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最大規模工業遺址群落將變身文創藝術區,保護經典建築外觀也...

2021-01-08 武漢發布

融創·武漢1890示範區實景圖。

12月26日,記者從武漢1890全球商業發布會上了解到,漢陽鐵廠工業遺址經修復改造,將變身文創藝術區。

據介紹,漢陽鐵廠作為國家首批工業遺址,工業遺產建築物建築面積約6.2萬平方米,為目前武漢最大規模工業遺址群落。由融創中國華中區域集團參與的改造工程,建築面積約5.27萬平方米。其中,二級工業遺址17處,多為上世紀50至80年代建設;三級工業遺址16處,多為上世紀80年代後建設。原廠房內,已有大量工業構築物破損、腐蝕嚴重,改造後將以不同的修繕、維修及改造規範,對應不同級別的工業遺產進行修復。

藝術館的設計師——日清設計創始人、總建築師宋照青介紹,改造中不僅保護和還原經典建築外觀,還要對這裡的原生樹木進行保護,在設計上特意採用草坪和樹池圍合的方式,延續原生樹木給場地帶來的靜謐感受。

融創·武漢1890拾光藝術館實景圖。

據了解,為讓老房子更具活力,藝術館主體建築以鏤空陶磚為主,結合裝載難度極高的大量異形LOW-E玻璃,與紅色磚牆相互映襯,共同構建出獨樹一幟的風格幕牆。而這一棟建築的鏤空陶磚幕牆,使用了約10萬塊陶磚,採用4種磚形、2種鏤空花紋,孔洞誤差約2毫米,最終耗時180天打造完成。

相較於外牆,內部改造更為煩瑣而困難。有限的操控空間之中,每次只允許一臺車進入,拆除陳年工業舊跡,加固結構、牆體和屋面,加建多層空間,在不破壞主體的基礎上,實現廠房的現代化轉變,並擴增多層空間,以滿足全新的使用需求。內外連通之處,廢舊器械串聯成的圓環象徵時光之環,和不遠處的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對望,呈現出博物館與藝術館的時光穿越之意。

「融創的這次改造,不僅要保留工業遺址,還要再創造,是對歷史的修復、傳承和再造現代文明,精研與琢磨的背後傳遞出的是尊重和傳承歷史文化的初心。」宋照青說。

據悉,未來,融創·武漢1890項目整體將融合智慧商務區、藝術活力區、設計創意區、工業藝術館四大功能分區。

(長江日報-長江網12月26日記者冷靖華)

