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頭文字D長大的人,腦海裡除了那臺無敵的86之外,印象最深的名字大概就是GT-R。
GT-R是一個充滿象徵性的名字。除卻頭文字D裡「鈑金王」、「勞力士」的梗,它還有著無數充滿傳奇的故事。
最近GT-R又將有新的故事。日產宣布在2023年推出基於R35平臺打造的新款GT-R,其上搭載源于勒芒賽車GT-R LM Nismo的混動系統。
這個新的故事,卻沒有辦法令我這個GT-R粉絲有任何期待的感覺,反而有些失落。13年了,GT-R還是那臺R35,這個消息一出,就代表起碼到2023年仍會是同樣的R35。
作為GT-R的粉絲,我不會希望看到這臺換湯不換藥的GT-R。我想看到的,叫做R36。
2007年R35誕生,它讓人記住的除了標誌性的四圓尾燈之外還有幾個漂亮的數字:3.8、480、3.5、7』38;這幾個數字分別代表了3.8T V6雙渦輪增壓引擎、最大功率480匹、百公裡加速3.5S、紐北單圈7分38秒!
在那個年代,5.0L排量的蘭博基尼Gallardo Superleggera百公裡加速為3.7S,法拉利F430 Scuderia為3.6S,保時捷911 Turbo 3.6T更是4字頭的數據。
甚至在400米直線加速賽上,面對上述性能車標杆車型,R35也沒有給任何機會。面對千萬級別以下的超跑,用的是「虐殺」的姿態,2007年的GT-R是「東瀛戰神」。
時光荏苒,戰神也會有遲暮。雖然R35自2007年發布後幾乎每年都有小幅的改款和升級,但是它的對手們也不是吃素的。
時光一晃到了2017年,正是R35發布的十周年時間。曾經的手下敗將們紛紛換代,R35哪怕是經歷了十年的小幅升級,也逐漸被追平甚至超越。
就在這年,著名汽車節目TopGear對2017款GT-R和奧迪R8 V10 PLUS、保時捷911 TURBO S、邁凱倫570S進行了一次400米直線加速賽,「戰神」慘遭墊底。
更是同一年,另一個帶著GTR三個字母的車也誕生了,它是奔馳AMG GT R。這個對手除了掛著GT R的名頭之外,連價格也和日產的R35差不太多,來者不善。
要知道2017款的R35經過十年改款後,馬力已經達到了555馬力,各項調校經過十年時間也非常成熟。可是奔馳的GT R,作為價格差不多的競爭對手,帶來的是585馬力、3.3S的零百加速時間,紐北賽道成績達到了驚人的7分10秒09,在當年排行榜單第四。
這個成績的前一位為7分08秒68,正是2017款日產GT-R NISMO。這是專門為了跑賽道改裝的R35, 比原版的R35足足多了45馬力,車上所有東西都精簡下來為跑賽道服務。別人家的GT R都比肩自家專門為了跑賽道改裝的車型了,車上的功能還應有盡有,這讓R35情何以堪。
日產GT-R必須做出改變。R35在推出之初確實有「東瀛戰神」的英姿,但世界是不斷變化的,自己原地踏步,對手在不斷進步,多年不換代就讓人感嘆廉頗老矣。
我們想看到的是一臺在這個時代能對得起GTR之名的車。
日產確實沒有放棄GT-R之名,在2019年,推出了50周年紀念版的限量款GT-R R50。此前無數人以為,這將會是心心念念的R36。但它揭開面紗的那一刻,迎來的依舊是失望的聲音。
這臺50周年紀念款,依舊是基於R35平臺打造。馬力高達710,還採用大尺寸輪轂、大號剎車卡鉗、自動尾翼等等為了提升速度而改進的配置。
外觀上由義大利著名汽車設計公司喬治亞羅操刀,採用黑金色的混搭,車身上多處進行了改動,造型更為凌厲,更有超跑的範兒。價格也一樣有超跑範兒,高達99萬歐元。
這臺GT-R在動力、外觀乃至價格都比R35多了很多東西,卻少了一樣最關鍵的——GT-R的靈魂。
GT-R之所以被粉絲推崇,是因為它純粹無比。它是上可衝山、下可跑賽道的終極性能機器,是V6可戰V8甚至叫板V10的速度之子,是只有對手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卻不會輸的性價比之王。操作簡單、四座實用、外表樸實、價格親民,它可以藏於鬧市中做一臺「買菜車」,也可以跑紐北一鳴驚人。
這臺R50,卻沒了靈魂。外觀超跑化,價格超跑化,甚至還玩起了超跑的限量銷售。馬力堆到了710,但「心臟」仍舊是那個只有它十分之一價格的R35上所搭載的發動機。說到底,這還是一臺換湯不換藥的R35,這個湯還充滿了商業化的銅臭。
50周年的GT-R,就這?
