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對點」接員工返崗 博羅給企業包車補貼

2020-12-25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泰美模擬突發疫情狀況演練現場。

南都訊 每個企業都是防疫網格,模擬突發疫情狀況演練;企業包車「點對點」接員工返崗,博羅給予補貼費用;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52家企業成功備案開展線上適崗培訓……南都記者獲悉,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博羅已開啟全面復工復產模式,該縣人社等部門和各鎮(街)紛紛創新思路和方式,助力企業解決用工問題,讓企業在復工復產中搶得先機。

模擬突發疫情狀況演練

H5動態頁面助企業復工復產

疫情發現、緊急報告、應急隔離、全廠封閉、轉送處置、清潔消殺……為有效處置突發疫情,提高疫情應急處置能力,博羅泰美鎮日前在新輝精密五金(惠州)有限公司,舉行了一場企業復工復產疫情應急處置預案演練。據悉,這是該鎮立足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的工作實際,由幹部職工自行創作,並和企業聯合編排參演的一次模擬突發疫情狀況演練。

當日上午9時30分,應急演練正式開始。演練以企業一名已隔離7日並且復工兩天的省外員工出現新冠肺炎疑似症狀為背景,企業和政府啟動疫情應急處置預案演練全程示範。本次演練包括疫情發現、報告、應急隔離、三人小組核查、全廠封閉、轉送處置、流調、咽拭子採樣送檢、隔離觀察、清潔消殺等疫情應急處置全流程,各相關單位反應迅速、緊張高效,環環相扣、銜接順暢,圓滿完成了演練任務。演練的全過程錄製成視頻,免費提供給各企業學習參考。

南都記者獲悉,泰美鎮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目前已開啟全面復工復產模式。為幫助在家待業的人員找到對口工作,解決就業問題,泰美開通線上求職渠道,求職人員在網上填好表格提交後,會有專人與求職者電話聯繫,根據求職者的需求匹配對應工作。目前,該鎮已經為12家企業發布了招聘和匹配信息。

在博羅縣長寧鎮,團鎮委聯合長寧大學生協會制訂長寧本地企業招聘信息連結,連結整合長寧已經復工復產的企業招聘信息,採用H5動態頁面詳盡展示各企業招聘崗位、崗位要求、企業福利以及企業聯繫方式等,並動態更新新增復工復產企業招聘信息,各單位、各村(社區)積極轉發連結到各微信群給有求職需要的群眾查看。

11家企業出動74輛專車

「點對點」接1626名員工返崗

「從家門到廠門,春節至今博羅有11家企業出動74輛專車,接回員工1626人。」據博羅縣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緩解企業復工復產後的用工需求,該縣出臺政

策鼓勵企業以「點對點」方式接回員工返崗。對於企業自行包車「點對點」接回員工返崗的,該縣給予企業補貼包車費用,其中省外的每輛車補助3000元,省內補助1000元。該縣人社局引導重點企業採取「點對點」方式接回員工返崗,並積極協調各有關部門為企業「點對點」包車提供優質服務。

2月25日19時許,6輛大巴車緩緩駛入隆發鞋業(惠州)有限公司,約130名從雲南返崗的務工人員安全抵達。據悉,這是博羅縣首批由企業自行包車赴外省接員工返崗的「點對點」務工班車,享受當地給予的每輛車3000元補貼。

這趟定製化的包車運輸服務,全程1500公裡,歷時24小時。130名務工人員在出發地辦理好健康信息卡後,乘坐專車從家門口來到了廠區。返崗專車出發前,防疫人員對車內外進行了全面消毒,行車途中嚴格按照管理規定統一行動,車上人員佩戴口罩,並按車輛座位50%的比例就坐,減少運輸密度,確保把人員安全送到目的地。當晚下車後,企業工作人員對這些務工人員一一進行了體溫測量,並安排他們住進員工宿舍,待調整後,這些員工即可上崗。

為了讓外地員工安全返崗,惠州市鼎冠塑膠玩具有限公司也包車到外地員工集中地接員工返工。該公司於2月29日包了兩輛大巴車,出發至雲南保山。在做足防疫舉措的基礎上,於3月3日將員工帶回,共接回員工42人,其中部分為老員工介紹的新員工。

