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融資燒盡,一家「遠程」無人駕駛創業公司的末路

2020-12-16 新浪科技

來源:創事記

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張倩、蛋醬、澤南

來源:機器之心(ID:almosthuman2014)

又一家無人駕駛汽車公司倒閉了。他們「把卡車司機請到遠程控制中心」的做法好像並不受投資人青睞。

這家名為 Starsky Robotics 的無人駕駛創業公司,在經歷了融資失敗、縮減車隊、大幅度裁員一系列風波之後,最終還是沒有撐過 2020 年的春天。

昨日,Starsky Robotics 的 CEO 兼聯合創始人 Stefan 在一封公開信中,正式宣布了「Starsky Robotics 的終結」。

2015 年,Stefan 迷上了無人駕駛卡車並創建了 Starsky Robotics。

2016 年,Starsky 的卡車成為第一輛可以合法上路運營的「無人駕駛」交通工具。

2018 年,Starsky 的重型卡車完成了無駕駛員的上路測試,成為第一輛合法上路且在封閉道路上實現完全無人駕駛的卡車。

2019 年 6 月,Starsky 宣稱創造了無人駕駛卡車的速度記錄——每小時 55 英裡。他們迭代後的卡車又成為第一輛可以在公路上合法運營的完全無人駕駛卡車。

然而 2020 年僅過去不到三個月,這家公司倒閉了。

不到一年內,發生了什麼?

在 CEO Stefan 看來,天時、地利、人和這三點,都不具備。

「即使公司已經倒閉,我仍然堅信 Starsky 的解決方案是正確的,但核心問題在於時機不對。」

「真正的技術突破未能出現,而大眾對於 AI 的期待值卻已經遠超實際,這導致創業者很難專注於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去年的 IPO 大潮透支了投資者對科技公司的熱情,卡車行業已經陷入衰退超過 18 個月了。」Starsky 在過去一年中所經歷的一切,看起來都非常糟糕。

Starsky 大部分成員合影。拍攝於 2019 年 2 月。

特立獨行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與我們所熟知的其他自動駕駛汽車創業公司相比,Starsky CEO 提到的「正確解決方案」可以稱得上是特立獨行。

與其他企業不同,這家公司的自動駕駛卡車沒有使用較為昂貴的雷射雷達,而是選擇了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的傳感器配置。Starsky 的無人貨車可以在開出高速公路進入街道和貨物分配中心時轉為人類遠程操縱。

根據他們的方案,雖然卡車內不設人類司機,但為卡車配備的遠程控制中心卻需要配置。這些司機需要有 5-10 年的工作經驗,理想情況下一名司機可以同時遠程控制 30 臺自動駕駛卡車的運行,大大節省了人力。

為什麼要選擇這樣一條技術路線?

Stefan 提到,現在的自動駕駛行業存在很多問題,如缺乏明確的部署裡程碑,沒有明確的商業模式等,但最大的問題在於監督學習,這種自動駕駛汽車賴以生存的技術並沒有達到宣傳中的效果。它並非真正的人工智慧,只是一個複雜的模式匹配工具而已。

「2015 年的時候,大家都覺得自己的下一代就不用學開車了。那段時間監督學習發展迅猛,幾年之間就從只能識別貓進化到會開車了。」

那時看來,人工智慧的發展仿佛也遵循著摩爾定律。如果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人類很快就要被機器取代了。

但 5 年之後,研究自動駕駛的專家們卻改了說法,聲稱實現自動駕駛至少還需要十年時間。

構建 AI 最難的一點就是處理不常見的情況,這一點大家已經達成共識。模型越優秀,就越難找到包含小概率情況的靠譜數據集。改進 AI 系統的成本呈指數級增加,但性能提升的效果並非如此。

實際上,監督機器學習的曲線似乎更接近 S 形(下圖中的藍色曲線):

這個曲線也解釋了為什麼 Comma.ai(一家自動駕駛汽車公司,只有 5-15 名工程師)與特斯拉自動駕駛團隊(有 100 多名工程師)打造的系統並無太大差距,也解釋了為什麼 Starsky 會成為進行公路無人駕駛測試的三家公司之一。

S 曲線在技術應用過程中經常出現,但問題出在拿自動駕駛系統和人類做比較的時候。Stefan 認為存在以下可能:我們已經超過了人類水平(human equivalence,下圖中的 L1),接近 L2,離 L3 還有一段距離。

如果 L1 是人類水平線,那麼頭部自動駕駛公司只需要證明他們的系統安全性就可以進行部署。

如果 L2 是人類水平線,那麼大一點的團隊還需要 10-250 億美元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時候自動駕駛投資巨頭會說,這個行業是為大公司準備的,這是他們下的賭注。

