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有外來務工人員12萬。眼下企業已全面復工,訂單手裡攢了一沓,工人卻還在千裡之外老家。想讓生產線動起來,就得先把人接回來。住的偏、票不好買,我們就派包車過去接;人太分散裝不了一車,我們就找別的企業湊單拼車。為了幫企業把寶貝員工都接回來,有一群人為了這事拼了。
2月22日9:00江南街道斯貝樂電器公司
上午九點,記者來到了位於江南街道的斯貝樂電器,這是一家生產製冷設備的高新技術企業。因為骨幹員工滯留在老家,廠裡捏著2千萬的訂單出不了貨干著急。
斯貝樂電器董事長助理蔣靈萍
往年這個時候剛好是我們生產最旺最忙的時候。這麼安靜的場面,應該說從來都沒有看見過。
這些天,蔣靈萍一直在跟這些外地員工聯繫,確定他們的具體地點,統計好信息往政府的包車拼單服務群裡發。
斯貝樂電器董事長助理蔣靈萍
你那邊現在能買到票嗎?買不到票,我們這裡大巴也不通。我們交通工具不方便,什麼車都沒有,出不了門。
滯留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的崔俊華,是斯貝樂公司的骨幹員工,跟他在一起的有一個團隊十個老鄉。除了老崔,斯貝樂公司還有還有幾十名外地員工由於交通問題滯留在當地。
2月22日10:00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包車工作組
上午十點,記者來到了位於臨海市政府內的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蔣靈萍上報的信息,包車工作組已經收到了。但這個拼單的過程卻並不順利。
臨海市就業服務中心副主任程璟琳
滁州的,我們現在安徽這邊也可以。這個地方沒有看到這個,渭南的也有。太康的有,這個可以。
對於新冠肺炎引發的後續連鎖反應,所有人都始料未及。僅眼下我市就有三百家企業,六千多名遍布在全國各地的員工希望通過政府包車返程,雖然有資料庫的支持,但大量的包車拼單工作還是落在了人工身上。
臨海市就業服務中心主任金文英
最早的時候,因為那個大企業它人都比較多,一輛車子他都能直接就能拼出去了。接下來的話就是小企業的話,有些一個地方就是一個人,兩個人。信息報過來有五六天了,等拼好車子再反饋的話。有的人的話,他就已經自己都回來。我們就要重複去聯繫、重複去對接,工作量比較大。這個速度就慢下來了。
為了防疫的需要,54座的大巴車只能載25名乘客,39座的大巴車只能載17名乘客。湊上人數就能發車。然而,通過比對資料庫,工作人員發現留在太康的只有這10人。
距離最低發車人數17人還差7人。就這樣放棄了嗎?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給他們點時間,會有辦法的。
2月22日19:00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包車工作組
晚上7點,記者再次來到包車工作組。老崔的事已經有了好消息。工作人員發現老崔所在的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隔壁有個縣叫扶溝,還有幾家公司的一些人滯留在那裡,把人湊齊就能發車。工作人員開始逐一打電話確定他們的返程情況。
臨海市經信局周瑛婷
你一天要打多少電話啊?我不知道,昨天未接電話,有100多個。原來的話很多地方都不熟,就知道有這麼個市,但是不知道他下面有什麼縣。現在就知道比較多沒聽過名字的地方。……(電話)喂,你好,我這裡是臨海包車小組。剛剛是給你打過電話是吧。你叫什麼名字?想問一下,你現在還在不在老家……已經過來了。
在繼續等待工作人員打電話核對信息的過程中,工作組辦公室裡迎來了一位客人。他是偉星公司負責信息處理的工程師,工作組想藉助企業的技術力量儘快提高目前的人車匹配拼團效率。因為自從增加了包專列的服務後,信息重複和打架的情況開始出現。
臨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洪翼虎
總共25個,好,我們拼好了。結果上面通知來了,可以包列車了,包動車的程序來了。名單可能就會有重合了。怎麼把兩個程序能不能夠給他共享。哪個早以哪個為主,可以儘量早一點回來。員工早一點回來,企業就早一點開工。這個事情怎麼樣把它銜接起來。然後再最好加一個自動拼單的程序,他們都已經快要拼昏過去了
那邊開發新程序是否可行的討論仍在進行中,這邊老崔回臨海的事,終於敲定。四家企業、途徑相鄰的2個縣,拼一車25人,湊單成功了。晚上9點,我們終於見到了這張前往河南接老崔回廠裡上班的派車單。不忍忙碌的工作人員來回奔波,記者帶著這張派車單來到另一間負責車輛調度的辦公室。
2月22日21:00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包車工作組
包車工作組成員臺運集團牟曉淵:明天下午就可以發車的是吧。開到那邊大概要什麼時候,後天下午。來來來,派車、派車。駕駛員怎麼安排的?妥妥的。
臺運集團範宏輝
我們這次能夠參與返工的車輛一共有64輛。駕駛員因為每輛車要帶兩個駕駛員。單靠我們旅遊公司的駕駛員是不夠的,調來了我們客運中心班線的駕駛員和公交車的駕駛員。都是符合資質的有經驗的老駕駛員
2月24日9:00
今天上午9點,由臺運集團派出的大巴已經到達河南,接到了老崔和他的團隊。
據了解,為了儘快幫企業把員工帶回來投入生產,截止到昨天,我市共有2357名外地員工通過110輛包車返回,54人搭乘2架包機返回,1126人搭乘5輛專列返回。同時,用於提高人員分配效率的小程序開發也有了很大進展。
臨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洪翼虎
我們心裏面還是很舒暢的。每天堅持工作大概要15個小時以上。看到他們回來了,我們的心裏面都是熱血沸騰的。是很興奮的。大家就覺得真的很高興。
最遠的包車發往位於中緬邊境的雲南省臨滄市,來回7000公裡,費用高達41500元。不惜成本,不計代價,爭分奪秒的要幫企業把員工帶回來。在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包車辦公室,記者看到的是一群拼命三郎,而在他們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臨海各界復工復產的信心與決心。
來源:掌心臨海
原標題:《復工復產一線:拼團包車 為了幫企業復工臨海這群人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