相關焦點

  • 工業遺址變身「生活秀帶」
    坐落在公園南門門區處的紅磚廣場,仍保留著東亞鋁業原址的紅磚房、紅磚大煙囪,年代感十足,最大程度地延續原有的建築風貌和場所記憶。先植新綠,再有新城從東方廠址打卡處向園區內走數百米,就來到了城市綠心生態保育核所在地。這裡昔日是東方化工廠的核心區,也是汙染相對嚴重的區域。
  • 世界看武漢,從跨越百年的中心再造開始
    百年漢陽鐵廠改造而成的融創·武漢1890130年前,張之洞在琴臺創辦漢陽鐵廠,成就「大武漢」。130年後,漢陽鐵廠變身融創·武漢1890,又擔起了武漢「三鎮三城」重責。冥冥之中,融創代表琴臺站在了舞臺的C位,再次登上大武漢的中央舞臺。5從工業到文化,融創·武漢1890將如何完成這一使命?老漢陽鐵廠的張大爺說,「就怕全都拆了。」
  • 對話|史蒂芬·修斯:工業遺存的保護並不僅是建築,更是記憶
    以紡織工業為例,我們做了國際研究,紡織行業很早就開始了,也經歷了蒸汽機和現代電力這兩個時代,所以對於相應的工業遺址改造要盡力保留不同時代的、特徵最鮮明的機器設備,而且要有不同的建築風格,比如說以前都是一層的建築,現在有多層的建設。
  • 從文化空間到產業空間,從東郊記憶藝術區開始
    後工業時代的到來,工業文化遺址成為獨具魅力的城市文脈與特色風貌。城市發展到今天,城市的每一輪跨越發展,無不得益於人口結構、產業結構、城鄉結構和制度結構的優化演進。從成都地鐵7號線八裡莊站出來,就能看見一片復古工業風格的紅磚廠房。這裡以前是成都重工業基地,產業升級騰挪後留下了一片工業遺址,已經重生為完美世界控股集團的第一個產業園區——完美文創公園。
  • 「重慶最早洋行」 將變身開埠文化遺址公園
    立德樂洋行,南濱路上一棟塵封多年的知名歷史建築,在歷經120多年風雨之後,將和其他幾棟百年歷史建築一起,打造成為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結合歷史文化和現代時尚,帶領市民見證開埠時期的風雲變遷。   昨日,記者從重慶市地產集團獲悉,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整體改造工程正式啟動,預計明年年底公開亮相。
  • 北京:涅槃重生 老工業基地裡走出「798」
    不久前,全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聯盟年會在北京舉行,探討新時代老舊廠房保護利用和城市文化發展的新途徑、新方式。在這方面,被稱為「新中國電子工業搖籃」的酒仙橋工業基地無疑是成功典範。北京將城市東北邊緣的大片空地定位為工業發展區,也就是現在的酒仙橋地區。兩個廠子就建在其中。北京電子管廠由蘇聯援建,華北無線電器材聯合廠由民主德國援建。在修建廠房時,外國專家堅持了高標準。例如,在修建無線電器材聯合廠時,民主德國專家查閱大量歷史資料後,力排眾議,堅持將抗震強度設計定為8級以上。為此,東德專家在南湖渠無償幫助中國建造了兩座磚窯,用以生產中國根本沒有的500標號建築用磚。
  • 杭州世界遺產聯盟成立 打造世界遺產群落
    開幕式上,杭州世界遺產聯盟成立,進一步打造世界遺產群落,彰顯文化名城魅力。杭州是七大古都之一,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西湖、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三大世界文化遺產。圖為杭州世界遺產聯盟成立 江楊燁 攝據悉,杭州世界遺產聯盟由杭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發起,西湖、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三處世界文化遺產地,以及天目窯遺址群、錢塘江古海塘遺址、南宋皇城遺址等世界遺產後備項目所在地政府為成員單位。
  • 創新開發工業遺產 保護傳承瀋陽工業文化
    儘快完善瀋陽市工業遺產資源的普查與認定,加快推進工業遺產文物數位化進程。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單位申報國家工業遺產認定和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加快落實《國家工業遺產管理暫行辦法》,並根據《辦法》精神,儘快出臺市級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相關政策規定。堅持規劃引領,制定切實可行的保護開發規劃與工作方案,並將其納入到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中,實現前瞻式布局、高起點建設。
  • 武漢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12圖)
    武漢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我國重點遺址保護項目之一,總佔地面積4.85平方公裡,已經建成盤龍城遺址核心區本體保護展示、遺址博物院等相關配套項目,集文物保護展示、科研教育、休閒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盤龍城位於漢口鎮的邊緣地帶,盤龍城的發現將武漢的建城史推前到公元3500年前。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大家熟知的秦兵馬俑、圓明園、三星堆等著名景點一樣,是我國36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之一。它的發現,也非常武漢。1954年的特大洪水,對於很多武漢人來說,是一場災難。但對於考古學家藍蔚與遊紹奇來說,這是奇蹟之年。
  • 成都東郊記憶 老廠房長出新經濟(工業旅遊)
    時代變遷,隨著工業企業外遷,工業基地的老廠房一度被廢棄遺落在城市一隅。伴隨著文旅產業的興盛,這些工業遺蹟浴火重生,變身為文旅融合的新地標,改建成現代文創產業新型園區。合理改造,歷史遺蹟加入文旅基因2009年開始,成都市利用東郊老工業區中的工廠舊址,將部分工業特色鮮明的廠區作為工業文明遺址予以保留,並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打造成音樂產業基地,也就是如今的東郊記憶。
  • 你好,這裡是武漢之根——盤龍城|盤龍城遺址|武漢|國家考古遺址...
