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一年》:美麗作家蔣方舟寄居日記,還原真實日本

2020-12-17 敏敏13333

我曾經因為一部電影對日本進行了一次深度嚮往,他是《小森林》在2014中發布的。導演日本東北地區小森美麗幽靜而朦朧。

橋本愛飾演的女主角城市清新宜人,她日出時工作,日落時停下來。在炎熱潮溼的夏天烤麵包,做冰鎮米酒。在新鮮的金秋中收割稻穀,在上山採摘慄子。她咀嚼和評論了體力勞動的艱辛,也感受到了喜悅的收穫,她吃了一頓又一頓。

《小森林》滿足了我對農耕田園生活所有奇妙的想像。其實,國產電視劇的慢節奏確實是越來越慢。

從那以後,我心中總有一種對日本的奇怪感覺,他就像我的詩一樣遙不可及,有著無與倫比的美麗和寧靜。在這個關於距離的夢被喚醒之前,她是蔣方舟。

蔣方舟是一位具有較高國家水準的年輕作家,她經常出現在各種採訪節目,這是《圓桌派》的常客,被竇文濤暱稱為「文藝界的流量」。

她還是《新周刊》雜誌的副編輯,從從清華大學畢業後一直在那裡工作。之前出版的代表作品有:《打開天窗》、《第一女生》、《正在發育》、《邪童正史》等。

她出生於1989,小鎮湖北襄陽長大。最受歡迎的津津樂道是她7歲寫作、9歲出書的傳奇經歷,讓她長期被打上女作家的烙印

她很早就展現了自己的寫作才華,吸引了大批熱心讀者,她的作品也得到了文學專家的認可權威。

《東京一年》是蔣方舟的日記式短文,記錄了作者至在日本東京的難忘經歷。

書中的蔣方舟經常在日本的主要藝術展、電影展和文學博物館中徘徊,她乘公共運輸工具,租房子搬家,還帶父母去旅行,她經歷了日本社會的冷暖,她也陶醉,快樂,困惑和憂鬱。

雖然在國外獨自生活已經一年了,蔣方舟一直徘徊在日本社會的邊緣。她可以深入地鐵和酒館,以及遠離普通人的美術館。

然而這並不妨礙她了解、觀察和思考這個國家,她在大量的書籍、名勝古蹟和晚餐中看到了一個奇怪的日本。

這本書與其說是蔣方舟外國生活的私人日記,不如說是作者對不同社會和生活的探索和反思。

女孩與婚姻——婚姻保護女性,但也會使她陷入困境

初遇日本女孩是宮崎駿動畫片中的美麗純真小姑娘:千尋善良勇敢;龍貓姐妹天真天真,充滿童趣;琪琪獨立堅強。

這些可愛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外國人對日本女孩的認知,不僅影響了宮崎駿,而且影響了其他電影和文學作品。我們對來源的理解是如此單一,因此我們不可避免地會失去偏頗。

在經歷了一年的日本之後,作者對當地女孩及其婚戀有了新的發現。去掉藝術裝飾後,日本女孩的臉大部分變成普通和平庸,他們最大的夢想是當家庭主婦。他們在公開場合表達了婚姻的嚮往,堅定而自信,就像我們小時候說他們的夢想是科學家。

事實上日本小女孩期待結婚只是一種逃避社會競爭機制的心理。因為結婚後,女孩可以體面地生活在家裡,不用工作,不用考慮進步,只要做個家庭主婦,把生活的重擔交給男人。

表面上看,這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事實上當女孩們交出重擔的時候,她們也給自己帶來了一輩子的自由和尊嚴。

作為日本女孩的家庭主婦,大多數婚姻生活並不像預期的那樣輕鬆舒適。他們照顧孩子和丈夫,以換取少量的生活費。卑微的如斯卻不敢離婚,因為離開家庭,這樣的女孩無法獨立生活。

