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歐,而這時距離英國前首相首次提及脫歐事宜,已經過去了7年時間,歷經千辛萬苦,多年夙願終於成真,英國民眾真的會為此感到高興嗎?如今,11個月的過渡期也即將結束,而英歐雙方就未來關係的談判卻至今懸而未決,這個時候的英國,又出現了新的動態。
英國民眾大肆囤貨,其中原因不簡單
據新華網12月15日報導,當地時間12日和13日,英國肯特郡多佛爾港口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擁堵場面,大量貨車排起長隊,蜿蜒將近五公裡,而在這之前,情況更甚,隊伍長度甚至可以達到16公裡。當地官員表示,最近開往加來和英吉利海峽隧道的貨車數量比過去增加了一半還多。
而與此同時,英國多家超市也逐漸興起了一波「囤貨潮」。因為到了今年12月31日,英國脫歐的過渡期就會截止,但是直到現在為止,雙方就未來發展的談判依舊沒有結果,所以很多超市都開始忙著囤積貨物,特別是在如今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藥品和醫療器械的供應商都忙碌起來,為應對疫情做足準備。如果到12月31日,英歐雙方還是不能達成協議的話,到了2021年,雙方的貿易成本就會增加,而英國受到的負面影響也會更加嚴重。
談判歷時9個月,雙方依舊存在分歧
截止到目前為止,英歐雙方的談判已經進行了9個月,尤其是進入12月以來,雙方的領導人頻繁進行溝通,但是談判的結果似乎不盡如人意,上周雙方都曾放話,可能無法達成貿易協定。至於不能達成貿易協定的原因,則是因為雙方在漁業以及公平競爭環境方面存在分歧。
漁業方面達不成一致,是因為在談判中,歐盟要求英方允許歐盟國家在英國水域中捕魚,但是英國方面卻將捕魚權與國家主權看得同等重要,認為這是一種象徵,詹森對此就十分敏感。而公平競爭環境方面,最主要的問題自然就是國家補貼,歐盟認為,英國想要進入歐盟市場,就應該遵守歐盟的規則,要求英國在各個方面與歐盟國家保持一致,但是英國卻希望自己能夠獲得更多的自主權,不想接受歐盟的苛刻條件。所以這麼長時間以來,雙方都不肯讓步,始終未能達成協議。
脫歐前景不樂觀?英國民眾表示生活受影響
報導稱,12月13日,英歐雙方領導人再次通電話,就談判一事展開討論,歐盟委員會主席在視頻講話中表示,她與詹森一致決定,雙方將繼續談判,爭取在剩下為數不多的日子裡達成協議。
對此,復旦大學主任丁純認為,按照目前的狀況來看,英歐雙方都不想看到英國無協議脫歐,在最後的談判裡,雙方可能會進行一些變通,或者是在年底前達成一個框架協議,之後的細節再慢慢談。
而英國民眾對脫歐一事都不太樂觀,有調查結果顯示,英國有58%的民眾認為英國無協議脫歐將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不好的影響,只有26%的民眾認為此事不會對他們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