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為什麼一定要贏得抗美援朝戰爭?

2020-12-25 騰訊網

前言

2020年是抗美援朝戰爭70周年,國家舉行了很多隆重的儀式緬懷英雄,也感激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做出的突出貢獻!韓戰是美國想要稱霸世界的第一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不怕犧牲,不怕苦難,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那麼抗美援朝戰爭是如何爆發的?我們中國為什麼要非贏不可呢?

朝鮮自古是中國的藩屬國,兩國關係密切

朝鮮半島位於我國的東北部。早在隋唐時期,隋朝皇帝和唐朝皇帝曾經多次出兵徵討高麗,並試圖佔領整個朝鮮半島。到唐朝統治時期,國家實行開放的民族政策,允許各國派使者來中國學習。在儒家文化的影響,朝鮮半島最終實現了統一,並建立了很多封建政權。

在1392年的時候,李成桂取得了高麗的最高統治權。為了獲得良好的國際環境,也為了得到朱元璋的支持,成為高麗皇帝的李成桂主動向明朝稱臣,並且希望朱元璋賜予國號。此時的明朝政府奉行朝貢貿易,為了宣揚自己的國力強大,主動冊封李成桂為朝鮮太祖,從此以後朝鮮就成為了中國的藩屬國,每當過年過節的時候,朝鮮王子都要來中國進貢,還會獲得明朝皇帝給予的豐厚禮物。

到清朝建立以後,清政府與朝鮮繼續保持了這種關係。朝鮮作為中國的藩屬國,是受中國保護的,當國家受到別國侵略時,中國有義務也有責任幫助朝鮮度過難關。比如在1894年的時候,朝鮮爆發了東學黨起義,為了鎮壓起義,日本公開出兵朝鮮,朝鮮的安全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為此,清政府主動支援朝鮮,並與日本爆發了甲午戰爭。經過兩年的對抗,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失敗了。

從此以後,朝鮮獲得了獨立的地位,但是已經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甲午戰敗,清政府一蹶不振,徹底成為了任人宰割的小綿羊,民族危機越來越嚴重,中國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險。因此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朝鮮失去了,中國也一定會滅亡。

中國作出抗美援朝的艱難抉擇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很多小的國家獲得了獨立,全球出現了和平的趨勢。但是美國和蘇聯的關係卻發生了變化,有戰爭時的同盟變成了戰後的敵人。為了爭霸全球,美國採取了一系列反對共產主義的政策,世界進入了兩極對峙格局時期。朝鮮半島的地理位置優越,美國和蘇聯以38度緯線為界,劃分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當韓戰爆發以後,由於準備不充分,南朝鮮退居到了東南部。為了擴大資本主義的陣營,美國決定參與韓戰,並且在臺灣海峽駐軍,甚至跨過鴨綠江。此時的新中國剛剛成立,經濟還很凋敝,農民沒有土地生產積極性比較低,城市經濟受通貨膨脹的影響,發展遲緩。

但是如果中國不出兵援助朝鮮,那麼朝鮮就成為了美國的勢力範圍,會嚴重威脅到我國的穩定。因此在異常艱難的情況下,毛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偉大決策,而且必須要勝利!

中國人民志願軍奮勇殺敵,並取得戰爭的勝利

那個年代,我們的軍事物資很匱乏,武器裝備也很落後。蘇聯雖然答應給予中國援助,但是蘇聯不信任新中國,僅僅是處於隔岸觀火的狀態。

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擁有非常先進的武器。因此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在前面面臨著美國軍隊的狂轟亂炸,在後面又為沒有軍糧而擔心。

但是中國人民志願軍不怕犧牲,他們用自己的滿腔熱血去抵擋美國的艦船禮炮。根據老兵的回憶,在上甘嶺戰役中,一個連的力量最多能抵抗美軍進攻一個小時,但是志願軍戰士們並不害怕,每當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都是走到了戰爭的前線,用不怕犧牲的精神,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

在戰爭的後期,蘇聯看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頑強拼搏,也認定了中國這個盟友,所以支援了很多「喀秋莎炮」,也支援了很多空軍。最後在多方努力下,我國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結語