但如果 L3 是人類水平線,那麼目前的任何技術都不太可能實現這一跨越。

無論何時有人說我們離自動駕駛還有 10 年距離,他都沒有撒謊。沒有多少創業公司可以在不出貨的情況下存活 10 年,也就是說,當前沒有一個自動駕駛團隊可以交付上述 AI 決策系統。Comma.ai 不能,特斯拉不能,Starsky 也不能。

既然依靠監督學習達到人類所期望的安全性難如登天,那不如換一個思路:把司機從駕駛艙挪到控制中心。

這也是 Starsky 和其他自動駕駛公司選擇了不同技術路線的根本原因。

為什麼 Starsky Robotics 沒能活下來

在 Stefan 看來,自動駕駛最大的阻礙其實是安全問題,所以他們在安全問題上進行了巨額投資,而且不需要「真正的 AI」就可以在這方面做得很出色。從這個角度來看,Starsky 似乎是值得投資的。

但投資人可能不這麼想。他們不喜歡這種遠程操控類的商業模式。這項業務沒有以往軟體業務 90% 那麼高的利潤率,基本只能保證 50% 的利潤。

於是,他們對 Starsky 依賴於人類遠程操縱的做法產生了抵制。而 Starsky 在安全方面的巨額投資也不會為投資人帶來任何好處。

Stefan 花了很長時間才明白一件事:即使在投入資金和增速相同的情況下,風投機構寧願投一家 10 億美元但利潤率為 90% 的公司,也不願意投一家 50 億美元但利潤為 50% 的公司。

自 2017 年以來,Starsky 已經籌集了 2000 萬餘美元創業資金,包括 2018 年 3 月的 1650 萬美元 A 輪融資,領投方為 Shasta Ventures,Y Combinator、Trucks.vc 等跟投。但自從那一次融資之後,這家創業公司再也沒有任何其他的資金來源。

Starsky 的現金流問題始於去年 11 月,有關鍵的投資人在最後一刻退出了融資,隨後,公司的聯合創始人開始焦急地尋找新的投資者,但直到今年 1 月資金耗盡之前,也未能找到。

上個月,這家公司在融資失敗之後,進行了大規模裁員,據報導,公司中 85% 的技術工程師流向了自動駕駛領域的其他對手公司,包括 Waymo、Cruise 和圖森等。

Schlegel 是一位擁有 34 年卡車運輸行業經驗的資深人士,在他看來,Starsky 的無人駕駛業務模式仍是目前自動駕駛卡車中可行性最高的行業解決方案,那些卡車司機通過遠程操控的方式,就能解決卡車運輸的「第一英裡」和「最後一英裡」問題。

Starsky Robotics 的一名遠程操作員,在 200 英裡之外遠程操控無人駕駛卡車完成最後 0.1 英裡的行程。

融資燒盡

2019 年 11 月,Starsky 的 2000 萬美元 B 輪融資告吹。公司在 11 月 15 日遣散了大部分團隊,並把工作重心轉向為出售公司,並妥善安置有籤證、醫保問題的員工。在今年 1 月底,公司已安置了大量脆弱工作崗位,並出售了大量自動駕駛核心專利。就像一艘正在沉沒的船的船長一樣,Stefan 所能做的是讓大多數人登上救生艇。

基於目前的 AI 算法,我們還不能把自動駕駛的最終安全決策權留給 AI 來判斷。而說到投資環境,現存的自動駕駛卡車公司可能需要在近兩年裡在沒有新融資的情況下繼續前行,並期望能在 5 年之內實現在高速公路上的無人駕駛實用化。

在美國,勞動力的老齡化可能會在未來 5 到 10 年內開始影響經濟增長,而每年因為卡車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數約為 4000。自動駕駛或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但我們離真正的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在自動駕駛卡車領域裡,各家初創公司的實力對比正在逐漸顯現出來。根據 Crunchbase 的數據顯示,Starsky 迄今為止募集了 2030 萬美元的資金。但與競爭對手相比其實力明顯不足。圖森未來在過去的六輪融資中籌集了約 2.98 億美元,Plus.ai 在過去三輪融資中籌集了約 2 億美元。

放眼自動駕駛出行,Embark、Waymo 等公司籌集到的融資數額也頗為可觀。

在巨額融資的背後,是自動駕駛超出以往的資金消耗速度。The Information 本月發布的最新研究稱,投入自動駕駛戰場的各家公司已經累計花掉了約 160 億美元,而且還沒算上為了自動駕駛布局而發生的併購。

自動駕駛領域,正在進入兩級分化的過程。

參考內容:

https://medium.com/starsky-robotics-blog/the-end-of-starsky-robotics-acb8a6a8a5f5

https://siliconangle.com/2020/03/19/self-driving-truck-startup-starsky-robotics-shuts-failing-secure-additional-funding/

https://www.freightwaves.com/news/exclusive-mass-layoffs-reported-after-starsky-robotics-fails-to-find-buyer-investors