在這樣的環境下,日本的家庭主婦們長期遭受著缺乏自由和自我認同的痛苦,他們只有在丈夫去世後才敢申請離婚,這也是日本特有的婚姻現象。根據日本的官方統計,在至間,在死後離婚

波伏娃曾經說過:「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日本女孩的愛情和婚姻故事似乎證實了這一不幸,以及《紅樓夢》中賈寶玉的話,一旦女孩結婚,她們立刻從一顆無價的珍珠變成一顆沒有光澤的死珍珠,甚至死魚眼睛。太可悲了。

毫無疑問,蔣方舟對婚姻持悲觀態度,她還表示願意在許多公共場合不結婚生子。

用這本書的話來說,他們成了日本夫婦,而結婚證是情人之間疏遠的許可證

衰老與死亡——人類永恆的命題,用平凡來處理無常

在中國城市裡,只有兩個地方可以經常見到老人——社區和公園,他們要麼在綠道上散步,要麼在公園廣場跳舞。中國城市中老人的生活一目了然,不需要太多想像力。

日本老人的生活似乎是另一種存在。據蔣方舟介紹,長期住在日本中,增強了她適應老年人的能力,事實上也可以理解,當她第一次來到日本時,她看到這麼多老人不適應。

日本的老化程度在世界中一直是第一位的,65歲以上的老年人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日本政府鼓勵老年人獨立、獨立、共同努力、互相幫助。退休年齡過後,許多老年人仍然活躍在工作第一線,服務業是他們的首選。計程車司機,日本中的計程車司機、售貨員和家政服務人員大多是老年人。

在工作中,老年人不僅找到了生活的尊嚴,而且緩解了孤獨和抑鬱。他們喜歡自己的工作,知道如何享受回報,因此他們可以看到老年人積極參與各種美術館、電影展甚至脫衣舞劇院。

然而人會變老和死亡,衰老和死亡就像兄弟,你唱完歌,我就會出現。人們對生命如此執著,以致於害怕死亡。蔣方舟唯一能接觸到的是日本的側面,關上門,背後的故事就是海平面下面的冰山。筆者希望通過對這些隱藏的冰山的探索,最終在文學作品中看到他。

川端康成曾經寫過一本以老人為主題的小說《山之音》,這本書描述了一個孤獨孤獨的尾狀老人信吾,一方面,他對死亡有強烈的恐懼和預感,另一方面,他對年幼的兒媳充滿了嚮往的神聖。

雖然這嚮往充滿了禁忌,但性的含義實際上是非常微弱的,年輕女孩的活力、激情和活力張揚是老年人最感人的地方。因為生命開始倒計時,所以每一分鐘每一秒都是以往的兩倍珍貴,尤其令人恐懼。

這部小說是對川端康成關於老年意識和死亡意識的討論,他正步入老年,在二戰之後,他看到他的朋友一個接一個地離開,現實給他留下了無盡的孤獨和悲傷。

在當今的和平時代,生、老、死總是像屏幕上其他人的故事,遠離現實,心靈年輕。我們還設想,

當衰老成為一種常態,但我們的想像卻往往是一派歲月的學校靜好,子孫後代,孝順子慈。這種想像常常撫慰著無數年輕的心靈。

事實上寧靜只是一種理想的假象,無常是生命的真相。明天和意外,彩虹和烏雲,誰也不知道誰先來,生活不會給你警告,命運也沒有排練和排練,正如席勒所說:生命只是一個瞬間,死亡也是一個瞬間。

無論你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要把握現在,多為明天儲備,這樣才能應對生死存亡的永恆命題。

在東京度過的一年並沒有讓我成為一個新人,她說:「我們只是看起來更像我們本該有的樣子,」。

對我們來說,這本書是一個小洞,在讀者面前呈現出一個三維的、不同的日本圖像。兩個民族在婚姻和個人成長方面的思想觀念截然不同。事實上一些具體的東西還是很相似的,比如家庭生活的瑣碎,比如社會背景下年輕人的壓力,比如希冀和對衰老和死亡的恐懼。這些「均質」焦慮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所共有的。

