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0年是抗美援朝戰爭70周年,國家舉行了很多隆重的儀式緬懷英雄,也感激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做出的突出貢獻!韓戰是美國想要稱霸世界的第一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不怕犧牲,不怕苦難,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那麼抗美援朝戰爭是如何爆發的?我們中國為什麼要非贏不可呢?
朝鮮自古是中國的藩屬國,兩國關係密切
朝鮮半島位於我國的東北部。早在隋唐時期,隋朝皇帝和唐朝皇帝曾經多次出兵徵討高麗,並試圖佔領整個朝鮮半島。到唐朝統治時期,國家實行開放的民族政策,允許各國派使者來中國學習。在儒家文化的影響,朝鮮半島最終實現了統一,並建立了很多封建政權。
在1392年的時候,李成桂取得了高麗的最高統治權。為了獲得良好的國際環境,也為了得到朱元璋的支持,成為高麗皇帝的李成桂主動向明朝稱臣,並且希望朱元璋賜予國號。此時的明朝政府奉行朝貢貿易,為了宣揚自己的國力強大,主動冊封李成桂為朝鮮太祖,從此以後朝鮮就成為了中國的藩屬國,每當過年過節的時候,朝鮮王子都要來中國進貢,還會獲得明朝皇帝給予的豐厚禮物。
到清朝建立以後,清政府與朝鮮繼續保持了這種關係。朝鮮作為中國的藩屬國,是受中國保護的,當國家受到別國侵略時,中國有義務也有責任幫助朝鮮度過難關。比如在1894年的時候,朝鮮爆發了東學黨起義,為了鎮壓起義,日本公開出兵朝鮮,朝鮮的安全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為此,清政府主動支援朝鮮,並與日本爆發了甲午戰爭。經過兩年的對抗,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失敗了。
從此以後,朝鮮獲得了獨立的地位,但是已經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甲午戰敗,清政府一蹶不振,徹底成為了任人宰割的小綿羊,民族危機越來越嚴重,中國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險。因此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朝鮮失去了,中國也一定會滅亡。
中國作出抗美援朝的艱難抉擇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很多小的國家獲得了獨立,全球出現了和平的趨勢。但是美國和蘇聯的關係卻發生了變化,有戰爭時的同盟變成了戰後的敵人。為了爭霸全球,美國採取了一系列反對共產主義的政策,世界進入了兩極對峙格局時期。朝鮮半島的地理位置優越,美國和蘇聯以38度緯線為界,劃分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當韓戰爆發以後,由於準備不充分,南朝鮮退居到了東南部。為了擴大資本主義的陣營,美國決定參與韓戰,並且在臺灣海峽駐軍,甚至跨過鴨綠江。此時的新中國剛剛成立,經濟還很凋敝,農民沒有土地生產積極性比較低,城市經濟受通貨膨脹的影響,發展遲緩。
但是如果中國不出兵援助朝鮮,那麼朝鮮就成為了美國的勢力範圍,會嚴重威脅到我國的穩定。因此在異常艱難的情況下,毛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偉大決策,而且必須要勝利!
中國人民志願軍奮勇殺敵,並取得戰爭的勝利
那個年代,我們的軍事物資很匱乏,武器裝備也很落後。蘇聯雖然答應給予中國援助,但是蘇聯不信任新中國,僅僅是處於隔岸觀火的狀態。
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擁有非常先進的武器。因此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在前面面臨著美國軍隊的狂轟亂炸,在後面又為沒有軍糧而擔心。
但是中國人民志願軍不怕犧牲,他們用自己的滿腔熱血去抵擋美國的艦船禮炮。根據老兵的回憶,在上甘嶺戰役中,一個連的力量最多能抵抗美軍進攻一個小時,但是志願軍戰士們並不害怕,每當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都是走到了戰爭的前線,用不怕犧牲的精神,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
在戰爭的後期,蘇聯看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頑強拼搏,也認定了中國這個盟友,所以支援了很多「喀秋莎炮」,也支援了很多空軍。最後在多方努力下,我國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結語
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第一場大規模的戰役,戰爭的輸贏決定著中國將來的命運。面對強大的敵人美國,中國人民並沒有膽怯,志願軍戰士們更是不怕犧牲,他們奔赴在戰爭的一線,用自己的生命去換取國內的和平。
從此以後,我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了,中國人民真正的站了起來,正是志願軍戰士們的犧牲,才創造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