相關焦點

  • AutoX推出全無人車隊 探索無安全員自動駕駛
    AutoX、滴滴、百度、文遠知行等國內的科技巨頭、創業公司紛紛在核心城市試點RoboTaxi運營。 另一方面,和百度、文遠知行為自動駕駛配備5G遠程遙控不同,AutoX選擇不設置遠程遙控中心。在AutoX看來,成熟安全的無人駕駛系統,要求將車輛控制模塊完全與聯網的模塊進行徹底的隔離,杜絕遠程遙控可能帶來嚴重的網絡安全問題,防止黑客攻擊系統,獲得控制方向盤、油門、剎車的權利。
  • 水面無人駕駛公司歐卡智能獲千萬級融資,估值過億者
    近日,歐卡智能(ORCA-TECH)宣布完成了千萬級A輪融資,估值過億。此輪融資由圖靈創投領投,西安交叉信息核心技術研究院,深圳曉溪控股以及老股東Brizan Ventures,Plug & Play跟投。
  • AutoX發布無人無遠程遙控RoboTaxi車隊
    12月3日,AutoX公布中國首批車內全無人、無遠程遙控的RoboTaxi車隊,並發布了其在深圳市繁華公開道路完全無人駕駛的視頻。  其中,最大的技術看點在於沒有遠程中心遙控,這也是AutoX與競爭對手最大的不同。
  • 妙手醫生獲6億元D1輪融資;電動車檢測方案公司獲Pre-A輪融資 |...
    好孕媽獲近3000萬元A輪融資好孕媽是一款致力於幫助用戶科學備孕、輕鬆度過孕產等特殊時期的健康管理工具。提供健康記錄、專業且個性化的知識內容、數據圖表分析等實用的備孕、孕產期健康管理工具及內容。於近日完成近3000萬元A輪融資,由貴陽創投和西藏磊梅瑞斯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領投。
  • 亞馬遜旗下公司Zoox發布無人駕駛車輛
    打開APP 亞馬遜旗下公司Zoox發布無人駕駛車輛 機器人技術與應用 發表於 2020-12-25 14:34:33 近日,Zoox公司發布了一款可以搭載四人的無人駕駛計程車車型「robo-taxi」。
  • ...百度無人駕駛計程車在京全面開放,中國包子第一股「巴比饅頭...
    在北京的小夥伴們可以親自體驗無人駕駛計程車了。而百度也是首個讓無人駕駛汽車讓路載客的企業,不難看出,在無人駕駛技術研發方面,百度可以說是投入最多、研發力度最大的,無人駕駛或將成為百度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但目前百度的無人駕駛技術現在還無法真正去掉安全員、去掉遠程控制,實現真正的無人駕駛。有業內人士也表示,目前要實現真正的無人駕駛是非常困難的,至少還需要將近10年的時間才有可能做到。
  • 全無人駕駛時代來了:無安全員、無遠程操控,AutoX首批25輛規模化...
    中國首批車內「全無人且無遠程遙控」的 RoboTaxi 車隊來了。12 月 3 日,自動駕駛公司 AutoX 對外發布首支在深圳繁華公開道路實現完全無人駕駛的視頻,首批落地的車隊數量為25 臺。據 AutoX 表示,這是中國首批從車硬體到無人駕駛系統都能全面符合無人安全要求、能夠進行大規模無人化部署的自動駕駛車隊。城市路段複雜場景全無人、無遠程操控也能行駛自如?
  • 自動駕駛領域科技公司Lunewave完成A輪融資
    來源:時刻頭條美國初創公司Lunewave已融資700萬美元,用於推進其自動駕駛汽車雷達新技術的商業化。Lunewave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John Xin透露,Lunewave將利用融資資金,繼續與Tier 1供應商合作,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共同製造雷達傳感器。Lunewave打造的雷達傳感器可被應用於多個行業,目前應用最廣的兩大領域分別為:自動駕駛汽車及無人機。雷達傳感器是自動駕駛車輛的關鍵部件,相當於車輛的「眼睛」,可探查周邊環境中的目標物,使得車輛採取妥善的應對。
  • 肯德基在上海商用L4無人駕駛,日本網友看了直呼不講武德
    而且早在月前,福布斯還報導過,KFC在中國的母公司百勝餐飲,正在與新石器展開合作,利用無人車來實現食物配送和零售。雖然當時,也沒說會率先配送漢堡炸雞腿,還是披薩意面……但現在上海張江地鐵口的意外走紅來看,漢堡炸雞腿的優先級,可能更高一些。不過問題也來了,為啥餐飲巨頭的自動駕駛商用,選擇的是新石器。這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 北京發布自動駕駛路測報告,上汽通用五菱率先建成無人駕駛物流線路
    ,率先基於寶駿基地廠區建成了一條無人駕駛物流線路。據悉,這一無人駕駛物流線路是由上汽通用五菱與馭勢科技攜手打造,具體由無人物流車與雲端智能運營管理系統構成。其中,無人物流車搭載行業領先的L4級別無人駕駛系統,可通過融合部署在車身周圍的雷射雷達、攝像頭、超聲波雷達等多類傳感器的感知數據,做到全方位實時環境感知,釐米級高精度定位,實現無人自主運輸。雲端智能運營管理系統則提供遠程控制、數據分析等服務,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及安全性。