開展「雲」招聘

防疫招聘「雙在線」

據博羅縣人社局調查,在疫情防控期間,該縣62家用工300人以上的企業中,缺工的有37家,涉及職位主要在普工、機修工、跟單員等147個職位,缺工總人數13700多人。為幫助企業儘快復工復產,縣人社局通過各基層人社所,摸清各村(社區)的勞動力狀況,巧用「大喇叭」循環播放企業招工信息,並通過在路口臨時懸掛招工橫幅、工作組到訪各家各戶派發招聘簡章、組建微信群及時推送照片信息等方式,對有就業意向的勞動者,鼓勵他們就地就近到當地企業就業。

為加強對縣內重點用工企業的就業服務,博羅縣人社局制訂了《關於實施博羅縣重點用工企業就業服務專員制度的通知》和《關於進一步做好博羅縣重點企業就業服務專員工作的通知》,對該縣用工量達1000人以上的20家重點用工企業和對該縣疫情防控必需、城鄉運行必需、群眾生活必需和其他涉及重要國計民生、供港供澳以及特殊情況急需復工的8家「五類企業」,確保一名專員服務好一家企業,全面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和用工需求,開展「雲」招聘、防疫招聘「雙在線」。

該局組織企業與本地勞動力通過微信、QQ等軟體開展網絡面試,提高面試效率,爭取本地勞動力早日到企業上崗。針對部分本地勞動力存在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偏低、適應新崗位能力較差等問題,各基層人社所積極指導、協助企業對新招聘的本地勞動力進行崗前培訓。

經過努力,博羅縣內企業共新招聘本地勞動力1345人,幫助本地富餘勞動力就業,同時降低疫情防控期間由於人員流動而帶來的防控風險。疫情期間,不集聚、不扎堆,傳統的招聘模式不提倡。該局還轉變招聘方式,採用「網際網路+」的模式,及時收集發布各類招聘信息,採取線上招聘模式幫助企業招用工人。截至目前,該縣的網絡招聘會共有42家企業提供189個招聘職位、10568個招聘崗位。

做好用工政策服務

幫助企業減少復工成本

此外,博羅縣人社局通過工作組現場走訪、門戶網站等方式,把省市降低企業用工成本的返還失業保險費、緩繳社會保險費、發放援企穩崗補貼、用工補貼、線上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等惠企利企政策送到企業手中,並做好申領、申辦指導,減輕企業負擔。

針對企業、員工在延遲復工方面可能產生的疑問和糾紛,該局積極研判分析,制訂應對措施,保障職工工資報酬、休息休假、停工停產期間待遇等權益;加強勞動人事爭議預防調處,引導受疫情影響的當事人通過粵省事微信小程序先行調解,保障企業生產經營秩序。

為支持和推動企業開展職工線上適崗職業技能培訓,保證疫情防控期間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持續開展,博羅縣人社局根據《惠州市企業開展職工線上適崗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申領辦事指南》等政策文件,印製了5000多份宣傳資料,成立4個政策宣傳指導小組,在各鎮人社所的積極配合下,親臨各家企業一線,現場指導,並組織該縣千人以上企業參與線上適崗職業技能培訓工作。

截至目前,共有52家企業成功備案開展線上適崗培訓,涉及職工人數上萬人,仍有十幾家企業在積極申請備案中。培訓工種涉及供應鏈人員、質量管控人員、IT人員、設備維修人員、人力資源及行政管理人員、心理諮詢師等在內的上百種。

本版採寫/攝影:

南都記者 黃海林 通訊員 鍾文穗 楊穎琳 羅遠青

相關焦點

  • 沃得包車接回11名富平籍技術員工
    「順利接回來了,我也放心了!」2月29日上午10點多,一輛掛著「『陝西富平-江蘇丹陽』點對點務工直通車」標誌的大巴車緩緩停在沃得集團大門口,看到技術工人們順利返回企業,沃得人力資源部工作人員錢定定激動不已。這是我市又一次聯合企業跨省包車接回返崗技術工人。歷時16個小時,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用實際行動幫助企業儘快復工復產。
  • 包車接員工、提高福利待遇……廈門企業為招普工花「重金」
    廈門組織包車從省外接回員工。記者唐光峰攝  為了儘快招到員工,廈門企業想了不少辦法來引人、留人,有的提高了「老帶新」的獎金,還有的組織包車去省外「點對點」接員工返廈返崗。  招聘  微信QQ釘釘視頻面試  由於線下招聘市場尚未恢復,許多廈門企業將視頻面試作為招聘員工時的首選。
  • 包車包專列打飛的!江蘇硬核保復工
    返崗,包車、包高鐵、還可以打飛的助力企業員工返崗,江蘇各地出臺舉措,開通綠色通道,鼓勵定製包車接員工回來上班。△蘇州企業為外地返蘇人員定製包車接回2 月 20 日,中億豐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7 名復工返崗人員經過體溫檢測、安檢等防控環節後,登上前往蘇州的返崗定製專車。△蘇州企業為外地返蘇人員定製包車接回不僅是復工專車,復工專列也來了。2 月 20 日下午,江蘇首趟復工專列開進崑山。
  • 溫嶺:富嶺塑膠包車接省外員工「回家」
    圖為台州富嶺塑膠有限公司派出的兩輛「返崗定製專車」。圖為返崗定製專車到達公司門口後,公司對每一位進廠員工進行重新體溫測量。中國台州網2月20日訊 2月19日黃昏,兩輛派往陝西省商南縣的「返崗定製專車」順利抵達台州富嶺塑膠有限公司,共接回陝西籍員工54人,這是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各地客運班線還未全面開啟,溫嶺市企業自主包車接回的第一批返廠員工。
  • 同安區通過線上交流招聘員工 用包車包機包列方式幫助外地員工返崗...
    用什麼方法能精準招聘理想員工?」「我在外地,很想返崗,但又怕交通不便,怎麼辦?」為解決外地員工困難,助力轄區企業復工復產,同安區想出好方法——用線上交流的方式取代線下面試;用「三包(包車、包機、包列)」的方式幫助外地員工返回同安……  連日來,在同安區人社局、同安區總工會及企業等各方努力下,同安區企業員工返崗率逐步提高,為產能恢復打下堅實基礎。
  • 麻城市首批點對點一站式輸出外出務工人員安全抵達目的地
    電話中,正在東莞市常平鎮漱新村隔離的返崗人員胡浩波,感謝的話語一句接一句。原來,3月15日中午,包括他在內的112名麻城市三河口鎮外出務工人員登上了直達廣東東莞、惠州等地工廠的5輛大巴車,回到童天、童河、童森以及東浩源等4家公司正式返崗。
  • 這些人坐上返崗專車
    宜昌吹響有序復工復產的號角宜昌「點對點」包車助力務工人員返崗枝江第一批農民工赴省外返崗3月16日, 在枝江市汽車客運站,五輛煥然一新的大客車針對區外員工返廠交通不便的實際情況,開發區多方協調組織車輛上門接員工上崗。
  • 「點對點」直達!蘇州20多家企業定製包車返程復工
    現代快報訊(記者 李娜 通訊員 李海峰)2月17日,現代快報記者從蘇州市交通運輸局獲悉,自2月10日蘇州上線「復工企業返蘇人員運輸需求服務平臺」起,至2月16日16時止,巴士管家已累計收到1497單申請,已幫助300餘名復工企業員工順利返程,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員工返程難的問題。
  • 鄭州經開區人事勞動局「疫」不容辭,全力以「復」為企業復工復產保...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林衝 為進一步激發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轄區企業內生動力,助力企業穩定發展信心,區人事勞動局啟動「三送一強」活動以來,因企制宜,結合防疫防控形勢,千方百計為企業解決招募員工、復工返崗、資金扶持等問題,努力答好「復工復產」趕考卷,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就業穩定。
  • 雙星復工,2000餘名職工坐包車返崗
