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開銀萬」是過去對重慶東北片區開州、萬州兩個縣城的富裕程度的總結,雖然如今的萬州區在重慶佔有很重要的經濟地位,從金開銀萬這個詞語可以看出,在二十年前,開州區當時還叫開縣,由於礦產資源豐富,經濟比萬州還略高一籌,在渝東北片區享有較高的地位。
開州也是三峽庫區移民城市,為配合三峽庫區蓄水,老縣城不得不整體搬遷,不過令人欣慰的是,水位上漲後,在縣城憑空出現一個湖泊,再為開州增添不少軟實力,頗為清新靚麗,當然,在縣城的鄉下,也有工業建築遺址,雖然絲許破敗,卻能彰顯當年開縣的繁華,比如國營開縣煤礦。
國營開縣煤礦遺址,又叫四川國營開縣煤礦,地處開州區五合鄉長礦村,在鄉鎮合併後又叫和謙鎮長坪村境內,位於距離城區50多公裡的大山深處,從開州客運中心出發,駕車沿著省道102、202一路向北行駛,大約90分鐘可以到達礦區大門。
國營開縣煤礦又叫一煤廠、五合煤廠,具有悠久的歷史,最初是在明清時期,當地村民就組織起來就地挖取露天煤礦和打洞挖煤,距今有300多年歷史,到鹹豐年間,就開始出現私人煤廠,發展到民國時期,境內小煤窯已經遍布全村,不計其數。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國家接管平頭巖一帶資本家經營的全部煤礦,改為國家經營,礦區總部設在五合鄉長礦村,隸屬萬縣地區工業局,在1964年更名為四川省國營開縣煤礦,從此開始煤礦長達幾十年的輝煌歷程,特別是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中期,員工接近1300人,每年產值1700多萬,更是風光無限。
國營開縣煤礦在輝煌的時候,是當年開縣最富有的企業,煤礦福利待遇好,女子以嫁礦工為榮,礦區建築更是氣勢磅礴,其豪華程度遠超縣城,特別是1979年修建的職工俱樂部,高大雄偉不說,還是歐式風格,同時能夠容納1000多員工,想像在當年的山溝溝中有這麼一棟建築是何等的榮耀。
然而,時光來到2002年,國營開縣煤礦終於抵擋不住時代的浪潮,不得不宣布破產,礦工解散,獨獨留下礦區建築矗立在大山深處,任其風吹雨淋,時至今日,過去快20年的時間,早已物是人非,特別是氣勢磅礴的俱樂部不知何時垮塌,變成殘垣斷壁,難免令人傷感。
那麼,你有沒有到過開縣旅遊,是否知道曾經輝煌一時的開縣煤礦,如今破產,留下工業遺址無人管理,荒廢在在雜草叢生中,對此你又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