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開州工業遺址,昔日輝煌建築氣勢磅礴,如今荒蕪廠區物是人非

2020-12-27 騰訊網

「金開銀萬」是過去對重慶東北片區開州、萬州兩個縣城的富裕程度的總結,雖然如今的萬州區在重慶佔有很重要的經濟地位,從金開銀萬這個詞語可以看出,在二十年前,開州區當時還叫開縣,由於礦產資源豐富,經濟比萬州還略高一籌,在渝東北片區享有較高的地位。

開州也是三峽庫區移民城市,為配合三峽庫區蓄水,老縣城不得不整體搬遷,不過令人欣慰的是,水位上漲後,在縣城憑空出現一個湖泊,再為開州增添不少軟實力,頗為清新靚麗,當然,在縣城的鄉下,也有工業建築遺址,雖然絲許破敗,卻能彰顯當年開縣的繁華,比如國營開縣煤礦。

國營開縣煤礦遺址,又叫四川國營開縣煤礦,地處開州區五合鄉長礦村,在鄉鎮合併後又叫和謙鎮長坪村境內,位於距離城區50多公裡的大山深處,從開州客運中心出發,駕車沿著省道102、202一路向北行駛,大約90分鐘可以到達礦區大門。

國營開縣煤礦又叫一煤廠、五合煤廠,具有悠久的歷史,最初是在明清時期,當地村民就組織起來就地挖取露天煤礦和打洞挖煤,距今有300多年歷史,到鹹豐年間,就開始出現私人煤廠,發展到民國時期,境內小煤窯已經遍布全村,不計其數。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國家接管平頭巖一帶資本家經營的全部煤礦,改為國家經營,礦區總部設在五合鄉長礦村,隸屬萬縣地區工業局,在1964年更名為四川省國營開縣煤礦,從此開始煤礦長達幾十年的輝煌歷程,特別是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中期,員工接近1300人,每年產值1700多萬,更是風光無限。

國營開縣煤礦在輝煌的時候,是當年開縣最富有的企業,煤礦福利待遇好,女子以嫁礦工為榮,礦區建築更是氣勢磅礴,其豪華程度遠超縣城,特別是1979年修建的職工俱樂部,高大雄偉不說,還是歐式風格,同時能夠容納1000多員工,想像在當年的山溝溝中有這麼一棟建築是何等的榮耀。

然而,時光來到2002年,國營開縣煤礦終於抵擋不住時代的浪潮,不得不宣布破產,礦工解散,獨獨留下礦區建築矗立在大山深處,任其風吹雨淋,時至今日,過去快20年的時間,早已物是人非,特別是氣勢磅礴的俱樂部不知何時垮塌,變成殘垣斷壁,難免令人傷感。

