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上午,借著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東風,招商局集團與平安集團攜手深圳與廣州兩地海關、海事局、交通運輸局,同步在深圳招商局港口大廈和順德新港兩地舉辦「粵港灣大灣區組合港啟動儀式--港口物流及貿易便利化服務平臺上線」活動,旨在貫徹落實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講話精神,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項目全面落地。
(粵港灣大灣區組合港啟動儀式現場)
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項目是在深圳市政府、深圳海關和廣州海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由招商局集團與平安集團攜手搭建的「新基建」項目。通過運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賦能,創新構建大灣區通關物流平臺,打通灣區五大直屬海關之間的互聯、互通、互認,是灣區首個貫通港口、海關、物流、企業、銀行、保險等貿易全流程的互聯區塊鏈網絡,實現了「監管精準化、港口運營智能化、金融普惠化」的可信貿易生態,降低運營成本、降低風險,提升效率和效益,助力大灣區跨境貿易健康持續發展。
該項目以區塊鏈網絡技術為科技創新基礎,建立核心港口物流數據標準和平臺,精簡貨物通關流程,提升港口綜合競爭實力,實現監管的技術和模式創新,綜合改善區域跨境貿易營商環境,提升區域內企業競爭力,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港口物流綜合建設繪就宏偉藍圖。項目涵蓋智慧港口、智慧監管、智慧企業三大板塊。智慧港口以招商港口深圳西部港區為樞紐,通過組合港通關新模式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物流行業,便利跨境跨區域物資流轉;智慧監管可實現智能化監管和駁船在途監管,把進出口直航的兩次報關精簡為一次報關,真正做到「一次報關,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智慧企業為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物流打造企業生態圈,為區域企業提供包括貿易金融在內的全面服務。
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項目以招商港口深西港區為樞紐,率先在招商港口旗下首個珠三角內河控股碼頭「順德新港」進行試點。在組合港模式下,蛇口港和順德新港就如同一個港口,出口貨櫃在順德新港辦理海關通關手續,即等同於貨物實際抵達深圳西部港區,不需要二次報關;途經深圳西部港區的佛山進口貨物,可在貨物運抵順德新港後再辦理進口通關手續。貨物在兩港間以專線駁船開展跨港區調撥作業,全程只需一次報關、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大幅壓縮通關時間和成本,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為順德進出口企業提供更加便捷的通關和更加快速的綜合物流服務。作為客戶的美的集團副總裁王建國表示,「組合港項目抓住了灣區企業的痛點難點,為灣區企業暢通國內、國際大循環打通了路徑,兩次報關精簡為一次報關,大大縮短了企業貨物的通關等待時間,節省了物流費用。」
(粵港灣大灣區組合港項目現場作業)
憑藉毗鄰珠江口東岸的獨特區位優勢,自2001年起,招商港口開始開發由蛇口、赤灣碼頭至珠江三角洲地區的駁船運輸貨櫃服務,開闢了連接珠江西岸碼頭與深西港區的外貿內支線運輸市場。經過近20年的發展,深西港區的珠三角駁船快線服務網絡已覆蓋了華南地區12個港口城市,37個內河及沿海碼頭,開通了39條定期定班的駁船支線服務及多條不定期的航線。
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項目先從蛇口港和順德新港兩港一體化為起點和試驗田,後續將充分利用以深西港區為樞紐的完善的珠三角駁船網絡,加快推動組合港項目全面落地。新模式將有效降低大灣區企業經深西港區進出口的物流成本,按蛇口港現有中轉業務量,每年可節省報關費超過2400萬,同時水路中轉耗時將從5-7天,縮短至兩天,必將進一步鞏固深西港區在大灣區港航市場的核心樞紐地位,並提升灣區港口群整體競爭力,更好地服務於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新格局,為推動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