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港口科技賦能結碩果 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精彩亮相

2020-12-14 中國經濟時報

      11月9日上午,借著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東風,招商局集團與平安集團攜手深圳與廣州兩地海關、海事局、交通運輸局,同步在深圳招商局港口大廈和順德新港兩地舉辦「粵港灣大灣區組合港啟動儀式--港口物流及貿易便利化服務平臺上線」活動,旨在貫徹落實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講話精神,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項目全面落地。

(粵港灣大灣區組合港啟動儀式現場)

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項目是在深圳市政府、深圳海關和廣州海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由招商局集團與平安集團攜手搭建的「新基建」項目。通過運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賦能,創新構建大灣區通關物流平臺,打通灣區五大直屬海關之間的互聯、互通、互認,是灣區首個貫通港口、海關、物流、企業、銀行、保險等貿易全流程的互聯區塊鏈網絡,實現了「監管精準化、港口運營智能化、金融普惠化」的可信貿易生態,降低運營成本、降低風險,提升效率和效益,助力大灣區跨境貿易健康持續發展。

該項目以區塊鏈網絡技術為科技創新基礎,建立核心港口物流數據標準和平臺,精簡貨物通關流程,提升港口綜合競爭實力,實現監管的技術和模式創新,綜合改善區域跨境貿易營商環境,提升區域內企業競爭力,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港口物流綜合建設繪就宏偉藍圖。項目涵蓋智慧港口、智慧監管、智慧企業三大板塊。智慧港口以招商港口深圳西部港區為樞紐,通過組合港通關新模式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物流行業,便利跨境跨區域物資流轉;智慧監管可實現智能化監管和駁船在途監管,把進出口直航的兩次報關精簡為一次報關,真正做到「一次報關,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智慧企業為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物流打造企業生態圈,為區域企業提供包括貿易金融在內的全面服務。

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項目以招商港口深西港區為樞紐,率先在招商港口旗下首個珠三角內河控股碼頭「順德新港」進行試點。在組合港模式下,蛇口港和順德新港就如同一個港口,出口貨櫃在順德新港辦理海關通關手續,即等同於貨物實際抵達深圳西部港區,不需要二次報關;途經深圳西部港區的佛山進口貨物,可在貨物運抵順德新港後再辦理進口通關手續。貨物在兩港間以專線駁船開展跨港區調撥作業,全程只需一次報關、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大幅壓縮通關時間和成本,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為順德進出口企業提供更加便捷的通關和更加快速的綜合物流服務。作為客戶的美的集團副總裁王建國表示,「組合港項目抓住了灣區企業的痛點難點,為灣區企業暢通國內、國際大循環打通了路徑,兩次報關精簡為一次報關,大大縮短了企業貨物的通關等待時間,節省了物流費用。」

(粵港灣大灣區組合港項目現場作業)

憑藉毗鄰珠江口東岸的獨特區位優勢,自2001年起,招商港口開始開發由蛇口、赤灣碼頭至珠江三角洲地區的駁船運輸貨櫃服務,開闢了連接珠江西岸碼頭與深西港區的外貿內支線運輸市場。經過近20年的發展,深西港區的珠三角駁船快線服務網絡已覆蓋了華南地區12個港口城市,37個內河及沿海碼頭,開通了39條定期定班的駁船支線服務及多條不定期的航線。

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項目先從蛇口港和順德新港兩港一體化為起點和試驗田,後續將充分利用以深西港區為樞紐的完善的珠三角駁船網絡,加快推動組合港項目全面落地。新模式將有效降低大灣區企業經深西港區進出口的物流成本,按蛇口港現有中轉業務量,每年可節省報關費超過2400萬,同時水路中轉耗時將從5-7天,縮短至兩天,必將進一步鞏固深西港區在大灣區港航市場的核心樞紐地位,並提升灣區港口群整體競爭力,更好地服務於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新格局,為推動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新動能。

