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時報
心血管疾病被稱為「健康殺手」!每到冬季,心血管病的發生率就會有所上升,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沒有秘訣,唯一的辦法就是控制危險因素。近日,一項近百萬人的調查分析了我國不同地區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2020年12月,世界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子刊《柳葉刀·公共衛生》刊登了由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李靜和李希的一項研究,該研究調查了2015~2019年我國大陸地區31個省98萬人的心血管健康狀況。結果顯示,我國10.3%的居民為心血管病高風險人群。①
其中:
東北地區(黑龍江、吉林、遼寧)高風險居民比例為12.6%;
華北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高風險居民比例為11.4%;
華南地區(廣東、廣西、海南)高風險居民比例為8.0%;
其餘4個地區分別為華中(10.7%)、華東(9.6%)、西北(9.6%)、西南(10%)。
研究指出心血管病主要危險因素,包括:
血壓升高(≥140/90 mmHg)
總膽固醇升高(≥5.0 mmol/L)
血糖升高(≥7.0 mmol/L)
超重或肥胖(BMI ≥25 kg/m2)
吸菸
飲酒
不健康膳食(水果、蔬菜、全穀物或豆類攝入過少,紅肉攝入過多)
缺乏體育鍛鍊。
我國每年超40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各地主要危險因素不同
研究指出,我國每年有超過40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但是,我國幅員遼闊,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風險存在顯著地理差異。①
1. 東北地區:
蔬果吃太少,紅肉吃太多
該研究發現,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比例最高,達到12.6%,主要原因是副食問題,即水果蔬菜攝入不足、紅肉攝入過多。①
走進東北菜館,最受歡迎的幾樣離不開溜肉段、鍋包肉……這些肉菜攝入過多,卻給健康留下隱患。
東北地區氣候寒冷,人們只有吃高熱量的食物才能滿足機體的需求。除了大魚大肉,人們還喜歡將豬油、牛油提煉後作為炒菜用油。
吃得太油膩,主要危害包括三高、肥胖,還會影響消化系統和心腦血管。
建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規定,畜禽肉每日攝入量為40~75克。做法上少煎炸,多蒸煮,少吃加工肉類。蔬菜攝入量大約為0.6~1斤/天,水果200~350克/天。
2. 華北、西北地區:
肥胖和血壓高
華北和西北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自治區及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兩地心血管疾病高風險人群佔比分別為11.4%和9.6%,他們共同的主要危險因素是肥胖和高血壓。①
1. 肥胖
2020年一項發表在《肥胖研究與臨床實踐》期刊上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西北地區人群的超重和肥胖率遠高於東南地區。②
具體到各省市:
平均體重指數:天津最高(25.4kg/㎡),海南最低(22.2kg/㎡);
超重率:北京最高(40.9%),廣西最低(14.6%);
肥胖率:天津最高(12.2%),海南最低(1.3%)。
《中國成人肥胖患病率的地理變化:2013-2014年國家慢性病和危險因素監測結果》也顯示,京津地區無論男女,超重以及肥胖的發生率都非常高。③
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楊悅在2018年健康時報刊文指出,體重增加是血壓升高的重要危險因素,肥胖的類型與高血壓發生關係密切,腹型肥胖者容易發生高血壓。④
2. 高血壓
《中國高血壓患者教育指南》指出,高血壓是腦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我國70%的腦卒中患者有高血壓。⑤
關於高血壓,有多項研究顯示呈現「北高南低」的形式。北方人口味比較重,攝入的鹽自然比較多。研究證明,吃鹽過多是引起高血壓的重要原因。
此外,與氣候因素也有關,由於北方氣候比較寒冷,冬天長,人體周圍血管傾向於長期收縮容易導致血壓升高。
建議:
1)減鹽—成人每天別超6克;減油—每天別超30克;減糖—每人每天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2)適當運動,控制身材;
3)減輕壓力、保證睡眠;
4)定期進行血壓監測。
3. 華東、西南地區:
吸菸和飲酒
在吸菸、飲酒兩項危險因素上面,華東地區最高,西南地區次之。
吸菸飲酒這種生活習慣,受經濟狀況和健康素養影響較大,這兩個地區的城鄉差距均比較明顯,對吸菸飲酒的比例有一定影響。
研究發現,在城市地區,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低的地方,吸菸飲酒的比例越高;在農村地區,越是人均GDP高的地方,吸菸飲酒的比例越高。①
1. 吸菸
吸菸是成為心血管疾病發生的致命因素。
2012年,原衛生部發布的《中國吸菸危害健康報告》指出:「有充分證據說明吸菸可以導致冠心病」。香菸煙霧中的尼古丁、一氧化氮、一些氧化物質會導致交感興奮、心率血壓升高、誘發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
2. 喝酒
喝酒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也有「石錘」。
2019年4月,醫學期刊《柳葉刀》發文稱,針對中國51萬成年人的10年隨訪研究後發現,平均每日飲酒量每增加40克,腦卒中風險上升35%,對於中國男性而言,飲酒會誘發8%的缺血性腦卒中和16%的出血性腦卒中的風險。⑥
建議:菸草和酒精,儘早戒了吧!
4. 華南地區:
粗糧攝入與運動不足
研究顯示,雖然華南地區(廣東、廣西、海南)心血管疾病高風險居民比例低,但主食吃得不太健康,全穀物和豆類攝入不足,而且血糖、血脂異常以及體力活動不足全國居首。①
1. 粗糧攝入不足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臨床營養科蔣曉敏在2019年健康時報刊文指出,適量食用粗糧可預防疾病,因為纖維素可抑制膽固醇的吸收,減少高血脂,促進腸蠕動,預防便秘,粗糧裡邊所含的大量B族維生素,尤其維生素B1可預防腳氣病。⑦
建議: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倡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克,其中50-150克全穀物及雜豆類,50-100克薯類,這個標準大致相當於主食的1/3到1/2。
蔣曉敏醫生建議,粗糧:細糧=1份∶3~4份,比如做二米飯的時候,小米約佔總量的1/4左右即可,玉米窩頭,玉米面佔1/4左右等。⑦
2. 缺乏運動
運動有助於保護血管。著名心血管病專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胡大一2013年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談到,只有連續的運動才有利於消耗身體內儲存的過多脂肪,不管是快走、慢跑、遊泳、打羽毛球,連續做30分鐘,有利於血壓、血糖、血脂的下降,特別是有利於甘油三酯的下降。⑧
①Xi Li, Chaoqun Wu, Jiapeng Lu, et a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China: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0, 5: e672-681.
②Lin feng Zhang,Zeng wu Wang,et al.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na: Results from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441 thousand adults, 2012–2015. Obesity Research & Clinical Practice.
③2019 美國內科學年鑑 《中國成人肥胖患病率的地理變化:2013-2014年國家慢性病和危險因素監測結果》
④2020-07-21健康時報《兩類慢病害怕「坐如鐘」》
⑤中國高血壓患者教育指南[J].慢性病學雜誌,2014,6(1):1-3.
⑥Iona YM, Robin GW, Xue WM, et al. Conventional and genetic evidence on alcohol and vascular disease aetiology: a prospective study of 500 000 men and women in China. Lancet 2019.
⑦2019-11-01健康時報《一份粗糧搭配三份細糧》
⑧2013-11-11健康時報《動脈硬化就像大餡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