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第一場大規模的戰役,戰爭的輸贏決定著中國將來的命運。面對強大的敵人美國,中國人民並沒有膽怯,志願軍戰士們更是不怕犧牲,他們奔赴在戰爭的一線,用自己的生命去換取國內的和平。

從此以後,我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了,中國人民真正的站了起來,正是志願軍戰士們的犧牲,才創造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作者:劉國新(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對於抗美援朝戰爭70年前的中國,面對這樣的歷史考卷,敢於對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說「不」,交出了令人驕傲和滿意的答案。毛澤東在1953年9月總結抗美援朝勝利時說的一句話是對這個答案最好的詮釋:「任何地方我們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來了,我們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前方,志願軍將士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克服生理極限,與敵人殊死搏鬥,浴血奮戰。
  •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
    「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作者:劉國新(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對於抗美援朝戰爭
  • 抗美援朝戰爭的五大意義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美國和我國臺灣國民黨當局出於反共的目的,散布不實言論,污衊中國大陸出兵是為蘇聯服務。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檔案解密後,一些人又以片面曲解的方式引用史料,認為中國大陸參加韓戰是不惜損害本國利益為他國出力。
  • 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
    70年前的中國,面對這樣的歷史考卷,敢於對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說「不」,交出了令人驕傲和滿意的答案。毛澤東在1953年9月總結抗美援朝勝利時說的一句話是對這個答案最好的詮釋:「任何地方我們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來了,我們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前方,志願軍將士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克服生理極限,與敵人殊死搏鬥,浴血奮戰。
  • 「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  作者:劉國新(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70年前的中國,面對這樣的歷史考卷,敢於對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說「不」,交出了令人驕傲和滿意的答案。毛澤東在1953年9月總結抗美援朝勝利時說的一句話是對這個答案最好的詮釋:「任何地方我們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來了,我們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  前方,志願軍將士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克服生理極限,與敵人殊死搏鬥,浴血奮戰。
  • 1950年抗美援朝,中國為什麼非打不可?戰爭帶來的利益影響至今!
    按理說,中國本不應該參與,但美國下作的手段,不斷觸及著我們的底線:美軍在中國丹東地區狂轟亂炸;甚至把美國第七艦隊,大張旗鼓地駛進臺灣海峽。這不明擺著幫韓國打完朝鮮,就要把槍口對準中國。很明顯,如果我們不支援朝鮮,中國勢必遭殃。
  •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成長的中國空軍
    抗美援朝戰爭,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發展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嚴酷的戰爭,加速了我軍由步兵單一兵種,向現代諸軍兵種合成軍隊的轉變,促進了人民軍隊的現代化建設。人民空軍的成長就是典型的範例。  人民空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迅速成長  1951年1月21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與美國空軍進行第一次空中交戰。
  • 越南戰爭,中國為什麼沒有像抗美援朝一樣直接出兵參戰?
    大家都知道,美國在上個世紀曾發動一場持續二十年時間的越南戰爭,從1955年一直打到1975年才結束。越戰是美國二戰以後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參加越戰美軍人數高達56萬人,超過了當年的抗美援朝戰爭。
  • 抗美援朝戰爭:美國教科書卻寫出了中國參戰的真實原因
    今天我們通過美國教科書來重新理解一下歷史發展吧。對於抗美援朝戰爭,相信有無數人都非常了解了,今天我們參考了一個現今美國最流行的高中歷史教科書,如果看過美國教科書的話,我們就能看出中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起到的作用,可以說在教科書中,三分之二的內容都是與我們中國有關的。
  • 《跨過鴨綠江》:以「歷史美學品格」再現偉大抗美援朝戰爭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堅守飛虎山、激戰黃草嶺、血戰松骨峰、寒戰長津湖、上甘嶺戰役……70年前,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肩負著人民的重託、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發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歷史是現實的一面鏡子。
