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放 吾鄉丨戲院、工坊和非遺,這個小鎮把越劇玩出了新花樣

2020-12-27 中國新聞網

回放

吾鄉丨戲院、工坊和非遺,這個小鎮把越劇玩出了新花樣

浙江省嵊州市施家岙村是越劇的故鄉,也是女子越劇誕生地,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越劇從這裡走出,如今,施家岙村推崇「越戲劇·越生活」理念,通過藝術、休閒及科技等手段形成了全新的越劇小鎮,並開辦女子越劇科班,開設竹編館、古沉木雕館等,積極實踐「非遺+旅遊」的文旅發展方向,成為越劇旅遊新地標。走進越劇小鎮,一起「赴夢裡桃源,悟戲裡人生」。

相關焦點

  • 日照全力打造「非遺工坊」
    自2019年4月日照首家「非遺工坊」正式入駐東夷小鎮以來,不到兩年時間,全市及各區縣已陸續掛牌成立了60餘家「非遺工坊」。在日照浩如煙海的非遺文化中,越來越多的傳統民俗文化和珍貴技藝得以藉由這一創造性的平臺煥發新的生機;在眾多非遺傳承人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困難群眾參與到非遺產品生產中脫貧增收;在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的當下,越來越多的非遺瑰寶開始融於日常生活語境,在交流中傳播,在實踐中傳承。
  • 探店天台山非遺工坊
    細雨溼衣看不見 閒花落地聽無聲 非遺工坊 用手藝和匠心 非遺工坊 『拙樸文化』天台山非遺工坊,位於中國(日照)東方太陽城天台山旅遊區太陽街市的盡頭。 伴著冬日暖陽,一路拾級而上,「拙樸文化」的牌匾與古樸典雅的建築風格相得益彰。
  • 文化和旅遊部:已在國家級貧困縣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
    會上,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表示,文化和旅遊部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當中,主要採取了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個方面的舉措。第一,支持各地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增強貧困地區的傳承發展能力。
  • 文化和旅遊部:已在國家級貧困縣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
    會上,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表示,文化和旅遊部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當中,主要採取了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個方面的舉措。第一,支持各地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增強貧困地區的傳承發展能力。
  • 鄭州計劃新設立一批非遺小鎮非遺街區
    積極創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新創建1至2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新設立一批市級非遺小鎮、非遺街區……近日,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市財政局聯合制定《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實施方案》。新設立一批非遺小鎮、非遺街區按照部署, 到2025年,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機制將更加健全,保護名錄體系更加完備,國家級和省級項目得到有效保護,市級和區縣(市)級項目存續狀況得到明顯改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結構更加合理,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非遺保護傳承和發展利用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 越劇大師沈月鳳的藝術人生
    》  □口述人:越劇表演藝術家沈月鳳 □記錄者:宋捷 王洪飛  攝影:吳迎晨  對我的越劇人生來說,上海無疑居於舞臺中央,袁雪芬無疑是越劇舞臺上對我影響最大的人。  我出生在越劇之鄉嵊縣,12歲入科學藝,17歲跟隨越劇泰鬥「花衫鼻祖」施銀花在寧波等地學藝,後被推薦進上海永樂戲院演出。
  • 清鎮市:打造「非遺工坊」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學員在黑砂陶製作工坊實操在帶動村民走向小康生活的進程中,清鎮非遺人充分利用工坊資源舉辦非遺製作技藝培訓班,著力幫助殘疾人、低保戶等真正掌握一門技能,帶動群眾增收致富。今年8月,清鎮市犁倭鎮非遺工坊「胡一刀雕刻工作室」黑砂陶手工藝培訓班、紅楓湖鎮非遺工坊「貴州熙筘裡民族手工藝坊」就業培訓班相繼開班。為期8天的黑砂陶手工藝培訓,主要根據學員個人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包括修胚、打磨、車模、編手鍊等,參訓的人員有20餘人;貴州熙筘裡民族手工藝坊就業培訓為期5天,培訓內容主要為蠟染、刺繡、縫紉等,參訓的學員有30餘人。
  • 鄉裡有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雲南省福貢縣鹿馬登鄉阿路底安置點的傈僳族非遺工坊裡,有張桌子上放了塊「黨員先鋒崗」的牌子,39歲的餘李妹和4個工人正在縫製傈僳族傳統服裝,穿針引線非常熟練。「我是殘疾人,13歲時得了肌肉萎縮症,沒有了力氣。」
  • 文旅部:已在國家級貧困縣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