相關焦點

  • 粵港澳大灣區首個5G智慧港口「媽灣智慧港」今年完工 招商港口站上...
    粵港澳大灣區首個5G智慧港口「媽灣智慧港」今年完工 招商港口站上5G風口 來源:
  • [路演]招商港口:正在建設並著力打造「媽灣智慧港」
    原標題:[路演]招商港口:正在建設並著力打造「媽灣智慧港」   「誠實守信,做受尊重的上市
  • 招商港口(001872):正在建設並著力打造"媽灣智慧港"
    全景網12月8日訊 「誠實守信,做受尊重的上市公司」——2020深圳轄區上市公司投資者網上集體接待日活動12月8日在全景網舉辦,招商港口(001872)證券事務代表胡靜競在本次活動上介紹,招商港口正在建設並著力打造「媽灣智慧港」——粵港澳大灣區內首個乃至全球領先智慧型港口。
  • 區塊鏈技術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 平安攜手招商局共建大灣區智慧港口
    近日,由中國平安旗下科技公司金融壹帳通提供技術支持的「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項目」在深圳正式啟動。中國平安「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戰略再一次顯現強大的生命力。
  • 粵港澳大灣區,憑什麼讓世界重新排序?
    對於粵港澳大灣區而言,目前正在由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過渡,是價值兌現最為快速的階段。粵港澳大灣區是複製還是超越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文件橫空出世,一個坐落在華夏大地的世界級超級城市群顯露雛形,悄然成為世界第四大灣區經濟。
  • 鄭人豪曾進澤會見招商港口集團黨委書記、執行長白景濤
    12月3日,市委書記鄭人豪,市長曾進澤會見招商港口集團黨委書記、副董事長、執行長白景濤一行,雙方就加強地企合作對接,共同謀劃湛江港「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升港口綜合競爭力,做大做強湛江港進行深入交流。
  • 粵港澳大灣區的真實「內涵」,你了解嗎?
    、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希望能儘快參與到大灣區的建設中來。在四大灣區中經濟總量居第二位,人口、土地面積、港口和機場吞吐量均居四大灣區之首。同時,它還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 3粵港澳大灣區的實力 作為世界級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究竟有哪些優勢呢?
  • 建湖經濟開發區產業招商結「碩果」
    原標題:建湖經濟開發區產業招商結「碩果」   10月19日上午,建湖經濟
  •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20)》正式發布
    《報告》以專利作為重要尺度,以發明專利、PCT專利、施引專利和同族專利為評價指標,挖掘粵港澳大灣區近五年(2015-2019年)的專利數據,對標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分析粵港澳大灣區(珠江東岸、珠江西岸和港澳地區)的科技創新情況、創新機構與行業優勢、大灣區協同發展程度,展示粵港澳大灣區的綜合創新能力、優勢和不足,助力世界一流灣區建設。
  • 粵港澳大灣區主題賽暨「鏡頭下的粵港澳大灣區」融媒體作品徵集...
    粵港澳大灣區主題賽暨「鏡頭下的粵港澳大灣區」融媒體作品徵集展示活動公告中國網  作者:  2020-09-30 粵港澳大灣區主題賽暨「
  • 粵港澳大灣區生物技術高端化妝品研發生產中心今日啟動
    12月20日,由肇慶國家高新區招商投資局、廣東宏光實業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生物技術高端化妝品研發生產中心盛啟暨廣東宏光生物科技產業園產業聯盟成立籤約儀式,在廣州市白雲區舉行。宏光集團董事長劉季春表示,廣東宏光生物科技產業園的啟動是宏光集團30年來發展的一次重大跨越,集團借勢粵港澳大灣區強勁的發展動力,在肇慶大旺高新區傾力打造該區第一家專業化妝品產業園區。劉董事長還向企業家們發出了誠摯邀請,邀請大家乘著粵港澳大灣區和肇慶高新區的東風,在宏光生物科技產業園大展宏圖。
  • 九舞數字成功入選粵港澳大灣區網際網路聯盟團體會員單位
    12月8日,粵港澳大灣區網際網路聯盟會員大會第一次會議及成立儀式在廣州隆重舉行。廣州市的標杆企業九舞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宮聞豐作為特邀嘉賓參會。九舞數字亦在此次大會上,憑藉科技實力與品牌價值成功入選粵港澳大灣區網際網路聯盟團體會員單位,受到了業內外的一致好評。
  • 招商港口2019年貨櫃吞吐量突破1億標箱 「一帶一路」標兵顯身手
    儘管外部環境複雜多變,招商港口(001872,股吧)始終堅持「立足長遠、把握當下,科技引領、擁抱變化」戰略原則,緊緊圍繞母港建設、併購重組、綜合開發、運營管控和業務創新等工作重點,紮實推進各項工作,同時持續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圓滿完成了本年度既定戰略目標。
  • 粵港澳大灣區信息科技論壇在廣州舉辦 | 合力推動灣區信息科技與...
    ,中國科協信息科技學會聯合體主席團主席、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張峰,廣東省科協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馮日光,廣州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張勇,中國宇航學會、中國計量測試學會、中國航空學會、中國科協信息科技學會聯合體、中國電子學會、中國密碼學會、中國中文信息學會等相關負責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陳志璋教授,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陳俊龍教授以及來自全國各地信息科技領域的專家、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界代表
  • 酒店與地產雙向驅動 築夢粵港澳大灣區
    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實施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廣州將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積極響應粵港澳大灣區「共享共建」、「合作共贏」的號召,以「崛起與騰飛,亞洲新勢力」為主題的2019亞太酒店與地產合作論壇於9月22-23日在廣州保利洲際酒店隆重召開。
  • 聆聽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的故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自去年2月中辦、國辦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來,大灣區建設不斷提速,成效實實在在,給三地百姓特別是青年打開了廣闊的創新創業空間。光明智庫聚焦在大灣區創新創業的港澳青年,以及為他們創新創業營造環境、提供支持的助力者,邀他們講述大灣區建設帶來的變化和感受,並請專家給出解析與建議。
  • 智庫研究|增創新優勢:「十四五」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路徑探析
    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已被深圳港超越,香港國際空港的地位也明顯下降。與此同時,大灣區建設仍面臨著跨區域、跨制度協作機制障礙,比如大灣區三地還沒有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統籌規劃,在數字經濟領域,涉及跨境數據傳輸的要求和標準還未能統一。
  • 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優質蔬菜在濱州這樣長起來
    近日,2020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山東行採訪團來到山東濱州。儘管濱州與粵港澳大灣區相隔千裡,但卻和粵港澳人民的生活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在山東鑫誠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內,感受直通大灣區的「菜籃子」如何煉成的。
  • 廣州日報:新發展格局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建設城市大腦,賦能城市發展 張振剛 華南理工大學原黨委副書記、工商管理學院教授科技革命的浪潮滾滾而來,我們正處於一個偉大的數字經濟時代的開端。一方面,在智能化、網絡化和數位化時代,經濟和社會將會以更加高質量的形態發展。
  • 廣州黃埔:粵港澳大灣區綠色建造科技創新展示平臺啟動
    9月28日,粵港澳大灣區高端裝備製造創新中心」(簡稱「創新中心」)在黃埔區西基島規劃建設,將打造以粵港澳大灣區綠色建造科技創新示範為主題的智能創新產業園,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等代表共同見證「粵港澳大灣區綠色建造科技創新展示平臺」啟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