中便利店的身影就經常出現,只有涉及到是近代社會的基本上就不會錯過。
  • 便利店如何突破自身發展瓶頸?渠道分銷平臺成為新潮流!
    小陳加班完成策劃方案,拖著滿身疲憊的身軀,走進每天必來的便利店,一杯熱咖啡讓人滿血復活,便利店的明亮燈光,為苦逼的「打工人」照亮前行的道路。一直以來,便利店渠道管理是熱門的話題。受到疫情影響,零售實體便利店受到衝擊,依靠單一的線下獲客越來越難。同時便利店不僅是一個賣貨場所,也是年輕消費群體的「避風港」。
  • 弗利薩作為宇宙帝王,宇宙的統治者,為何還要做買賣星球的生意?
    弗利薩有許多的部下,而且弗利薩還幹著買賣星球的生意,讓自己的部下去將星球攻佔下來,然後再將其賣給想要的人,用此來謀取利益。那麼作為宇宙帝王弗利薩,為何還要做星球買賣的生意?至於弗利薩還要做買賣星球的生意。其實弗利薩所佔領的星球佔整個宇宙的部分並不算多,而且弗利薩的理念不就是星球是拿來住的嗎,所以才會做這個生意。
  • 便利店的4.0時代,再次刷新市場新局面,全家集做對了什麼?
    就在所有人都覺得,便利店SKU都約為3000時,全家集便利店的崛起,徹底打破這一尷尬局面。在很多人看來,便利店的SKU遠小於超市和電商,可全家集坐擁供應鏈30000SKU又該做出何解釋?所以說,不管什麼時候,市場都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做出適當的改變。
  • 這4個了解便利店熱門新品的渠道,我一般不告訴別人
    都說便利店是做年輕人的生意 這個觀點應該沒人反駁吧? 要做好這門年輕人的生意就得對好年輕人的胃口。 外資便利店為何新品汰換速度如此之快?如果你只認為是為了上新而上新,那可就是too young too simple 了!
  • 生意好做嗎?
    近一二十年來,電商微商發展起來了,很多實體店鋪的生意都不好做了。這充滿變化的時代,有好有壞。好處很明顯,我們的生活的確是更加便利了,更加高效了。一部手機,就可以看視頻、聽音樂、視頻通話、網約車、手機買菜、點外賣、購物、聊天、看電子書等等,以前可以想像嗎?對經濟分配帶來哪些改變呢?很多巨頭公司冒出來了。
  • 便利店如何實現日均銷售額翻三番?秘密藏不住了!
    2020年對於無數商家是難捱的一年,疫情這一不可抗拒的因素,加上短視頻、社區團購等新玩法的衝擊,傳統便利店的經營面臨困境,尋找轉型、升級、蛻變之路成為商家破局的關鍵。便利店如何實現日均銷售額翻三番?一、門店選址很關鍵小張夫妻深刻了解選址對於便利店發展的重要性,花費了半個月時間實地考察店址,前後對比了三家店鋪,最終選擇一個日均人流量上千的成熟小區,臨近公交站牌,離小區出入口很近,地理位置優越。便利店的核心在於便民,位置的好壞關係店鋪的人流量,店址選好了,便利店經營起碼成功一大半。
  • 日本全家便利店被收購!疫情對日本便利店的衝擊有多大?
    但近年來,日本零售行業市場競爭激烈,又遇到用工緊張、成本增加等問題,還有電商、配送物流等行業崛起,大大壓縮了便利店的生存空間。而今年因為疫情,日本的經濟受重創,旅遊、餐飲、住宿等行業都受到巨大影響,依靠人流量的便利店生意也不好做。
  • 連鎖便利店比小超市經營得更要好?
    現在投資開一家便利店成為不少創業者一種趨勢,因為零售行業未來發展十分有前景!一時間的各種便利店、超市品牌如不斷湧現連綿起伏,哪些上千平米的大型超市更是層出不窮,便利店會成為零售行業中增速最快的業態,而且在實際經營的過程中,便利店為什麼可以比一些中小超市經營得更強?妙招來了!
  • 實拍:水果商年前囤貨太多,成箱香蕉當垃圾扔掉,網友稱生意難做
    而對於一些辛辛苦苦做生意人來說,更是一年一度賺錢的好機會。當人們天南海北地回家過年的時候,一些在外做生意的商販,會堅守自己的小商鋪,指望賺上一筆。畢竟過年消費能力很強人數也多,農村物資還是非常缺乏的,不怕賣不掉只怕進貨太少。但是,由於今年疫情的嚴峻狀態,使得很多人都閉門不出了,使得這些商販直言生意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