那麼,你有沒有到過開縣旅遊,是否知道曾經輝煌一時的開縣煤礦,如今破產,留下工業遺址無人管理,荒廢在在雜草叢生中,對此你又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陝西漢中兵工廠遺址,昔日輝煌職工過萬,如今搬遷滿目瘡痍
    那些機械廠,名字並沒有多高大上,廠址卻多數選擇在靠近山麓的山洞裡面,外面看似很平靜,廠內卻是一幅熱火朝天的景象,到2000年左右,又因為各種原因,許多機械廠搬離,留下廠區建築,無人管理,陝西漢中的南峰機械廠就是如此,儘管高峰時期員工近萬。
  • 雲南易門縣銅礦遺址,昔日繁華人口過萬,如今資源枯竭人去城空
    自從愛好旅遊以後,先是喜歡上三線建設時期的工業遺址,看見那些廢棄的青磚、紅磚瓦房,想起那個充滿激情的年代,一群群年輕人,響應國家號召,走進戒備森嚴的大山深處,奉獻了青春又奉獻了終身,感慨頗多,後來發展到只要是工業遺址,就想一探究竟,似乎成為了一種習慣。
  • 工業遺址變身「生活秀帶」
    原東方化工廠、東亞鋁業等老工業遺址,經生態修復與活化,如今成為北京集生態保育、市民休閒、文化傳承於一體的城市綠心公園。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隨著一般製造業企業、「散亂汙」企業被有序疏解治理,一批「工業鏽帶」變成「生活秀帶」,成為城市新地標。
  • 這些老工廠曾裝滿了"另一種重慶"
    原標題:這些老工廠曾裝滿了"另一種重慶" 華龍網12月20日6時訊 破敗的工業遺址是那個時代、那群人的歷史痕跡,它們具有不可複製的歷史文化價值,儘管蒙塵於歲月,卻不能被遺忘。在重慶,也有一些這樣破敗的工廠,帶你去追尋久遠的記憶。 嘉陵廠:家屬區記錄下曾經的輝煌
  • 重慶工業博物館:「博商」發展理念的探索者
    重慶工業博物館一景 中國經濟網記者成琪/攝重慶工業博物館是工業文化博覽園的核心部分,一進到園區,開闊的空間、高挑的舊廠房、遺留下來的鋼鐵生產部件,讓人立刻感受到重慶的工業文脈。博物館前身是大渡口重鋼片區原重鋼型鋼廠區。重慶作為中國老工業基地之一,在這裡,這些蘊含著工業變革歷程及其文化符號被記憶和典藏。
  • 開州集中投產5個工業項目 可實現年產值50億元
    開州區融媒體中心供圖人民網重慶1月15日電 1月15日,開州區舉行浦裡新區招商引資項目集中投產儀式,重慶天致藥業、名赫電子、智客物聯、佳意新材料、開達萬管業有限公司等5個工業項目集中投產,將進一步完善開州區產業鏈條、壯大產業體系,為開州高質量綠色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 開州L:打造「公園城市」新樣板
    帽殼頂、鄒家山隧道和泰安、豐泰大橋實現通車,環湖城區路網橋隧園加快完善,環漢豐湖45公裡濱湖路即將全線貫通,故城提速建設,停車場、地下管網、人行道等建設和改造加快實施,城市建成區道路基本完成「白改黑」,「暢通開州」再也不是空談。   這些年,聚焦「六個精準」,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如今,生活變了樣,我要擼起袖子加油幹,讓日子越過越紅火。」田世均說。
  • 工業博物館、綜合體、學校……
    A區鳥瞰圖三:打通斷頭路交通更便捷根據規劃顯示,未來工業南橫街將延長貫通老廠區直通鐵道東路,工業南橫街的斷頭路打通後,將極大的緩解工業街的交通壓力,附近居民出行將更加便捷五、保留廠房遺址規劃工業博物館在規劃中,探機廠的部分原廠房將被保留。其實在探機廠土地出讓協議中,也提到要保留早期工業建築及設施,規劃建設工業博物館。
  • 老工業廠區變景觀 北京京西八大廠尋轉型
    記者昨日(5日)獲悉,北京石景山區將在「十四五」時期繼續探索傳統工業廠區開發利用和產業轉型,借鑑首鋼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試點經驗,推動北重廠、石景山熱電廠發展文創、科技、文化產業園,實現京西八大廠整體復興。
  • 重慶可工業可清新的彩色博物館,帶家人朋友來見證重慶百年工業史
    重慶工業博物館是利用,重慶鋼鐵廠大渡口廠區搬整體搬遷後,在原廠區上興建的一座工業博物館,記錄了重慶工業發展,各個不同歷史階段的代表性實物。由主展館、鋼魂館以及工業遺址公園等室內外公共空間工業展品裝置式陳列共同構成。
  • 重慶開州有一個「大海」,曾是一個鄉,如今是竹溪鎮下轄村