  • 無人駕駛貨運公司Starsky 正式涼涼,創始人發文自述背後辛酸
    不久後,Starsky 完成了 165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領投方為 Shasta Ventures;另外,Y Combinator,Trucks.vc,50 Years 和 9 Point Ventures 等風投機構也選擇跟投。顯然,曾經的Starsky和其自動駕駛卡車公司一樣前途無量。
  • Sea Machines籌得1500萬美元 致力於無人駕駛船舶技術發展
    自主艦船軟體和系統提供商 Sea Machines Robotics,已於今日完成了 1500 萬美元的融資,以加速其在無人駕駛艦船市場的發展。2018 年 12 月的時候,Sea Machines Robotics 已通過 A 輪融資拿到了 1000 萬美元的資金。不過該公司宣傳,本次融資也是行業內最大的一輪。(來自:Sea Machines Robotics)雖然自動駕駛船隻並不是一個新穎的理念,但該行業的發展勢頭已相當強勁。
  • 全球三十大最佳 AI 創業公司公布
    目前,Darktrace 已完成 7500 萬美元 D 輪融資。 4、Drive.ai(GGV紀源資本被投企業) Drive.ai 成立於 2015 年,是一家位於矽谷的自動駕駛公司,其主要成員來自史丹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公司專注研究深度學習在自動駕駛中的應用,致力於通過工具包將普通汽車變為無人車。
  • 日本創業公司實現60公裡遠程操控無人機,4G行動網路擔當「神助攻」
    據日本經濟新聞社報導,就在上周,一家日本無人機創業公司剛剛在神奈川縣橫須賀市的NTT DoCoMo研發中心進行了基於高速通信線路「LTE」的無人機飛行試驗。在測試過程中,工作人員成功在相距約60公裡的千葉市對無人機進行了操控。這家創業公司名叫「日本自律控制系統研究所」,主要從事小型無人機的研發與測試工作。
  • 停車場管理創業公司ParkJockey獲得了軟銀集團投資 用來擴大規模
    停車場管理創業公司ParkJockey獲得了軟銀集團投資 用來擴大規模 12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停車場管理創業公司ParkJockey獲得了軟銀集團投資,估值超過10億美元。軟銀投資或收購ParkJockey的財務條款尚未披露。
  • 無人駕駛計程車開上深圳街頭,中國或率先商業化
    無人駕駛這個事兒已經說了很多年了,但是真要商業化難度還是很大,甚至國內也很少有城市能允許在非測試區域讓無人駕駛上路。筆者自己乘坐過長安的無人駕駛汽車,也是有很多問題:一來能上路的區域太少,二來速度實在太慢。可以說,之前國內的無人駕駛汽車,還沒有達到一個可以讓人放心乘坐的水平。
  • 沙特創業公司TOP10:支付、阿語視頻、訂餐、共享拖車…
    這十家創業公司分別是: 1、Paytabs 行業:在線支付解決方案 融資金額:2500萬美元 投資方:Wa』ed Ventures PayTabs成立於2014年,是一家提供支付解決方案及反欺詐的科技公司。
  • 智行者科技完成數億人民幣C+輪融資,將加速組建L4級自動駕駛車隊
    據悉,本輪融資資金將繼續用於加強智行者科技在無人駕駛產品方面的技術優勢,加速乘用車領域的 L4級別自動駕駛車隊的組建和落地,與車廠共同部署不同場景Robotaxi落地運營項目
  • 又一家自動駕駛公司「退出」Robotaxi爭奪戰
    隨著Robotaxi商業化落地遙遙無期,物流行業已成為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的優先選項。由谷歌前高管克裡斯•厄姆森(Chris Urmson)聯合創立的Aurora Innovation是最新一家宣布轉型的公司。
  • 自動駕駛汽車初創公司Phantom AI獲得2200萬美元A輪融資
    據外媒報導,近日,自動駕駛汽車初創公司Phantom AI宣布已經在A輪融資中籌集了2200萬美元資金。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4/411768.htmPhantom AI執行長Hyunggi Cho表示,新的資金將使公司擴大其模塊化、基於軟體的平臺的可用性。據了解,該平臺可以讓OEM和Tier 1選擇想要集成或者定製化的配件。此前,該公司完成了50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