    距離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開幕還有2天盛會即將開幕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齊聚武漢落腳的第一站就是盤龍城經濟開發區武漢城市之根3500年前被譽為「華夏文明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漢之根」的盤龍文明初始流淌以水而興匯聚成了長江流域城市之始如今的盤龍城遺址已經被開發成集文物保護展示、科研教育、休閒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盤龍城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並於2017年12月入選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武漢第一國際窗口--機場2通道
  • 寧波井頭山遺址是目前中華海洋文化遺址中最古老的群落
    與會專家認為, 井頭山遺址是目前中華海洋文化遺址中最古老的群落,這一遺址的發現,在中國考古學史和文化遺產體系建設中具有裡程碑意義,有助於學界和考古界深化對中國海洋文明起源的研究。深埋地下8到10米的井頭山遺址,作為浙江目前發現的唯一海岸貝丘遺址,成為古寧波灣存在的唯一而有力的證據。金翔龍認為,在寧波,體現海洋文化的史前遺址,不是一個孤立的點,而是一個群落。井頭山、河姆渡和田螺山三處遺址的分布,也見證了史前時期寧波地區海平面緩慢上升、海岸線緩慢後退的過程。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帶著文創來了!還不快買它!
    最早的中國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來了!來自河南偃師的文創到底長什麼樣?文創化身大型圈錢現場 先來一睹為快!最早的中國赫赫夏都華夏之祖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於2019年10月19日建成開放,是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項目,博物館的定位是全國大遺址保護、展示和利用示範區,中國早期國家形成和發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與展示基地
  • 重慶工業博物館:「博商」發展理念的探索者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重慶12月16日訊(記者 成琪)12月12日,記者跟隨由國家文物局組織的「文物保護看基層」(重慶)主題宣傳活動來到了重慶工業博物館。這是重慶市規模最大、藏品最多、內容最全的第一家工業類綜合性龍頭博物館。
  • 六種打開方式,看工業與文旅的奇妙結合!
    6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文物局、國家開發銀行聯合印發了《推動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擬以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為切入點,引領帶動城市更新改造,推動老工業城市加快從「工業鏽帶」轉變為「生活秀帶」。
  • 祈福武漢|全國景點關閉,但在家也可以雲逛全球博物館
    它是世界各國園林園藝精品、奇花異草的大聯展,是以增進各國的相互交流,集文化成就與科技成果於一體的規模最大的A1級世界園藝博覽會。手機遊園是「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與世園會官方共同推出的線上世園觀展平臺,藉助航拍、全景、VR等技術立體化展現世園會園區景觀。
  • 張松:淬鍊·重生—— 工業遺產保護更新的可持續性準則
    1978年在瑞典召開了第三屆工業紀念物保護國際會議,會上成立了有關產業遺產保護的國際性組織,即國際產業遺產保護聯合會(TICCIH)——保護工業遺產的世界組織,也是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工業遺產保護的專門顧問機構。由此,工業遺產的保護對象由工業「紀念物」轉向工業「遺產」,對工業遺產迭代更新的探索由此萌芽發展。
  • 滴,請查收這份成都文化建築圖鑑
    在這裡,從世紀經典音樂演奏會到流行音樂演唱會,從傳統戲劇表演到實驗話劇表演,都可以舉行。 圖源家琨建築網-存在建築 成都當代美術館坐落於成都市天府軟體園——亞洲已建成的最大規模單體軟體園,緊靠城市中軸線天府大道,獨特的區位與環境
  • 北京城市建築雙年展先導展開幕,路縣故城遺址展示工程模型亮相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9月21日下午,北京城市建築雙年展2020先導展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張家灣設計小鎮開幕,該展覽也屬於2020北京國際設計周的產業合作單元。先導展上展出的路縣故城遺址保護展示工程。活動期間還將舉辦北京城市建築雙年展2020先導展系列活動,搭建國際城市發展領域交流平臺與互聯通道。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外觀設計被用作展廳元素。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北京國際設計周今年特別策劃舉辦「北京城市建築雙年展2020先導展」,支持北京2026年舉辦世界建築大會,本次展覽由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
  • 鐫刻歷史印記的瀋陽工業遺產遊
    瀋陽鐵西區的裝備製造業工業遺產群具有鮮明的代表性,經開發利用以不同形式向世人展現著這座城市的發展變遷——有的老建築外觀被重新設計建設賦予新的內涵,但內部仍保存著大量「原汁原味」的工業藏品,不禁讓人聯想起當年重工業生產的恢弘場景;「工人村」老建築群被完好保存,行走其間難免會觸發難以忘懷的溫情片段…… 6月中旬以來,《中國消費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