    其中,支持各地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增強貧困地區的傳承發展能力,目前,在國家級貧困縣共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這些工坊為當地的脫貧攻堅貢獻了力量。資料圖:甘肅山丹縣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楊豔敏 攝國新辦2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請文化和旅遊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文化和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情況,並答記者問。
  • 文旅部在國家級貧困縣共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
    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28日電 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第四季度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在今年受疫情影響的特殊背景下,文化和旅遊部在推動非遺產業復工復產方面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充分發揮傳統工藝類非遺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聯繫緊密,具有帶動城鄉就業、促進脫貧增收的資源優勢。文旅部與國務院扶貧辦共同印發《關於推進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建設的通知》,以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為抓手,指導各地以市場潛力大、帶動就業強的傳統工藝項目為依託,以培訓為重要抓手,幫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學習傳統工藝和相關技能,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取得實效,解決無法外出務工人員就近就業、居家就業的問題。
  • 「非遺」文化助扶貧:少數民族婦女繡出多彩生活
    羅永皓 攝栩栩如生的花草鳥獸、粼粼的水波紋、起伏的山脈紋、太陽星芒紋等圖樣,隨他們的巧手任意勾勒,沒有一種花樣是固定不變的。 羅永皓 攝秀山發展苗繡「非遺」產業,讓少數民族婦女可以盡情的秀山、秀水、繡日月,表達他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 「魔術花」翻出小康生活「新花樣」 ——淮安市非遺項目「十八翻...
    「別看翻花小,它可以通過不同的摺疊方法變化出18種形狀。」
  • 傳統非遺泰順提線木偶玩出新花樣 「洋朋友」直呼太酷了
    9月16日,當觀看完溫州泰順的提線木偶戲表演後,來自美國的羅門(Roman)直呼:「這真是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太酷了!」當天,泰順舉辦「當『洋朋友』遇見泰順木偶戲」體驗活動,通過互動式直播、實地體驗等方式,向海內外全方位展示中國文化、中國鄉村的魅力。旅行攝影師羅門來到中國已有3年,是本次活動的「洋朋友」體驗官。
  • 北京記憶丨來福戲院與榮華戲院
    北京記憶丨來福戲院與榮華戲院 2019-01-07 11: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辭舊迎新,這個潮玩小鎮嗨不停
    剛剛過去的2021年元旦假期,河南建業文旅集團喜開新局,冬遊市場不冷反「熱」,交出了一份完美的成績單。旗下的建業·華誼兄弟電影小鎮電影小鎮抓住元旦假期時機,推出貓咪主題燈展、跨年音樂趴等一系列有趣味、高顏值的活動,廣泛吸引遊客,三天假期合計接待遊客4萬人次,同比去年增長160%,為寒冷的文旅市場注入一股暖流。
  • 熊貓社區小鎮故事|「千年竹編之鄉,今朝更織新景」——走進崇州市...
    它們是小而美的精緻空間,是城與鄉的詩意聯結。它們呈現了小鎮發展的多種形態,又不斷生發新的可能。小鎮故事多,故事裡有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也有我們矢志奮鬥的未來。  崇州市道明鎮  道明鎮位於成都崇州市境內西北部,境內盛產慈竹。
  • 美麗城鎮擘畫非遺小鎮發展藍圖
    有了這條雙向六車道的金武快速路之後,大安村一改往日不便的山道出行方式,從大安到金華市區的出行時間最短縮至15分鐘,順暢架接起山區和市區間經濟生活圈的橋梁。  除了金武快速路通車以外,雅畈鎮還建設完成了環鎮南路,現在全鎮基本形成了「兩橫兩縱」的道路框架,與主城區的距離極大縮短,群眾出行生活更為便捷。住在雅畈鎮的村民都說,雅畈不像「鎮」,越來越像個城市了。
  • 非遺助扶貧 文化進萬家
    2011年9月,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與貴州雷山縣政府聯合建立雷山非遺傳承研創中心,此舉是為了搭建一個非遺保護、傳承創新、人才培養的平臺。2016年,貴州省文化廳和學校聯合成立傳統工藝貴州工作站。如今,這個關聯高校、設計機構、民藝研究者的平臺,逐步成為振興傳統工藝、實現精準扶貧的有效抓手。
  • 老百姓的腰包鼓了 非遺產業的國際名片亮了
    在和平縣各級黨政部門和幫扶單位支持下,樓鎮村由村集體、全體637戶村民和傳統彩扎獅頭製作技藝傳承人陳金明家族共同出資1500萬元成立了和平縣福樓醒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了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簡稱「工坊」),包括該村全部貧困戶在內的村民成為了公司股東,享受公司盈利分紅。
  • 你知道網紅名句,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出處嗎?一段令蘇軾羨慕的愛情
    文丨曹鏡明題丨你知道網紅名句,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出處嗎?一段令蘇軾羨慕的愛情《定風波》:究竟是什麼樣的愛情,居然讓蘇軾寫下這首千古名篇!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詩詞已經逐漸退出了大眾的舞臺,成為少數人的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