相關焦點

  • 《蔣方舟與大家的書房》登陸喜馬拉雅123狂歡節
    走進年少成名女作家的書中世界  作為大眾熟知的青年作家,蔣方舟是第七屆人民文學獎散文獎得主、首屆朱自清散文獎得主、「亞洲書店論壇」年度青年作家得主,她的作品入選日本《新聞周刊》「了解世界的40本書」,代表作有《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故事的結局早已寫在開頭》《東京一年》《和唯一知道星星為什麼會發光的人一起散步》等。
  • 閻連科*蔣方舟:文學的破壞者 | 新書活動
    一段三十年前發生在老家的事件,被作家「閻連科」寫成中篇小說《速求共眠》;而小說發表的三十年後,當年小說中的「案件當事人」竟然在北京與相差三十歲的北大女生相戀。事件在社交媒體上引起關注與熱議。因為對名利、欲望的追逐,「閻連科」決定自編、自導、自演一部電影,大家熟知的知名導演顧長衛和青年作家蔣方舟等人,都受其擺弄而牽扯其中。
  • 10年一遇天才蔣方舟,被清華大學降低60分破格錄取,她近況如何了
    這本書曾被湖南省教委將其編入素質教育推薦讀物名單,蔣方舟從此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裡。每個人的年齡都在增長,蔣方舟把時間轉化為實力,出版的九本書就是她實力的見證。這樣的成績引來了清華大學的橄欖枝。在她高考的那一年,清華大學破例降60分錄取。這一消息被媒體報導後,輿論把她推向了頂峰,她在網上發文澄清自己沒有破格錄取。
  • 31歲的「天才少年」蔣方舟已泯然眾人:殊途同歸,天才也註定平凡?
    9歲出書年少成名,19歲成為人民文學獎年齡最小獲獎者,23歲獲得《新周刊》「史上最年輕的」副主編工作,29歲入選「亞洲書店論壇」年度青年作家得主。 在迎來30歲生日之際,她說,過去的十年就是一本全是空白的日記,一個做過即忘的夢,真正的生活才剛剛開始。
  • 天才作家蔣方舟:真正喜歡你的人不會喜歡你為討好故作謙卑的樣子
    小編最近看《奇葩大會》,發現了一個成熟又可愛的青年女作家——蔣方舟。蔣方舟的主題是:我不要再討好別人。講述自己因為7歲時開始寫作,被稱為「天才作家」以來習慣性討好別人,害怕與人表達自己真正的想法,「討好型人格」帶來的困擾。蔣方舟在7歲時開始寫作,被稱為「天才作家」。
  • 蔣方舟:鮮活女人的30歲是怎樣的?
    直到我看到了蔣方舟。01這一次,請讀懂蔣方舟30歲以前的蔣方舟,有太多光陰的故事了。9歲出書年少成名,19歲成為人民文學獎年齡最小獲獎者,23歲獲得《新周刊》「史上最年輕的」副主編工作,29歲入選「亞洲書店論壇」年度青年作家得主。30歲以後的蔣方舟,卻更願意做一個純粹的讀書人。網際網路時代紛繁嘈雜,身在其中,很容易被無盡的信息裹挾。
  • 寫在去日本旅遊前,歌舞伎町被標紅,不僅是因為《銀魂》這部漫畫
    雖然我們一直記得日本人的罪行,但隨著改革開放,日本元素依然瀰漫在80、90後的生活中。雖然我喜歡看《鄧肯甜甜圈》和《銀魂》,喜歡吃壽司和烏龍麵,但我永遠記得日本人在中國人身上試驗霍亂弧菌。雖然谷川俊太郎的詩像落櫻花一樣美麗,但我仍然沒有忘記日本人對釣魚島虎視眈眈。於是,我打算去日本看看。說到日本,我的第一站是妖怪之國四國,壞和熱血之城湘南,大江戶/東京,或者是我最近才開始感興趣的千葉……。
  • 隈研吾、蔣方舟、姬十三跨界對談:新鮮有趣是第一生產力