我們想看到的,不是可望不可及、過分商業化的限量紀念款,而是一臺帶著GT-R靈魂的車。
充滿商業氣息的R50推出之前,粉絲們以為50周年推出的GT-R會是R36,畢竟50這個數字對於GT-R來說,意義非凡。
初代的GT-R自1969年誕生,此後三年時間裡,在GT大賽上未嘗敗績,連勝場數正好是50,自此贏得「戰神」之名。
並且自家偶數代的R32,R34分別作為20周年、30周年的車型,都無愧於「戰神」的名頭,都帶著GTR的靈魂。到了50周年這個意義非凡的數字之上,也應該是一臺意義非凡的車。R35確實是新千年後的戰神,但用它的改款作為50周年的裡程碑來說還是有點不夠格。
恰巧是偶數代,恰巧是周年,R36的名字早已呼之欲出。本應是周年裡程碑的R36,會是什麼樣子呢?
先要明白GT-R的定義。GT來自拉丁文Gran Turismo,意為雙門四座的長途旅行性能車,R則代表了Racing Sport,意為賽車運動。結合兩者,就是一臺能日常上下班用,也可以到賽道裡撒野的多用途車型。此前的每一代GT-R,都將這個定義做到了極致。
R36卻要面對一個嚴峻的問題:時代變了。
時代不斷發展,環保法規日益嚴格。這個背景下的車企們,再也無法像往日一樣,在車上肆意堆砌各種想法。於是我們看到很多經典車款,從大排量自吸變成了中排量增壓,中排量增壓變成了混動,甚至演變成純電動。
開篇提到2023年推出混動GT-R的消息,雖然令人失望,但也提供了一些對於渴望已久的R36的參考。
要知道採用混動技術其實並不代表一臺車從此就與速度無緣,三大神車法拉利LaFerrari、邁凱倫P1和保時捷918全都採用了混動技術。採用的混動技術,反而讓這三臺車成就了「神車」之名。
不求R36能夠比肩這三大神車,畢竟每一臺神車都能買上10臺GT-R。但是希望能通過學習三大神車,保持用最小代價超越身價高於自身的對手們的「戰神」優良傳統。
為什麼GT-R有一大群粉絲?因為在性能不輸對手的情況下普通人買得起,它給了小富之人蔑視土豪的資本,這種跨階層挑戰的利器自然會受到群眾喜愛。
在2023年推出的R35混動版採用GT-R LM NISMO上的混動系統其實很好,但老舊的R35平臺確實讓人覺得不符合新時代的標準。
GT-R LM NISMO上的動力代號VRX30A的引擎採用了3.0T雙渦輪V6結構,最大輸出功率為500馬力,配合著有著750馬力的飛輪儲能混動系統,整套動力總成有著高達1250馬力的功率輸出。配備到R35上會進行大量的民用化改造,以保證油耗、耐久性等符合量產車條件。
但R35上服役了10多年的VR38DETT,是舊時代的產物,強行加上混動系統是換湯不換藥。
在外觀上,2018年曝出的「2020 Vision Gran Turismo」一度以為是R36的樣子,讓人心生惋惜。
前臉變成了浮誇的超跑風格,車尾後的四圓尾燈也沒了往日GT-R樸實無華的性格。這輛車確實夠GT,卻沒有了R該有的樣子。
最終這些設計採用到了R50上,在對R50失望的同時,也有些慶幸R36沒有變成這個模樣。
R36應該如同R32、R34、R35一樣都有著一個不會誇張,卻又好看耐看的外表。標誌性的四圓尾燈,應該繼續是樸實無華的「戰神」象徵。正如脫離了Skyline的R35,既有GT的配置,也有R的感覺。
歸根結底,粉絲們所期待的R36也只會是期待。真正能拍板的都不是我們這些粉絲,而是執掌日產GT-R開發部門的人。
但此次R35混動版的推出,讓我們覺得日產是無奈地讓GT-R加入了時代潮流,並不是主動去迎合這個潮流。這臺GT-R,買帳的人估計不會很多。
我們想要的是應該是一臺契合時代,同時不會丟失靈魂的GT-R。很顯然,這個即將推出的R35,還沒達到我們想要的標準。
「在線等一臺真正的G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