    半島記者 馬正拓2月10日,位於青島董家口的雙星集團全面復工,為助力企業員工返崗,為其提供職工通勤班車的交運集團董家口公司積極部署,開通了職工返崗包車。截至11日凌晨,共計發出39個包車車次,運送雙星集團職工2000餘名。
  • 湖北省應城市歡送首批422名外出務工人員「點對點」返崗
    3月18日上午10點,湖北省應城市舉行歡送首批422名外出務工人員赴江蘇、浙江、廣東、四川返崗活動。為服務外出務工人員復工返崗,應城市組織首批22輛省際包車,運送422人分別到江蘇省南京市、無錫市,浙江省杭州市、寧波市,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四川省成都市,對應城市赴省外由交通部門集中送達的務工人員,按每人200元標準抵扣票價,建檔立卡貧困戶票款全免。
  • 滇粵勞務協作返崗專列「伯恩號」24日開行
    抵達後,這批返崗員工將由惠陽區人社部門安排大巴車直接接回,完成從「家門口」到「廠門口」的「點對點」對接。據了解,這是雲南人社部門與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人社部門聯合開行首趟「滇粵勞務協作返崗專列」,也是首趟專門為一個用工大區、專門為一個大型企業開行的雲南籍復工返崗員工專列。
  • 送口罩、包專車,返融務工的朋友們,福清接你回家!
    「致返崗員工的一封信」。 據了解,為確保疫情防控時期的健康安全與交通安全,我市創新舉措,通過「點對點溝通、站對站接應」的方式,包車護送省外務工人員及時返崗、集體返崗、安全返崗。為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政府財政將承擔包車協議費用的50%。
  • 璧山:返崗專車接回企業員工,網絡服務平臺實現「就業不打烊」
    今天,壁山區相關負責人說,當前,璧山正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在紮實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針對外出務工返鄉人員大量滯留在家鄉和本地企業用工缺口大的情況,璧山區搭建起網絡服務平臺,實現「就業服務不打烊」,同時開行了返崗復工專車,為企業接回復工所需員工。
  • 企業員工得實惠,2020年寮步穩就業打出漂亮組合拳
    開闢員工返崗綠色通道 「點對點」輸送人力「我是18年畢業的,畢業之後就在我們當地政府上班,2020年由於疫情的關係就停職留薪在家,那時候閒在家裡,其實是想換一份工作,想著年輕人出去發展一下,之前也有在網站上發簡歷,但是因為正處於疫情階段很難找到工作,後來在2020年2月中旬的時候,寮步鎮去我們那招聘,我就去試了試。」李祥勝和記者侃侃而談。
  • 惠滇人社部門合力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為切實解決企業用工難問題,惠州市、惠陽區兩級人社部門高度重視、全力以赴,根據企業返鄉員工分布情況,分別成立雲南、貴州、廣西員工返崗服務工作組,組織企業到省外用工集中地區開展「點對點」服務,保障成規模、成批次返鄉人員能安全有序返崗復工。
  • 「一企一策」用工 「點對點」護送!孝昌企業復工復產享福利!
    3月13日,孝昌縣通過「鄉鎮專車企業」的「點對點」輸送方式,分批將湖北惠洋電器有限公司的379名縣域內員工安全送達企業,開啟了員工復工、企業復產的新旅程。
  • 陝西紫陽幫扶農民工返崗復工成效顯著
    為此,紫陽縣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幫扶農民工返崗復工,穩定就業。先後制定十條政策措施,採取「三三制」分流法,通過幫助企業用工融資、外出就業服務、線上技能培訓 「三管齊下」解決企業和農民工實際困難;通過對企業和農民工開展「點對點」「門對門」「面對面」服務模式,做到疫情防控與企業復工、農民就業兩手抓兩不誤。
  • 免費返粵專列打通返崗復工「最先和最後一公裡」
    廣東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想企業所想、急勞動者所急,率先與四川籤署首個推動疫情期間務工人員安全有序返崗合作備忘錄,在實行健康互認、加強信息對接和服務銜接等環節精準發力,全力打通務工人員返粵返崗「最先和最後一公裡」,確保「出發有組織、健康有監測、運輸有保障、送達有交接、進廠有車送、全程有跟蹤」,大力提升組織化輸入程度和精細化服務水平。