    隈研吾、蔣方舟、姬十三跨界對談。賈文婷攝影 人民網北京11月20日電(賈文婷) 日本著名建築師隈研吾、青年作家蔣方舟、果殼網CEO姬十三19日在北京A33劇場,圍繞「無所不在的美——人·設計·未來」主題展開一場跨界對談,《建築創作》雜誌主編王舒展擔任主持。
  • 蔣方舟、金凱瑞都深受其苦,你有過討好型人格嗎?
    少年成名的美女作家蔣方舟,7歲開始寫作,9歲出書,清華畢業就成為新周刊雜誌副主編。擁有這麼多光環的她,卻在一次演講中分享了自己多年的苦惱。「從小在親戚朋友眼中,我就是他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有一次,朋友問她:「你有沒有跟別人產生過真實的關係?」她這才察覺到自己有問題,她反問朋友:什麼是真實的關係?朋友說:就是你可以跟這個人吵架,可以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暴露給他的人。
  • 尊尼獲加藍牌攜手品牌摯友俞灝明先生與作家蔣方舟女士發起圓桌對談
    尊尼獲加藍牌攜手品牌摯友俞灝明先生與作家蔣方舟女士發起圓桌對談插圖尊尼獲加藍牌攜手品牌摯友俞灝明先生與作家蔣方舟女士發起圓桌對談插圖(1)尊尼獲加藍牌攜手品牌摯友俞灝明先生與作家蔣方舟女士發起圓桌對談插圖(2)
  • 《東史郎日記》還原日軍侵略中華、虐殺平民的真相
    1993 年 4 月,東京法院開始一審審理程序,1996 年 4 月,一審東京法院判決東史郎敗訴。一審判決一經作出,天下輿論大譁,中日雙方支持東史郎還原侵略歷史、正視歷史事實的機構和個人紛紛伸出援手。從該起「證偽項目」(即驗證一審的東京地方法院作出敗訴判決的客觀事實有誤)在南京落地以後,從東史郎日記記錄的事發地點真實性、從徹底還原1937 手榴彈成分結構配比、從爆破殺傷半徑和加害者關聯等等環環相扣的證據鏈(甚至進行了乾濕二次還原性爆破試驗)復盤了事實、還原了歷史。
  • 日本強迫作家宣傳「決戰必勝」
    原標題:日本強迫作家宣傳「決戰必勝」 「宣揚皇國文化」是會議的宗旨 第一次大會於1942年11月在日本東京召開。會議向「滿洲國」、「中華民國」(汪偽政權)、泰國、印尼、緬甸、菲律賓的作家發出了邀請,但實際上參會的絕大多數都是「滿洲國」和「中華民國」的代表。起初,大會的名稱定為「宣揚皇國文化大東亞文學者會議」,也許是因為過於露骨,最後改為「大東亞文學者大會」。
  • 錢報讀書會|2020最後一場錢報讀書會,和蔣方舟一起遙望「南十字星」
    所有錢報讀書會的朋友們,將與青年作家蔣方舟一起,當一回星際漫遊客,遙望宇宙中的那一顆「南十字星」。對著宇宙星辰,你,會想些什麼?你,會談論些什麼?在這不平靜的一年的歲末,青年作家蔣方舟不負眾望地捧出了她的最新小說集《和唯一知道星星為什麼會發光的人一起散步》。
  •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還原一代電影巨匠的人生
    [日] 小津安二郎 著 田中真澄 編 周以量 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小津安二郎是日本電影史上三大導演之一在各種史上最偉大的電影導演和最偉大的電影評選中,小津安二郎的名字和他的代表作《東京物語》等都是榜單上無可爭議的常客。其獨特的電影語言和電影美學、固定機位和低拍攝角度,成為無數電影人研究解讀的課題。  在日本電影研究界,田中真澄主要以研究小津安二郎而聞名,其編著的多部著作都是日本研究小津安二郎的必讀文獻,尤其是耗時多年的日記收集和整理成就,盡在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