    地名,網絡百科解釋為「給定了特定空間位置上的自然或人文地理實體的固有名稱」, 地名數量數不勝數,其中有很多有趣的地名, 今天進入重慶開州,這裡有「大海」。說到大海,當然要考慮沙灘和波浪等大海洋要素, 重慶開州這個大海,好像和大大海沒什麼聯繫,大海原來是一個鄉,1953年從臨東鄉(已併入臨江鎮)分開設置大海鄉,被稱為當地的「大海溪」,1956年,大海鄉取消了對長嶺鄉(現在是臨江鎮)的合併, 1962年,消失的大大海再次登上歷史舞臺,在公社化時期設立了大海公社。
  • 重慶開州「金山場」:曾是一個鄉,如今是一個村
    重慶開州的三匯水庫,當地眾所周知,這個水庫在三匯口鄉的領土上,三匯水庫大壩旁邊有一個叫「金山」的城鎮,這個城市有什麼歷史淵源呢? 今天讓我們簡單地理解一下。金山場的規模比不上曾經管轄的小分水場(原石堰村), 金山場在臨江宣漢省道的邊緣,但其區位不如小分水,小分水場是開州、開江、宣漢、天和的道路交叉,小分水場的發展,也分流了部分趕場的人們。
  • 2020中國重慶·開州漢豐湖水上歡樂季開幕
    體育賽事搭臺 文旅共同唱戲2020中國重慶·開州漢豐湖水上歡樂季開幕冉華章宣布開幕 趙遠坤張重新等出席 夏鄭峰致辭龍舟參賽隊整裝待發本報訊(記者 張媛 文/圖)湖光秋月兩相和,水面無風鏡未磨,遙望盛山系深情,開心開州喜迎客。
  • 中國最大鋼鐵集團,曾有20萬人在此就業,如今變空城卻遊客增多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景,工業遺址則是獨特風景中的獨特。記得在工業遺址旅行愛好者中流傳有這麼一句話:「在廢墟裡尋找城市的過往。」於是帶著探索、回顧和緬懷的心情,走進城市裡這些獨特角落,感知它們的過去,漸漸拉近我們與這座城市的距離。
  • 北京石景山區推動「京西八大廠」復興 老工業廠房升級城市新「網紅」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老工業廠房升級城市新「網紅」首鋼集團有限公司、石景山發電總廠、北京首鋼特殊鋼有限公司……這些曾在北京工業發展史上留下輝煌印記的老廠區,在經歷短暫的沉寂後,即將迎來新發展。記者從北京市石景山區獲悉,「十四五」時期,該區將以城市更新和產業轉型為關鍵,借鑑首鋼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試點經驗,探索區內傳統工業廠區開發利用和產業轉型,推動「京西八大廠」工業廠房整體復興。
  • 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建設正式啟動
    △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效果圖立德樂洋行,南濱路上一棟塵封多年的知名歷史建築,在歷經120多年風雨之後,終於塵埃落定,將和其他幾棟百年歷史建築一起,打造為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結合歷史文化和現代時尚,帶領市民見證開埠時期的風雲變遷。
  • 「重慶最早洋行」 將變身開埠文化遺址公園
    立德樂洋行,南濱路上一棟塵封多年的知名歷史建築,在歷經120多年風雨之後,將和其他幾棟百年歷史建築一起,打造成為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結合歷史文化和現代時尚,帶領市民見證開埠時期的風雲變遷。   昨日,記者從重慶市地產集團獲悉,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整體改造工程正式啟動,預計明年年底公開亮相。
  • 成都「落寂」的小區,曾經遠近名揚的「富人區」,如今卻物是人非
    任何事物發展都是有規律的,新老交替是無法避免的,就如同城市的拆遷改造一樣,新的高樓大廈始終會取代舊房子;正所謂英雄遲暮,歲月無情,這個世界根本就不存在永恆的東西,那些曾經風光一時,轉眼間就變得物是人非,留下的只有偶爾懷念,還有一生的嘆息;對於很多常年生活在城市裡的人來說,老城區承載著童年的記憶,有揮之不去的味蕾,還有那家的溫暖。
  • 武漢最大規模工業遺址群落將變身文創藝術區,保護經典建築外觀也...
    12月26日,記者從武漢1890全球商業發布會上了解到,漢陽鐵廠工業遺址經修復改造,將變身文創藝術區。據介紹,漢陽鐵廠作為國家首批工業遺址,工業遺產建築物建築面積約6.2萬平方米,為目前武漢最大規模工業遺址群落。由融創中國華中區域集團參與的改造工程,建築面積約5.27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