  • 抗美援朝有五大意義,真正看懂後,才發現這場戰爭最終贏家是中國
    當年不向朝鮮出兵,中國經濟建設可能會更快,抗美援朝戰爭,中國確實付出了很多人員傷亡和軍費開支,增加了一定程度的國內負擔,但這場戰爭真的是錯誤的決定嗎?真的一點意義都沒有嗎?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再梳理一下。毛澤東的守護者李恩橋回憶了1953年7月27日當天毛澤東的狀態。當天,朝鮮籤署停戰協定的消息傳到中國時,毛澤東顯得非常興奮。
  • 抗美援朝70周年|外國人眼中的抗美援朝戰爭:「世界上沒有任何軍隊...
    ,最應該萬世賡續的是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今後,無論何時何地,美國膽敢挑起對中國的戰爭,他們仍將是我們的手下敗將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剛剛誕生一年,帝國主義侵略者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也是中國人民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與地區和平而進行的一場正義戰爭。
  • ...出國作戰70周年」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汲取新時代偉大鬥爭的精神...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它不僅奏響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凱歌,更鍛造出了光耀千秋的抗美援朝精神,為我們黨領導人民推進新時代偉大鬥爭提供了不竭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
  • 勇敢的中國人 致敬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
    在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管虎導演獻上了一份特殊的禮物,「金剛川」的上映。這部由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鄧超等實力派演員演繹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點燃了國人的愛國、愛軍激情。也讓我們親臨了戰場,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不易,更是感受到了前輩用生命去捍衛國家的壯舉。
  • 抗美援朝:中國工業化的起點
    今天的中國已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第二經濟大國。作為經濟研究者,在我眼裡,這些地位的開端不是別的,就是這場戰爭,偉大抗美援朝戰爭。正是這場戰爭成為新中國工業化的起點,歷史還將認定這場戰爭開創了堪比「文景之治」、「昭宣之治」、「貞觀之治」的「新華盛世」。
  • 抗美援朝戰爭中,美國是否有侵略中國的野心?
    很多人問美軍如果陳兵鴨綠江,是否會繼續侵略中國?提出這個問題,無非是想證明我們偉大的立國之戰:抗美援朝戰爭,不應該打!言下之意就是美國未必想侵略我國,所以中國其實有其他選擇。這種思潮主要見於知識界,從抗美援朝開始的那一天,吵吵到了現在。
  • 【抗美援朝英雄榜】關於抗美援朝戰爭,這些歷史知識你知道嗎?
    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黎民 攝)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援助朝鮮人民,保衛國家安全而進行的一場反侵略的正義戰爭。抗美援朝紀念日為什麼是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鮮後的首戰,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0軍第118師於1950年10月25日在兩水洞、豐下洞地區,與由溫井向北鎮進犯的南朝鮮軍步兵第6師第2團前衛加強第3營進行的一次遭遇戰。此役後,志願軍第118師、120師乘勝進攻溫井之敵,並於26日凌晨佔領溫井。從此,揭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 我國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
    習總書記強調,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抵禦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我們要銘記抗美援朝戰爭的艱辛歷程和偉大勝利,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氣昂昂,向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奮勇前進。
  • 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汲取敢打必勝的精氣神
    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震驚了世界,立起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徹底終結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落後挨打的屈辱形象。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浴血奮戰及其偉大精神,為我們留下了永恆財富。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始終發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鬥的國際主義精神
  • 另一場「抗美援朝」:《傳記文學》10月號新刊推出封面專題「戰爭與...
    文藝也從未缺席這場戰爭。幾乎與戰爭同步,中國文學藝術界以筆為武器開展了另一場「抗美援朝」。其中僅在戰爭期間,中國文聯、志願軍總政治部多次組織作家、藝術家赴朝開展慰問、採訪和創作活動。一般而言,即時性描寫戰爭進程的文學創作最初一定是以簡短的通訊、詩歌、短篇小說為主,而從整體上看,一切文藝都是宣傳,在彼時語境中,自然也就有了充足的合理性。待到戰後,主題表達向度上的總結與反思以及審美形式營構上的豐富與多元往往會成為主流或主調。我國的抗美援朝文藝創作也大體延續這一規律與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