  •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出版:在生活與電影之間的真實小津
    ,他的電影經常被當作了解日本文化的窗口。近日,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了《小津安二郎全日記》(以下簡稱《全日記》),這部日記是小津安二郎現存個人日記的集大成之作,全書四十餘萬字,收集整理了小津導演多達32冊,時間跨度從1933年至1963年,接近完整的日記。從三十歲到六十歲,小津安二郎用日記記錄他生活與藝術的真實側影。
  • 老照片 1951年的東京 美麗溫柔的日本女學生
    瑞士著名攝影記者Werner Bischof溫納·比肖夫曾拍攝過很多精美的照片,他有句名言「不要忘記我是在尋找美麗。」 1951年,他在日本東京拍攝期間,尋找到了這樣的一段美麗。也許是街頭的一次偶遇,也許是不經意間的回眸一笑,Werner Bischof碰到了一個東京的女學生美智子。
  • 1:1還原日本澀谷?《唐探3》曝「喜卷東京」特輯!
    近日,《唐人街探案3》發布「喜卷東京」拍攝特輯,電影1:1還原澀谷拍攝地,一個紅綠燈過3000-4000人,群演人數過萬,呈現最真實的繁華路口,拍攝規模和製作水準達到系列之最,演員們也感嘆這是「中國獨有的」「大規模」作品。電影將於2020年大年初一上映。
  • 17歲少女苦練十年跆拳道,卻被2未成年殺害,蔣方舟:花拳繡腿
    蔣方舟做客《圓桌派》時就說到17歲的跆拳道冠軍吳佳莉,作為一個跆拳道女子主教練,2017年卻被2名未成年男性殺害了。一個十多年苦練,並且具有很好的跆拳道水平的人就這樣被殺了,在蔣方舟認為:跆拳道是花拳繡腿,不能防身。那麼跆拳道究竟能不能防身保命?跆拳道是朝鮮半島流行的一種主要用手和腳進行格鬥、對抗的武術運動,由跆跟、花郎道等演化而來,至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
  • 歷史會被政治家們塗抹,但小姑娘安妮的日記呢?真實、細緻、美麗
    這個日記本有個小銅鎖,每次咔嚓一聲就能打開安妮的世界,然後咔嚓一聲就可以把安妮的世界完整的藏在這個小盒子裡。從這一天開始,安妮就給自己心愛的日記本起了個名字,叫做吉蒂。就在她生日過後沒多久的7月5號,德國納粹當局來通知她姐姐,馬上到東方勞工營來報導,這正是他們一家子擔心的事情。安妮的小夥伴第二天找安妮玩時驚訝地發現,安妮不見了,他們一家都不見了。
  • 日本東京日常奇景「滿員電車」究竟有多恐怖?真實還原給你看
    早上橫衝直撞的日本人剛到東京旅遊時,有時候想說早一點出門,可以玩得久一點,到車站去才發現,天啊?日本人到底都是幾點上班?在東京的車站,每個早上車站人員幾乎都會全部出動,因為如果你就差一點點就能擠進車廂的話,他們會在外頭助你一臂之力,把你成功塞進車廂裡。搭滿員電車這三件事 肯定遭白眼!拖著大行李進車廂已經連人站的地方都沒有了,偏偏在這麼忙的上班時間,竟然還推著行李進車廂?有沒有搞錯?不少日本人表面上不會說出來,但是臉上和內心會翻上無數白眼,更會影響一整天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